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记《红楼梦》中“姽婳将军”二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江慰庐 参加讨论

    一、“林四娘”确有其人,并非杜撰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上目),书中借贾政之口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故事:“当日曾有一位王封为恒王,出镇青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每公余辄开宴连日,令众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下面接叙恒王因讨击入境“流贼”战死,文武官员纷议献城,“不期忠义起闺阁”,林四娘愤起,激励、带领诸姬将,夜袭贼营,杀了些首贼,殉王报国(文中的“姽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语出宋玉《赋》“既姽婳于幽静兮”)。--这故事虽属小说家言,却原有一定的历史真实存在,并非曹雪芹杜撰。
    清初的“青州”位域于今山东淄博市、益都一带。“恒王”应即是明代宗室、封藩于青州的衡王。明弘治十二(1499)年,衡王朱祜楎曾镇守青州。明清之交的衡王为朱由椰。上述这位传奇人物林四娘,虽确是明末清初衡王府宫人,但她却又并非山东省县市或其他北地胭脂,而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南中佳丽,且与接壤粤广的闽中(福建)、毗邻镇江的江苏江宁府城(金陵,即今南京市)有着密切关系。清代初期,记载她事迹的文人笔札,野史、地方志,以至曲剧传奇、稗官小说等等,为数甚众。不完全统计,即有张潮《虞初新志》收录林云铭《挹奎楼选稿》、王士祯《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蒲松龄《聊斋志异》,还有《小豆棚》、《姽婳封杂剧》、《青州志》、《野叟闲谈》(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85版《附录》引)、《林娘曲》(据字栩野的清人徐田诗中引述),连同雪芹《红楼梦》一书,就已不下十种。由于青州兵日后在保卫镇江国土、抗击英国侵略军的1842年鸦片战争之役中表现出与城池共存亡的非凡壮烈忠勇精神,故而,“青州”一地,对江苏镇江市民来说并不陌生。林四娘之所以能得入青州衡王府做宫嫔,有记载说:是由于当日出巡时的衡王,悯受了她拦轿喊呈的血书状纸,感其孝义,为其时本作官青州,被上司挟嫌诬害下狱的四娘父兆梦明冤、开释;后又特派王府官员重资,礼葬了因在狱中染疫兼愤恨过度而去世的兆梦;深感衡王恩深德重的四娘,遂自愿投入王府作婢为报。卒以容貌绝艳,乐艺超群,得王宠悦,纳之为宫嫔。可是在谈到她入王府以后情况时,尽管“终局”均为“殉王明志”,但具体事迹,却由于未得当年史官、方志家等征集、订录,仅凭仕宦转述、民间口碑泛传,致“各取其一端”、“传闻异词”。加以著录人当时的“政治讳忌”,不仅情节歧异,出入不一,且或有相互抵牾的现象。
    总的来说,大致不外为两种类型,而均与“反清忠明”有关:一种类型记她是位悲愤于衡王遭(清廷)冤杀、王府被藉没,终于以身殉节(其方式又有投井、投缳即自缢、自刎三种说法)的烈女;另一种是相对较多流传于青州本地一带的“守土保民、投敌捐身”型巾帼英雄形象。曹雪芹采写入《红楼梦》中的当为后一种。但为避免“触上”、“罹祸”,作者巧妙地利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艺术创作手法,把见于同时略前别家记载中明崇祯十五(1642)年壬午,林四娘独在青州倡议坚守,登陴督战,亲自励助,指挥守将开弩射毙城下敌方头目而击退犯城清兵的轶事,改写成上述《红楼梦》一书中亲领诸姬将出城剿“贼”立功殉主的烈话。特别是把被当日明方侮呼为“奴夷”、“虏寇”的清兵,故意讳改为“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足见当年雪芹为了能让此一奇女事迹多少“不没其真”地流传后世,下笔时曾经耗费过何等苦心殚虑!
    二、精于律曲、祖籍闽中的林四娘本是金陵(今南京)人
    《红楼梦》中没提及林四娘的籍贯。《聊斋》卷五《林四娘》里,只提了与她“艳魄”缔交的后此清朝青州道台陈宝钥系“闽人”,未提到“以遭难死”的林自己是何籍人。可《虞初新志》引林云铭《稿》内却明言:“林父兆梦,莆田人”,“崇祯间,举江宁推官”。日后,四娘是随同受“调迁”之父自金陵北上青州的。再综览前节列举诸种记载中,对林四娘的籍贯原就素有二说:一云莆田,一云金陵。乍看显有分歧,实则两俱无误。这里,引录今人山东泰安籍忘年文友周郢同志前时据前述多种清初人记载汇纂成的《林四娘别传》中首节有关文字以明:
    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父兆梦,闽中名下士。崇祯间,举江宁推官。四娘生金陵,美姿容。幼聪慧,喜音律。年十五,貌益出众。囗袖垂髫,婵娟窈窕,顾盼媚妩,不可描画。尝携箫登梅花山,一弄徵羽,风生碧竹,水咽红管,人皆以为弄玉前身云。未几,梦兆调赴青州……(下接四娘随父去青州,为父尽孝鸣冤,得识衡王事,略。)
    此文开头虽仍沿旧记言“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然接言“父兆梦”为“闽中名下士”,则莆田晃系其父祖籍贯,而下言林四娘生长之金陵(今江苏南京),则显系其本人“著籍”无疑,自是综合上引诸家“二说”的如实笔墨。文中汇用旧《记》,又言其幼、少即“喜音律”,并举其吹箫工同弄玉为证例,恰正符合了《聊斋》篇内明言她与人“谈及音律,辄能剖析宫商。(陈)公遂意其工于度曲。(女)曰:‘儿时之所习也。’”的另一记叙。如今日人所共知:明季的南都江宁府城(今南京市区)几乎家户管弦,丝竹之盛甲于天下。位于今中山陵域内的“梅花山”,又确系当日金陵“裙屐游乐咸集”的繁华胜景之一,至今还仍沿为新的南京驰名佳日旅游景点。四娘盖正由于“儿时”就在形胜地南都“习此”,才得以一入北方山左王宫,立即显示出其非凡的乐艺工妙。也许有人会问:随父迁去青州之前十五六年中的林四娘,是否都是一直“长居”南都而成为“金陵”籍人?衡诸古、今一般社会民俗实况,“著(落)籍”某地经年以上者,都可自认和被公认为本地籍贯人。至今,后一惯例,仍多沿存于全国各地乡规、俗习中。明清之际如何呢?姑仍举《红楼梦》内实例:书中第二、三回明言:姑苏人林如海“到(维扬盐政)任(内)方一月有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等到贾雨村进林家、做了教馆的西宾,“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接着就是因“贾夫人去世”,“都中贾母闻讯,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接黛玉进京”,以致黛玉终于不得不“抛父”随贾雨村进入都中。综观前后,黛玉随父在维扬家中攻书、成长,也只不过“一年有余”时日,可就是这位列名《金陵(按:此处泛指南省全境--笔者)十二钗》(正册)头一页、书中主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从《红》书问世迄今,海内外广大读红研红者,几乎无不公认她既可说是“苏州闺秀”,也可称作“扬州姑娘”。何况同样随宦游之父居家金陵断非一二载的林四娘,早在去其“殉节”时日至近的清初康熙年间文士著录里,即已明记其籍贯,本来就有着“金陵”一说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