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人上之人——第一回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孔生 参加讨论

    "世祖游而演红楼",恐怕诸位会大感愕然了。书中石头,正是"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的福临——清世祖顺治皇帝,是这部永垂千古的鸿篇巨著的第一作者。
    《红楼梦》是一部真实的史书,写的是明清之交凡四十八年的历史,与同一时期的所谓正史、稗史、野史的记载,截然不同,大相径庭,泾渭分明,甚至可以说是对于所谓正史、稗史、野史的有力驳斥。林黛玉一副小对,上写着: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中国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皆有史籍留传,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有记载,怎能说"古人空"了呢?《红楼梦》写的既是明清之交的历史,如果将"青"字加上三点水,变成"清史古人空",会怎样呢?事实胜于雄辨。当我们解读红楼的时候,会发现清朝的史籍是篡改了的。史载的康熙皇帝,是一个篡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顺康朝的正史,包括稗史、野史,又成了《红楼梦》这面《风月宝鉴》的正面,而《红楼梦》则成了《风月宝鉴》的背面。当我们"追踪蹑迹",抽丝剥茧,逐回解开红楼之谜的时候,一切就会水落石头出——这就是《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潜台词。
    《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以书中"十二钗"的人物活动,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之交的真实历史!"十二钗",正是影响明清之交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十二钗"同时又是"青史""空"了的"古人"!
    《情僧录》一名的由来,源于野史盛传顺治出家当了和尚,及清史记载"顺治遗沼"的大谎言。贯串全书的男主角宝玉用自己亲身经历,"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却又"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我们注意这段话里的两个"罪"字。第一个"罪",对应的是"已往",指顺治十八年一月初七日顺治《罪己诏》。第二个"罪",对应的是"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这就是真实意义上的顺治《罪己诏》——《石头记》。为因应野史的荒谬说法,干脆取名《情僧录》。让天下人看看,传得纷纷扬扬,知名度这么高的情僧 ,究竟干了什么勾当?
    《红楼梦》有数千条脂批,这些批注,可以说是这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不方便在正文中直接写出的话,通过脂批写出;一些重要内幕,通过脂批透露、提示。可以这么说,弄懂、解通了脂批,红楼一梦,也就解通了。明清之交凡四十八年的正史、稗史、野史,向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历史的梗概,是《风月宝鉴》的正面,正面为阳,为实;《红楼梦》是其背面,背面为阴,为虚。根据林黛玉"虚对实,实对虚"的原理,采取"以阳证阴,以阴证阳"的科学方法,是我们解读红楼的唯一法宝。反之,以《红楼梦》去证实正史野史,就大错特错了,也是诸多索隐派失败的一个惨痛教训。我这样说,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我所指只是四十八年,康熙将历史篡改了。《红楼梦》以严谨的结构,翔实的内证,丰满的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向我们讲述了真实的活生生的历史,比之任何一部史书,都毫不逊色!
    第一回故事自凡例起,至下一回"便为人上人"止。万物有源,红楼故事的渊源,说的是明清之交的历史,所以第一回纪年由甲申之交切入,而以《好了歌》解注归结红楼一梦。
    何谓"人上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平民百姓会认为富贵双全,而作者是当过皇帝的人,他眼中的人上人,指的便是皇帝。这一回出场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人上之人。
    一曰石头
    警幻仙姑代表上天,一僧一道犹如天的使者,挂个号,"将蠢物交割清楚",弃石就"下世"为人,当那统御天下的"天下官"。他就是卧于青埂峰下,经一僧一道携带,来到人间,口吐人言的石头——书中贾宝玉,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脂砚所指"武穆之二帝"的其中一帝。
    女娲补天之石,更兼已通灵性,故谓"通灵宝玉"。《系辞.下》:" 圣人之大宝曰位。"故"宝"者,帝王也。玉是王字加一点,顾名思义,乃王者腰间所佩饰物,隐喻权杖,即皇帝玉玺之意,如贾琏之汉玉九龙佩。十六回鬼都判道:"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都是一般,阴阳本无二理。"管天下事的天下官——宝玉,其非皇帝,何物"天下官"?
    麝月说:"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各处贴着"的是圣旨,"万人叫"的不就是万岁爷吗?
    "大荒山"——荒寓谎,谎言。康熙朝如山般的史籍,其实是大谎言。
    "无稽崖"——稽,稽查、稽考。《红楼梦》故事,属于几近湮灭的历史,正因为写的是"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的真实的历史,因而也是"大荒山"的所谓正史、野史中无法稽查、无法考证的。
    "青埂峰"——青寓朝廷,埂寓更替。"青埂峰"是几经更迭的朝廷的意思。 "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刻勒于石上,又"编述历历"的故事,自然是真实的历史,是石刻的历史。盖"石"与史谐音,石书即史书也。
    相传多尔衮攻察哈尔获元传国玺"制诰之宝",皇太极随后称帝崇德,伴随而来的,是皇九子福临的降生。皇太极以为天降祥瑞,喜获"制诰之宝",由大汗变为皇帝,是皇九子给自己带来了好福气,故取其名曰"福临" 。他的降生,是经由"警幻仙子"交割清楚,"下世度脱"而来,亦即"奉天承运"之意。
    福临六岁丧父,当了清帝,继而又"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当的是中国皇帝。
    顺治十八年一月七日,福临"驾崩",却并没有死去,只是项上"通灵宝玉"被人偷了。直至孝庄皇太后死,福临才"不食周栗"出走,到了一个"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的去处,他感叹: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只是被人"踮脚而已"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但康熙朝大搞文字狱,故要"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又因何而撰是书哉?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空空道人则说得更直接:"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
    也就是说,读者看到的 "几百女孩子",其实"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而已。
    湘云说:"若是打发个女人素日知道的还罢了,偏生前儿又打发小子来,可怎么说丫头们的名字呢?"
    说的是"丫头们的名字",偏生是 "小子"啊。这叫做以女写男,谓之湘云"阴阳"论,故曰"假语村言"云云。
    福临说:"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康熙史书将我写成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天子,所以我成了"天下第一淫人";将朱三太子记成了似有似无的"死人",这叫"讪君"。将多尔衮、吴三桂说成谋反、逆臣,是为"谤相"。诋毁董鄂妃、陈园园,故为"贬人妻女" 。
    《石头记》一书,"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几个异样女子"之中,有的可是"小子"啊。所以这本书,讲的是几个皇帝的真实历史。
    康熙史书"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的确,当你翻开《清世祖实录》,你能看到的,"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而面前的《红楼梦》,却是一部福临为第一作者的回忆录,读者大可从"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的"述记"之中,领略"事迹原委"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你会看到一个与史载截然不同的福临,谓之"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乾隆藏于"盛京十宝"的"制诰之宝"是赝品,真正的"制诰之宝"到了哪里呢?妙玉乩曰: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投胎之处" ,便是"坠落之乡",同一处所在。宝玉出走,跟随的人是一僧一道,妙玉便是其中之一。她的乩语说的很明白:通灵玉在青埂峰的古松下,在"我门"里呢。你想追寻,要翻越万重山,跟我走,就可以"一笑逢"啦。
    二曰一僧
    一僧——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满洲尚佛教,故为一僧。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写了明清两位皇帝相见的故事,谈话的主题是玄机——天道;谈话以"蠢物"——皇太极皇位传承者福临及"英莲"——崇祯皇帝皇位传承者三太子为话头。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寓皇太极向崇祯皇帝宣示清政权符节,宣示清政权合法性。同时隐喻崇祯与崇德双方,曾就结束明、清间延续了数十年的战争问题,举行过谈判。
    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二仙所云"玄机",没有在崇祯皇帝梦中"预泄",却在现实的会见中抖露了出来: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皇太极高瞻远瞩,预见甲申之变不可避免。果然,"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脂砚所云"南直召祸",便是"严老爷"李自成攻入京城。甲戌侧批曰:"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谁是天下父母?皇帝。皇太极对崇祯说:我笑你痴呀,你把吴三桂的精兵放在宁远一线,而不会调去守卫京师,你真是"惯养娇生"他们了。危急关头,你才想到"寄命托孤",弃宁远,援京师,远水不及救近火,"菱花空对雪澌澌"。菱,指秋菱朱三太子。雪,指薛蟠吴三桂。
    士隐"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隐喻谈判意外中断。
    清史载,松山大战后,明清曾举行谈判,明方谈判代表叫马绍愉。《红楼梦》记载的则是:皇太极由多尔衮陪同,拜会崇祯:
    "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烈日喻明,色红;芭蕉喻清,色绿。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通过一梦幻一真实的笔墨,两个皇帝正式见了面,并且以"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为引,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为无。
    太宗与崇祯会面,真焉假焉?皇太极在"严老爷来拜"的关头,"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性相视",其父努尔哈赤原是明朝的建州卫指挥使,是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养子,老努曾三赴燕京授职。而今说出"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这句话,无疑是向崇祯帝表忠、请缨,国难当头之际,自愿挺身勤王。故有崇祯临危托孤三桂,三桂毅然请兵多尔衮的伏脉。
    一僧"癞头跣足",故又称"癞头"和尚。为何"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还说:"舍我罢,舍我罢"的"疯话"呢?孤证不立,请看:
    黛玉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宝钗道:"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脂砚云"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英莲三岁见到癞头和尚,钗黛玉也同样,证实这三个人,都是朱三太子。
    "海上方"是什么呢?天王补心丹的关键词是"那为君的药"。所以,皇太极的治国理念贯串全书。
    黛玉说过 "西风压倒东风",北静王云:"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甲申之变,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相距三年。这股西风,势必东渐。是故,一僧的"海上方",加上北静王的"海上众名士",就汇成了一股"压倒东风"的强劲西风,在中华大地涌现了一个新的君主立宪国体一一大观园,又名"三月香巢"。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这叫做肖像描写。蒙府本夹批"真像"尚嫌不足,另外加重语气反复说明:"非幻像也"。可见皇太极兄弟相格高贵,体格伟岸,精神奕奕,与众不同。然而不幸的是,皇太极却"至八九岁上便死了",意思当了八九年皇帝就死了。
    三曰一道
    一道——清太宗十四弟、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史载谥封成宗义皇帝,所以他也是一条龙。多尔衮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故名一道,中华本土宗教是道教。
    第一回有两个不同的道人。与一僧一同出场三次的一道,"跛足蓬头",是多尔衮。他言语不多,尽是一僧在说,看上去他像是二人相声里的配角。他只说了一句有分量的话: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各干营生——太宗殁,升仙到了太虚幻境。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
    三劫后——即三春过后。"三春过后诸芳尽",元春、探春、惜春这三代皇朝结束后的意思。
    北邙山等你——古来帝王将相陵墓之地。
    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终朝与销号,相互发明。一同到上天那里,负责注销明朝廷和清朝廷的符节,宣告明、清两朝同时结束,宣告三春过后的是既非明朝,又非清朝的另一朝代。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古喻武侯、武穆,今喻多尔衮、吴三桂,明清之交的一代名相、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终朝即绝统,喻明、清两朝绝统,康熙朝非明非清。在绝统终朝的时刻,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恨:群雄聚首,少了一个多尔衮!若多尔衮在世,扭转乾坤如反掌。可惜啊,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却过早地闭上了眼睛。
    清史界有一种"皇太极志在统一全国"的论点,还美其名曰"大一统"云云。杨海英著《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一书,驳斥了这种论点,她写道:
    皇太极时期,无论是天聪时"满汉各自为国",还是崇德时"直取北京,朕意以为不可",他对进取中原始终持有某种保留态度,除了经济、军事原因外,还有不同的民族传统习惯和心理意识作用。他认为入据中原最大的障碍是如何治理汉人,避免重蹈辽金元覆辙,最安全的办法莫如"满汉各自为国"。那种以"大一统"观念,来看待明清之际历史的观点,实际上是将汉族传统观念强加于满族历史,以现代标准裁量古代历史,用后来结果倒套此前过程的结果。
    松锦战役后,张存仁教皇太极"首广其地,次广其财",分别提出上中下三策——屡在关键时刻献计献策,难怪明末清初的降将格外引人注目。皇太极却采用最保守的下策,欲与明以宁远双树堡至塔山一线划界,双方"互市"于连山适中之地,至于海上往来"则以黄城岛之东西为界"。征明自固,掠人、广地、裕财这是皇太极的既定方针,其至死亦只视征明为"伐大树"之举,明朝仍是难仆的大树。故他对石廷柱"定鼎之谟,在此一举"的建议,未作任何反应。在皇太极身上,虽然存在扩大统治对他的诱惑,确实还谈不上存君临全国的强烈愿望,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松锦战役,明军失败,皇太极仍汲汲于与明廷议和。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在主观上绝没有"打破明朝的旧的大一统,进而实现新的大一统"的愿望。
    皇太极"满汉各自为国"一语,载于《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四月甲辰,皇太极答袁崇焕书及《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册,崇德七年九月初五。这句话反映到《红楼梦》,就叫"各自干各自",与"各人干各人"形成泾渭分明的对峙,贯穿全书始终。
    一道所云"各干营生"及秦可卿托梦 "各自须寻各自门",体现了多尔衮、福临是皇太极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一个 "干"字,可知此人是个实干家。
    皇太极死,多尔衮就成了福临的监护人——父亲。
    四曰甄英莲
    甄英莲——崇祯皇帝三太子朱慈炯。甲申之变后落入李自成(冯渊)手中,经拐子(太监王奉)"卖与"薛蟠(吴三桂),后登基大明皇帝。
    英莲出场,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处脂批云: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又批云: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三太子乃崇祯皇帝嫡子,与清太宗嫡子顺治,就是书中的二帝。史载"三藩之乱",实际上是以"二帝"、"武侯"、"武穆"为一方,而以"四春"之一的篡位者迎春——康熙为另一方,双方展开的一场正统与篡弑、正义与叛逆的激烈角逐。史载吴三桂自立为帝,策动"三藩之乱",是弥天大谎。《红楼梦》将这一史实,定名为"八龙走马"。
    脂砚斋这一段批语与第二回关于"浪子淫女"的一段批语,贯串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红学中人每每不予置评,所以红楼之谜也就无法解开。一部伟大的作品,孕育于时代的激流之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其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作者"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的宗旨,乃源于此。《红楼梦》深入人心,历久不衰,乃源于此。
    吴三桂讨伐康熙的檄文,提到"年甫三岁"的"先皇三太子"。然而清史家们为三太子真假总是争吵不休,他们据《明史》认为三太子朱慈炯北京陷清时应为十三岁,不是"三岁",可能是三桂檄文或檄文抄本漏了一个"十"字,或吴三桂所奉为另一人云云。《红楼梦》为我们找到了三太子的下落。吴三桂讨伐康熙,历来受人诟病,然而,当读者朋友与我一道开始这次红楼之旅,你会发现:朱三太子是绛珠仙子,吴三桂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是崇祯皇帝的托孤重臣。《红楼梦》以石头、绛珠两个神话作为展开故事的主线,一实一虚。比如石头是宝玉,是实的,一般读者都同意。绛珠是黛玉,是虚的,所以,即便众多读者认可,仍有红学大师周汝昌认为是湘云。可以这样说:朱三太子的真假,是分辩吴三桂忠奸的分水岭。
    前面说过,英莲、黛玉都是三岁遇到癞头和尚,黛玉、宝钗是贾母、周瑞家的问疾时提到药方和和尚的,癞头和尚"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都是八个字,一赠英莲,一送宝钗。八个字錾于金锁,便是天子玺文。按之脂砚解释,叫"名虽两个,人却一身",又叫合身法。翠缕说:主子为阳,奴才为阴。黛玉入荣府时,文本并没有写明她多少岁,却明写了雪雁十岁,"亦是自幼随身的"小丫头云云。假设黛玉也是十岁,所谓"自幼随身",可以从出世计起。试问,雪雁怎么当丫头呢?湘云、翠缕的阴阳论,其实讲的是《红楼梦》的游戏规则。用这个规则一套,便可以得出:这一主一仆,是阴阳合体,"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的朱三太子,赤瑕宫、绛珠草,都是红色,代表朱明王朝。
    在"姓甄"处脂砚旁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
    可见英莲是真三太子。钦差金陵省体仁院甄家甄宝玉是"借此音"的冒牌三太子。
    甲戌本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脂砚的意思,《红楼梦》的时间跨度是"九十春光"。据清史记载,康熙四十七年,忽然有人在大岚山举兵,拥立朱三太子朱慈炯。第二年,朱慈炯一家三代被押至北京全部杀掉。黛玉不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吗?比干是被商纣王剜心而死的。证明朱三太子死时情状较之比干犹惨,多了一窍。《石头记》最早的校本是甲戌本,甲戌是1694年,距离皇太极获得"制诰之宝"的1635年,头尾正好六十年,已可算作"三劫者"了。其后己卯、庚辰等脂本陆续面世。黛玉之死,属于后四十回,成书于何时?如按之清史记载,朱慈炯死于康熙四十八年。甲戌本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处有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邓遂夫先生认为这条脂批颇似"临终绝笔",并认为"甲午"属错字,应为"甲申"。而我以为:壬午泪尽者,乃指朱三太子。何以见得?此批针对"作者"而写。黛玉是第二作者,写了五十回以上。黛玉又叫"绛珠仙子",泪尽而逝不就是"还泪"吗?所以,这句话里,芹指雪芹,泪尽指绛珠。意为:朱三太子遇难于壬午年,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曹雪芹,他是为朱三太子而逝的,故"为泪尽而逝。"写这则批语的人,便是空空道人。曹雪芹是她的儿子,所以"余常哭芹,泪亦待尽。"石兄、癞头和尚是她的丈夫,因为还要继续"哭成此书",所以"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时候,更加怀念雪芹与朱三太子,如果这两人不死,"是书何幸"!我与丈夫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死亦瞑目。写这批语时,离两人遇难十二年。她这个"能解者",终于用一把"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为了早自己先逝的爱子,将功劳全记在儿子的身上。
    五曰甄士隐
    甄士隐——大明崇祯皇帝,姓甄名费,脂砚在"费"字后边点一"废"字,即废帝的意思。
    阊门、昌明隆盛之邦——阊、昌,二日也。寓其时明清并立,天有二日。
    "严老爷来拜"——脂批:"炎也。炎既来,火将至也。"李自成义军攻城略地,战报频传。
    "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松山之战在即,崇祯皇帝面谕主帅洪承畴。
    "乃亲斟一斗为贺"——锦州之围一定要解,谕其不惜决一死战。"斗",是决斗的意思。
    "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洪承畴答曰:若论剿抚闯军,凭我三寸不烂之舌,或能奏效。
    "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可能到者"——行囊路费寓兵马、官衔、城池、粮饷,神京喻盛京,洪承畴久蓄降清之心,卖字撰文寓一纸降书。全句意为:要降清而得大用,非一纸降书得达,需举十三万大军、粮草、辽东城池及领明兵部尚书衔以为降清之晋见礼。
    "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书中贾母、凤姐(二人合为孝庄皇太后,贾母二十两,凤姐五两)月例共二十五两。五十两白银寓明清双俸双爵,两套冬衣寓明清官服。
    "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京,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仕宦之家寓帝皇之家。两封荐书:一封是崇祯皇帝致太宗手谕,结束战事、世代交好。另一封应为痛斥洪承畴卖主求荣、贪生怕死的私人信件。皇帝"荐书"不就是圣旨吗?这"意欲再写"而没写成的"两封荐书",偏偏就变成了十二回假文天祥洪承畴写给其子贾蓉和贾蔷的两张"五十两"欠单。王莽篡国,假造符命,指使一个梓潼人叫哀章的,私造了一个"金匮策书",持入高庙。王莽即视为受命的符瑞,借此物欺弄吏民十八年。《红楼梦》里的"莽、操遗容"、荣国公替身洪承畴,凭着"五十两"欠单,居然为其子洪士铭捐了个龙禁尉——皇帝位。
    "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松山之战于一六四一年八月十六日五鼓时分正式开战。
    "且喜明岁正当大比"——癸末年皇太极崩。大比喻皇位之争,兼喻甲申之变。
    "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春闱一战喻洪承畴、孝庄三官庙"独参汤"故事,一索得男。
    "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明冬再晤",可以有两种解释:洪承畴于一六四一年八月任松山之战主帅,次年二月被俘,五月降清,同年冬,领兵攻明。此其一也。降清后的次年,一六四三年冬,洪承畴领兵攻明。此其二也。《清史稿》关于这两年冬季征明事,有如下记载:崇德七年(一六四二)十月辛亥,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师伐明。己末,令多铎、阿达礼驻兵宁远。十一月丁丑,多铎奏击败吴三桂兵。丙申,阿巴泰奏自墙子岭入克长城,败明兵于蓟州。崇德八年(一六四三)九月壬寅,济尔哈朗、阿济格征明,攻宁远卫。乙卯,大军攻明中卫所。丁巳,拔之。庚申,攻前屯卫。冬十月辛酉朔,克之。阿济格、尼堪等率师至中前所,明总兵官黄色弃城遁。丁丑,济尔哈朗、阿济格师还。
    两年的冬季,清廷均分兵两路攻明。《红楼梦》言之凿凿,乃"实录其事"。"明冬再晤"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洪承畴降清后,在同年冬或次年冬,领兵攻明。
    《红楼梦》里,有太宗、顺治、孝庄、孝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豪格、洪承畴、吴三桂、还有两个玄烨,唯独有一个赫赫大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难觅其踪。据清史,福临嗣位,济尔哈朗、多尔衮共同摄政,郑王排名于睿王之前。《红楼梦》总不会漏写了此人!
    "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古人征战,择吉而行。崇祯密令,十九日开战,八总兵肯定人人知晓。然洪承畴却擅违君命,于十六日五鼓开战。故吴三桂等六总兵不知所措,群龙无首,致有松山败绩。黄道之期兼寓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陷,嗣后李自成登基。
    "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吴三桂请兵清朝,协剿闯军,指定清兵进军线路,由西协、喜峰口入关,侧击闯军,逼李自成回守京师。史载洪承畴献计多尔衮,直趋山海关。飞,贾化字时飞;雄,奸雄。
    英莲失踪,"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霍启即第四回"拐子",寓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寄命托孤事;他乡寓宁远,关宁铁骑驻地。
    "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接二连三牵五挂四"——京城失陷,明军及遗臣纷纷投降闯军。脂批云"南直召祸",直即直隶,指的是燕京,而不会是南京。甲申前明清对峙,脂砚以南直指代燕都,以北奉指代北朝,乃客观、历史的态度。"葫芦庙",大明宗庙的意思。
    "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崇祯皇帝英勇赴死,自谥煤山。十四回写了崇祯国丧,多、吴主祭,送崇祯帝之灵升仙,故云"飘飘而去"。
    "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环,投他岳丈家去","勉强支持了一二年"——与第二回林如海对接,寓弘光帝继统。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笏满床"处脂砚旁批:"宁荣未有之先。"笏是朝臣奏折,笏满床是指皇帝御书房摆满朝臣奏折。宁府指清朝廷,荣府指甲申之变后的明朝廷。"未有之先",指清廷未入京城之前,"笏满床"的自然是崇祯。
    六曰贾雨村
    贾雨村——洪承畴。史载的康熙皇帝,其实有两个,真实身分一为洪承畴儿子洪士铭,一为孙子洪奕沔。所以,洪承畴也就有了太上皇的身份。
    姓贾名化——脂砚旁批:"假话。妙!"洪承畴既名"假话",则康熙便是"大荒山"的山大王,清史还有什么可信度呢?
    父母祖宗根基一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所以方有"自东汉贾复以来"一说,"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也有了第九回给"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的"贾璜"和"璜大奶奶",又有了十二回的假文天样贾瑞。闽籍人成了原系胡州(满洲)人氏。系者,依附,冒认。书中胡老爷、胡君荣、胡庸医等,凡带"胡"字皆与此人关联。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六册第一百九十三页载:《镶黄旗汉军洪氏支谱》一卷抄本:"嗣因历年久远,族姓日疏,户口无能稽考,以故仅就本支一系自为此编。第一世洪承畴,字彦演,一字亨九,......此谱以承畴为第一世,自一世以下,凡谱九世"。
    由此可见,《红楼梦》在介绍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是非常贴切的,不然他怎么会是一世祖呢?
    "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莽、操遗容。王莽乃窃国大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后曹丕篡位。脂砚痛恨此人,每以"奸贼"笔伐之,真国贱禄蠹也。《红楼梦》所指末世,与西汉元、成、哀、平四帝及孺子婴所处的时势,极为相似,顺治皇帝在书中又名元春。西汉窃国大盗叫王莽,而失国亡家的是一个"老妪",名叫王政君,是元帝的皇后,成帝的皇太后,又是哀、平两帝及孺子婴(废帝,两岁登基,在位三年)的太皇太后。《红楼梦》里的孝庄皇太后,化名也姓王,叫王熙凤,作者还安排王熙凤"嫁"贾琏,贾琏恰是王熙凤亲生儿子顺治——"元春"。王熙凤也就有了如王政君一样的皇后、皇太后及三朝太皇太后的身份,将帝位拱手给了" 莽、操遗容"的洪承畴的儿子——玄烨。王莽篡位后,毁坏刘氏宗庙,连元帝庙亦被拆去。尊元皇后王政君为"新室文母",预造生祠,就将元帝庙故殿基址,作为文母纂食堂。建筑告成,号称长寿宫。特请元后过宴,元后至新祠中,见元帝庙废彻涂地,不禁惊泣道:"这是汉家宗庙,当有神灵,为何无端毁去,颓废无余?若使鬼神无知,何必设庙?倘或有知,我乃汉家妃妾,怎得妄踞帝堂,自陈馈食呢?"至王莽始建国五年二月,元后得病告终,享寿八十有四,王莽为元后持三年服,奉柩出葬渭陵,虽与元帝合墓,中间却用沟夹开。所建新室文母庙中,岁时致祭,反令元帝配食,设座床下,这真叫做阴阳倒置,妇可乘夫了。
    一百一十七回邢大舅就讲了一个元帝庙被盗的故事:
    
村庄上有一座元帝庙,旁边有个土地祠。那元帝老爷常叫土地来说闲话儿。一日,元帝庙里被了盗,便叫土地去查访。土地禀道:'这地方没有贼的,必是神将不小心,被外贼偷了东西去。'元帝道:'胡说!你是土地,失了盗,不问你问谁去呢?你倒不去拿贼,反说我的神将不小心吗?'土地禀道:'虽说是不小心,到底是庙里的风水不好。'元帝道:'你倒会看风水么?'土地道:'待小神看看。'那土地向各处瞧了一会,便来回禀道:'老爷坐的身子背后,两扇红门,就不谨慎。小神坐的背后,是砌的墙,自然东西丢不了。以后老爷的背后也改了墙就好了。'元帝老爷听来有理,便叫神将派人打墙。众神将叹口气道:'如今香火一炷也没有,那里有砖灰人工来打墙呢?'元帝老爷没法,叫神将作法,却都没有主意。那元帝老爷脚下的龟将军站起来道:'你们不中用,我有主意:你们将红门拆下来,到了夜里,拿我的肚子堵住这门口,难道当不得一堵墙么?众神将都说道:'好,又不花钱,又便当结实。'于是龟将军便当这个差使,竟安静了。岂知过了几天,那庙里又丢了东西。众神将叫了土地来,说道:'你说砌了墙就不丢东西,怎么如今有了墙还要丢?'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
    
这个故事与王莽拆毁元帝庙的故事如出一辙。元帝庙被盗、拆门、堵门、改墙、打墙、真墙、假墙的言外之意,意味着什么?与《好了歌》提到的"终朝",是一个契合——孝庄之死,意味着明清绝统,新的"王莽"篡政。"村庄上有一座元帝庙,旁边有个土地祠",说的不正是拆了元帝庙,在故殿基址造文母纂食堂吗?庙门都拆了,不就成了新祠了嘛。怪不得凤姐说:"打墙也是动土。"书中元春顺治皇帝,又名秦可卿。是秦业(崇祯皇帝)养女,继承"诚堪叹"的"汉家制度",相当于大明朝世系的元帝。康熙至死没有奉葬孝庄的历史谜团,《红楼梦》可以给出答案。
    作者声称:"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书中有杨妃,有飞燕,一个是唐朝贵妃,一个是汉朝皇后兼太后,但红学中人,谁曾想过作者是"假借汉唐"以喻今呢?又有谁去"考证"过杨妃、飞燕指代谁人?
    "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洪承畴座右铭,活脱脱一个纵横家口吻。古来纵横家不讲道德修为,无所谓正义与否。黄道代表天道、中道、正道;黑道是十足的歪门邪道。
    洪督师指挥打仗实在外行。松山之战,时当仲秋,明军南兵多,况粮草乃明军致命弱项,亟须速战速决。一入冬季,即便粮草得继,而严寒反会成明军弱项。承畴身为主帅,采取步步为营的疲兵糜饷战略,卒被太宗断其粮草而军心大乱,无粮草还打什么仗!十三万大军八总兵个个能征善战,目标是解锦州之围。何不一鼓作气,六军齐出,直趋锦州。祖大寿守锦有年,一见援军,杀出城来,四面夹攻,清兵往那里走?
    六总兵齐逃一事,依我之见,是洪承畴欲举师以降,六总兵洞悉其奸,合谋全师而退,不惜一切,杀出重围,方不致全军覆没。
    或言兵部尚书陈新甲,催促承畴进军,致其兵败云云,实不懂军事,纸上谈兵。又或以"良禽择木而栖",为洪承畴变节投降作辩,是活脱脱的"叛徒"哲学!
    四十八回香菱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称赞香菱:"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贾雨村名化,是太上皇。这个"上",是从甄土隐"依依"化来。赠银五十两,冬衣两套,第一个"依"作动词解,第二个"依"作名词"衣"解。
    七曰绛珠仙子
    绛珠仙子林黛玉得"甘露灌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甘露又化为眼泪,于是有了"还泪"之说。相传顺治皇帝深喜汉文学,好禅理,以玉林(王秀)为"国师",糜国帑于盖造佛寺,由杭州召来名僧,有宫殿二座,装饰辉煌,专供远来僧徒馆舍,皇帝还陷溺于僧众中,亲手落发云云。而林黛玉一名,与玉林(王秀)仅一字之差,究其实,黛玉入荣府,恰是担任四春"国师"的身份。在她的教导下,顺治皇帝从一个年幼蒙童,道德修为达至了舜的境界,绛珠仙子林黛玉,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教而化之,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作《石头记》,其原稿约五十回,出自黛玉之手。如此沉甸甸的《石头记》,正是绛珠仙子得甘露灌溉,用眼泪偿还的硕果。
    书中封氏有两个丫环,大丫环娇杏,嫁与贾雨村作二房,后扶册作了正室夫人。另外的一个丫环,就是绛珠仙子,倾城倾国,"貌如西子胜三分"的陈圆圆。明清之交,如西施者,非圆圆,莫之属也!
    黛玉一名,自始至终代表两个人:一为朱慈炯,一为陈园园,属于合身法。
    八曰赤瑕宫神瑛侍者
    赤是红色,代表火,代表大明;瑕,是"玉,有病也",喻山河破碎;宫是宫殿;赤瑕宫喻甲申后大明朝廷。神瑛,喻英明神武。侍者,寓不居功,是大明保护神。绛珠既为圆圆,则关宁铁骑主帅吴三桂,毫无疑问就是神瑛侍者,是脂砚所指"武穆"式的忠臣!
    《红楼梦》的撰、抄、改、题、纂、评、发行人员,本回均有提及。我们首先要找出作者。我在《红楼梦全书百廿回及其作者》一文,已论证《红楼梦》作者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 宝玉
    (二) 黛玉、宝钗
    (三) 探春、湘云、宝琴
    本回所述,与七十回对榫,《红楼梦》由三个作者的三本书合成:
    一《情僧录》
    作者:石头一一顺治皇帝。
    抄、传、改:空空道人——董鄂妃。
    石头所撰,叫《石头记》。由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二《红楼梦》
    作者:吴玉峰一一陈圆圆。
    脂砚说过:随事命名。陈圆圆是三桂妻,故姓吴。玉峰是形容女子双乳的,其意即今之广告词"女人挺好"之意,譬之尤三姐之死,便叫"玉山倾倒"。
    三《风月宝鉴》
    作者:东鲁孔梅溪一一顺治皇帝同母弟,史载太宗第十子韬塞。
    探春有一幅颜鲁公墨迹,故为东鲁。宝琴捧梅花如仇十洲画的《双艳图》,故为梅。湘云《点绛唇》首句"溪壑分离",故为溪。这三个人物的生父,便是衍圣公孔继宗,所以就姓了孔。
    总编辑:曹雪芹,顺治皇帝嫡兄豪格之子博穆博果尔,书中惜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曹雪芹花了十年,统其书名曰《金陵十二钗》,至1694年,仍用《石头记》为书名。壬午,雪芹逝,《红楼梦》"书未成",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指后四十回。底稿肯定是有的,问题是如何披阅,增删,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关键的,是如何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写下"甲午泪笔"的,叫空空道人,又叫畸笏叟,其实是女校书——妙玉。妙玉判词"云空未必空",五字中藏"空空"二字,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所以她叫空空道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故畸笏叟是她。她被黛玉称为"诗仙","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所以她斗胆声言"续貂"。中秋联诗共三十五韵,妙玉续了十三韵,占了三分之一有强。推之红楼,是同理。全书三分之一有强,由她独力"增删"而成,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从壬午至甲午,正好十二年。丁亥夏,她写道:"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壬午,雪芹逝,妙玉丧子之痛,白头人送黑头人,故"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石兄是她的丈夫,她就是史载的董鄂妃。丁亥夏,获悉福临"悬崖撒手",故有"只剩朽物一枚"之痛。她含悲忍痛,默默耕耘,做那" 女校书"的活儿,才有了明义能一赌为快的《红楼梦》,她于甲午年写下"泪笔",撒手人寰,终年八十有四。现在我们来分享董鄂、福临在成书后的喜悦吧: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
    这个甄士隐,是福临。为什么?崇祯"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就是仙逝的交代。警幻仙姑代表宁荣二公之魂,将秦可卿许配于天下第一淫人宝玉,意为:宁公是皇太极,荣公是崇祯,将代表中国皇位的秦可卿颁给福临,奉天承运。如今福临也成了甄废。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
    这便是到青埂峰问石兄的董鄂。
    多尔衮是跛足蓬头,而董鄂是女的,不能蓬头,故麻屣鹑衣。两人相见用了五个笑字,真是笑傲江湖,归结红楼一梦。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宁、荣指清朝与明朝,既败与终朝相互发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红色代表明朝,绿色代表清朝。怡红院蕉棠两植,寓满汉一体。如今宁、荣既败,原来福临是清帝,是真正的清朝,与明朝一齐归于绝统,等于精美的雕梁结满蛛丝。反而那破烂的蓬窗,糊上了绿纱,挂起了清朝的旗号,这是洪承畴及其子孙干的。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鬓,脸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古时男人以须为美,如关羽、朱仝,人称美髯公。髯是两颊上的胡子,髭是上唇的胡子,须是下唇的胡子。髭、须、髯、鬓都长于脸上,构成留须人胡须的整体美感。一个人由青年到老年,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红楼梦》是奇书,《好了歌》解注是要揭示作品内涵,脂砚特于句下注明相关人物,断非要告诉读者人会老去这样浅显的道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这样:宝钗、湘云那里是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他们分明是白头翁。《红楼梦》以女写男,是其写作手法,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十三回写了顺治"驾崩",故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五十四回写福临夜闯怡红,"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这个人是谁呢?麝月说了一句至今无人去解的话:"这好的也很好,那不知礼的也太不知礼。"谁"太不知礼"呢?这一幕,就叫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明义诗第十首:"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幔逡巡。分明窗纸两王当影,笑语纷絮听不真",说的正是这个故事。"太不知礼"的是袭人,歪在地炕上的另一人,脂砚说得很清楚,是晴雯。因为晴雯是宝玉明媒正娶的中宫皇后,五十二回宝玉骑上白马干什么?是皇帝大婚,晴雯为妻,袭人是妾,故"一段妻妾迎新送死", 这边厢福临"驾崩",故送死。那边厢 "妻妾迎新",一妻一妾并非在那里搞同性恋,袭人也如钗、湘,是"两鬓又成霜"的男人!初试云雨情,福临是皇帝,断袖之癖,未足为奇。故又有贾琏"内惧娈宠"之说,这真是: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熙凤指孝庄,在皇位争夺中,似乎成了既得利益者,赚了个盆满钵满,故"金满箱,银满箱"。然而最终落了与甄玉、贾玉"展眼乞丐人皆谤"的同样下场。贾玉即贾宝玉,而甄玉,许多人以为是甄宝玉,大错特错。脂砚已明确指出:【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证明甄宝玉是"借此音"的假三太子。甄玉只能是甄英莲。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柳湘莲即清史记载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而其父却非太宗,是太宗嫡长子豪格,书中秦钟,因为智能儿是太宗遗妃,在皇位争夺关头,误中凤姐、净虚的美人计而痛失皇位,死于第十六回。训有方,指他自幼受到国师陈园园及叔父福临教诲。作强梁,有人以为是当了强盗,错。湘莲首次出场在四十七回,奴才秧子当州县官,满洲即明朝建州,意思赖尚荣当了清朝皇帝,时当康熙十二年,他与薛蟠吴三桂上演了一场 "月下追韩信"的苦肉计,成了"八龙走马"的一龙。柳湘莲又名惜春,诸位只要记住两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叫作"冷心冷面",便可找到对合。他以皇子之贵受教于国师,故训有方,他是 "携蝗大嚼图"的捉刀之人,《红楼梦》总编辑曹雪芹。这两件事,足以体现其"强梁"本色。清史所载大岚山举兵拥立朱三太子事,与畸笏"壬午芹为泪尽而逝" 不无关合,他为朱三太子而英勇牺牲,令人困惑的清宗室强烈的"拥明情结",由此可以得到诠释。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两段均指福临同母弟韬塞。择膏粱事见第二十回,韬塞"上高台",当了皇帝。黛玉不解,宝玉说:"亲不间疏,先不僭后"," 父亲叔伯兄弟中。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忤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所以择了韬塞这个"膏梁"当皇帝。但韬塞心胸狭窄,还强奸了陈园园。两人年纪相差悬殊,恰是张华的先奸后娶,鲍二的视妻如母,而事实上,吴三桂娶了孝庄,陈园园便是韬塞继母,所以会有林妹妹曾经离丧的突兀说法。如此,韬塞就如"流落在烟花巷",是福临始料不及的,故有"谁承望"之叹。二十八回的云儿,便是韬塞,"妈妈打骂何时休",点明是政治上的"妓女"。康熙篡位,将韬塞卖与外藩为奴,刘姥姥吴三桂与板儿博穆博果尔怜其"破袄寒"而舍身相救,使韬塞从一段功名升黜无时的教训中,悟出了"今嫌紫蟒长"的真谛,成了《红楼梦》的第三作者 。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这一句指两个人,一为洪承畴,事见十一、二回,洪承畴调戏孝庄,重拾旧梦,欲"上玉人楼",如果得逞,他的纱帽就成了太上皇,不料,"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一为洪承畴"前妻所出"的洪士铭,"往台站效力"。致其"锁枷杠"的,恰是孙绍祖,他的独生儿子洪奕沔。顾名思义,孙绍祖是孙子仿效祖父之意。皇帝与你"成亲",犹如一山二虎,国有二君,故使了他五千两,通灵价值万两,五千两是半个皇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脂砚特别提示:"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是故,贾赦一名,既指代洪承畴,也指代洪承畴长子洪士铭。
    《好了歌》解注,如同全书故事简介。
    封肃,崇祯帝国舅田畹。封氏,田皇后,书中薛姨妈。封肃有"田庄"、"房地"、"薄田朽屋",故为田。封,封邑,也是田的意思,田畹姓田。"早有雨村遣人送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密书",即保密,保持缄默,又即封肃之肃,肃穆、严肃的意思。封,与"风"谐音,而"风"字在红楼故事中有特殊的地位,此回计有:
    一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二 又曰《风月宝鉴》。
    三 是戒妄动风月之情。
    四 上面即錾《风月宝鉴》。
    五 此则《风月宝鉴》之点晴。
    六 今风尘碌碌。
    七 其风晨月夕。
    八 故曰"风尘怀闺秀"。
    九 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
    十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
    十一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十二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十三 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
    十四 这一干风流冤鬼尚未投胎入世。
    十五 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不成?
    十六 就勾出了多少风流冤家来。
    十七 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
    十八 历来几个风流人物。
    十九 大半风月故事。
    二十 待这一干风流冤鬼下世巳完。
    二十一 风尘中之知己也。
    二十二 自顾风前影。
    "风"字指代了什么呢? 脂砚在"嫡妻封氏"处旁批:"风因风俗来。"在"用竹篱木壁者多"处旁批:"土俗人风。"在"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处旁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又批云:"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
    封肃,谐音就是"风俗"。封肃贵为国丈,雨村倒送二两银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得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只一年,便生了一子"。
    这封"密书"写了什么呢?不消说,就是关于"甄宝玉"的问题。甄英莲是三太子,甄宝玉呢?脂砚批语中四个"风俗";"风"从风俗来。甄宝玉是改变了"二帝" 命运的人,明朝三太子甄英莲被"风"刮了,取而代之的是"方为人上人"的娇杏之子——甄宝玉。"风"又把顺治皇帝拉下了马,朝廷更换成了"风"朝——这就是青埂峰的故事,把神仙道人也弄得疯疯的。由封——风——峰——疯,一脉相承。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是林黛玉流芳千古的名言。
    "三春事业付东风"、"一别西风又一年"——是薛宝琴关于东风西风的著名诗句。
    三桂檄文"周、田二皇亲",周皇后排在前面,相传崇祯皇帝皇后姓周,贵妃姓田。甲申之变后,洪承畴搜获国舅田畹、田贵妃,"一封密书"、"两封银子、四匹锦缎","强媒硬保,得逞其淫欲",娶娇杏为二房,"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借此子的东风,洪承畴又添一孙,再"苦拉君父作一干护身符",假冒三太子,故冒出来一个"甄宝玉"。娇杏扶为正室,由赵姨娘而升为邢夫人。则封肃,便变成了甄家临安伯,而随着时光消逝,必有老死之日,于是换成了邢忠邢德全,与邢夫人成了兄妹关系。七十五回邢大舅出场时,众人见他带酒,忙说:"很是,很是。果然他们风俗不好。"我们注意,风俗二字是对榫。邢大舅又叫邢忠,成了邢岫烟的"父亲"。而邢岫烟,便是人上之人。
    《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皇帝玉玺叫宝玺,谁取得宝玺,意味着取得了皇位。《红楼梦》以宝取名的共六人:贾宝玉、甄宝玉、宝钗、宝琴、宝蟾、宝珠。这六个宝字号,都做过皇帝。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人上人指的是皇帝。因为第一回既是全书之始,也是全书之终。所以有必要先将谜底揭出。谁是人上人呢?也就是说,是谁最后当上了皇帝呢?
    宝玉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
    宝玉说的人上之人,指四个:薛蝌、宝琴、李纹、李绮。但晴雯说:
    "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晴雯不同之处是将薛蝌换成了岫烟。宝、晴是从男女的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个人。在男人看来的薛蝌,女人看去,却叫岫烟了。宝玉说话时语气是"自笑自叹",而晴雯是"坎坎笑"着说的。据邓遂夫先生考证,《说文》:"坎坎,戏笑貌。"段玉裁注:"此今之嗤笑字也。"也就是说,晴雯是以"嗤之以鼻"的语气,对此四人作出评价。
    宝玉所云本地风光,与风俗是对榫。
    全书提及人上人的,唯此两处。脂砚云:"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戚,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意思这本书写了兄弟之争的事。
    第一百一十五回写道:"原来此时贾政见甄宝玉相貌果与宝玉一样。"
    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
    长相一样的,除非双胞胎,起码是同父或同母。
    李绮配了甄宝玉,邢岫烟配了薛蝌,乃言这四人是阴阳合体的同一个人——宝蟾,福临同母弟。所以从遗传基因角度来说,才有了长相一样的可能。
    蝌,即蝌蚪,蛙或蟾蜍的幼体,黑色,身体椭圆,有长尾,生出后脚、前脚,尾巴消失,最后变成青蛙或蟾蜍。薛蝌叫"小郎",证明他排行在末。"送果品"之后,耍的猴子剁了尾巴(湘云语),他就成了宝蟾。宝蟾就是蟾蜍的意思。宝玉很不幸,有这么一个同母弟,自叹自笑曰:"可知我井底之蛙。"证明宝玉与薛蝌是青蛙和蟾蜍的关系,同出一母。宝蟾腰间"系一条松花绿半新的汗巾",可证他就是蒋玉菡,蒋玉菡小名琪官,琪、绮同音。这条汗巾原是袭人的,宝玉送了给他,同时送了一个玉缺扇坠,玉玺也。如此,这个人就成了"贵妃"一一皇帝,让福临"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袭人拆字即龙衣人,娶袭人,即黄袍加身。"在泥涂"的蛟龙,可不"向清虚"去了吗?宝玉做了一件大蠢事,被黛玉讥为 "呆雁"。
    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庚辰双行夹批:近之淫书满纸伤春,究竟不知伤春原委。看他并不提"伤春"字样,却艳恨秾愁香流满纸矣。】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正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一大惊。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句下,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便是脂砚所云"石火光阴"。五十八回时当顺治八年多尔衮新丧,故有"朝中大祭",福临感叹叔父"命不长"。及后: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
    这个时候,贾琮刚刚出生,适逢清明。铁槛寺是福临祖墓,贾琮是孝庄私生子,不是爱新觉罗氏后代,却被安排去祭祖。所以福临哀叹:母后你寡居,我同情你,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你总不能让你的私生子邢岫烟择到前夫家来吧。你这样做法,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你就成了坏妈妈了。过两年邢岫烟百子千孙,"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我们爱新觉罗氏这杏树,就子落枝空。
    再看李绮,芦雪广联诗,他是这么压轴的:凭诗祝舜尧。
    尧舜的位置让他弄颠倒了。因为当过康熙皇帝,不止他一个,他自为自己是舜,他之前的尧,靠后边去吧。所以,由他控制的清朝史料,他之前的康熙皇帝消失了。甄宝玉、宝蟾是赢家,所以不入十二钗画册。入册者,是薄命司的,故其余四宝,均为薄命之人。甄宝玉是甄应嘉之子,脂砚告知我们,原应叹息对应元迎探惜,故甄应嘉又名迎春,他的真名叫洪士铭,是洪承畴的大儿子。甄宝玉则名洪奕沔,是洪士铭独子。
    一九五九年在北京海淀西直门外车道沟,洪氏家族墓地被发现。总计出土五块墓碑。一是康熙六年官撰官立满汉文合璧的《洪承畴墓碑》,一是康熙四年卫周祚撰《洪承畴墓志》,一是康熙十年吴正治撰《洪承畴及妻李氏合葬志》,一是康熙十八年吴正治撰《洪士铭墓志》,还有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撰《洪士铭妻林氏墓志》。这些出土碑志及洪承畴父子麾下吹鼓手们的吹捧文字,给《红楼梦》的原型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清朝许多显赫的王公贵族的府第、墓地,于今难觅其踪,何独一个区区三等轻车都尉的金鱼池洪庄、墓地反而保存完好呢?再有,洪氏家族墓地缘何没有三世祖洪奕沔之墓呢?
    法式善《洪文襄公年谱》载:"(顺治)二年乙酉,公五十三岁,刘夫人来归。"《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有顺治二年三月《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咨吏部文》,提到"见在妻刘氏应荫子,右咨吏部"字样。另据《清世祖实录》卷八顺治元年九月癸巳条载:"摄政王和硕睿亲王赐大学士洪承畴貂皮朝衣、貂褂缎匹、银两、庄园、奴婢及牛马等物",就是为刘夫人入主洪家做的(引自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
    可见,娇杏者,便是刘夫人,亦即书中的赵姨娘、邢夫人。洪承畴嫡妻李夫人,于崇祯四年正月十二日于榆林官邸生下洪士铭。所以甲戌本介绍: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名迎春。【甲戌侧批:"应"也。】七十三回,邢夫人说:
    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
    娇杏认为雨村嫡妻比自己强十倍,死了。
    孝庄也证实洪士铭生母死了。六十八回,凤姐骂贾蓉: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
    按法式善《洪文襄公年谱》的说法,洪承畴于顺治二年刘夫人来归,则李夫人死于顺治三年,有文本为证:"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
    康熙元年,洪承畴七十岁生日,同乡后进、友朋知故为他歌功颂德、喝彩欢呼。门生董文骥称"太傅洪公":"其人为宰相,持国秉,辅大政,相业称第一","殆萧、曹、平、勃所未及而周公、太公之亚也"。
    内阁中书张宸说:"古所谓周公治内,召公治外者,惟公兼之。今且功成身退,以勋业归之朝廷,以世爵贻之后人,庶几古人赤松子之游,顾留侯之子。辟疆勿克,继其前猷,而公之子所望其项背者,青田、新建膛乎后矣。"
    顺治十二年进士汪琬,列举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定粤、唐代韦宙制南诏、明朝傅友德下云南等例子,盛赞洪承畴"易攴历中外、更践将将相者几二十年",认为以上诸人都不能望洪承畴项背。
    史载洪承畴于顺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乞休",一个多月后得到一"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汉文是三等轻车都尉,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以外,比一、二等轻车都尉还要低一、二级的世职。洪承畴因"效力年久,勤劳显著"得到的这份低微世职,与以上寿序将洪承畴比肩周公、召公,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张良、刘基、王守仁等均输其一筹的盛赞,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和讽刺。
    顺治六年进士董文骥为李夫人作的七十寿序云:
    
公既受世职,然长公光禄君自拔于将家宿卫之中,以诗书取上第,草创一代之典礼,不以帛系茸讥固陋,继公立于朝,永垂阀阅之传。其事刘夫人于家,如古下事翟妻之义,然后又知太傅公所以得象贤之孕者,由太夫人之为母有以教之也。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董文骥还作了一首诗:
将相星连婺女星,远从南极照南溟。
    象贤伊吕钟胎教,厘降英皇范掖庭。
    仙李名门蟠紫气,赤忪尽室受丹经。
    拍肩原共长生籍,笑逐洪崖炼鹤行。
    
黎元宽《寿一品洪母李太夫人七十有五序附诗》:
夫人本是神仙质,月姊琼宫尤近日。
    
透过以上肉麻的吹捧,我们不难看到:将相星指洪承畴。婺女星呢?凹晶馆联诗: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宝婺即婺女,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名须女,即女须星。第七十六回诗中代指秋星。"
    "秋星"又是什么意思呢?依我陋见,这里的"宝婺",与董文骥所说的"婺女星",都是泛指月亮。宝婺与银蟾、灵兔与广寒、牛女与帝孙、虚盈与晦朔,无一不与月亮关联啊。所以才有"双悬日月照乾坤"的事发生。董诗显然是将洪氏二子一孙比喻为月亮。"将相星"太傅公"得象贤之孕",于是"神仙质"的李太夫人"厘降英皇"。英皇则"范掖庭","草创一代之典礼","远从南极照南溟",不就是照乾坤吗?
    洪承畴的吹鼓手抖露了一个天机。洪氏二子一孙,当过"英皇"。
    娇杏叫赵姨娘,又叫邢夫人,七十三回邢夫人说:"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那么赵姨娘一子一女,作何解释?凤姐说:"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
    如果探、环不是凤姐所出,她何必如此"不伏"呢?这句话的意思,探、环是"天悬地隔的"同一个人一一清史记载的太宗第十子韬塞,母无名氏。
    皇太极是皇帝,子孙有玉牒记载,何况十子后于福临,怎么会连谁生的都没了下文呢?显然有鬼!
    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甲戌侧批:虚陪一个胡姓,妙!言是胡涂人之所为也。】
    十五回写了皇太极之丧,证明十子生于癸未年。十两银子即十子,贾兰月例十两,所以贾兰也叫韬塞。脂砚特别指出,"是胡涂人之所为也",意思胡老爷便是胡州人贾雨村,这与风传天下的 "独参汤"故事就挂上了钩。不特真有其事,还生下一子。生于癸未年的韬塞,由于生母是贵为太后的孝庄,所以洪承畴弄了个"刘夫人来归",将韬塞说成是娇杏所出,谓之"只一年便生了一子"。探春则说: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
    也就是说,韬塞出生十四个月后,才有 "出生证",因为加上十月怀胎,正好二十四个月。
    赵姨娘与探春关系不好,成天骂贾环。相反凤姐重用探春,疼惜贾环。因为一个是继母,一个是生母。
    由于孝庄的威权,韬塞就成了太宗十子。故宝琴与宝玉,"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意为:这两人是同母兄弟。所以宝琴是"人上之人",韬塞称帝,用的是 "宝琴"名号。李纹的纹,从系从文,取意是系于文皇帝,太宗谥号文皇帝。宝玉又名李衙内,孝庄又名李纨,纹、绮之母叫寡婶李婶,与洪承畴嫡妻同姓。《红楼梦》是史书,按之第一回,洪承畴嫡妻李夫人死于刘夫人来归的一年半后,并有两处内证。那么,所谓七十寿序、《寿一品洪母李太夫人七十有五序附诗》,指的是孝庄。"厘降英皇"的,也是孝庄。象是舜的父亲,象贤之孕,厘降英皇,用在洪承畴及其嫡妻身上,会令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然而,却抖露了清史的天机。李绮自命为舜,恐怕就因了象贤之孕。康熙没有奉葬孝庄,因为: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紫禁城离东陵,方圆三百里,没有孝庄一席之地。为什么,因为孝庄就是林四娘,她竟然操起大刀反康熙!但她毕竟是康熙生母,所以将她葬到了洪氏墓地。只是,不知她是与洪相国合葬,抑或成了洪士铭妻林夫人?因为她既为洪承畴生了个公子韬塞,又为洪士铭生了个独子洪奕沔。
    是故,脂砚说凤姐是太君的陪客,意为两人是一人。邢夫人是史太君媳妇,反过来凤姐又成了邢夫人媳妇。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便构成了《红楼梦》一幅奇特的历史画卷。
    三首雨村诗,都有一个"玉"字——"玉人楼""玉在匮中""护玉栏"。第一首以"愁、头、俦、楼"暗藏"畴"字韵,可理解为以三首诗中的"玉",与"畴"对仗,奢望与孝庄重饮"独参汤",重上"大玉儿"的"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还没来得及占筮一下三世后的吉凶。
    频添一段愁—— 一段愁烦已平添于心头。
    闷来时敛额——时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行去几回头——全亏了这几个回眸,大玉儿才......
    自顾风前影——看一看自己在新朝中的影像。
    谁堪月下俦——月下老人派谁来担当皇太后的角色呢?
    蟾光如有意——宝蟾,我的好孙子,你要是有一点孝心。
    先上玉人楼——快把太玉儿给我。
    这一首诗,用来解读十二回洪承畴被风姐设谋,而为其两个亲生儿子所弑,是最合适不过了。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
    "玉""钗"均是玉玺,时飞是贾化字。全句:玉玺已盗出,放在了匣子里,我贾时飞既可以自己当皇帝,也可以看哪个儿孙出的价钱高,就把皇帝桂冠卖给他。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秋季是阳气潜藏,阴气上升之时,故有晴光与蟾光。"莽、操遗容"的贾雨村,深知"将发之机"时不我待,"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在一个"满把晴光"的中秋之夜,洪承畴的儿子,睡到了龙床上。洪承畴设下了一个"护玉栏"的毒计,于是有了一个"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康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