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入门》之抄本简介(第七章-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立群 参加讨论

    本节的准确名称应为“早期抄本之简介”。
    早期抄本现存十二种: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杨本、蒙本、张本、泽存本、舒本、彼本、郑本、梦本、卞本。
    本节多列了三种:戚序本、有正本、靖藏本。
    就实质而言,张本就是半部戚序本。这种戚序本,也不是戚序本原本,而是过录本。但不要紧,因为其它早期抄本(除舒本外)都不是原本,都是过录本。
    就内容而言,泽存本就是戚序本。为什么不直接说泽存本就是戚序本呢?主要是因为泽存本“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没有影印本。
    有正本不是抄本,而是石印本。绝大多数研究者看到的戚序本,就是有正本(大字本)的影印本。
    张本、泽存本、有正本,都不能代表整部八十回的戚序本。将三者综合起来,才是整部的戚序本。
    可以说,戚序本是“呼之欲出”且能“召之即来”的。
    单列出戚序本,很有必要,这能给人以整体的感觉。
    列出有正本,一是多半研究者已经习惯把有正本当成戚序本,二是在一般情况下(即不是特别严格的版本研究)有正本也的确能够代表戚序本。
    列出靖藏本,也很有必要。尽管靖藏本已经失踪了,但对于靖藏本的研究与争论一直没停止。
    第一节、甲戌本
    书为《石头记》。无目录。
    共十六回,即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回。每四回为一册,共四册。每册前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每页版心中上有“石头记”,下有“脂砚斋”。
    书名有点小麻烦——己卯本、庚辰本的书名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005年,沈阳出版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将甲戌本起名为《脂砚斋甲戌抄阅重评石头记》。
    第一回的五绝的尾句是“谁解其中味”,此句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十五个字。因此,胡适称该书为“甲戌本”。
    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乾隆年间的甲戌年只能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然而,该书抄有署丁亥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和甲午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批语。甲戌本过录抄写时期,应当在乾隆三十九年或以后。
    显然,称该书为“甲戌本”就有些不妥当了。仅仅为了顺口的缘故,人们继续称该书为“甲戌本”。不过,仍有许多研究者认定“甲戌本”的原本就是甲戌年(乾隆十九年)定稿的。
    独有“凡例”五条。
    甲戌本与庚辰本,从实际内容看,孰先孰后,是个复杂的问题。有三派意见:一是甲戌本肯定在先,一是两本各有先后,一是庚辰本在先。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中,列举了甲戌本许多早出的例子,同时又指出“甲戌本文字亦有显示较为晚出的现象。”
    甲戌本第六回有这么三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
    “听何指示”,明显不通。己卯本写的是“听阿风指示”。庚辰本写的是“听阿凤指示”。显然,“听何指示”由“听阿凤指示”而来,属抄胥误抄。
    “听何指示”之讹误,显示了甲戌本之晚出。
    (“听阿凤指示”,原应为脂批,窜入了正文。)
    徐乃为力主庚辰本在先。他著有《甲戌本石头记辨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和《红楼三论》(中华书局2005年第一版)。
    甲戌本第一回正文之前有“凡例”五条,题诗一首,为他本所无。
    甲戌本第一回有“大荒山下顽石与一僧一道的对话”一段四百余字,诸本皆无。
    庚辰本的前十一回基本上是白文本,没有批语。而甲戌本批语特别多,填补了这个空白。
    此本批语的数量极多,有前总批、回目后批、正文下双行批注、行间夹批、眉批、回末总评诸类。据陈庆浩统计,全部批语共一千六百条(陈庆浩《红楼梦脂评之研究》,《红楼梦研究专刊》第五辑)。计回前总批三十条,双行批注二百二十五条,行间夹批一千一百三十三条,眉批一百八十六条,回末总评廿三条,其他三条。
    欧阳健统计,甲戌本批语总数为1587条。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42页写道:“甲戌本从种种迹象看,过录时间虽然略晚,但其母本却是个最早的本子。”
    第二节、己卯本
    书为《石头记》。分册目录页有题记,曰:“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回所在的目录页有“己卯冬月定本”。因《石头记》成于乾隆年间,所以此“己卯”意指乾隆二十四年。
    现存共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其中三十八回藏北京图书馆,另三回又两个半回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十八回,即第一回至第二十回,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回,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回(内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三回和两个半回,即五十五回后半回、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三回和五十九回前半回
    第一回缺三分之一回(三页半)。第十回缺一页半。
    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尚未分回。第十九回无回目。
    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的抄补者署名“武裕庵”。他在第六十七回结尾写有“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
    这两回的底本是程甲本。
    每册十回,仅有分册目录。其行款已改作每半页十行,行多为三十字。有大量双行批,回前总评已单占一页。
    欧阳健统计,己卯本批语总数为754条。
    己卯本避清怡亲王允祥和弘晓的家讳,冯其庸和吴恩裕论定此本为怡亲王府弘晓抄本。
    有的研究者以为此本避家讳并不严格,乃怡府本之传抄本
    己卯本中避“祥”、“晓”字讳共16处,其中避“祥”字讳5处,避“晓”字讳11处;未避讳共8处,其中末讳“祥”字1处,未讳“晓”字7处。避讳与未避讳的比例刚好是2:1。如果肯定己卯本就是怡亲王府的原抄本,就必对此种未避讳的现象作出解释。
    而且己卯本抄写相当草率简陋。多人分抄,过录草率,错漏很多,完全不象一个王府的抄本,更与弘晓这样一位能诗能文者和善书者的身份不符。
    第三节、庚辰本
    书为《石头记》。庚辰本是现存保存回数最多的一个脂本,现存七十八回,中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回。原书八册中每册卷首,都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自第五册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
    此“庚辰”指乾隆二十五年。
    近些年出版的《红楼梦》(各种合校本),其前八十回多以庚辰本为底本,其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回,多以蒙府本的这两回补进。另外,庚辰本第六十八回缺的一页“不言语了——或是愿意了事”,亦以蒙府本的补进。
    第二十二回末止于惜春诗谜,接着是“暂记”宝钗诗谜。最后是批语“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第七十五回前写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每册十回,仅有分册目录。其行款已改作每半页十行,行三十字。有大量双行批,
    第一回至第十一回无批语。自第十二回始有批语。
    欧阳健统计,庚辰本批语总数为2319条。
    庚辰本与己卯本相近之处甚多,应出于同一祖本。许多研究者将此祖本称为“己卯·庚辰本”。
    冯其庸在《石头记脂本研究》第47页注(1)里写道:“现存庚辰本正文下墨笔双行小字批语,除前述716条与己卯本完全相同外,尚有622条双行墨笔批语,保存在第二十一至第三十、第四十一至第五十五、第六十至第八十各回中。以上各回,己卯本均已散失,庚辰本皆存(其中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缺)。”
    庚辰本正文里亦有避怡亲王名讳的现象。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成礼兮期祥”的“祥”字,右边的“羊”少写了一竖,变成了“兰”。(沈阳出版社影印庚辰本第1963页)。
    第四节、杨本
    书为《红楼梦》。一九五九年春发现,以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
    原收藏者杨继振于卷首题云:“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兰墅太史手定”指高鹗手定。应为误记。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此书时,将其名为《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简称《红楼梦稿》。
    许多红学家认为,《红楼梦稿》之名不准确,应为“杨本”。
    杨本的旁改文字,与程高本大致相同。
    杨本大体上属于已卯本、庚辰本系统。
    杨本的重要价值除了研究续补问题外,还在于它所据的部分底本是相当早的脂本,不少异文可以订正它本之讹误或提供新的研究线索。
    行款与己卯、庚辰二本不同。每半页十四行,行三十八字。是开本最大的皇皇巨册。每册十回,全书分装十二册。
    据杨继振在扉页上的题记,杨本原缺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杨继振收藏时依据摆字本将这十回抄补。林冠夫认为这“摆字本”是程甲本。
    前八十回的底本构成颇复杂。
    据林冠夫考证,首七回与己卯本特别相近。
    特别令我们感兴趣的是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
    杨本第三回写道:“(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黛玉答道:‘十三岁了。’”
    己卯本于此处除将“黛玉”写成“代玉”外,其余全同。
    从第八回到第八十回,除第二十二回、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第五十三回外,杨本表现出了许多独异之处,显示了独有的版本特色。
    第六十四回有林黛玉的《五美吟》。从运用史实和典故的角度看,杨本正确。《虞姬》的首句,杨本为“肠断乌骓尚啸风”。《红拂》的首句、次句,杨本为“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具眼——别具慧眼。)
    显然,杨本的第六十四回的底本属于早出。
    不过,从第三十七回到第七十回,贾政因“点了学差”不在家,而杨本的六十四回里出现了贾政在贾府活动的情节,这是一个较大的漏洞。
    林冠夫认为杨本的第六十七回与原作相近。
    林冠夫认为:后四十回里,有二十一回是程乙本的文字;另外十九回用的底本是一个不同于程甲本、程乙本(早于程甲本、程乙本)的本子,然后又根据程乙本旁改。
    “另外十九回”是:第八十一回至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八回、第八十九回、第九十回、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回、第九十八回、第一百〇六回、第一百〇七回、第一百十三回、第一百十六回至第一百二十回。
    第二十二回、第五十三回系采用程乙本,其抄写时间自然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以后了。
    杨继振入藏此本时残缺太甚,以程甲本补足的时间在咸丰五年乙卯(1855)秋月。
    第五节、蒙本
    书原为《石头记》。一百二十回。此本原属八十回体制,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缺第六十七回。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七回。又据程甲本抄配了后四十回。
    同时,后人抄配了后四十回目录,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
    原有前八十回的总目。总目里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的回目,与补抄的这六回的正文回前分目有异。异文九处:总目有八处同戚序本,一处同庚辰本。
    前八十回行款大体同戚序本。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字。
    后四十回,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
    第七十一回的回末总批页的下半版有“柒爷王爷”字样,疑此本出于清王府旧藏。又周汝昌转述赵万里之言,说这本子系一清代蒙古旗王府的后人所出。因此,许多研究者称其为蒙古王府本。又简称为蒙本、府本、王府本。
    目录页和版心题名《石头记》。(第九十三回至第九十六回的版心题名《石头记》)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40页写道:“府本的祖本,从总的看是从庚辰本而来的。”
    蒙本第六十九回写道:“凤姐在旁又说:‘……他老子说:原是母亲家说过一次,并没应准。母亲家死了,你们就接进去作二房。’……”
    两处“母亲家”引人注目。
    庚辰本原抄为“母亲家”,旁改为“亲家母”。
    己卯本原抄为“母亲家”,有红笔乙改为“亲家母”,大约是近人董康或陶洙所为。
    戚序本抄为“母亲家”。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47页写道:“尤其是某些特殊的版本现象,如颇可喷饭的‘母亲家’之类,本来是属于传抄中的讹误,府本也一如庚辰,绝不可能是偶尔巧合。”
    季稚跃在《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余论》中写道:
    “由以上特征来检查蒙古王府本前七十四回,确如已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该抄本祖本的编者所依据的底本是庚辰本,即存世庚辰本的底本。当然,也有甲戌本的一些特征:
    (1)  林黛玉的眉为‘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与甲戌本相同,因抄手都不识‘罥’字,误抄成‘冒’或‘罩’字。
    (2)  第六回中尚保留话本旁白:‘诸公若嫌粗鄙呢……’与甲戌本同。”
    在第四十一回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
    关于蒙府本的行间侧批。
    1、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54页写道:“除少数几条重出于庚辰、甲戌本外,绝大多数不见于其他各脂本,很引人注目。……这些侧批,都集中在前四十九回,一律不署批者名字和作批的时间,而且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大体上可以确定,这些侧批基本上是出于脂砚、畸笏等曹雪芹亲友圈子里的人物之手。”
    2、郑庆山在《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第560页写道:“王府本的行侧批语中,还有六百三十二条是出自立松轩的手笔。”
    第六节、戚序本
    书为《石头记》。戚序本,原由乾隆进士(浙江省德清县人)戚蓼生所藏并序,故名戚序本。
    第一册卷首有《石头记序》,落款为“德清戚蓼生晓堂氏”。
    戚蓼生之序,文短而意深,堪称一流。
    戚本共八十回,因其完整性而受到研究者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即不是特别严格的版本研究),以有正本代表戚序本。
    戚本虽然楷书整齐,但抄手的语文水平不高,有许多音讹形误的错别字。
    戚本与蒙本同源。连版面与行款都相同。
    戚本有八十回,不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其主要区别是第六十七回用一个繁于蒙本的稿子抄补,更加接近于原著。它删去了蒙本所有的侧批。
    戚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
    戚本的错字别字累累,也不能完全算精抄本。
    对照庚辰本,戚本有不少跳行漏抄的情况。这表明,庚辰本在前,戚本在后。
    戚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戚本有将批语写入正文的情况。第五回写道:“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尽其妙。此乃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这六句,在甲戌本里是句旁朱批。
    仅从此例可看出,甲戌本在前,戚本在后。
    戚本正文的“各尽其妙”,比甲戌本之句旁朱批“各尽其妙者”少了个“者”字。是否因为去掉“者”字就更像正文?
    戴不凡在《版本识小录》里写道:“将戚、庚两本互校,异文多达两三万处,致异的原因一是由于庚辰本显属经过雪芹又一次修改的本子;二是由于异体字;三是由于京音字;四是由于两本抄胥都有许多错别字;五是由于两本抄胥都有阙漏文字。”(见《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四辑第265页)
    第七节、有正本
    有正本是戚序本的石印本。因种种原因,许多研究者将有正本等同于早期抄本。在戚序本系列中,实有影响者乃有正本。
    约在光绪年间张开模得到戚序本的一个过录本,故名为张本。
    张本后归上海正书局老板狄葆贤。狄葆贤据张本以照相石印,故名有正本。
    有正书局先后印过三次:
    1911年至1912年石印“大字本”,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1920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
    小字本又于1927年再版。
    大字本。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
    小字本。十二册,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
    有正本付印前对底本作过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如删去了原收藏者的印章,贴改过个别字迹(据查验,前四十回贴改二十处,三十二字)。
    大字本眉批前四十回为狄葆贤所加。小字本后四十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贤征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
    有正本是最早付印的八十回脂本,突破了延续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接近于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有正大字本”删去后人所加眉批,影印出版。
    第八节、张本
    上海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四十回。
    约在光绪年间张开模得到戚序本的一个过录本,故名为“张开模旧藏戚序本”,简称为张本。
    书中钤有张开模藏书印章“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瓮珠室”、“狼籍画眉”等。
    张本后归俞明震。俞明震将其赠给上海正书局经理狄葆贤。狄葆贤据张本以照相石印,故名有正本。
    1975年,上海古籍书店在仓库发现张本。半部。第一回至第四十回。
    第九节、泽存本
    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存八十回。陈群泽存书库旧藏。
    泽存本又称南图本、戚宁本。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行款格式与戚沪本全同。
    泽存本一般认为是戚沪本的过录本。由于戚沪本已残(只有第一回至第四十回),而据戚沪本影印的有正本经过贴改(贴改量很小),泽存本则保持了戚沪本原貌,所以仍然有其一定的版本价值。
    该本在一九三〇年前后曾属昆山于氏,后归汪伪政府内政部部长陈群“泽存书库”。
    1941年书库落成后,陈群特地请汪精卫为其命名,因陈群是为纪念他的父母而建书库,汪精卫便取《礼记》“父没而不能读,手泽存焉”之意,命名为“泽存书库”。 “泽存书库”建成后,收藏新旧图书达40万册之多,其中包括汪精卫“双照楼”寄存的五千册书。
    日本投降后,陈群畏罪自杀,其藏书移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40万册书后来一分为三:部分归还原主,部分运往台湾,部分留存南京(有古籍一万多册)。
    
    第十节、舒本
    一、概况
    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序本《红楼梦》。
    “舒本”是舒元炜序本的简称。又名为“己酉本”。
    舒本原为吴晓铃旧藏,现归首都图书馆。
    现存舒本共有四十回,即第一回至第四十回。每五回一册,共八册。
    舒本的结构依次为:舒元炜序,舒元炳题《沁园春》词,全书总目录,正文。
    舒本,有中华书局的影印本,印在《古今小说丛刊》第一辑上。
    舒本几乎是一个白文本。但不能简单的认为舒本的形成时间最晚。
    二、解读舒序的落款
    舒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舒元炜写的比较古奥,因此,我们有必要略作解读。
    屠维作噩——纪年的干支己酉。乾隆年间的己酉年,就是乾隆五十四年。
    且月——农历六月的别称。
    上浣——上旬。
    虎林——杭州的别称。
    董园氏——即序言中“董园子”,亦即舒元炜自己的字“董园”。
    金台——北京的别称。
    舒序的落款告诉我们:此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
    “序并书”三字很重要,舒元炜说序言就是他自己书写的。
    三、舒本是原抄本
    刘世德在《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二辑上,发表了《解破了〈红楼梦〉的一个谜——初谈舒本的重要价值》。刘世德写道:
    “……更重要的,在序文末行下端,钤有舒元炜印章两方,印色赫然在目。据我仔细和反复观察,印泥的颜色和书中句读打圈所用的印泥的颜色一样,和全书的纸色、墨色也保持着一致,浑然一体,确为两百年前的旧迹,断非出于后人的伪造。由此可见,印章钤盖之时正是舒元炜序文书写之日。这不啻告诉我们,舒本乃乾隆年间(可以具体界定在乾隆五十四年)的旧物。也就是说,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
    四、不可忽视舒本
    《红楼梦》(《石头记》)第一回写甄士隐看到了“太虚幻境”大石牌坊的对联。
    这对联,舒本写有十个字“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
    甲戌本、戚本、彼本、梦本写有十四个字“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庚辰本、己卯本、杨本写的也是十四个字,略有不同。
    “色色空空地”。《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色空思想贯串了整个《红楼梦》
    “真真假假天”。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假语存,甄宝玉、贾宝玉,甄府、贾府,真假写法贯串了整个《红楼梦》。
    以“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这个对联为基点,刘世德先生为第一回反映出的各个版本产生的先后顺序作了示意图,在这个图里,舒本先于所有早期抄本(未及郑本,因为郑本没有第一回。未及卞本,因为当时卞本还未出现。)及程甲本、程乙本。
    1973年——1976年,刘世德曾经专门研究舒本三年多。
    刘世德的结论是:“在《红楼梦》诸版本中,舒本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版本。”
    林冠夫在其专著《红楼梦版本论》中设有专章《确切的乾隆抄本——舒序本》。林先生写道:
    “在诸多早期钞本中,舒本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本子。这个本子所显示的种种版本现象,不仅表明了它的底本来源甚早,对于我们探究认识《红楼梦》的版本源流、成书过程等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本子中涉及一些其他问题,诸如后四十回的最初流传情况,甚至它的作者(童注:后四十回的作者),也透露了某些线索。这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珍贵本子。”
    五、舒本底本的构成
    夏薇在《关于〈红楼梦〉舒元炜序本底本构成的新发现》里写道:
    “舒本中天头大的章回分别是:第1回至第7回,第9回至第12回,第17回,第18回,第21回至第32回,第36回至第40回,共30回。
    舒本中天头小的章回分别是:第8回,第13回至第16回,第19回,第20回,第33回至第35回,共10回。
    另外,目录的天头是大的。舒元炜序的天头是小的。
    ……天头大的部分总目分目基本一致……而总目的天头大,说明天头小的部分是借来的,天头大的部分是原有的,即总目是原有的。
    ……舒本天头小的章回在有异文的地方,绝大部分都同于彼本,次同于杨本和庚辰本。而天头大的章回没有天头小的章回的异文有这么显著的分辨性,各回之间的异文显示出其各自底本的差异很大,很难得出此30回文字更接近于哪个或哪几个脂本系统的本子的结论。”
    六、舒本的底本形成的时间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童力群撰写了《舒本的底本形成的时间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其摘要写道:
    “不可忽视舒本。舒元炜之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玉栋就是舒元炜序中的‘筠圃主人’,原姓姚,是藏书家,乾隆五十四年正闲居在北京家中。舒元炜序中两提‘当廉使’。‘当廉使’或为当保,当保卒于乾隆五十年十月。‘当廉使’或为陆耀,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六月。无论‘当廉使’是当保还是陆耀,‘当廉使’皆卒于乾隆五十年。‘当廉使’去世的时间,早于舒元炜为玉栋所藏《红楼梦》写序的时间,为我们探讨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提供了契机。舒序云‘君先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廉使’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第十一节、彼本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抄本《石头记》。
    存七十八回,中缺第五、第六两回。
    此本有眉批一百十一条,夹批八十三条,双行批八十八条。
    据介绍,将近二百条的眉、夹批,与别本脂评相同的竟没有一条,但双行批几乎全部与庚辰本相同。
    第十七、十八回仅有一共同回目,但两回文字已分开。己卯本、庚辰本的此回回目与回前诗皆同于此本,而两回文字未分。可见彼本这部分的底本应迟于己卯本、庚辰本二本而早于其他已完成分回的本子。
    但因为有先后抄配的复杂情况,此本的底本也另有早于庚辰本的部分。
    第六十四回在庚辰本中原是缺的,有人曾疑别本中这一回文字是后人补的。现在,彼本这一回的回目后、正文前有一首五言题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保留着早期抄本的形象。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372页写道:“真正能说明俄本含有早期本子因素的,是第八十回未于第七十九回中分出。这两回书未分,是今存的脂砚斋批本之前的版本现象。如此说,今存庚辰本第八十回无回目,即透露了此中的消息。……所以说,俄本第八十回未断开,是己卯庚辰本定稿时或定稿前的现象。”
    林冠夫紧接着又写道:“但俄本也存在另一种倾向,文字上有很晚本子的成分。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个本子的底本,是个多种本子的拼凑本。除正文外,回目异同状况的混乱没有规律,都说明了底本的芜杂。”
    
     
    第十二节、郑本
    书为《石头记》。夏薇建议将此本命名为“皙庵藏本”。
    郑振铎原藏《红楼梦》残抄本,仅有两回——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四回。现藏国家图书馆。
    每版十六行(半叶八行),行二十四字。此行款同舒本。
    《红楼梦》是版心所标书名,而回首则题作《石头记》。
    郑本与彼本的回目改上下两句为并列书写,与诸本单行直书不同。
    夏薇在《皙庵藏本是不是80回本?》里写道:
    “通过对皙庵藏本仅存的两回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 梦本、程甲本对脂本的改动部分,皙庵藏本绝大多数同于脂本,而不同于梦本和程甲本,小部分独异。这说明它的前80回很可能是脂本系统的本子,而且很可能早于梦本。
    2、 皙庵藏本有大量文字与脂本迥异,尤其是人名、地名、情节这些非常关键的地方。说明它的底本很可能是一个与诸多脂本均不相同的另外一个本子。
    3、 皙庵藏本虽然仅存两回,却有大量文字与脂本不同,也基本不同于程高本,而且经常出现与120回抄本类似的现象,就是前一句话与这个本子相同,后一句话与另外一个本子相同,说明它的底本也是一个拼凑起来的本子。
    ……在目前所知的诸脂本之间没有太多非常明显的异文的情况下,皙庵藏本能与脂本存在如此大量而关键的异文,就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
    ……因为皙庵藏本与脂本的大量而关键的异文,我们怀疑,它是120回抄本残存的两回,与杨本和蒙本一样,它的前80回还是属于脂本系统;又因为在梦本、程甲本不同于脂本的情况下,它仅存的两回中的文字同于脂本,我们又怀疑,它是程甲本之前的一种120回抄本。我认为这是唯一合情合理的解释。”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里写道:“各本的第二十三回,此人名茗烟,第二十四回为焙茗。今郑本仅存的,恰是这两回书,这个人物的名字却都是焙茗,可见郑本对此是明显作过统一处理的。……必是晚出的现象。”
    第十三节、梦本
    国家图书馆藏《红楼梦》。
    一九五三年,在山西发现的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红楼梦》。梦本又名梦觉本、甲辰本。还曾名为脂晋本。
    此本底本接近甲戌本,但正文作了大量删改,出现了大批异文。
    十九回回前总评中说:“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杂,反扰正文,今删去,以俟观者凝思入妙,愈显作者之灵机耳。”这样,所据底本的脂批就被大量删弃了。
    二回一册,共四十册。有总目,不分卷。每版十八行,行二十一字。
    《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四辑,载有林冠夫的《论梦觉本——〈红楼梦版本论〉之一》。其文云:
    “在《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中,梦觉主人序本成书略晚。此本卷首的梦觉主人序,注明作序时间为‘甲辰岁菊月中浣’。这里的‘甲辰’,当是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甲辰。菊月,即阴历九月。由此可以确定,这个本子形成的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九月,或略前。
    ……梦觉本的这种曾经过大规模改动的文字特点,后来为程本全面承袭。此后的梓印本又都是程本的衍生本。所以,梦觉本在《红楼梦》的整个版本体系中,地位就十分特殊和重要。可以确定,这是一个由早期钞本向程高梓印本演变过程中的过渡本。
    ……梦觉本保存得非常完整,全书止八十回,无一残阙。
    

……我们可以肯定,今藏北京图书馆的这个梦觉主人序本,是个过录本,不是最初形成的原本。
    

……这个本子虽然只是个过录本,但它的过录和装订等等,悉照梦觉本最初形成时的原貌,其版本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里所说的梦觉本底本是庚辰本,既不是最初的己卯庚辰本,也不是今存的这个庚辰本,而只是指庚辰本传抄过程中的某个本子。
    ……与他本最突出的不同,就是他的正文下过大规模改笔。这种改笔不属于作者对稿本的修改,而是后来藏书家的整理。上文已讨论过,这场整理的操觚者,很有可能是作序的梦觉主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梦觉本是与原著相去最远的一个本子。
    ……梦觉本文字的总体倾向,最突出的是其简约性。”
    正如林冠夫所论,现存甲辰本虽是过录本,但质量等同于原本,“其版本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第十四节、靖藏本
    书为《石头记》。有些红学家推测靖藏本接近甲戌本。
    一九五九年,在南京发现的扬州靖应鹍所藏乾隆时的抄本《石头记》。一九六四年尚在,几年后,迷失不知下落。
    书的封面下原有“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字样的纸条。
    “夕葵书屋”是《熙朝雅颂集》的主要编纂者乾嘉时著名文士吴鼐的书斋名。
    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语一百五十条。
    据说,全书缺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残失三页。有三十五回全无批语,其它各回附有大量朱墨批语。
    因为靖藏本迷失了,又因为毛国瑶抄录的批语既重要且疑点不少,所以,有关靖藏本的争论就一直不断。
    上海的裴世安、柏秀英夫妇俩,2005年10月自费出版了《靖本资料》,共500本。集者还有沈伯松。该书的筹划者是魏绍昌、裴世安。
    该书是“关于南京靖应鹍家藏抄本《红楼梦》发现和佚失过程的介绍,以及借阅人毛国瑶从书上摘录150条批语的传播、评论和论证文章的汇集。”。“所收文章,涉及作者39人”。“某些研‘红’者与毛国瑶之间有关靖本的信札”,该书没有收入。
    该书字数有64万字。可见问题的复杂性!
     
    第十五节、卞藏本
    书为《红楼梦》。现在的收藏者是卞亦文,所以书名简称为卞藏本。
    2007年6月16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在北京图书馆行政楼313房间,举行了“卞藏本”《红楼梦》鉴赏座谈会。
    《“卞藏本”〈红楼梦〉鉴赏座谈会综述》写道:“首先,刘世德先生认为……卞藏本是个有价值的脂本。……经过仔细对比,卞藏本在抄写系统中更接近现在的俄藏本(又叫列藏本)和文学研究所收藏的杨继振藏本(《红楼梦稿》)。”
    该本残存第一回至第十回,总目里有第三十三回至第八十回的回目。
    正文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五字。回目的抄写款式为分两行对开抄写,与彼本相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了卞藏本的影印本。
    夏薇在《论〈红楼梦〉眉盦藏本》的摘要里写道:
    “眉盦藏本,即卞亦文藏本。通过对眉盦藏本的研究,除可以肯定它是脂本外,程甲本修改脂本的文字,绝大部分在梦本中就已经出现,眉盦藏本这些地方都同于脂本,而不同于梦本,又能说明,眉盦藏本的底本是早于梦本的脂本,且眉盦藏本的底本是接近于己卯本、彼本系统的本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