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金玉良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题解:依据《红楼梦》第五回写的[终身误],应写为“金玉良姻”。然而,在越剧《红楼梦》里,有一句经典唱词是“金玉良缘将我骗”,其影响甚远,现代的人们挂在口边的都是“金玉良缘”。因此,我将本编的题目写作“金玉良缘”。
    一、彼良缘非此良缘
    

明义《题红楼梦》第十九首写道:“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这首绝句里的“金姻玉缘”,说的是黛玉和宝玉的姻缘。
    

我以为,“金姻玉缘”就是金玉良缘。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只有金玉良缘,没有木石前盟。
    

明义《题红楼梦》第十九首写了“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这用的是《左传》昭公八年传“石言于晋魏榆”典故。
    

我想,这可能是宝玉由石变来,最后又变回成了石头。这与程乙本所写“宝玉、神瑛侍者、石头三位一体”倒有些相合之处,而与庚辰本所写“宝玉和神瑛侍者一体,‘通灵宝玉’和石头一体”不相合。
    总之,明义所见《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说的是黛玉和宝玉的姻缘。传世的《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说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因此,彼良缘非此良缘。
    


    二、金玉良缘
    (一)“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第八回写道:“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著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麽?’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璎珞正面式音注云:不离不弃。璎珞反面式音注云: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将自己的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他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来。”
    莺儿没说完的话,是些什么内容呢?就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这是《红楼梦》第一次出现“金玉良缘”的场景。在这一大段里,最有趣的是宝钗与莺儿这主仆两人的非常默契的配合。宝钗不便说出口的,莺儿就一个劲儿的说。“宝钗不待他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其实莺儿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如果宝钗真的不要莺儿说,早就该“嗔他不去倒茶”。一对年幼的小姐丫鬟的聪明无比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金锁是个和尚给的”
    有的研究者认为,第八回莺儿所言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这是薛姨妈编造出来的谎言。我以为不然。
    第二十八回写道:“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这是第二次交代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
    “癞头和尚”在《红楼梦》里是重要的过场人物,多次在《红楼梦》里出现。如果缺了他,还真的写不下去了。
    第三回写道:“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第二十五回写道:“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那庙里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 ’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便走了。贾政赶着还说话,让二人坐了吃茶,要送谢礼,他二人早已出去了。贾母等还只管着人去赶,那里有个踪影。”
    就人物塑造的重要性来说,宝钗是《红楼梦》里的第四号人物。(前三名是宝玉、凤姐、黛玉。)就“宝黛钗”三角恋爱关系来说,宝钗是不可缺少的一角。
    既然癞头和尚能到黛玉家,能到宝玉家,为何不能到宝钗家呢?
    《红楼梦》本来就写了许多神话。写癞头和尚到宝钗家,不足为奇。
    癞头和尚不仅赠送金锁给宝钗,还为宝钗说了“冷香丸”的药方。
    

第七回写道:“宝钗听了便笑道:‘……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又问道:‘这药可有名子没有呢?’宝钗道:‘有。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这“海上方”可不是人世间的医生想得出来的。癞头和尚的确到了宝钗家。
    


    

三、如何解决“金玉良缘”
    

与“木石前盟”的矛盾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一样,都是“天意”——癞头和尚的意思。
    文康在《儿女英雄传》里,为安骥娶了两个正妻——张金凤与何玉凤(十三妹)。
    贾府不是安府,宝玉不是安骥,《红楼梦》不是《儿女英雄传》。宝玉绝对不会娶两个正妻。
    宝玉的正妻只能是一个,只能是小姐。
    按照癞头和尚的精心安排,宝玉的正妻的候选人有两位——黛玉和宝钗。
    这位爱管闲事的癞头和尚,在我们地球上最伟大的小说里,给作者、给读者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如何解决“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
    后四十回的作者用“掉包计”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在前八十回里,“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是如何发展的呢?
    前八十回的作者将会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这说起来就话长了。不过,我能用一句话下一个结论——宝姐姐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绝对不会去当“掉包计”里冒充黛玉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