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无锡秦家也在红楼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增宝 参加讨论

    编者按: 本站为首发,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
    秦松龄与曹寅的交往,这些年来,红学家们已有研究,并有文章问世,这里就不再去赘述。我要说的是,既然秦松龄和曹家有交往,他的后代们应该也有往来。因为,我们在研究曹李两家历史时,已经发现曹李两家的败落、秦道然获罪和雍正上台打击政敌有关。这是其一。其二,允禟是联系秦道然和曹李两家的关键性人物。既然曹家与允禟关系密切,秦道然又是允禟的朋党,为了允禟的事务,秦道然少不了也会和曹家有过从。这是利益团体之间必然会存在的事实。以上两点,尽管目前还没有史料加以佐证,但是,我在用艺术考证方法研究作品时,发现秦道然与曹家是有交往的,不但有交往,关系还一直不错,在秦道然遭圈禁时,曹家人就对其家庭既有精神上鼓励,也有物质上的济助。基于此,准备从以下两点,一、秦可卿身上的信息破译;二、王成与狗儿的原型分析,证明秦家就在红楼中。
    一、
      1、允禟
    由于秦道然的案件是受允禟结党影响,故先来从允禟开始。
    第五回有段文字是本文的主要分析对象,为读者省检阅之苦,摘录如下: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不知读者看出没有,这段文字有个奇怪的现象,文字大都与唐朝字有关,“唐”字也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譬如唐玄宗、武则天、杨玉环、安禄山、同昌公主,这五个人物都是唐朝人;再如唐寅,也占了一个“唐”字,就是《西厢记》故事的来源唐元稹的《会真记》,也是占了一个唐字。这已经有七个“唐”字了。这还不是全部,另有两个变相的词语也和“唐“字有关,一个是“甜香”,一个是“饧”。看到甜字想到“糖”就不用说了,就是“饧”也是“糖”。《红楼梦》九六年版注说“饧,古‘糖’字,《本草纲目.谷部》:‘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糖和唐相谐,为此可以知道这里有九个“唐”字。用九个“唐”的韵是什么意思?作者又在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为了解答这一现象,我想“芳气笼人是酒香”句子中的“酒香”不能不留意。“酒”谐九,又与九个唐字吻合,联合起来看,就应该想到康熙的九子允禟。当然这一推测有些武断,不能因此直接就说是暗示允禟,这不要紧,再来看看秦可卿房间内的描写,李鼎的批语说明,也许就能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了。1、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2、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李鼎说“别有他属,余所不知”纯粹是欺人耳目的话。他要是真的不知道其中的涵义,就不可能在此作注又提醒读者了,只能是有意提示,交代故事有“隐”字存在,让读者别忘了。“唐”字也不例外,“隐”与“胤”同音相谐,于是,“胤禟”二字就出现了。
    2、秦道然
    秦道然的名字也存在这一情形。
    秦可卿房间内的布置集中体现了一个“情”字,情又是“秦”的谐音字,它又是在暗示允禟的同一个故事中,于是,和秦道然之姓“秦”的联系也应该有。
    秦可卿对《燃藜图》以及房间内的布置是情有独钟的,就是故事上面也被“情”笼罩着,并传递出一个“道然之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秦”字的谐音“情”具有的意象内涵,并和秦道然联系在一起,同时又确定秦可卿的姓是真实的,“家住江南本姓秦”也是真实的。
    从《燃藜图》及其对联的涵义,就会看到,她的教育追求和主张是要求人们适应社会的。不但要适应,还要琢磨其中的道理,作为行为的指针。她的理由很简单,道理就是这样的,谁也改变不了,人只能去适应,不能改变。据《听雨丛谈》说:
    世禄之家,原不系科名为轻重……凡我八旗子弟,固不必寻章摘句,摹拟帖括,思与寒畯争径,然亦必须熟读史汉经籍以为根柢,诸子百家以为应变,再加以阅历,习以掌故,然后始可出为干济之用。总之不求科举可也,不读诗书不可也。
    引文是满洲对贵族子弟的法律要求,不难看出,秦可卿对这一政策是十分了解的,还吃透了它的全部精神,喜欢用作教育的主张。文字虽然不是出自她之手,借用了秦观的名字,但是,代表她的思想是可以确定的。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身,就得洞察世事,把世事当做学问来研究,并用于实践;就是人情,也要如同写文章一样逐字斟酌,力求言语圆滑,八面玲珑,做到“老练通达”。
    对联文字的内涵并不深奥,可是,其中却有秦可卿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她看来,这是社会现实的反应,谁也不能违背的现实,也就是“道然”耳。
    道然之二。那些所谓的“华丽浓艳”的布置中体现的秦可卿思想,从理家入手,实现其追求的目标或者理想,也是暗示“道然”的关键性文字。因为“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者可卿也”这条批语,已经点示出和其淫荡无关,属于理家的范畴。
    那这“道然”之理是什么内涵呢?这要从《海棠春睡图》及其对联说起。
    对联中“锁梦”一词是理解的关键。对此,《红楼梦》九六年的注释本说:“锁梦,不成梦,不能入睡”,八二年版则说:“这里是春眠沉沉,锁于梦乡的意思”。
    两个版本的解释是不同的,意义也截然相反,这无形中给我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哪个对哪个错呢?哪个注释比较符合文本之意呢?从常识出发,读者一定是倾向于九六年版的,总归这是对八二年版注释的修改。既是修改,应该越改越合理,没有越改越错的道理。然而,这种看法错了,这一改动,虽说是一次修订,也应该越改越好,可是,这次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客观意愿,不但所谓的研究新成果没有体现其新,反而出现了倒退,在错误地向读者传递秦可卿就是淫妇、荡妇信号的同时,也是脱离了对文本的整体考察,忘记了图画的标题中还有“春睡”二字。把“春睡”二字落掉,就意味着春眠的内涵没有了,坚持曹雪芹是“渲染秦氏房中陈设的华丽秾艳,以暗示其生活的淫靡奢侈”这一结论,其他的寓意都不对。
    八二年的版本对“锁梦”的解释本来就是正确的,既顾全了画面的标题意,也多少符合对联的意思。从春睡、春眠、嫩寒这一自然环境中,极容易联想到海棠的红晕和绚丽,是与醉酒的美女、睡意绵绵的意象互相映衬的,也从唐明皇说杨贵妃的醉态“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中能意识到,“笼人”、“锁梦”是在体现安适坦然、让人艳羡这一秦可卿理家的境界追求,更能体会到,人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像《燃藜图》暗示的刘向故事一样,感动上苍,实现理想这一精髓。
    在这种情形下,武则天当日用过的宝镜,就是秦可卿追求的家庭生活,四壁照人,让人艳羡的写照;赵飞燕舞过的金盘,就是由此换来的周围人对他们的爱戴和器重;伤过太真乳的木瓜不再是淫乱的象征,而是代表的真挚爱情和幸福。很显然,这是针对贾蓉来的,只要家庭安逸,富贵照人,美人自然会找上门来,用不着天天出去,寻花问柳,过着虚情假意的生活。
    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过的塌,是指他们的生活由此会锦上添花,人们羡慕不已,跟着效仿起来,美女若云,有享不够的艳福;就是连珠帐、西施用过的被褥也不愁买不到,保证实现寒温适宜、安稳舒适、在温柔乡里享受无穷无尽的幸福。
    以上这些内涵,无不是秦可卿从现实出发,用即成的事实和道理,共同的社会理念,对其教育思想、理家观念的呈现,和“道然”的意义完全吻合。不用再多说,秦道然又是曹雪芹的暗示之一。
    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不理解,怎么会用这种思想来解释秦可卿的追求呢?这是有原因的。秦可卿生活在封建社会,不是生活在今天,自然她的理想和追求要符合封建社会的最高理想,何况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在那个时候都是以皇帝的生活作为最高目标,皇宫代表的就是人们的最高理想。(1)
    3、结论
    这里有没有秦可卿借用“其父”(2)秦道然的治国理想,拿来用于宁国府的想法?我想从秦道然与允禟遭到雍正打击的事实中就会知道。既然秦可卿追求的人生哲学及管理思想符合“道然”的思想,又是用“道然”来加以体现其父的名字,那以其父为榜样的心理就是可以肯定的,自然她的身上有秦道然的影子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有如下的信息可以找到:
    (1)、她并不认为自己的父亲秦道然是一位失败者,相反,实现了康熙四十二年带其进京给允禟做幕府教师的任务,完成了康熙把允禟培养成治国理财能臣的夙愿。不但给允禟创造了大量财富,还不时给其他的儿子以接济,说明允禟仁爱、友善、孝悌、安分等符合康熙的意愿。
    针对这一点,目前我们的研究者还有不少人站在雍正的立场来分析允禟等人的为人处世,实际上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既然雍正打着康熙的旗号给允禟等定罪,何以当年康熙再是没有觉得秦道然、允禟等人的行为有违于其教化呢,也从来没有资料显示,秦道然因此而受到康熙的谴责。由此看来,雍正的所谓罪名都是当时康熙默许的,故他的话要从反面来理解才对。
    (2)秦可卿有替其父正名的想法。《海棠春睡图》的对联上公然出现了秦观的名字,说明秦可卿对雍正的做法不认可,就是曹雪芹也有证据证明秦道然不是秦桧的后代。雍正当时为了达到把秦道然彻底搞臭的目的,说秦道然是秦桧的后代,让其背上了奸臣汉奸的罪名,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企图用舆论杀人。
    (3)秦观的治家思想是秦家一贯的传承理念,不但秦松龄有继承,秦道然也是在传承家风。秦可卿有意效仿,就已经说明值得肯定。
    (4)秦道然对允禟的忠诚及敬业,正是雍正给以严厉打击的借口。
    在允禟的二十八款罪行中有“令秦道然各处称其宽洪大量、慈祥恺悌”、“ 向秦道然言生有异徵,又言曾患病,见金甲神满屋梁,诡诈妖言,欲惑人以图非分”等文字;秦道然的口供里也说“你系汉人,非别人可比,帮助允禟作恶,吓诈人。所作所为之事,恶乱已极,且口出狂言,说允禟有帝王体此等谋为不轨,你该诛戮”。这些话虽然以罪名的形式出现,但是,没有一点不是说秦道然是允禟的死党。于是,让秦道然拿出十万两银子,就是雍正对秦道然有理家才能的惩罚,所谓的治国思想,就是加入朋党的罪证。
    (5)秦道然家庭由此而陷入经济危机,子弟们也失去求学的物质支撑。秦可卿在看到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进贾府后也想凭借贾母、宝玉的关系让秦钟进来附读,已说明问题。
    (6)基于(5)的认识,作品里秦业就是秦道然的艺术形象,也即秦道然就是秦业的原型人物。尽管作品里的秦业没有在押,有自由,可是,其经济上的拮据已经说明其罪是受到与允禟之“情”的牵连。据李鼎的批语显示,秦可卿的名字谐音是“情可亲”,而且是假设,秦钟又是“设云‘情钟’”,又说“‘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业也是“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就是“ 现任营缮郎”,也是“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
    二、
    秦道然获罪后,为尽快还上来自雍正的追讨银子,他的一个出嗣的弟弟秦实然曾经把全部家当变卖,由于还不能还清,他就到狱中一起坐牢,企图感化当时的官员,能得到赦免或者照顾。《无锡金匮县志》卷24《孝友》,叶24有这样的记载:
    秦实然,字涑生,贡生,道然弟,出后叔氏松岱。雍正初,道然以事系狱,罚锾数万,实然矢以其身共兄难。台宪不可,固请。台宪曰:‘若胡为干此株,不及孥?况若出嗣。’对曰:‘出嗣者分,同生者身,不株者国恩,不移者天性。兄有与存,兄亡与亡耳。’卒出钱代偿罚锾,家以贫困。”
    秦道然有弟弟多人,然而秦实然是唯一一个面对秦道然的灾难,勇于挺身而出的人。我之所以撷取他来加以分析,是在对作品第六回研究时看到,王成有秦松龄的影子,他的儿子狗儿是秦实然的艺术形象。得出这一结论,和以下五点有关:
    ( 1)、从行文义理来理解,势必对秦道然还要有续写的必要,即便是在故事的安排上出现别的故事,也定有交代。因为,秦可卿的故事反应的情形并不完整,只暗示到获罪为止,由此造成的后果,给家人的影响后续文字没有。
    (2)、“情”是维系故事的主要纽带。故事虽然出现了改变,可是脉络的连续性没变,刘姥姥借贷的描写就是靠“情”衔接起来的。
    (3)、第六回袭人和贾宝玉的偷情,在纲目写作方法中一定会有刘姥姥进贾府内涵的具体暗示,这是纲目手法的必然结果。
    (4)、王成一家的名字暗示出秦道然就是允禟的同党。王成一家人,按照出现的顺序是王成、狗儿、刘氏、板儿、青儿。用谐音分析,刘氏、板儿、青儿分别有为“流”、“攀”、“情”义,再用离合法组合起来,可得到:“成狗流,攀情(告贷)”一句话。
    攀情好理解,联系到刘姥姥来贾府的目的就知道是“攀情(告贷)”,可“狗流”却需要考证说明。据我的看法,“狗”就来源于允禟获罪后,雍正给他改名为“塞斯黑”一事,而在满语中,“塞斯黑”就是狗。狗流,狗类,也就是同伙。
    (5)、狗儿饮酒烦恼是因酒引起,故“酒”是字眼,点出是允禟和秦道然同党之事,不是无理的烦躁。嗜酒败家大有人在,但狗儿不是嗜酒之徒,生活也有来源。不但自己有田产,就是刘姥姥也有土地,所以谈不上败家这一说,只能是因为事情,失去了以前的较为富裕的生活,引起的苦恼。于是,“酒”字就成了理解的关键。
    为此,得出的结论就是,暗示秦道然打入允禟党羽之后,在无力拿出拿出十万两银子时,是秦实然变卖家产大力救助,致使出现生活困境的。
    第三点需要特别说明,这是准确判定故事与秦道然有关的暗示处。因为曹雪芹安排袭人与宝玉偷情的寓意,没有离开投机取巧这个寓意题旨。袭人用私情笼络宝玉,是看到林黛玉、薛宝钗为了占据宝二奶奶的地位,竞争从进贾府时已经展开,为了自己将来也有结果,她才舍身抢位,以期攀上宝玉侍妾的宝座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认识,刘姥姥也就有了投机取巧的味道,何况又是凭借与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连过亲,狗儿又是曾经给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办过事,借着情面引导刘姥姥进贾府。
    发生在袭人和刘姥姥身上的投机取巧尽管不能相提并论,性质也不同,可是凭借已有的关系,获取个人的利益这一点,却与秦道然的罪名,以一个汉人翰林的身份进入满洲皇家中,靠阿谀奉迎换取高官厚禄,被雍正看作汉奸,有关合处。于是,第六回与第五回之间的联系也就找到了。
    鉴于上面的理解,王成一家就一定和秦道然有联系。故事尽管变换里一种形式,作者虽然为了“隐去”的考虑,把秦道然的家世改变了人物姓名,但是,描写的主题,围绕秦道然之事的线索始终存在,而且王成的败落背后,也有一段和皇帝有关的事情发生过。由此得出的结论,王成就是秦松龄的艺术形象。
    原因很简单,第一、王成是和王家连过宗的,从获取照顾的目的以及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王家对王成的失势不可能不管,除非是超出权利范围,由皇帝亲自处理的人或者触及到法律,才无能为力的。这一点就在秦松龄身上发生过。
    秦松龄,生于崇祯10年(1637),去世于康熙53年(1714年),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官检讨,罢归。后举博学鸿词,受检讨,典江西乡试,历左赞缮,以谕德终。”《清史稿.秦松龄传》文字太简略,两次失意原因未作说明。《清史列传》卷70有具体记载。第一次“以逋粮案削职”,第二次“典乡试,又以磨勘落职”。 逋粮案,是他的一位远房姑姑为逃避地税,把名字“滥注”在他的名下造成的。《苍砚山人文集》卷三《上座主山阴胡先生书》谈到这件事:“以同族孀姑,远在邻邑,平日不相闻问,不知何人所使,诡将彼户滥注卑衔,逋赋三分,致干国宪。直俟檄提之日,方知受罪之由。彼时欲赴阙自明,而有司拘管,在(再)于陈词如石投水,更念霜姑无子,恐其被罪,必致丧生,迁延至今,未敢轻发。”
    关于秦松龄的身世,来自刘姥姥进贾府的故事细节,对其曾经的官职有暗示。我们还记得,刘姥姥走的是贾府的西面,也就是左侧,这就是作者特意的暗示。因为秦松龄是以“左赞缮”终身的,故“左”字在刘姥姥行为上首先出现;其次,就是“赞缮”、“ 谕德”。赞善是教育人趋向善良,积极向上,同时也有对人赞扬称颂之义。刘姥姥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她对王夫人的颂赞,既是对人的尊敬,也用王夫人行善的特点的肯定。这既是刘姥姥世故的表现,也说明是在拿秦松龄的为人处世原则以及官职来传递信息。谁都知道,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必须是建立在对事物有充分的理解基础之后,才有可能拿来对他人进行评价,也即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体现的也是自己思想。
    谕德,在官位上秩从五品,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作为从五品官员,在京城并不是什么大官,作品里说王成是“小小一个京官”,(3)正是对秦松龄履历的暗示之一;又秦松龄革职后并没有留在京城,是回到了家乡,这和“罢归”也相符。
    在确定王成就是秦松龄之后,有如下结论就能在作品里得到证实。一、秦道然能够进京给允禟做幕府教师,是曹寅帮助的结果。作品中有句话最能说明问题:“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作品的立脚点是雍正元年,上推二十年正好是康熙四十二年,这一年是秦道然进京的时间。可见,秦道然能够进京应该是曹寅从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刘姥姥去的是曹家,不是李家。狗儿因酒烦恼和刘姥姥斗嘴时曾经说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就是例子。从这句话里,刘姥姥意识到的首先是苏州织造李煦,因为李煦曾经管理过浒墅关的税务,但她很快就又想到了曹家,已经想到李家这时获罪在押,曹家还在任上。这是提起连宗之事的原因。
    再来说狗儿的原型秦实然。
    一家人围绕着怎么渡过难关,针对狗儿的暴躁,刘姥姥有这样的话: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2、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连过宗意味着一定能给以帮助,这是连宗的意义所在,也是很“实然”的道理;她的第二句话,则是建立在对一个人的行善认识基础之上的。王夫人本来就“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又是事实,所以,王夫人能够在这个时候帮助,也是很“实然”的道理。
    对此,曹頫在蒙府本上的侧批,也说到这件事。他说“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总因打不破;若打破,何事不能?请看刘姥姥一篇议论,便应解得些个才是”,又在“没的去打嘴现世”处说:“打嘴现世等字,误尽许多苍生,也能成全多少事体。”
    “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这是实实在的现实,也是“实然”的存在。至于说,“总因打不破”,也是很现实的“实然”存在,结果就是“无有可为者”;“ 若打破”了,也是很“实然”的结局,“能成全多少事体”。两个“实然”阐述的侧重面尽管不同,可都是围绕一个大前提得出的同一个结论词“实然”。
    这就是秦实然的来历。
    题外话
    秦实然一生中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秦春田,这和作品中狗儿一个儿子吻合。狗儿有一个女儿,秦实然有无女儿,因手中史料所限,不好妄断,不过,从作品比较忠于史实这一情况来看,应该有一个。
    秦实然仅有的这个儿子和板儿也相似,终生务农,无出世记载。在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把《无锡金匮县志.耆硕.秦春田传》和有关资料加以综合,一并介绍于下,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下去,看看秦春田的妻子是否和曹家有关,证实巧姐就是她的妻子。
    秦春田,(1696——1783)字耕和,(号溪隐),实然子,国子生。少时力学,从邹升恒王绳曽游学。使者将以人材荐,会丁母忧,不果。性至孝,居父丧,年六十,犹哀毁过人。晚年倡蠲义田,年八十八卒。长子鸿钧,诸生。绩学砥行,教授四方,弟子多掇科第,而鸿钧年未四十已罢举子试。安贫乐道,家无宿储,座客常满。鸿钧子瀛,见宦望传。(卷25.叶30~31)秦春田生子六人,依次为,秦鸿钧、秦龙钧、秦广钧、秦震钧、秦凤钧、秦豫钧。
    注:
    (1)准确地说,李家与何焯是亲家,因秦道然抱养的这个女儿是何焯的。
    (2) 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的建议,同样是她对社会政治
    政策在抄家后的“道然”的反应。
    (3) 作品里说是王成德祖上做过小小的京官,没有说王成也是,可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岔笔,是在引开读者的视线,避免真实被人看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