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赵天梁、赵天栋和山子野考释 ——大观园与顺治父子隐居五台山、畅春园关系考论之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凤姐为什么要把赵嬷嬷的两个儿子赵天梁和赵天栋推荐给贾蔷帮忙呢?
    在作者的以古喻今法中,梁武帝的皇七子梁元帝萧绎(因为是皇七子可以喻指曹宣)和萧绎的皇九子即梁敬帝萧方智(因为是皇九子可以喻指顺治),唐懿宗的皇七子唐昭宗李晔和李晔的皇九子唐哀帝李柷这四个历史人物,是隐写顺治和曹宣父子从1701年到1710在五台山隐居之事的最佳人物。这是因为:萧绎生于508年,萧方智生于543年,即萧绎比萧方智大35岁。故把二人出生落实到曹宣和顺治身上,则顺治就应该生于1695年,因为此年曹宣36岁。而萧方智活了16岁,死于558年,把这一点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应该是从1695年到1710年。简单点算,萧方智死时即558年萧绎若活着是51岁,而曹宣51岁的时候是1710年。此年正是康熙把顺治从五台山带回畅春园隐居之年。李晔活了38岁,李柷活了17岁,李晔比李柷大25岁,故用李晔类比曹宣,用李柷来写顺治的话,李晔就好比生于1660年(因为曹宣生于此年),李柷就好比生于1685年(因为生于此年就比曹宣小25岁),则李晔就好比死于曹宣38岁的1697年,李柷就好比死于1701年了(因为从1685年到此年就是17年)。简单点说,李柷死时即908年李晔若活着是42岁,而曹宣42岁时是1701年。曹宣正是在1701年年底去的五台山。
    萧绎和萧方智、李晔和李柷与赵天梁和赵天栋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萧绎和萧方智是梁朝。而李晔和李柷都死于后梁朱全忠之手,即唐朝亡国于后梁。即萧绎和萧方智是梁朝的最后两个皇帝,李晔和李柷是唐朝的最后两个皇帝,唐亡于后梁,都与梁朝即“天梁”有关。在这个意义上,顺治就好比“天梁”了。但为什么不说“李天梁”而说“赵天梁”呢?这是因为:从父子关系上看,李治和李显是隐写顺治和曹宣的最佳人选,父亲都是太宗的皇九子,儿子都是皇九子的皇七子。而李治活了56岁,但顺治实际上没有死,而是禅位给曹宣的,故身为皇九子同时在56岁禅位的皇帝,就是在与李治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出家之事的最佳人选了。而历史上具有这个特征的皇帝只有一个人,这就是宋徽宗的皇九子宋高宗赵构,他禅位给宋孝宗时是1162年,宋高宗生于1107年,故此时他正是56岁。所以,当作者通过萧方智、李柷、李治和宋高宗来隐写顺治的时候,就是“赵天梁”了。
    为了配合这个重大构思,作者就设计了《好事终》中的句子“画梁春尽落香尘”。这是用梁敬帝之死日,来喻指顺治和曹宣父子在1710结束了二人在五台山的团聚也就是“好事终”。因为梁敬帝死日即558年4月3日的前一天为立夏。反看则4月3日是4月2日立夏的前一天即“春尽”。故梁敬帝之死就是“春尽”了。把1661年1月2日(因为在史书的记载中此日顺治有病)和1710年3月5日即康熙从五台山回到出发地畅春园的日子月日全相加,就是4月7日,而1710年4月8日立夏,4月7日为立夏的前一天也是“春尽”了。故在与梁敬帝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在五台山隐居生活的结束就是“画梁春尽落香尘”了。其中的“画梁”表面上是说装饰精美的房梁,其实是在指作者通过梁代的萧绎父子,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关系的构思。故此句曲辞处才有了“六朝妙句”的批语。
    由此自然也就不难发现作者为什么将另一个人物命名为赵天栋了:如果宋高宗好比顺治,则宋高宗的皇位继承人宋孝宗赵昚就好比曹宣了,而且宋孝宗和曹宣还有一个共同点:本来赵昚被立为太子时,赐名为烨,因与李晔之名同音,才又改名为昚的;而顺治在将皇位传给曹宣的时候,本来赐以玄烨的汉名(因他出生后还没有被命名),但这个名字被孝庄文皇后矫诏赐给了康熙。宋孝宗的生日是1127年10月22日,而历史上10月22日生日的皇帝还有一位,就是后唐时的唐庄宗李存勖,他的生日是885年10月22日,他死于926年4月1日,活了42岁。而曹宣1701年年底去五台山的时候,正是42岁。《旧五代史.唐书.庄宗本纪》:“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母曰贞简皇后曹氏,以唐光启元年岁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应为癸酉之误,因为该年10月22日是癸酉),生帝于晋阳宫。妊时,曹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于窗户。及为婴兒,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及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兒有奇表。’因抚其背曰:‘兒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据此,李存勖就是“国栋”即“天栋”,与宋孝宗之姓合在一起,就是“赵天栋”了。
    这就是说,“赵天栋”的命名,在与宋孝宗的联系中,通过曹宣去五台山之事写出了曹宣的太子身份,同时通过唐庄宗写出了曹宣在1701年去五台山和顺治团聚之事即此年他是42岁。《宋史.孝宗本纪》:“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为皇太子,改名昚。初,高宗久有禅位之意,尝以谕帝,帝流涕固辞,会有边事不果。及归自金陵,陈康伯求去,高宗复以倦勤谕之。中书舍人唐文若闻而请对,言不宜急遽,故先下建储之诏,赐名烨。监察御史周必大密与康伯言,与唐昭宗名同音,不可。诏别拟进,乃定今名。既又命学士承旨洪遵为太子择字,遵拟四字以进,皆不称旨。”这就是“赵天梁”和“赵天栋”的名字中都加了个天字的原因:宋孝宗被赐名烨,而曹宣被赐名玄烨,比较起来,宋孝宗少了个玄字,故需要添上一个天字来加以暗示:按照作品中的射覆手法,天字覆玄字,因为古代有“天玄地黄”的说法。
    而且,把李晔和宋高宗联系在一起,还可以更加具体地暗示曹宣的皇位继承人身份。这是因为,登基日是是888年3月8日,宋高宗生日是1107年5月20日。把李晔登基日和曹宣在曹家的假生日2月12日合在一起,月日相加,就是5月20日,也就是宋高宗的生日了。故用宋高宗来指代顺治,用李晔来指代曹宣,把两者合在一起进行构思,就好比顺治出面证明了曹宣的皇位继承人身份一样了。
    这就是说,“赵天梁”隐写的是顺治,“赵天栋”隐写的是曹宣。顺治和曹宣父子的“再生缘”,是一部红楼的核心内容,自然也是建大观园不可缺少的内容了,而赵天梁和赵天栋这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担任的就是如此重要的任务。
    同时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负责筹建大观园的老明公也就是今日所说的专家,为什么名山子野了:山子为古代传说中的八骏之一,《文选》木玄虚《海赋》注:“纪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征伐,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列子曰:周穆王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骅骝、绿耳、赤骥、白仪、渠黄、逾轮、盗骊、山子。”在史书的记载中,顺治只有八个儿子,这个八个儿子中只有康熙一个人生于1654年甲午即属马,同时“山子”谐音就是“三子”,康熙就是顺治三子,据此,“山子”就是喻指康熙的最佳符号了。而野字有来路不正、不规范的意思,俗语“此人路子很野”,就是此意,在这个意义上,康熙原本不是顺治所立的皇太子之事,就好比“山子野”了。同时野字也有荒郊野外的意思,即“山野”,在这个意义上,康熙去五台山看望顺治,就是“山子野”了。所以,“山子野”其实就是隐居在五台山的顺治的隐语:他是知道康熙实际上不是太子的人,也是知道康熙去五台山即“山子野”的真正目的之人。正因为这个名字有如此精当的寓意,甲戌本侧批才加以点拨:“妙号,随事生名。”
    从“此书表里皆有寓也”的角度看,“山子野”的更深入一层的寓意是:董鄂妃实际上是明代著名文人杨文聪的女儿。为什么“山子野”还能有这层寓意呢?因为杨文聪号山子。董鄂妃本来是杨文聪的女儿即“山子女”,但在清代的史书的记载中,他却成了鄂硕的女儿(因为董鄂妃随生母一起为鄂硕在战争中所略获),就是鄂硕的来路不正的女儿即“野女”了。故将董鄂妃的真假身份合在一起,就是“山子野”了。故顺治作为了解这一点的人,并且由于董鄂妃之死等原因而最终出家,于是他就变成了“山子野”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