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回,凤姐儿等到了探春住处,看到是特别宽敞明亮的三间可相通的大房间,这三间房是圆明园梧桐院的三进院落之一。“梧桐”是梧桐院第一标识,也是荣国府的“荣”的本义。所以荣国府和大观园是以真实中的圆明园“梧桐院”为中心展开。大观园是以种有梧桐和芭蕉的“秋爽斋”为中心,怡红院和潇湘馆为辅的梧桐院三进院落结构。文中看似有千山万壑距离,是被作者“虚实相间、以小观大、又以大见小”的朦胧画笔所蔽。
梧桐院西南方有云岑阁,秋爽斋东南方有八角亭,方向虽有移位,可南却不变。贾母说“到的枕霞阁”,既是雍正《宫中秋日应制》“九霄殿阁卿云绕”的浓缩景象,也是指梧桐院云岑阁;因此亭阁建在水塘的峭壁上,贾母跌落水中可能是雍正有跌入水中的事。
秋爽斋以梧桐和芭蕉为标识,可梧桐和芭蕉又相合成为一体的“桐葩”:据《康熙字典》:“芭字又与葩通,《大戴礼-夏小正》拂桐芭,拂也者,拂也,桐芭时也。”由此可以知道,桐芭就是桐葩,也就是桐花。那么怡红院芭蕉也是梧桐院的标识,是桐芭的延伸。另一种“西府海棠”是为接应批语说的“有弟叫棠村”,棠村谐音探春,探春在给宝玉写的信中自谦为“娣探”。海棠代表着女弟探春,同时也是咏海棠诗冠军得主史湘云。潇湘馆除了前门的竹,在后院有芭蕉和大株梨花,梨花延伸到梨香院的宝钗,芭蕉就是梧桐院地理标识。秋爽斋和潇湘馆都说在后院见到梧桐,怡红院的桐芭却在前院;由此可知道怡红院是梧桐院最后面的房子。秋爽斋、怡红院和潇湘馆这三个景观,实际是一体的,都是从梧桐院分离出来。
还有与芭蕉有关联的人物就是甄士隐醒后见到芭蕉,王夫人手中的芭蕉扇。甄士隐是“朕事隐”在芭蕉,王夫人手中的芭蕉扇是指“王此人”手握《芭蕉扇图》。这两个人物既有芭蕉标识也就有雍正形象。
秋爽斋到底是不是梧桐书院之一,光有梧桐远远不够,还要追寻其主人探春是谁?有没有雍正形象,有什么历史证据。探春自称“秋爽居士”是基于她住在秋爽斋,此名符合批书人说的“起于三春、结于三秋”。探春从形象与居所都写着“三春和三秋”;他不但排行第“三春”,还拥有了“秋爽斋”,是集“三春与三秋”于一身,这些体现出了他才是中心人物,众多人事是围绕着他旋转,而不是宝玉。
秋爽斋名称有什么来历呢?就要看与秋有关的秋桐和秋纹的名字。这两个名字是以“秋”为媒介与“秋爽斋“联接在一起,既形成秋爽斋的梧桐秋月意境,也显示出雍正《梧月》这首诗,还导出雍正的秋文(纹),作于庚辰秋天的应制诗文《禁苑秋霁应制》:“灵囿逢秋霁,西山晓翠张,爽气发长杨……疏桐转阴凉。”此诗中不但出现梧桐,还带出“秋爽斋”的秋爽和“晓翠堂”名称。秋爽斋、晓翠堂和梧桐这三者紧紧相连在一起。其中“晓翠堂”在雍正《梧桐院》里是有点名的:“桥通院院门,吟风过翠屋。”由此可知道“晓翠堂”就是梧桐院的“翠屋”。在《梧桐院》还点出“三春和三秋”:其中有“秋叶催诗落,春花应节繁”句子。探春的“凤凰风筝”也是来于《梧桐院》的“只应金井畔,好借凤凰骞”。所以,探春住的秋爽斋就是梧桐院,凤凰风筝就是代表雍正,不是什么男女姻缘。探春做为“三秋”的结果,最后嫁给统制少君。不论是统制还是谐音统治,加上“少君”后,其内涵与外延都足以涵盖“新登基的年青皇帝”。嫁是权力地嫁接,皇帝的权力嫁接给邬家后代,康熙乌雅氏皇后的孙子弘历。
不仅秋纹和秋桐的名字是释解“秋爽斋”,还有傅秋芳和秋菱名字也在释解“秋爽斋”:傅秋芳是蕉下客“赋秋芳”诗,也就是咏《菊花》,可更是雍正赋秋芳《就正斋九日赏菊》。蕉下客《簪菊》排第九,是因此诗与雍正《就正斋九日赏菊》(得七阳)紧密相连;雍正“赋秋芳”于九月九日,所以《簪菊》排第九,雍正赋诗地点在“就正斋”,文中在“秋爽斋”。两者都是“得七阳韵”。还有两者都写出“三径菊”,“彭泽叟”陶渊明饮酒。
探春《簪菊》还可从清宫雍正行乐图中得到佐证:《簪菊》首句为“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装”。“瓶供和篱栽”可从存世的雍正妃子两幅行乐画见到:一幅美人坐姿旁边桌子上一个花瓶中供着花。另一幅,美人手握如意,站在篱笆花墙做赏菊状态。当然,这些不一定是菊花,可意与境以与第一句达到了统一。第二句折来:是指找到画后,不要把镜中花的妃子当作宁妃;再者,提醒不要把“镜中花”探春当真为女人花。
第三与四句:“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长安公子是指雍正,雍正的《春日闲行》有句:公子醉鞭金勒骑,佳人笑摘野花簪。在此雍正自称公子,长安指京都北京。雍正爱花成癖,“花”在他的吟诗中占第一位,说尽了各种花,连稻花浪花都入其诗,几乎到了无花不成诗的地步;再看《花》:“深浅秾纤万种姿,爱花自古有情痴。”雍正爱花成痴,在《红楼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书就如一部“花草史”。在此,作者认为自己才是爱花成痴第一人,那陶渊明虽有爱花名声,可他爱酒多过爱花。
蕉下客作最后一首《残菊》,也是雍正最后的残局(残菊谐音),意味着探春把皇权嫁接给乌雅氏孙子统制少君弘历。雍正开始新作赋(傅)秋芳《红楼梦》。
最后一个阐释“秋爽斋”的名字就是秋菱;夏金桂把香菱改叫秋菱。这个名字谐音丘陵,意味死亡进入陵墓。可主要还是曝露出与秋爽斋主人的特殊关系;在雍正的《立秋前二日游湖亭》有“静听菱歌音韵好,何须萧鼓济分河”诗句。这秋日听菱歌形象地导出“秋菱”的名字,也说明了作者身前听菱歌的事情;可是,在惜春谜语诗中却写出:“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此诗中却叙述着:身前的作者在听着菱歌,身后只听佛经了,前身的无边色相,圆满光明。总无成:其意是既无成也就无边际。最后“心中自有大光明”句更是一语双关,指出“大光明殿”可灭,可心中光明可永世普照天下。谜底是佛前海灯,探春去海疆,自然见到了海灯,寓意着他与佛前海灯相伴。
探春的蕉下客别号不但有诗证,还有清宫画凭据:探春自称“蕉下客”。开始作咏花诗—《菊》。这个别号是从雍正《春夜永春亭作》“折蕉戏写题花句,接竹斜通傍槛泉”化出。题目含“永春”与探春的名字相合。次之,他自称“蕉下客”作菊花诗,凸显出“折蕉题花诗”的诗画意境。特别的是“还涉及到两幅雍正行乐图”;一幅图,画的是雍正一手拿着“芭蕉扇”独自坐在芭蕉树下,非常形象地说明“人生如客”的《蕉下客》图。还有一幅,画雍正在荷花塘边上,站姿首握笔做题诗状态,树叶下有头梅花鹿,池中荷花盛开。探春取蕉下客名字后,黛玉笑谈是“蕉叶下覆鹿”,黛玉“叶下有鹿”是对后一幅雍正《题花诗》画地补充说明。这两幅雍正行乐图,非常形象地证明并阐释了“蕉下客”名称来历,同时也证明了蕉下客是雍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