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诗之三昧与诗中三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庭平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苦学诗,仔细揣摩诗意,【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远),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贾宝玉说的‘三昧’是指什么呢?
    《辞源》中解释‘三昧’:1、佛教语,梵文音译,又作“三摩提”或“三摩帝”,意为“定”、“正定”等,即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智度论七:“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后称解脱束缚为“三昧”。2、奥妙、诀窍。另外还有一些词典解释“三昧”是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据上述解释贾宝玉说的“三昧”就是香菱已经掌握了诗的诀窍和精义。这些诀窍和精义都是黛玉教给香菱的一些学诗的方法:如熟读经典诗、掌握律诗基本方法,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些指点使香菱深受启发。【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香菱学了这些创作诗的要点,并认真的揣摩诗意,所以贾宝玉说香菱已“得其三昧”。
    ‘诗之三昧’最重要是意境,也就是林黛玉说的立意。“唐诗中常有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因为这种对诗歌的艺术表现来说是最关键、最有分量的字”,没有艺术底工和不懂形象思维的,那只能是一字难求吧.
    “诗中三味”又是指什么呢?首先要理解“三味”的含义,现代词典很多都没有‘三味’的解释。网络中解释至少有五种 【第—种,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曾说过,冬天是一年中多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多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晴天多余的时间,劝勉人们应当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来努力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对董遇的这一说法极为赞赏,曾作诗说“此生有味在三余。”后来,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认为,学习中就要凭借“三余”精神努力进取,并据此将“三余书屋”改为“三味书屋”。
    第二种,《增广诗句题解汇编》卷四载李淑《邯郸书目》:“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意思是说,经书如肉汤,史书如肉块,子书如肉酱,说读这三类书正如品尝这三种食物一样,各具特色,风味迥异,称之为“三味”,因而将书房取名为“三味书屋”,寓含博览群书之意。 
    第三种,古语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意思是说,读四书五经之类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如尝丰盛的菜饭;而读诸子百家学说,则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三味”取名于此。 第四种,当年的房主人、鲁迅的塾师、清末秀才寿镜吾认为“读书有味”,加之书屋后园子里种了梅花和桂花两种树,称为“二味”,合起来便是“三味”。第五种,寿镜吾的子孙对“三味”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意思是为人要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百度百科还有一种解释:【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三味”一词与鲁迅写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及其相关,不论何种解释的,味的含义不会变。“诗中三味”究竟指什么呢?现代学者提出更多更为详细的内容。有的从诗歌的节奏、虚拟抽象的主题和韵律分析“诗中三味”提出 “虚、拍、韵”三味,。有的从艺术超弦多维语言角度分析提出“韵味、情味、意味”,有的从欣赏的角度提出“诗中三味”为“趣味、寻味、余味”。近百年来“三味”始终未明确定义,所以“诗中三味”也未能准确定义。但是有一个基本的肯定,诗味是从欣赏的角度体验的,好像品茶一样,如何品味诗的作品,就在于读者的水平了,不仅可以体验“三味”还可以体验多味。如果诗歌没有味道,那就是“味同嚼蜡”一般。因此“三昧”一词不能等同“三味”。“三昧”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体验的,掌握其要领和诀窍,也就是“得其三昧”了。
    《红楼梦》中香菱说的好:“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有了这种感觉,自然就能理解“三昧”与“三味”了。不论学诗还是读诗、赏诗,首先要“得其三昧”,那自然就能理解“诗中三味”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