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无中生有的大孤山“曹雪芹家族”(之五)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二十七节、曹祖义先生错误解读《青冢怀古》
    一、曹祖义先生的论述全录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此诗明写西汉时昭君出塞和亲一事,说王昭君被汉元帝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死后葬在黑河岸。诗中抒发了昭君远离家乡、亲人的悲凉哀怨之情,讽刺了汉元帝昏庸无能和不识好歹的窘态。
    这首诗和前面一样,要先解出俗物的谜底。根据诗的题目,按谜语分析应该和过世人后事有关。
    此谜的前两句意思是:逝者的亲人眼眸已被泪水蒙上,但强忍悲痛不使泪水掉下来,忙着给逝者做寿材。工匠们紧张地忙碌着,各种工具加工寿材有节奏的声音,暂时掩住亲人的痛苦之心。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二句说的是:汉族在办理去世人后事的风俗习惯方面确实使人称道,尤其是寿材,讲究用上好的杉木制成,而不用樗栎等杂木做,樗栎怎么不以此为羞呢?
    解到此,谜底不说自现,是“棺材”。
    这是俗物谜底,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呢?再看谜的谐音隐寓:
    黑水茫茫野不留,兵燹剥尽屈宗仇。
    汉家制度诚勘探,出礼应惭万古羞。
    诗谜的意思是:
    黑水即后金八旗兵起兵反明,并进犯明朝关内地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多少汉人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孩子被强迫做了旗人的后代,和自己的宗族失去了联系和关系。
    但汉族的每个家族范世起名的规律是有章可徇的,你要诚心地寻找,就能知道自己的宗族渊源和家族关系。当你知道你自己的宗族身份后,却不能回归自己的宗族上去,那才是万古羞辱之事。
    此谜底为会意谜底“朝乱”,意朝廷即国家发生兵乱。
    此诗谜前后隐寓配合是非常巧妙的。
    首先以王昭君出塞和匈奴人和亲,来影射曹玺和旗人曹家“和亲”而成了旗人的儿子。
    俗物谜底“棺材”,它的含义有:“棺材”是木板组成全封闭的,所以它六面完全是壁即“完壁”。
    人死了,人生就“完毕”了,也隐“完壁”。
    “棺材”谐音“官材”,意制做官印的材料,影射“玺”。
    “棺材”的材料要求用杉木为佳,即“亦杉”,其谐音字义为“亦山”,亦和山上下组合一起为“峦”字,并和第二个谜底“朝乱”相合。
    “朝乱”谐音字应为“曹峦”,这就是这首诗谜的真正谜底。
    “曹峦”又叫“曹玺”字“完壁”,此名是“官差”的,据说是康熙笔误所致,这是他成为曹振彦养子后的名字。
    《石头记》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女先生儿说书名“凤求鸾”,这“鸾”实指“曹峦”,“曹峦”即“贾母”。
    “曹峦”要“请宗”,和诗题目“青冢”谐音合,意“曹峦”要请回自己的“宗谱”。
    因曹家的百年历史是从曹峦成为曹振彦养子开始的,因此曹峦是《石头记》中的家长,核心人物。
    曹雪芹为写明这件事,确实运用了他非凡的艺术手法,设计了这个连环谜,指明了“曹玺”原名叫“曹峦”,是曹雪芹的曾祖父。在这里“曹峦”终于回归自己的“本宗”上去了。
    二、我的分析
    (一)严重违反猜谜的游戏规则
    一个谜语,包括灯谜,只有一个谜底暨一层谜底。
    而曹祖义先生的解读竟有15个谜底暨近十层谜底:
    1、棺材。  2、朝乱。  3、完壁。  4、完毕。  5、官材。 
    6、玺。 7、亦杉。  8、亦山。  9、峦。 10、曹峦。
    11、曹玺。   12、官差。  13、贾母。  14、请宗。 
    15、“曹玺”原名叫“曹峦”。
    曹祖义先生的解读,严重违反猜谜的游戏规则!
    (二)“青冢怀古”的正确谜底是“墨斗”
    陈毓罴先生给出的谜底是“墨斗”。清代的王希廉、徐凤仪、太平闲人,现代的高凤池先生,给出的谜底都是“墨斗”。
    墨斗与谜面四句“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都能非常妥帖的对应!
    “青冢怀古”的正确谜底是“墨斗”!
    (三)曹祖义先生的多重错误
    1、曹祖义先生写道:“逝者的亲人眼眸已被泪水蒙上……”。
    从“黑水茫茫”,能变出“逝者的亲人眼眸已被泪水蒙上”的意思吗?
    2、曹玺字“完璧”,而不是曹祖义先生所写的“完壁”!
    3、“做官印的材料,影射‘玺’”。
    曹祖义先生所言差矣!
    “玺”是成品,不是材料。“玺”是皇帝之印,不是一般的官印。
    4、在中国,在汉族,“棺材”是个与死亡相连的不吉利的词;“官材”,因为与“棺材”谐音,很难成为交际词语,即使算一个词,可划入吉利词的范围。
    不吉利词与吉利词,是不能混用的。
    曹祖义先生写道:“‘棺材’谐音‘官材’,意制做官印的材料”。
    如果曹祖义先生在中国的封建朝廷里当官,是否愿意用棺材板上的木头做“官印”呢?
    如果曹祖义先生在中国的封建朝廷里当皇帝,是否愿意用棺材板上的木头做“玺”呢?
    5、既然《青冢怀古》不能隐寓“曹玺”,那么,曹祖义先生拿什么与“曹雪芹家族”扯上关系呢?
    6、由《红楼梦·青冢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变为隐寓诗“黑水茫茫野不留,兵燹剥尽屈宗仇。汉家制度诚勘探,出礼应惭万古羞。”,荒唐至极!
    这隐寓诗是曹雪芹写的吗?曹雪芹会写出如此蹩脚的隐寓诗吗?
    如果这隐寓诗是曹祖义先生创作的,那么,这隐寓诗还能算《红楼梦》里的诗歌吗?还能作为曹祖义先生猜谜的文本吗?还能成为曹祖义先生自诩为“曹雪芹家族”的基础吗?
    7、曹祖义先生对隐寓诗“黑水茫茫野不留,兵燹剥尽屈宗仇。汉家制度诚勘探,出礼应惭万古羞。”的解读是:
    “诗谜的意思是:黑水即后金八旗兵起兵反明,并进犯明朝关内地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多少汉人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孩子被强迫做了旗人的后代,和自己的宗族失去了联系和关系。但汉族的每个家族范世起名的规律是有章可徇的,你要诚心地寻找,就能知道自己的宗族渊源和家族关系。当你知道你自己的宗族身份后,却不能回归自己的宗族上去,那才是万古羞辱之事。此谜底为会意谜底‘朝乱’,意朝廷即国家发生兵乱。”
    “意朝廷即国家发生兵乱。”
    朝廷完全等于国家吗?
    朝廷淫乱就是皇家淫乱,不等于整个国家淫乱。
    国家遭受了水灾、旱灾、蝗灾,不等于朝廷(朝堂、宫殿)遭受了水灾、旱灾、蝗灾。
    “黑水即后金八旗兵起兵反明,并进犯明朝关内地区……”,是“国乱”!不是“朝乱”!
    没有了“朝乱”,就不能谐音“曹峦”,曹祖义先生的谜语还能猜下去么?!
    8、“‘曹峦’即‘贾母’。”
    曹祖义先生所言太荒唐了!
    9、“‘曹峦’要‘请宗’,和诗题目‘青冢’谐音合,意‘曹峦’要请回自己的‘宗谱’。”
    这“请宗”一词之义,是从《青冢怀古》的谜面来的还是从《红楼梦》里来的?
    10、曹祖义先生写道:“此诗谜前后隐寓配合是非常巧妙的。首先以王昭君出塞和匈奴人和亲,来影射曹玺和旗人曹家‘和亲’而成了旗人的儿子。”
    曹祖义先生所写,既荒唐又可笑!
    什么是“和亲”?给别人当儿子就是“和亲”吗?
    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西汉,终于清代,但“和亲”之名及华夏与夷狄之间的政治婚姻却出现于先秦。
    “和亲”定义1:
    当时所谓“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和亲”定义2: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
    “和亲”定义3:
    这里的“和亲”是指晋国的中行氏和范氏两个贵族家族联合对付梁氏所进行的修好活动,并没有姻亲关系。
    “和亲”定义4
    西晋已经出现的把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视之为和亲的认识观念,在隋唐时期已被深化与普遍接受。
    和亲的类型:
    从和亲的类型上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唐代衡阳公主与阿史那社尔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
    和亲的动机:
    从和亲的动机来看,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弱为出发点来决定是否和亲。这一点又包含了两种情况:
    (一)当中原王朝实力薄弱时期,为了求得边境安宁,不得不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汉初刘邦与冒顿单于的和亲;
    (二)当中原王朝势强力大时,少数民族为了寻求中原王朝的认可和支持,或由于向往中原先进生产及生活方式,主动向中原王朝请婚,如唐代西突厥的多次请婚。
    二、通过和亲政策,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如唐代就通过与突厥的和亲,使突厥贵族进入皇族,优待他们,利用他们比较熟悉本民族的优势,给他们封官加爵,从而达到对突厥的统治。
    总之,无论如何,都没有将“某人给别人当儿子”称之为“和亲”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