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承袭雍正诗词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炳新 参加讨论


    


    


    

《红楼梦》的诗词故事情节留下雍正大量诗词的痕迹,从中可看到与雍正的诗词风格喜好、时代背景等。雍正的诗词三大特点在文中得到充分体现释放。其一诗多词少,纵观文本同样如此,只有少量如《柳絮词》等。其二喜欢创作组诗,文本里的诗词大部分也是用组诗展现,贾宝玉的《四季诗》,以及《红梅花开》《十怀古》《五美吟》等。其三诗画结合,如组诗《耕》就有配图,其它如《雍亲王十二图屏》就是根据雍正的诗意来画,还把诗画成画中画,再有雍正《十二行乐图》同样有配诗,那么《红楼梦》的诗词同样被作者用文字来画成某个场景,故事情节,甚至是故宫里的雍正行乐图。由此看来《红楼梦》的诗词与雍正留下的图画也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贾宝玉于大观园作的“春夏秋冬”的四季组诗承袭了雍正《四时应制》作品。在历史上以四季为题材的诗则司空见惯,但是写成“组诗”的为数不多,象雍正般创作几组四季组诗更属罕见,虽不能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当然,这些只能说明雍正拥有此特征。那么贾宝玉所作的“春、夏、秋、冬”夜即事与雍正的“春夏秋冬”应制有什么共同之处?首先两者皆用七律创作四季组诗。再进一步,两者的第一首《春》地押韵同为“十一真”,那雍正《夏》和贾宝玉的《冬》也同为“下八庚”。仅有四首诗却出现两首同韵,而且第一首押韵还完全相同。这些一而再的一致性,已经很能说明其中之问题,可是远不只如此。贾宝玉第三首《夏》是七阳韵,在《雍邸集》应制限韵作品中只记录二首;《趵突泉应制》限七阳韵和《珍珠泉应制》限八庚韵。雍正两首作于同时期的应制限(七阳和八庚)韵却在此同时出现。从而让贾宝玉的这组诗基本承袭了雍正应制诗韵律,戴上应制格式烙印。而其第三首《秋》虽不在应制押韵之列,但同样有迹可寻,并非孤立。
    

 
    


    

贾宝玉的“春夏秋冬”四季诗虽未标明为应制作品,可诗作却在特定地点大观园,又紧跟在大观园应制诗之后创作而成,且诗的字里行间也含有应制色彩的语言;如“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这些都非常明显留下的应制痕迹。在一百一十八回贾宝玉为了备战秋试学好八股文,为了表明与过去做个了断,不写诗,做出好文章,叫麝月收拾一间静室,把那些语录名稿应制诗之类都找出来搁在静室中。这些语录名稿和应制诗是谁的作品,唯有认为贾宝玉的杰作。由此可知他不仅有应制诗名稿,还有语录。
    

 
    


    

从雍正和贾宝玉的两组诗的措辞内容上考察。第一首《春》有个共同点,两者都显现春天的活力。雍正的“土融波暖遍阳春,睍睕雏莺学语频”,从大地回春冻土融化,雏莺开始频频学啼叫来说明春天充满活力。而贾宝玉的诗句同古人的春眠不觉晓正好持相反思想,夜半三更还不想睡,他在惜春的同时也彰显了自己春的活力,。贾宝玉最后的“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却与雍正第二句的“睍睕雏莺学语频”黏在一起,莺儿在书中也是丫环,“学语频”同“笑语频”相似度实在太高啦!在文本中作者却通过雍正的莺(也就是薛宝钗丫头莺儿)和贾宝玉演绎了“学语频和笑语频”情节。
    

 
    


    

两者在《夏》同时提到门槛纳凉事情。雍正“槛覆槐阴当午密”,宝玉则是“玻璃槛纳柳风凉”。在夏天作品里大家都提到纳凉本来比较正常,可两者都在叙述门槛纳凉就比较罕有,不是巧合可解释得了,更何况贾宝玉的《夏》同雍正的《夏》在对等位置上连续出现相同情节词语。第五句雍正写“雨过”,而贾宝玉却是“露滑”;第六句雍正起“风,贾宝玉却也来“风”;第七句雍正“临水”啦,可是宝玉依然也入“水”;雍正有“殿阁与皇情”。贾宝玉就来“宫镜和御香”。做为雍正在诗里颂圣、描写皇宫景物属必然的。那么贾宝玉诗句里出现宫镜和御香等则非偶然了,明显打上颂圣印迹。
    

 
    


    

雍正《秋》的第三句:警鹤声中清露下,征鸿影外断云浮。他以风声鹤唳来表现秋天的萧杀之气,从鸿雁南飞说明秋天到来春已成为浮云。“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贾宝玉的第三句以厚厚秋苔可为鹤防冷,从桐叶落光鸦被露水打湿来体现深秋。雍正“警鹤清露”,贾宝玉则鹤鸦披清露,雍正说“鸿”,贾宝玉谈“鸦”,雍正画“桐”,贾宝玉第五句同样说“桐”,最后两者都提到喝酒之事;贾宝玉“静夜不眠因酒渴”,而雍正“不耽清兴宴琼楼”。到底是贾宝玉在喝酒还是雍正在喝酒,两者混在一起了。
    

 
    


    

第四首《冬》。贾宝玉首句以“梅魂竹梦”开头;雍正第五六句用梅和竹开头。当然,冬季里咏梅竹的巧合几率比较大,可是梅竹连用巧合几率则少许多。贾宝玉的“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之句,却和雍正的《春日闲行》里的“公子醉鞭金勒骑,佳人笑摘野花簪”太相似。
    

 
    


    

第二、三十七回的《白海棠咏》是十三元限“盆、魂、痕、昏”韵脚;雍正的《宫中秋日应制》为五微限“晖、闱、衣、归”韵脚。文本中又用白海棠开花代替了雍正“秋日”题目。从以上两点不仅说明了二者在时间、形式上相同,而且还表明了《白海棠咏》也源于雍正七首“应制诗”之一。在创作手法上并未离开雍正应制诗形式。但是,《白海棠咏》限(盆、魂、痕、昏)韵脚却套于雍正《百花亭春咏》。
    

 
    


    

百花亭春咏
    

 
    


    

涟漪碧水浸苔痕,垂柳丝丝静掩门。
    

 
    


    

月上海棠惊鸟梦,雨来庭院浴花魂。
    

 
    


    

此诗的最后两句则化出“中秋夜大观园即景湘黛联诗”的最后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本就四首的《海棠咏》却让史湘云续写两首,结果把《白海棠咏》冠军宝座给了史湘云。冠军顺理成章地成为海棠的形象代言人,从而继续在《中秋大观园即景联诗三十五韵》上演十三元(盆、魂、痕、昏)韵。湘黛末尾联句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史湘云如何得此“寒塘渡鹤影”佳句呢,在七十六回有精彩地描述;身为海棠的形象代言人史湘云表演了雍正的“月上海棠惊鸟梦”的画面,做为海棠咏冠军史湘云在月下投石水塘,结果惊吓了睡梦中的鸟儿,她遂吟成“寒塘渡鹤影”之句。作者通过海棠咏冠军生动地表演把“月上海棠惊鸟梦”化成了“寒塘渡鹤影”之句。那林黛玉地续句“冷月葬花魂”只是把前面的月移到后面与“雨来庭院浴花魂”相结合而已,几乎没有变动就成了“冷月葬花魂”之句。说道原封不动、说道葬花就要讲林黛玉的《葬花吟》,在《葬花吟》中林黛玉原封不动移来雍正的“半是怜春半脑春”之句,林黛玉只把“是”改成同义的“为”,成了“半为怜春半脑春”。
    

 
    


    

一二句的“涟漪碧水浸苔痕,垂柳丝丝静掩门”却化成贾宝玉与丫头“碧痕”洗澡戏水故事。晴雯说碧痕打发贾宝玉洗澡,关门洗了几个时辰,搞的地下的水淹到床腿,连草席上都汪着水。这那里是洗澡,分明是东海青龙在驮龙石上戏水。
    

 
    


    

第二句“垂柳丝丝静掩门”是融化在怡红院还是蘅芜苑,从文本中看两者都有。薛宝钗在《白海棠咏》有“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这是薛宝钗为洁身自好白天闭门吗,不,是雍正《一日闲》的“闭门一日隔尘嚣,深许渊明懒折腰”得体现。雍正和薛宝钗白日闭门正如庚辰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都是为了洁身自励志。
    

 
    


    

第三、曾今雍正拆“风花雪月”赋得《风》《花》《雪》《月》组诗。在五十回邢岫烟等同样拆“红梅花开”吟成《红》《梅》《花》《开》。在此虽然未标明贾宝玉的诗为什么题目,可根据押韵可得出结论;其中邢岫烟用“红”一东;李纹为“梅”十灰;薛宝琴则是“花”六麻;最后贾宝玉却用十灰的“开”。这些是按题目的一字定韵排列,总共也是四首,所以从体裁上与雍正的“风花雪月”是完全相同。
    

 
    


    

其二是“红梅花开”按序也藏着“风花雪月”四个字。《红》首句就出现“冲寒先已笑东风”的风;《梅》的首句用白梅加红梅强调了“花”字;《花》首句出现“花”,第三句也出现“雪”字;最后,宝玉那首无题的首句“酒未开樽句未裁”的酒未开,补出“红梅花开”的《开》,然后又用嫦娥点出了“月”字。
    

 
    


    

其三两者第一首都用“雪和梅”来作结。雍正《风》地收句为“雪后飘梅韵更清”,而邢岫烟的《红》收句是“浓淡由他冰雪中”。再看雍正的《风》吹来的却是雪花飘梅花开,那邢岫烟的《红》从开始就接过雍正《风》写出“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以梅花笑预示东风正是《风》的主题,也可倒转为《红》的主题。
    

 
    


    

其四二者在等同的位置上都写到“瑶台”。薛宝琴的《花》收尾是“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雍正与此对应的《雪》的结尾是“骖鸾拟赴瑶池宴,飞舞琼花入酒杯”,二者都出现“瑶台”,一个是“瑶台种”,一个为“瑶池宴”。
    

 
    


    

其五“冷”字同时在句里第三字位置出现。雍正的第四句“鹤氅离披驴背咏,渔蓑冷淡鸭头回”,“冷”字都放在第三位置,薛宝琴的第四句: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冷同样在第三位置。薛宝琴句中嵌有“冷香”,雍正句里却嵌有“离冷”二字,此虽然是雍正当年无意之举,可著书时候也就有意借用写成冷二郎别离尤三姐出家。贾宝玉的“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同样在第三位嵌入冷香。雍正比较喜欢用冷香,在《皓月鉴丹宫》中有:素娥珮冷凌风响,金桂香飘合殿清,还有《月》:冷伴画楼吹玉笛,清临香阁理金徽,以及在《墨竹十二咏》七:严冬贞耐冷,永夏澹生香。此句同样嵌入“冷香”。从这些诗句既可看出雍正对“冷香”的喜好,也找出“冷香”来源。
    

 
    


    

其六两者诗中出现同一个典故人物;雍正的《雪》“鹤氅离披驴背咏”“驴背咏”的典故出于贾岛,他在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由于敲与推,拿捏不定,在驴背上不停做推和敲地手势。宝玉《开》中的槎枒谁惜诗肩瘦的“诗肩瘦”的典故源于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其七贾宝玉去折红梅的情节是从雍正的《美人把镜图》之一的“手摘寒梅槛畔枝”之句化出。“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贾宝玉此言明确表明是摘槛外梅,这与雍正的美人摘得“槛畔梅”是一致的,槛畔也就是在槛外。雍正把花花世界视为槛外之物,如“槛外风香花尽开,槛外花香度,槛外柳阴交”等等。由此可看出雍正就如妙玉自愈为槛内人。此时的贾宝玉为入世之人,自然成了槛外人。
    

 
    


    

其八薛宝琴和贾宝玉的诗句成为雍正的两幅画。“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薛宝琴此言犹如雍正行乐图,画中的雍正如薛宝琴所描述那样,雍正身穿紫红衣服悠然坐在大树槎上,漂游于波涛滚滚的江河。薛宝琴此句还和雍正《月》的“冷伴画楼吹玉笛,清临香阁理金徽”相呼应。“清临香阁理金徽”化成贾宝玉去林黛玉香阁处问琴理,林黛玉给他说音律“五微”等,而这首《月》正是押的“五微”韵。而行乐图中同样有幅雍正坐在竹下弹琴画,竹子恰是林黛玉标志。再说贾宝玉的“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上句说他自己摘红梅之事,而下句成了行乐图中的雍正离尘出世走入山上松雾中,用木棍挑着大簸箕,好像要把紫云割下装在簸箕里。
    

 
    


    

其九雍正的《雪》化成了贾宝玉赴宴芦雪广情节。
    

 
    


    

《雪》
    

 
    


    

谁把冰绡细剪裁,絮飘轩槛粉铺苔。
    

 
    


    

千山种遍峰峰玉,九陌开齐树树梅。
    

 
    


    

鹤氅离披驴背咏,渔蓑冷淡鸭头回。
    

 
    


    

骖鸾拟赴瑶池宴,飞舞琼花入酒杯。
    

 
    


    

四十九回贾宝玉犹如处在玻璃世界,披蓑戴笠去芦雪广参加宴会。这也如同雍正所描绘的“谁把冰绡细剪裁,千山种遍峰峰玉”的玻璃世界。贾宝玉在路上走着时候忽闻到扑鼻香气,回头一看却是栊翠庵内的梅花绽放。这贾宝玉回头一看,是读雍正的诗句“九陌开齐树树梅”还是观诗中画“千山种遍峰峰玉”呢。扮成渔翁的贾宝玉回头一看却是鸭头春回大地:鸭头本来指鸭头绿,意为大地回春。但是,怡红院的丫头却把鸭头涂成绿色,做成真的鸭头绿,所以贾宝玉回头望也变成了鸭头回看鸭头绿。最后贾宝玉到芦雪广饮酒啖腥,同样如同赴瑶池宴会。再说行乐图中同样有雍正回头望梅之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