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学方法论:小说人物贾雨村是一个大谜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振兴 参加讨论

    蔡义江先生说,曹著《石头记》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新加坡的孙爱玲先生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所具的众文体……共有二十七种之多”。谜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文体。《石头记》中有明写的谜语,如灯谜、诗谜等,也有暗写的谜语,即其他各种文体,也都具有谜语的性质。谜语是一种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文字游戏活动,是一种正当的高级的文化活动。猜谜难,如射虎,要开动脑筋,下一番功夫,才能够猜得出。脂砚斋说,要“以待高明”,“研究再三再四”,“使出龙象之力”。《石头记》就是作者曹雪芹用“文备众体”写成的一个特大谜语,其中包含有无数个大小谜语。也有人说它是一个谜语大全,我看这个评价也不算过分。其中的小说人物贾雨村就是一个大谜语。
    一、贾雨村的名字是一个谜语。作者给出的谜面:一穷儒,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湖州人氏。用假语村言,演绎出一段故事来。谜目(脂批):假话也。实非也。雨村者,村言粗言粗语也。言以粗村之言,演出一段假话。胡诌也。谜底:(1)前题:《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反皆有喻也。(2)贾雨村的正面之喻,即正面的谜底:《石头记》的正面是作者用假语村言,演绎出来的一段故事。贾雨村的反面之喻,即反面的谜底:贾雨村隐写一个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满口假话、胡诌、村言粗言粗语也。
    二、贾雨村的住所是一个谜语。谜面:东南、姑苏,有城曰阊门,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葫芦庙.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谜目(脂批):姑苏——是金陵。甲戌本有凡例曰:书中凡写‘长安’,则从古之称,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也。谜底:(1)正面之喻:贾雨村住在姑苏=金陵、阊门、十里街、仁清巷、古庙——葫芦庙。(2)反面之喻:金陵、长安、北京都小说人物贾雨村是一个大谜语是多朝“古都”,都是天子之邦,概念不一,内涵相同。作者之意,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宁国府老宅在金陵,新宅在北京。贾雨村反面所隐之人在北京。北京城内有城,曰紫禁城,十里街喻指十里长安街,仁清巷=清人(清朝之人)巷,古庙=葫芦(谐音胡虏)庙=清皇宫。阊门谐音娼门,隐骂清皇宫为娼门。柳湘莲骂宁国府(隐清皇宫)只有门前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亦即此意。贾雨村反面所隐之人住在清皇宫。
    三、《中秋诗》是一个谜语。谜面: 贾雨村作一《中秋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谜目(脂批):第一回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在“时逢三五便团圆”处甲戌本有侧批:“是将发之机”。在“满把晴光护玉栏”处,甲戌本有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作者在书中写到贾雨村“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时,甲戌本有侧批曰“是莽、操遗容”。谜底:(1)《中秋诗》牵动《石头记》全局,即贾雨村反面隐写之人牵动《石头记》全局。(2)贾雨村反面隐写之人是“莽、操”、赵匡胤(《咏月》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说赵匡胤“帝王之兆已显”,与甄士隐说贾雨村“飞腾之兆已见”同义。)一样的人物。贾雨村的真实身份应该是一个帝王。
    四、贾雨村两次做官是一个谜语。贾雨村第一次做官被作者记入了雍正元年。看谜面:(1)雨村于中秋之夜在士隐家吟诗后,转日一早离开葫芦庙,上路进京赴试去了。(2)至大比之期,雨村中了进士,“进入外班”,后来补任知府。(3)雨村在任职期间有贪酷之弊,被上司参了一本,后被革职不用。(4)雨村被革职后,游览天下胜迹去了。(5)雨村游历到扬州,进入林如海家书馆任教,教五岁的林黛玉读书。(6)一年后,林黛玉母亲贾敏病故,外祖母接她入都来,恰在此时雨村得知都中起复旧员,便伴随林黛玉一同入都。(7)雨村借贾政之力,谋了个“复职候缺”。两个月后,赴金陵应天府补了此缺。(8)雨村第二次上任后,有一门子对他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这门子就是原来葫芦庙中的小沙弥。这个谜面告诉我们,雨村第一次做官到第二次做官,相隔八九年的时间。黛玉进京那年13岁,贾宝玉14岁,薛宝钗15岁,薛宝钗与林黛玉先后进京。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历史人物红玉(香玉)的分身,林黛玉13岁进京的时间隐写红玉(香玉)随曹雪芹一家进京的时间,薛宝钗15岁隐写清皇宫选秀女的时间。红玉(香玉)生于1716年,她13岁进京(雍正六年),15岁进宫,那年正是雍正八年,由这一年往前推八九年,便是雨村第一次做官的那年,即雍正元年。
    雨村的第二次做官又被作者隐写在了雍正元年。雨村第二次做官,被作者写入了红楼纪年的第九年,这一年宝玉九岁。宝玉九岁这年所隐写的恰是作者曹雪芹九岁,这年即1723年。1723年即雍正元年。
    胤禛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1723年改年号雍正。作者将这一史实隐写进书中便是雨村第一次得官知府。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生母薨逝,雍正守孝四十九天,暂时停止上朝,作者将这一史实隐进书中,便是雨村因事被革,中断了官职。雍正重新上朝,隐写在书中便是雨村的第二次得官知府。雨村两次得官的时间都隐写在了雍正元年,是为了准确无误的隐写有关雍正的一段经历。
    由这个谜语我们看到,作者为了将雍正的一段历史隐写进书中,不仅使用了“缩地法”,而且使用了“缩时法”。曹著《石头记》为了隐写一段历史在正面的文字中,使用了一百多种隐写奇法秘法。要说《石头记》的艺术魅力,它不是在正面的“假语存”中,而是在反面的“真事隐”中,在这些隐写奇法秘法之中,这才是它的真正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才是曹雪芹的真正的大聪明、大智慧、大神通、大手笔、大苦心。
    五、贾雨村迎娶娇杏是一个谜语。谜面:贾雨村做官以后,问甄士隐家要那丫鬟娇杏作二房.贾雨村乃“封百金赠封肃”。娇杏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这个谜面讲的是做了官的贾雨村与甄家丫鬟娇杏的婚姻关系。这时的贾雨村隐写的是雍正帝,甄家丫鬟娇杏隐写的是作者真家的丫鬟竺香玉(红玉)。因为女娲石照应正副十二钗,娇杏也是十二钗之一,所以,娇杏也是女娲石,也是红玉,也是香玉。查清史档案,雍正帝纳竺香玉为妃,一年以后生皇子弘曕,随后竺香玉晋升为皇后。据《大清会典》:册封皇后,由内务府备赐后父母黄金百两,银五千两。贾雨村乃“封百金赠封肃”,透露出雨村的皇帝身份。
    六、贾雨村迎娶娇杏时的年龄也是一个谜。在作者介绍甄士隐时,说甄士隐“年已半百”。作者通过交代甄士隐的年龄,暗透出贾雨村的年龄。在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对话当中,贾雨村称呼甄士隐为“老先生”,自称为”晚生”,而甄士隐称呼贾雨村则为“雨村兄、兄、尊兄”,自称为“弟”。作者又令冷子兴称呼贾雨村为“老先生”。这说明,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年龄相仿,应该在五十岁上下。雍正帝53岁时纳17岁的刘氏为妃,55岁时纳17岁的竺香玉为妃,被作者曹雪芹分别隐记在了贾雨村53岁迎娶17岁的娇杏,贾赦55岁时迎娶17岁的嫣红这两件事上。
    戚序本第四十七回,贾赦欲娶鸳鸯为妾,此事惹怒了贾母。作者借贾母训斥贾琏之机,骂出这样一句话:“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他什么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过了些,从来没经过这些事。”这里说的是贾赦今年五十五岁,胡子都白了,又娶了17岁的嫣红做妾。贾雨村53岁迎娶17岁的娇杏。这三件事都是说的雍正帝55岁纳了17岁的竺香玉为妃这一件事。
    七、贾雨村高吟对联是一个谜语。谜面:中秋之夜,贾雨村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谜目:时飞(脂批:实非)——贾雨村的字。谜底:(1)本意:玉、钗这些女人用的首饰待价而沽,意欲买个好价钱。(2)正面之喻:小说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在闺中待嫁“时飞”(贾雨村的字)。但是,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见到林黛玉、薛宝钗嫁给贾雨村的描写。(3)反面之喻:林黛玉、薛宝钗的反面隐写的历史人物是竺香玉(红玉),待嫁贾雨村(时飞)隐写的那个历史人物是雍正帝。推理:林黛玉、薛宝钗=十二钗=女娲石=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红玉=竺香玉。贾雨村=时飞=帝王=雍正帝。所以,玉、钗待时飞,隐写的是雍正帝与曹雪芹的真家丫鬟(甄家丫鬟)竺香玉(小名红玉)的一段不合理的婚姻关系。
    把上面几个小谜语综合起来,就是贾雨村这个大谜语的谜底:雍正是一个满口假话、胡诌、村言粗言粗语的人。他住在清皇宫。他是“莽、操”、赵匡胤一样的人物,他的“帝王之兆已显”。他于1722年登基做了皇帝,1723年改年号雍正。雍正生母薨逝,雍正守孝四十九天,曾经暂时停止上朝。55岁的他于雍正十年选秀女时纳了曹雪芹的恋人、甄家的丫鬟17岁的竺香玉为妃。一年后,竺香玉为雍正帝生一王子弘曕,后晋升为皇后。竺香玉被册封皇后以后,由内务府备赐后父母黄金百两,银五千两。
    从这个谜语中我们看到,贾雨村是一个穷儒,雍正帝是当朝皇帝。作者把雍正帝的某些特征隐写在了贾雨村的身上。贾雨村和雍正帝的关系,不是文学作品、小说中的那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贾雨村不是雍正帝这一类人物的“高度概括性的文学形象”,不具有“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特点。雍正帝也不是贾雨村这个小说人物的生活原型。贾雨村的人物形象不具有典型特点。贾雨村的身上只有假,没有真,不具有艺术的真实,不符合“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的特点。我们只有把《石头记》的正面“贾雨村”看作一个特大谜语,把脂砚斋批语看作谜目,把《石头记》是反面“真事隐”看作谜底,才能够解释得通诸如贾雨村隐写雍正帝的问题。
    红外人刘振兴2015年2月16日作于新疆伊宁市
    注:
    【1】霍国玲石学《红楼解梦》第三集(上)“雨村其人”一文。第27——18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