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民间文学应该有新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徐华龙 参加讨论

作为一个学科,必须有发展,没有发展的学科,要生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民间文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不与社会同步,不对新出现的民间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是很难想像的。
    

我国的民间文学在1949年以后得到了空前的注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理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相反的,很多理论被僵化被概念化,而且许多原来已经非常清晰的理论问题,却因种种原因变得糊涂起来。比如,在过去的民间文学的教科书上,关于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的说法也多不一致,有的说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有的说是人民群众,有的也说是下层的劳动者,等等,其实,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不完全是上述这些人群,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群众,在这些群众中间,不仅是没有文化的人,也包括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这些的创作主要是进行是口头的创作,是用口头语言进行传播,进行流传,而仅仅在于起身份如何。所以说,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应该进行口头创作的群众。在民间文学的创作过程中,知识分子参与其中的事情在中国乃至世界民间文学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现今《诗经》中的"国风",就不完全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奴隶所创作的,其中也有当时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功劳。其他如《木兰词》、《孔雀东南飞》等具有一定长度的民间叙事诗,肯定不是一个人创作的成功,更不是某一个劳动者的创造的,而是历史上有许多人对此诗歌进行了润饰和加工,才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今,那种非常僵化的理论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民间文学理论和体系,是多年来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进行反思、实践的结果,这是一可喜的现象。
    

过去我们囿于泛政治化的影响,不敢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比较表现在民间文学理论的不发达,只会人云亦云,而且在民间文学的分类方面同样也墨守成规、固守已见,而没有新的见解和发展。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就不会对民间文学的体裁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不可能有新的发现。以前,在谈民间故事中,一般只讲"阶级斗争"的故事,而在"阶级斗争"的故事里又只讲长工斗地主的故事,因此可见,这种做法的悲哀之处,就是将如此丰富的故事简单化、政治化了。其实,故事即使作为一狭义的解释,也不应该这样简单,而它是有非常宽泛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民间文学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有社会的局限之外,还在于民间文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过去关心和研究的人很少,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缺憾的地方,到了80年代以后,这种沉寂的空气逐渐被打破,形成了新的积极、进取的学术态度,民间文学的理论和分类都得到了发展。上海民间文学研究人员根据长期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见解,并且对民间文学的本体进行细致分类,从中规划出中国民间文学新的文学体裁,例如:鬼话、仙话、佛话等,这些民间文学体裁的出现,给民间文学研究开拓了视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编选许多书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中国鬼话》就被一版再版,不仅如此,而且还将版权被卖给了中国台湾和日本,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如今,鬼话这一民间文学的术语,已经被著名汉学家的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李福清认可,并在他的著作里运用,他说:"除了上述的三种文体(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之外,还有一类鬼故事,大陆学者称之为'鬼话'。"(见李福清《从神话到鬼话》第44页,台湾星辰出版社1998年版)另外,由于鬼话的深入研究,并从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史的资料和流传在他们民族的口头作品里寻找出许多证据,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神话不是中国文学(散文体)的源头,而是鬼话。关于这一观点,《青年报》等报刊都有报道。此说到底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也还待于更的资料论证,但是不管怎样这是一种学术的试探,是一种努力。
    

事实上,所谓鬼话,这是老百姓的一种口头语,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民间文学工作者只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文学认知,用他们耳熟能详的语言来作为一种学科的术语,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也表现了民间文学的某种内质。当然,仙话和佛话虽然不是群众的本来语言,但是同样通熟易懂,能够被普通的读者所理解所认识。90年代,在上海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里,就吸收了这些研究成果,首次将仙话、鬼话作为与传统的笑话、神话、传说、故事(狭义)等民间文学的样式等同地放在一起,在当时来说是需要很大胆的学术勇气的,特别担当此书主编的姜彬先生,不怕遭到非议的情况下,勇敢地采纳了罗永麟、车锡轮等专家的意见,将这些内容收入该辞典。书出版以后,不但没有遭到学术批评,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评。
    

这些年来,随着鬼话、仙话的研究深入,都有专著出版,如《中国仙话研究》、《中国鬼文化》等,这也可以视为民间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前进。
    

如今,民间文学在发展、变化,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出现了新的民间文学品种,如新民间故事、新创作的故事(也叫新故事)。新故事是用传统的故事表述方法而进行创作的形式,是对传统民间故事的一种发展。这种新故事在《故事会》刊物上有较多发表,也是《故事会》的一大特色。大家知道,《故事会》是以口头文学作为一大特色的通俗类刊物。刊物至保持数百万份之多,其中的作品不仅有传统的民间故事,而且也有新创作的故事,在这些新创作的故事里有长篇的,也有短篇的,但是不管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如何,但都坚持了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对这样具有非常广泛群众基础的作品,我们的民间文学界对此没有进行好好的研究,更有甚者是,有些人并不把它看作是民间文学,这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有人也开始对此有了认同感,但是在我们的民间文学教材里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应该说,新故事是今天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传统故事形式的新发展,其作品的内容大多数是表现现实社会的题材,其基本特征具有民间文学色彩。在科技十分昌明的今天,许多民间文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也很难见到那种农民耕社会里民间歌谣、笑话等,但是不变的是民间文学那种口耳相传的艺术特征,而新故事则继承了这个传统,人们喜欢这些具有民间色彩的新故事,就说明证明了新故事所有的民间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说明了民间文学的强大生命力。我们作为民间文学工作者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将它纳入到研究的视野里,而不要轻易地将这些与传统民间文学有着渊源关系的新的民间文学形态,抛之脑后,不闻不问。
    

我们以为,不管是新民间故事,还是新创作的故事,都应该作为民间文学工作者的研究对象,既然有了与民间文学息息相关的一种新的艺术品种的出现,就证明民间文学没有消亡,这种新民间故事或者新创作的故事,都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用新的创作手法来表现新的社会内容的具有民间特色的故事形式。
    

当前的民间文学已经出现了大量新的现象,并且有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我们能够熟视无睹吗?既然有了新的民间文学的出现,那么民间文学的研究也就应该跟上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民间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指日可待了。
    

2004年5月19日
    


    原载:《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