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向柏松 参加讨论

     竹枝词出于古代巴人,在学界已成定论,而关于巴人竹枝词的起源,至今尚无深人探讨。一种文化现象的生成必然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索巴人竹枝词的起源,应该从其生成的文化生态人手。古代巴人流布的巴蜀地区,是一个多竹的自然生态环境,曾盛行由竹图腾崇拜演化而来的竹王崇拜。这种竹王崇拜文化生态应该与竹枝词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竹枝词原为竹王崇拜的仪式歌,也就是说,竹枝词起源于竹王崇拜。
     探索竹枝词的起源,首先必须确认其性质。据唐代诗人杜甫、顾况、白居易、刘禹锡等所言听巴人竹枝词的感受及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判定竹枝词原为巴人的祭祀歌。
     杜甫是目前所知最早言及竹枝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奉寄李十五秘书文疑二首》有这样的句子:“竹枝歌未好,画炯莫迟回。”诗中所提竹枝词,后人多有注释。《杜诗详解》引何杜宇《谈资》说:“竹枝歌,凄婉哀怨,苏长公云:‘有楚人哀屈吊贾之遗音焉’。”[1]这段注释揭示了竹枝词哀怨凄凉的特征,并将其与楚人祭祀屈原的祭祀歌相提并论,说明竹枝词原本是巴人的祭祀歌。关于竹枝词作为祭祀歌所显示出的哀怨凄凉的格调,白居易在他仿作的竹枝词中多次言及。兹录两首:“竹枝苦怨怨何人,夜唱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煞当年病使君。”“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原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蛮儿巴女所唱竹枝词,哀怨悲苦,引起愁病交加的诗人的强烈共鸣。可见,作为祭祀歌的竹枝词由于其哀怨凄凉的格调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大概就是唐代凡听到过竹枝词的诗人都无不为之动容并竞相仿作的原因吧。
     刘禹锡是传扬竹枝词最为用力的唐代诗人,有关他仿作倡导竹枝词的记载则明确说明竹枝词为巴人的祭祀歌。《旧唐书·刘禹锡传》说:“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理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每淫祠鼓舞,必歌侄辞”中的“侄辞”即为竹枝词,是“淫祠鼓舞”中的祭祀歌。《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则说得更为明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伦泞。禹锡谓屈原居沉、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理悉歌之。”刘禹锡意识到他所了解的竹枝词与当年屈原在楚地接触到的祭祀歌有着同样的性质,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要像屈原根据楚地祭祀歌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九歌那样,也要根据巴人的祭祀歌竹枝词创作出不朽的诗作。可见,刘禹锡对民间竹枝词情有独钟的原因,就在于这种歌谣是有着如泣如诉情感的祭祀悲歌。
     其实,自唐代诗人将竹枝词引入文坛,使其改变了祭祀歌的性质而成为一种仅留民歌韵味的文人诗歌之后,蜀地仍流传着祭祀神灵的竹枝歌。《夔州府志》记载:万州——“正月七日乡士女江南峨眉破上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词。”开州——“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谣祀,男女皆唱竹枝词。”巴山蜀水崇巫重卜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得流传其间的民间竹枝词始终保持了祭祀歌的本色。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