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格拉斯剥洋葱辣了谁的眼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肖复兴 参加讨论
一本书引发一个事件——去年秋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社会标志性人物君特·格拉斯在这部爆炸性回忆录中,自揭其隐瞒了六十年的秘密,从而引发震惊世界文坛的“格拉斯党卫军事件”。一时间,《剥洋葱》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标题新闻,年届八旬的格拉斯首次公开承认这一人生污点后,受到了文学界、政界、评论界等各方的猛烈批评,《剥洋葱》引发了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今年1月,译林出版社推出了该书的中文版。
    格拉斯今天迟到的承认,是他一生思考总结的一个有力的句号。面对这样的句号,德国人有理由谴责他来得晚了些,但在我们的心里却应该沉淀下一个沉甸甸的叹号或问号,来的时候还并不晚。
    德国伟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最近因在《剥洋葱》一书中自曝17岁时曾经参加党卫军而备受关注。有人谴责他在78岁时的忏悔来得迟了,甚至有人愤怒指责他虚伪而使其声誉大跌。在德国,战后的反思与忏悔,成为了一代人的洗礼,他们处理这样的人物记忆犹新而轻车熟路,人人心里都有杆秤。因此,他们的愤怒和谴责,是可以理解的,与我们的心理与思路不尽相同。
    我们当然可以说,格拉斯17岁的丑闻并不能够否定他文学的成就,就如指挥家富尔特温格勒和卡拉扬当年也曾经向法西斯垂首做过事情,但是,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成就与贡献一样。面对人生中两种轨迹,致敬与谴责,确实需要分别对待。
    问题似乎并不仅仅在这里,问题在于对于离我们遥远的异国的一位作家的历史丑行,是苛刻还是宽容,为什么引起我们的关注?为什么我们听到格拉斯的事情后心里会隐隐一颤?格拉斯剥洋葱为什么辣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每人心里也有一杆秤,德国的历史和我们的历史、格拉斯和我们,便有着无法分割的相关性和相似的切肤之痛。面对那场离我们并不遥远却曾经把我们各自民族推向灾难边缘的历史,记忆与遗忘,忏悔和推诿,是我们共同的话题。在那个法西斯横行的时代里,施暴者鹰击长空突然激增,而进入新时代他们又鱼翔浅底突然隐匿在大众之中。于是,宽容成为了遗忘的最好替身,法不责众和墙倒众人推成为了解脱的最为便当的掩体,过于强调一切向前看,忽视了回头审视。在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年代里,回避记忆,抹掉记忆,热衷于失去记忆,已经是司空见惯。如格拉斯一样,哪怕是在78岁垂垂老矣的时候还能够唤回记忆,不那么容易,那是一种能力。习惯忘却,没有记忆能力的民族,便容易得过且过,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在现实的灯红酒绿中狂欢。
    从这一点意义而言,格拉斯这个老头以他的新书和行为提醒我们,面对历史,除了要唤回记忆,我们每个人都还需要正视和负责,因为那曾经是我们共同的一段历史。只有有勇气担当起这份责任,才有可能对付已经磨出老茧的司空见惯的遗忘,因为责任的前提就是没有遗忘,而回忆的本质则是思想。每个人对历史负责的方式是多样的,78岁的格拉斯今天的忏悔和他以前创作的《铁皮鼓》以及对政治的评论、对历史的书写,一起参与了对那段历史的揭露,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思和负责,他今天的回忆才是有思想的,有意义的。可以说,他前后的行为是一致的,是负责任的,17岁时的失足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一个痛苦的结(不像我们这里愿意编织成自己受到苦难的花环),他一直都在试图解开这个结。他的这些努力,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可以试问,多一个缺乏思考而仅仅承认自己当年是党卫军的人(尽管早些)和多一个写出过《铁皮鼓》这样伟大作品的人(尽管晚些),哪一个更有意义和重要呢?简单对历史的承认,无异于签字画押,与融入思考的责任承担,毕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格拉斯今天迟到的承认,是他一生思考总结的一个有力的句号。面对这样的句号,德国人有理由谴责他来得晚了些,但在我们的心里却应该沉淀下一个沉甸甸的叹号或问号,来的时候还并不为晚。
    《剥洋葱》   【德】君特·格拉斯著   译林出版社 2008年1月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8-3-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