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伊塔诺·斯维沃:探寻自我意识的源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余扬 参加讨论


     1
     倘若去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信步经过一公共花园,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座半身雕像。这尊雕像曾让当今意大利深具国际影响的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时常驻足凝视,并盛赞其是他眼中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就是意大利意识流小说巨匠伊塔诺·斯维沃。
     如其雕像“历经”的曲折命运:遭到破坏的头部多次被盗随即被重新“连接”,斯维沃的文学创作生涯可谓极尽坎坷。尽管去世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出色小说家之一,生前他早期创作的作品都是自费出版,且不被认可。直到60岁后写出令詹姆斯·乔伊斯击节称叹的小说《泽诺的意识》,斯维沃才算是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学理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说引起欧美文学界热烈反响,从而奠定其世界性文学声誉后不久,1928年他就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遇难身亡。
     时间终究遮掩不住经典作品的璀璨光芒。斯维沃去世以后,他的大部分作品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版。在意大利国内,人们把他和同时代卓有成就的剧作家皮兰德娄等量齐观。因其代表作《泽诺的意识》开意大利意识流小说先河,且与《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名著同期出现,并一道把意识流这种小说技艺推向巅峰,批评家常把他与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经典作家相提并论。
     作为一部开放的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展示了作家精巧的结构艺术。在仅占据两页篇幅的“序”中,斯维沃假托心理医生S.的口吻公布他的病人泽诺的隐私。衰老的泽诺拒绝遵照医嘱继续写回忆录,使得医生对其进行的心理分析被迫停止。为了施行报复,S.医生披露了泽诺的病历档案。接下去五个章节则是泽诺的长篇自白,是小说的主体部分,更是泽诺进行自我解剖和精神分析的忠实笔录,依次为《吸烟》、《父亲之死》、《我结婚的经过》、《妻子与情妇》、《创办贸易公司的经过》,全部采用第一人称和意识流手法展开叙述。
     仿若《追忆似水年华》的精彩开篇:主人公小马塞尔在贡布雷所度过的童年时代一个漫长而伤感的梦境,泽诺同样从他的童年开始追忆,对于吸烟的嗜好进行自我分析:从偷吸父亲的雪茄烟、与同伴进行的限时吸烟比赛直到上瘾患病、反复戒烟的痛苦和电疗手术的失败……他还细致讲述了自己和妻子、情妇的尴尬关系,同原先的情敌、后来的合作伙伴古伊多的微妙关系,以及古伊多因公司倒闭而自杀的悲剧。最后一章《心理分析》是泽诺写于1915年5月至1916年3月间的四则日记,表明他患精神病症和进行治疗的年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而清楚点出了小说特殊的时代背景。
     作为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主人公泽诺显见地体现了斯维沃笔下一以贯之的“英雄”或者说“反英雄”的本质特征。泽诺面对生活软弱无能、意志薄弱,他的疾病,不是肉体上的、年龄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意识上的,是一种未老先衰、一种反常的病态。尽管他对自己的疾病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追踪记录和自我分析,但他的软弱无能和反常的精神病态,排除了他进行斗争的可能性,英雄气概和悲壮精神在他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和所有有追求的作家一样,在小说中,斯维沃借助泽诺这个人物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生活的时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急剧发展,一战的炮火摧毁了人的价值和信念,现代人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异常深刻而严重的危机,人被异化无法去同他周围的现实建立有效的、真切的关系。在斯维沃看来,他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已经无可救药。惟一的选择和替代,仅仅是在个人的层面,而不是在社会——历史的层面。拯救的惟一可能的道路,只在于认识人的境遇,在于获得自我意识。
     2
     尽管小说受乔伊斯直接影响,《泽诺的意识》的独创意义不言而喻,其意识流创作方法也并非是借鉴和模仿。在其早期作品《一生》和《暮年》中,斯维沃在诉诸传统的创作手法的同时,就表现出了对人物心理因素的浓厚兴趣。他以极其精细的分析,来解剖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理流程,进而把人物意识的各个层面予以曝光。这种描写人物与现实关系上的用心,对人物内心生活的着意揭示,为斯维沃日后创作的转折作了铺垫。同样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尔丰索和埃米利奥,可谓泽诺的雏形。与泽诺一样,他们的内心生活经受着无情的自我批判,无法让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应外在世界。
     文如其人,像他笔下多数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斯维沃相当长时间里过着银行小职员的生活;也跟他们一样,作家本人经历了同样艰难复杂的心路历程。依塔诺·斯维沃原名海克托尔·施密茨。1861年,他出生在意大利北方边陲城市的里雅斯特。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是犹太血统的意大利人。他在德国巴伐利亚读完中学,18岁时返回的里雅斯特,考入高等商学院。一年后,因父亲在生意场上遭受重大挫折,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进入一家银行工作。这种小职员默默无闻的工作持续了约二十年的光景。1892年,海克托尔·施密茨用笔名伊塔洛·斯维沃自费出版小说处女作《一生》,六年后同样以自费的方式,出版了小说《暮年》,两部作品都遭受了评论界的冷遇,斯维沃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之后,他进入岳父开设的生产海底油漆的企业工作。1905年,斯维沃和侨居意大利并在的里雅斯特教英语的乔伊斯结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浓厚兴趣,驱使斯维沃于1918年把其重要著作《梦的解析》译成意大利语,这是他沉默二十年之后再一次拿起笔。次年2月,也就是一战结束不久,斯维沃开始着手创作《泽诺的意识》。小说的写作历时近四年。1923年4月,小说自费出版后,依然没有产生什么反响。舆论界冷冰冰的漠然态度大约持续了两年之久。之后,因了意大利诗人、1975年诺奖得主埃乌杰尼奥·蒙塔莱的引荐、好友乔伊斯的推动,作品开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小说在法国产生的轰动效应,更是激起了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连锁反应,斯维沃终于成为风靡欧美的作家,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文名。此时距处女作《一生》发表,已过了足足35个年头。
     在遇难前不久写就的《论文与随笔》一文中,斯维沃避而不谈自己的作品,却对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做了解析,认为前者作品的语句绵密庞杂,在强烈的音乐性和鲜明的画面感共同支配下寻找失去的时间;后者创作的则是在现实生活中运动行进的作品,“人物带着打开的头颅走着”,时间极其凝缩。事实上,同为具有丰富诗学内涵和多种阐释可能的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在很多方面,与《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照这两部作品,《泽诺的意识》最早使用了自我分析的手法来勘探人物的精神世界,更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无怪乎蒙塔莱在论及这部意识流小说作品时,把其视为“描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复杂的精神失常症的诗篇”,认为作家穿越了生存的现象表层,“深入到意识中那个跳动和掩藏着最令人信服的证据的隐蔽而幽暗的区域的愿望”,格外震撼人心。
    原载:《文学报》2008-09-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