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桃园结义”探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殷殷 参加讨论

    “桃园结义”无论在宋人话本元人杂剧还是后来的明清小说都是作者精心刻划的重点篇章。不过,“桃园结义”故事的正史记载却十分含糊。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亡命涿郡,正值刘备啸聚乡城,准备投奔官府征讨黄巾,于是关羽张飞便“为之御侮”。后来刘备小有战功为平原相,便“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关张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稠入广鑫座,侍立终日”。刘备则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恩若兄弟”,大约便是人们演绎“桃园结义”故事的基础。后人还据此考证认定有关,“桃园结义”的一系列地名,如河北涿县的张飞故里“桃庄忠义店”,便被人们一口交定是当年刘备和关羽张飞杀牛宰羊祭拜天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结义为兄弟的地方。不过,刘备和关羽张飞当时如何相遇,相遇后如何结拜,结拜时勇猛刚毅的关羽张飞又如何肯甘情愿地尊武艺平平的刘备为“大哥”,虽然也演绎过不少民间传说,但这些传说大多虚妄浅陋,是断难令人信服的。
    相传,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对兄弟长幼的排序,便很费了一番周折。最初,刘备提议以年龄大小来排兄弟顺序并率先老老实实地报了自己的生庚年月,想不到关羽张飞都想为兄不愿为弟,也不约而同地报了相同的出生年月。三人闹了个同年同月同日生,自然无法排长幼顺序。刘备无奈,便又建议按出生时辰来论排兄弟。张飞抢先,说他出生时天刚亮,关羽则说他出生时鸡初鸣,刘备想既然你们都不老老实实报自己的生辰,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于是他说他出生时鼓三更。如此论时,自然张飞排序最末。张飞不愿认账,经过一番争执,看来论年论月论日论时很难排定,因为当时并无户籍档案可考,无论你怎么报也查无实据。张飞急了,环眼一睁便提议爬树,即在相同的时间里谁爬得最高谁便是“大哥”。张飞自幼父母双亡,混迹市井顽劣翻墙越户时而有之,爬树的本事自然不差。他蹭蹭蹭三下两下便已爬到树梢;关羽体重,此时也爬到树身中间;只有刘备傍着树根不动。张飞居高临下得意非凡,认为“大哥’已非自己莫属,想不到刘备却不慌不忙地问他是先有树根还是先有树梢,张飞一听便瞪眼想不认账,关羽却认为两次三番较劲,已严重损害结义的诚意,于是便建议尊刘备为大哥自己次之张飞居后。张飞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上述传说流传甚广,宋人有关“桃园结义”的民间版本甚多,其中不少便是采用此说。民间评书艺人大多对史实不甚了了,为了取悦听众常免不了来点即兴创作。这些创作大多不着边际,仅因为听众接受也就便以讹传讹地流传下来。后来,专讲三国故事的汴京霍四究认为上述传说“浅薄谫陋”,“实属市井虚妄之语”,对于刘、关、张究竟在桃园如何结义,他又别出心裁地编排出另一情节,大致内容是张飞开了一家肉店,闲时常爱与人角力,苦无对手,于是便在地上放了一把别骨尖刀,搬来一块千斤大石压住,声言若谁能搬石取刀,便赠肉与他,若能与他角力并能取胜,便将肉店赠子分文不取。不久适逢关羽路过,轻松搬开大石取出尖刀。张飞钦佩之余要求与之角力,关羽应允,于是两人便在桃园庄后的空场上扑击翻滚,搏斗多时不见胜负。双方罢战坐地叙谈,大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感。正商议结拜为兄弟共干一番事业时,恰逢刘备路过,关羽见刘备“耳垂过肩,手垂过膝,隆准龙颜,贵为帝相”,相视良久便提议张飞同拜刘备为兄。张飞应允。于是三人便在桃园庄杀牛宰羊,祭拜天地,结义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霍四究果然是三国评书高手,他所编排的桃园结义故事虽也有不少漏洞,但已比第一种传说进步了许多。元人杂剧《桃园结义》,便是采用霍四究之说,只不过在关羽张飞见到刘备“贵为帝相”之后,又加了邀刘备共饮的情节。关张频频敬酒,刘备大醉,卧床小憩,酣睡之时忽有紫雾东来,隐约之间似有一条赤龙(一说赤练蛇)盘旋其中,关羽张飞大惊,一俟刘备醒来,便双双匍伏于地,拜刘备为大哥了。
    元人杂剧显然又比霍四究的评书进了一步,不过其中细节仍难令人信服。后来,有人又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演绎过新的情节,如将大石压尖刀改为井盖下吊存猪肉,关羽适至,力举井盖取肉而去。张飞追及与之角力。刘备卖草履亦至,从而御止等等。到底也没翻出多少新的花样。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他思量再三索性将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评话传说统统摒弃,只简略地写了桃园结拜按年龄“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不过事隔不久,有好事者又开始探究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年龄。刘备生年已无史籍可考,但据《三国志》记载他死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时年六十三岁。据此推算,刘备当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关羽年龄《三国志》也没有记载,但据清康熙年间关羽家乡出土的“关侯祖墓碑记”,关羽当生于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所以,关羽实长刘备一岁。罗贯中所写的桃园结义故事发生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那么,此时刘备应为24岁,关羽25岁,张飞年龄无争议,他小刘备四岁,那么桃结义时他应当是20岁,理当称小弟位居末席。只是,结义时实则大刘备一岁的关羽,如何肯,心甘情愿地拜刘备为兄,其中原因确难叫人揣透。刘备武艺平平,又不喜好读书,智谋亦无过人之处。“刚而自矜”、心高气傲的关羽和侠胆义肠、勇冠三军的张飞却对他追随终生,患难不易其志,就更叫人百思不知其解了。
    难道,刘备是仅凭“双手过膝,两耳垂肩”的贵人像才让关羽张飞折服的么?
    那么,亦或是刘备系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帝室之宵,生来就有一股帝王天子气?
    原因极难说清。不过,三国时期也确有星相料人料事之说。如诸葛亮初见魏延,便喝令将他推出斩首,理由是他已看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曹操视司马懿,也因其能“狼顾”即身躯朝前不动而能像狼一样扭头正视自己身后而对其大起疑心,临死前嘱托不可给司马懿兵权以防其生变。这些星相祸福,虽然有的违背历史其实最终显得荒谬(如魏延就从未谋反),但罗贯中毕竟将它们津津乐道写入《三国演义》,而对刘备的“贵人像”是否能使关羽张飞折服进而对其顶礼膜拜,却一直避而不谈。至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血统,看来也不是让关羽和张飞顶礼膜拜的原因,因为当时身为汉室血统的人不少,如幽州刘焉、荆州刘表,早已是一镇诸侯,名气声望远播海内。当时尚以“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先主传》)的刘备自然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关羽张飞没有去投奔他们而去追随刘备,看来是否有汉室血统,也不是关羽张飞尊刘备为兄的原因。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颠僧秘录》中的几则记载,似乎能道出其中的不少奥秘:其一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一例。陈胜吴广为了让众人死心塌地跟随他造反,便事先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做了不少手脚,如将写有“陈胜王”的丝帛事先塞进鱼腹,然后手下人剖鱼得丝帛,陈胜可称王起义的信息便不胫而走。当日深夜,吴广又悄悄潜入一座古庙学野孤叫,长啼“大楚兴陈胜王”,于是人们便更加深信不疑,跟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其二呢,便是流传甚广的“斩白蛇而起义”的故事。颠僧不无嘲讽地指出这也是一个骗局。刘郑确无意斩了一条罕见的白蛇,突然他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花钱请了一老妪当道夜哭。人问其故,老妪便按事先编排好的话说白蛇是她和白帝的儿子,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斩了,故而啼哭。众人无不骇然。眼见老妪边哭边隐入夜雾深山,愕愕之余,便一致认为刘邦是赤帝的儿子,君命神授,于是便一哄而起拥戴刘邦为头加入抗秦的洪流。可见,图谶星相,在科学水平十分低下的古代,于冥冥之中会给人们多大的信心和力量。
    毋庸置疑,刘备想于乱世中起事,不会不考虑利用这种力量。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武艺平平,谋略亦无过人之处。想以此资历角逐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围绕着刘备欲投身军伍角逐天下的目的,一系列蛊惑人心的活动便展开了——
    “(刘)备家之东西南有一奇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若车盖。涿人李定素善相术,每过辄曰‘此家必出贵人’”。
    颠僧对此说的评点不失辛辣:“吾尝游燕赵,见奇桑童童如车盖者不下十处,独此家出贵人耳耶?
    “(刘)备幼年与阁里小儿嬉戏,以己为天子,置左右数儿佐之,曰:‘吾为天子,当乘此羽葆盖车’。宗人元起见而异之,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对此,颠僧的评点也不算客气:“此乃小儿嬉戏妄语,里闾里有所闻,何足为怪!”
    涉及桃园结义,评点惯于冷嘲热讽的颠僧倒觉得无从下手了。据《颠僧秘录》记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也。面如紫玉,虬髯飘然,少壮乡里杀人,亡奔涿郡,寄城东富户教习棍棒为生。羽武艺绝伦,时有游侠乡勇慕名前来与之比试,皆北。桃园庄张飞以武勇于乡里,闻之亦来角力,相敌莫能解。时称涿州二虎。(刘)元起闻之,私谓备曰:‘欲举大事,非此二人扶佐不可’”。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张)飞置酒园,邀(关)羽共饮。言及黄巾倡乱,天下汹汹,莫不扼腕叹息。是时有道僧披发跣足而至,厉声曰:‘汉室倾颓,汝二人不思报效国家,空在此叹息者何?’羽大惊,以目视飞邀僧共饮。僧固辞不受,曰:‘此去东南二十里处有楼桑村,有桑如盖,帝王气聚而不散,汝等可速去扶佐,匡扶汉室,亦不失社稷之臣也。’”言毕飘然而去。羽、飞惊疑不定,知遇非常人也。是夜入梦,亦与白日道僧所言。羽、飞愈加惊骇。前趋东南,果然见楼桑村有桑如盖。叩之暗察其人,见来者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言及汉室之胃,姓刘名备,羽谓飞曰:‘天命难违,必应及此人’。遂上前拜备为兄,飞亦从之……”
    应该说上述故事,才算是桃园结义较合理的版本。当然,颠僧也没忘了给它评点,他首先怀疑那位披发跣足的道僧是刘备的同宗长者刘元起撮合而来。至于关羽张飞异床同梦,颠僧评曰:‘旧有所思,夜有所梦,关张白日同疑一事,夜梦同出一辙,不足奇也。”
    于是,桃园结义,关羽年长刘一岁,却心甘情愿地拜刘备为兄,并和张飞毕生追随刘备不避艰险,才算是有了较合乎情理的原因。只是颠僧从哪儿得知的这段公案,他自己于书中没有说明,目前也无从查考。
    合乎情理就好。
    原载:《戏剧之家》2000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