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三国演义》中的巫术描写及其表现功能与负面效应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谷文彬 参加讨论

    已有学者指出,《三国演义》中的前兆迷信描写是“巫术文化的产物”,(1)“《三国演义》中,巫师的形象是很突出的”,于吉、左慈、诸葛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小说中“诸葛亮的另一身份是方士……是巫的一类”,(3)P62人们“对方士诸葛亮的崇拜与对巫术的信仰是密不可分的”。(3)P64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承继巫风之脉络,至为明显,则勿庸疑矣”。(4)只是这些学者著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探讨《三国演义》与巫术文化之间的关联,因而,关于《三国演义》与巫术文化内在关系的论述往往是一鳞片爪式的,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本文正是要循着这一研究路向,就《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巫术类型及其在小说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上的表现功能与负面效应等问题,作一粗浅的论析,以期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
    一、《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巫术类型
    巫术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巫术活动包括占卜、相命、堪舆、求雨、驱度、招魂、卦影等。狭义的巫术活动仅指通鬼神。本文所讨论的《三国演义》中的巫术文化以广义巫术概念为主。
    概括地说,《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巫术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相术
    相术,就是根据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的迹象推算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古代称“风鉴”,俗称“看相”。中国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人有寿夭之相亦有贫富贵贱之法,俱见于体。故寿命修短皆禀于天,骨法善恶皆观于体”。(5)这种观念,就为相术的产生与流行提供了土壤。相术的种类繁多,包括相面、相身、相骨、相气色、相声行言谈等,而且每一种都有一套细致周密的理论。
    作为我国民俗文化重要载体的《三国演义》小说,有着许多关于相术的描写。如第一回写刘备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6)P4这是相言谈,从刘备幼时的言语中就可以预见他抱负的高远。刘备后来称帝蜀国,也完全兑现了儿时的豪言。第二十九回提及“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永。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年,众皆不及也。’”(6)P256这是相面貌,从孙氏兄弟的面相,预测其禄祚之短永。后来的结局也应验了刘琬的预测:孙策虽有王者之气却英年早逝,孙权不仅称帝江东且享高寿。第一○六回写到管辂的相术更为高超,他通过望气观色,就看出邓飏、何晏活不长久,缘由是邓飏“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何晏“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6)P913
    除了上述的相术例子外,《三国演义》还有两处描写耐人寻味:一是诸葛亮识魏延之“反骨”。魏延本是荆州牧刘表的部将,曾协助关羽取得长沙郡。然当关羽引魏延来见刘备时,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刘备惊问诸葛亮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杀之?”诸葛亮的回答是:“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6)P452—453
    其实,从解剖学上讲,人的头部是由颧骨、驿马骨、将军骨、日月骨、月角骨、龙宫骨、伏犀骨、巨鳌骨、龙角骨等九块骨头构成的,(3)P69并无所谓“反骨”,“反骨”一说纯粹是无中生有。不过,在小说的情节中,魏延于诸葛亮逝后果然造反,印证了诸葛亮的担忧。作者这样描写,无非是要神化诸葛孔明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二是关于刘备形貌的描写。小说写他“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6)P4虽然不是从相术者嘴里说出,但作者的叙述却是从一个“隐形的相术者”的视觉来看待的。在创作者的观念中,历史上的刘备形貌如何无关紧要,关键是他是未来的帝王,所以必须具有异与常人的“龙凤之姿”、“帝王之相”。因为“王位就像一个富丽堂皇的车子,车上的一切陈设都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的,包括礼仪、权利、结构以及帝王的形象等等。”(7)P56
    (二)占卜
    占卜是流行于人类世界各个时代文化中的一种方术,其卜法也是五花八门。中国的占卜术兴起于殷商时期,早期的卜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以火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纹的走向预测吉凶福祸;另一种是用蓍草测问吉凶福祸,又叫卜蓍。春秋以后则逐渐演变成以《周易》来作为占卜的工具,主要是根据阴卦与阳卦所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
    《三国演义》中也有大量关于占卜的内容,描写最多的是卜《易》。如第三十八回写孙权的弟媳徐氏“极善卜《易》,是日卜一卦,其象大凶,劝翊勿出会客。翊不从,遂与众大会”,结果被手下的将领妫览、戴员边洪杀害。(6)P331小说中的诸葛亮虽然不是职业的巫师,但也是一个占卜高手。第五十四回写周瑜为了夺回荆州,使用美人计,假装派吕范到荆州为刘备提亲。对此,刘备有些犹豫不决。诸葛亮为了让刘备宽心,告诉他“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6)P460鼓励他放心前去娶亲;而后来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也印证了孔明这一大吉大利之卦。小说更着重描写了管辂占卜术的出神入化、高深莫测。作者在第六十九回中曾借太史丞许芝之口向曹操介绍了管辂占卜的种种厉害之处:
    有居民郭恩者,兄弟三人皆得躄疾,请辂卜之。辂曰:‘卦中有君家本墓中女鬼,非君伯母即叔母也。昔饥荒之年,谋数升米之利,推之落井,以大石压破其头,孤魂痛苦,自诉于天,故君兄弟有此报。不可禳也。郭恩等涕泣伏罪。安平太守王基,知辂神卜,延辂至家。适信都令妻常患头风,其子又患心痛,因请辂卜之。辂曰:‘此堂之西角,有二死尸:一男持矛,一男持弓箭。头在壁内,脚在壁外。持矛者主刺头,故头痛;持弓箭者主刺胸腹,故心痛。’乃掘之。入地八尺,果有二棺。一棺中有矛,一棺中有角弓及箭,木俱已朽烂。辂令徙骸骨去城外十里埋之,妻与子遂无恙。乡中有老妇失牛,求之卜之。辂判曰:‘北溪之滨,七人宰烹,急往追寻,皮肉尚存。’老妇果往寻之,见七人于茅舍后煮食,皮肉犹存。(6)P591
    而他为曹操卜天下之事,其“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的预言,(6)P593事后也一一得到验证,正应了小说中“八卦幽微通鬼窍,六爻玄奥究天庭”的诗句。(6)P593
    (三)占星
    占星,是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以预测人事的变动的占卜术。巫术文化“视天人为一体,强调物物、心物、人神之间的神秘感应”。(1)星就是这种思想在巫术活动上的直接反映。占星学主要由星辰分野说、星辰吉凶说和阴阳平衡说三部分组成。占星所包含的思想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一定的天象必有人事祸福紧随其后,二是某些人事变动可有天象之兆为预示”。(7)《三国演义》中的诸多星象变动描绘恰好印证了这种思想。例如第七回写孙坚死之前,剻良通过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6)P62第五十三回写孔明曰:“亮夜观星象,见西北有星坠地,必应折一皇族。”正言间,忽报公子刘琦病亡。(6)P456第五十七回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6)P482第六十三回写孔明“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射”,便判断“庞士元命必休矣!”(6)P540第七十七回写孔明“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6)P659第八十一回写刘备某“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结果,“果报张飞凶信”。(6)P685诸葛亮在病逝之前,自己也看到了“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暗,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因此发出“天象如此,吾命知矣”的喟然长叹。(6)P889而第三十回写曹操劫乌巢之前,亦有天现异常,沮授见“众太白逆行,侵犯牛头之分”,便料到有“贼兵劫掠之害”。这些“天象之兆”皆为人事变动之前之预示,都有人事祸福紧随其后。
    (四)通天
    通天又叫通神,就是通过祭祀、舞蹈、念咒语等手段沟通天神,以借助神灵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意志。通天在中国上古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小说第四十九回写他首先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然后每层的布局各不一样。第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照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方位,布成苍龙的形状;北方七面皂旗,按照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方位,布成玄武的格局;西方七面白旗,按照奎、娄、胃、昴、毕、觜、参的方位,形成白虎之势;南方七面红旗,按照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方位,形成朱雀之状。第二层用六十四面黄旗包围,分成八面而插。第三层用四个人,分别“招风信”、“表风色”、“捧宝剑”、“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自执旌旗、宝盖、大戟、长戈等“环绕四面”。当一切安排妥当后,诸葛亮便“焚香于炉,仰天暗祝”,终于感应上天,借得东风,取得了火烧曹营的胜利。再如小说第一○三回写诸葛亮夜观天象,预知自己“命在旦夕”。在姜维的提醒下,他施行祈禳之法,以图挽回。他令姜维“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自己则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可惜即将大功告成之时,被魏延无意中扑灭主灯,功亏一篑。(6)P890
    《三国演义》里另一个精于通天巫术的高手是于吉。于吉本是东吴有名的道人,“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人称“于神仙”,但孙策却硬视之为“妖人”,并将他械系下狱。时东吴天旱,吕范请“令其祈雨以赎罪”,孙策下令:“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于吉迫于孙策的淫威,登坛祈雨,至午时,“忽见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亮,雷电齐发,大雨如注。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6)P253但于吉的祈雨功劳还是换不回他的生命;而怒杀于吉的孙策,也在于吉的戏弄之下,金创崩裂,二十六岁即死去,显示出于吉的通天法力。
    二、《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表现功能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其作品中描述有关巫术活动,重点不在于介绍巫术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也不是出于对巫术文化的喜爱而大加渲染,而是借助巫术文化的描写来突出和强化作者的某种思想观念,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连缀文本,增强故事的神秘性、传奇性与可读性。
    (一)思想文化上的表达功能
    1、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国演义》不单纯是一部演绎三国历史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深蕴着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元素的文化小说。其中充盈着的是儒家的仁政王道思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活跃着道士的身影,显示出道术的神奇,还掺杂有民间江湖文化的义气思想;而大量的巫术描写,更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这些巫术描写,大多富有民间鲜活的情趣。作者以小说家的想象将历史哲学和文人情趣融入平民化大众化的奇幻诡谲之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神秘奇特的艺术世界。
    2、体现了创作者的世界观
    《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占卜、占星、通天与解梦等一系列巫术活动描写,表现一种儒道合一的“天命观”,这种“天命观”的实质是一种“人生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时运宿命不值得宣扬,但由于传统时间观念中的宿命论与循环论与生俱来,相辅相成,因此,借助巫术描写表现宿命论的小说,往往也能够传达出某种富有警策意味的人生感悟。而小说中的英雄豪杰,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君侯,才智超人的谋臣,还是武功盖世的武将,其命运都被统摄在“天命茫茫”之下,充满着神性化的“天”的意志和浓郁的悲剧宿命观色彩。
    (二)艺术技巧上的表现功能
    1、借助巫术描写,形成小说的显隐双线结构《三国演义》虽然描写的是三国归晋的历史,但由于巫术描写贯穿始终,因而形成显隐双线结构。显线结构即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帝王臣子为中心,遵循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形成气势宏大的历史叙事模式。隐线结构即以“天数茫茫不可逃”的宿命观为哲学理念,反映诸葛亮“扶天有志,回天无术”的悲剧性命运,潜藏着“运移汉祚终难复”的历史意蕴和思考。(8)P122而这种显隐双线结构,不仅能够让人透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而且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潜藏在历史背后的深层意蕴。
    2、借助巫术描写,形成“隔年下种”、“添丝补锦”的叙事技巧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曾指出《三国演义》“隔年下种”、“添丝补锦”的叙事技巧。(9)P15所谓“隔年下种”是指在未开始之前就预先做好准备,这就好比善于种菜的人,先将种子撒在地里,等到时候到了,种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善于下棋的人,先下一步看似闲棋的棋,但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棋做铺垫。文章叙事之法亦如此。如司马徽“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之话,崔州平“命之所定,人不得强之乎”之语,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埋下伏笔;刘禅称帝四十余年而终,早在新野初生之时鹤鸣四十余声就伏了一笔;孙权后来称帝东吴,早在其母吴太夫人生孙权时“梦日如怀”(卜者云:“梦日月如怀者,其子大贵。”(6)P331就伏了一笔。
    所谓“添丝补锦”是指“此片所阙者补之于彼篇,上卷所多者匀之于下卷,不但使前文不拖沓,而亦使后文不寂寞;不但使前事无遗漏,而又使后事增渲染。”(9)P16此种叙事之法,是中国古代史家擅长的笔法,也是《三国演义》作者拿手的叙事技巧。如曹操相司马懿面相却借华歆之口说出;吴太夫人梦日月入怀却在临终之前道出。如此叙事,“前能留步以应后,后能回照以应前。令人读之,真一篇如一句”。(9)P16
    3、借助巫术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预示人物命运
    人们常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如果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智慧大都与巫术有着紧密的关联:草船借箭是他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雾,所以敢立军令状;借东风是因为他早年学过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呼风唤雨;见到魏延就知他日后必反,是因为他会相面。诸葛亮精于巫术,并多次运用到军事作战中。如陇上妆神、七擒孟获等等。太史谯周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说:“奎星缠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只宜谨守,不可妄动。”(6)P870诸葛亮本有“鬼神不测之术”,对于这种道理,又何尝不知?但为了兴复汉室,“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6)P870他不得不再次出兵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也许在天命面前,他失败了,但在人物形象上无疑更加彰显了他的赤耿忠心,表现出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写主要将领如刘琦、周瑜、庞统,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身亡,也都是通过占星得出。因此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巫术描写也是预示人物命运结局的一种叙事手段。
    4、借助巫术描写,构造一种奇幻美
    在《三国演义》中,凡融入巫术的章节都表现出奇异的特点:设坛做法,便能兴风作雨;望人气色,便可预知其命运前途;占卜占星,就知道人事的变化。这种奇诡的描写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欣赏趣味。同时,《三国演义》中的巫术描写,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想象又会激发读者进一步幻想,由于许多幻想符合人们的愿望,因而,这些想象的画面与人物的正面诱导产生了共鸣”。(2)当读者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后,会不自觉地和作者构建的奇幻世界融为一体,并享受着奇幻带来的快乐。
    三、《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负面效应
    (一)宣扬传播了封建迷信与宿命论
    虽然《三国演义》对巫术的描写,在思想内容表达和艺术构思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无疑也宣扬了封建迷信,传播了宿命论,使小说弥漫着一种神秘主义氛围;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后来的《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阴阳斗传》就是“完全按照巫术观念构思而成的小说”,(10)从而损害了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二)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由于巫术终究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体系,也是一套谬误的指导行动的准则;它是一种伪科学”。(11)P395因而,《三国演义》中的巫术描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如第二十九回写于吉登坛祈雨时,“忽见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亮,雷电齐发,大雨如注。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卧于柴堆之上,大喝一声,云收雨住,复见太阳”,(6)P253第六十八回写左慈在被许褚追赶时,能化作一羊,走人羊群内。第一○一回写诸葛亮陇上装神,魏军“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却无法赶上诸葛亮,并借司马懿之口,称诸葛亮“能驱六丁六甲之神”、会“缩地”之法,(6)P862其情节带有明显的荒诞性,其人物带有明显的神秘性。因此,鲁迅先生就指出《三国演义》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12)P87对《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这种负面效应,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治理,屈玉川.《左传》、《三国演义》的前兆描写比较[J].语文学刊,2008.
    (2)朱恒夫.巫教与古代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99,(1):46.
    (3)鲁小俊.汗青浊酒——《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赵容俊.浅析巫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文博,2008.
    (5)王充.论衡·骨相篇(铅印本)[M].长沙:岳麓书社,1991.
    (6)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7)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8)赵庆元.浣江侧畔论三国[C].合肥:黄山书店,2001.
    (9)陈曦钟等.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0)万晴川.简论巫术小说的结构方式[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12):28.
    (11)弗雷泽,徐育新,张泽石,汪培基译.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85.
    (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谷文彬(1987—),女,湖南张家界人,怀化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级学生。
    原载:《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9卷,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