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打开作家的“魔术箱” ——从多萝西娅·布兰德的《成为作家》说开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许道军 参加讨论
作家到底是些什么人?可以培养吗?普通人能否成为作家?这些问题长期是无解的。尽管有些中国作家说自己是“码字”的,但是我们不相信,认为这些说法只是烟幕弹,让步修辞,反而加深了他们身份的神秘感。他们跟我们一样生活,面对同一个世界,甚至有相同的想法,可是作品却从他们那里源源不断地产生:一篇、两篇、帽子戏法……因此,我们倾向于相信,他们都有一个魔术箱:生活装进去,作品冒出来。现在,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Brande)的《成为作家》(刁克利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打开了这个“魔术箱”,揭示了成为作家的奥秘。
    只要你能写作,在写作,就是“作家”
    什么是“作家”?作家就是“writer”;什么是“writer”?在创意写作学科视阈里,“writer”不仅指我们所理解的“专职作家”,供职于各种组织,有特定头衔的人,还包括一切有创作能力的人。只要你能写作,在写作,就是“作家”。
    创意写作学科创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到如今已经成为包含近20个子类、包含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各个培养层次的大学科。美国战后文学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达以及“美国梦”的形成与延展,莫不与这个学科息息相关。从一开始,创意写作在美国走的就不是纯理论路线,而跟实践训练密切相关,跟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现在,文学不再是文艺消费的主要形式,而越来越成为整个文艺消费链条的中间环节,从终端变成中端,文学的创作越来越成为文艺消费的第一步。围绕着文学文本进行延伸写作、开发,转化成其他消费形式,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在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趋势,开始改革文学写作和文学教育,将写作的权利、信心和秘诀交给每一个人:那些从战场上回来、无所事事的老兵,那些从世界各地前来、希望融入美国的移民,那些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为好莱坞供稿的写手,那些争取女性权利、女权运动的前驱等,开始写作,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战后文学的发展,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等等。因此,成为“作家”就包含了多种含义:成为文学作家;成为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不是神秘的人群,也不是搅拌生活出产作品的巫师。
    多萝西娅·布兰德说:“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写作其实就是自叙传,所有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自叙传”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小说都是自传性质的。”《成为作家》肯定了任何人都有创作天赋,都有创作的素材、可写之处。也就是说,写作其实就是发现自己、表达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正如退伍老兵写回忆录、移民想象“美国梦”、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制作“功夫熊猫”一样。你是什么样子,想要成为什么样子,都依据自己而定。赖声川说,创意就是人生,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你不必是一个怪异的人,就像我们印象中作家的那个样子:敏感、邋遢、神经质、性格分离等等;但是,具有诸如“性格分离”这样的怪异性格,也不必沮丧,因为它倒是成为一个作家必须的品格。强调你天然就是你自己(而不是他人),是否局限你的多方面发展呢?也不会,“没有理由相信,你只会写一种类型的作品,而不会在各个方面获得全面的成功。”但是也没有必要无所不能,事实上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千手观音。你得通过写作来检验,你应该发展何种风格,“这种检验会显示出你最丰富的源泉、最容易写出来的风格是什么。”
    写作的魔力可以传授
    “这种魔力可以传授”。为什么它可以传授,这就得回到什么是“写作”、“write”的本质上来。《成为作家》过人之处还在于它揭示了创意写作的本质,打通了写作“自我”与“对象”的区隔。一方面,它承认写作建立在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成为自我的“自叙传”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它认为,写作不仅是作家的自我表达,还必须考虑到写作的完整环节,即在本质上,创意写作活动是交流、沟通、说服的文字过程。这一点,如果说在公文写作、应用写作上看得很清楚的话,那么“虚构类”写作可能要隐藏得更深,它们“主要不是简单地、直截了当地传递信息——比如一张收据或一个公式”,但是“每一篇写作都是为了说服人”,“所有的小说都是说服性的。作者的使命就是,强调所有的对这个世界富于想象力的表现,无论在何种程度上。”后来的创意写作学科课程设置充分说明了它的洞见和预见,比如专题写作、商务写作、食品介绍、出版提案、剧本出售提案、剧本分析、作品评介等,莫不是在“说服性”的基础上纳入到大的体系当中来。
    萝西娅·布兰德还说了许多令我们瞠目结舌的大实话。比如,要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包括养成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进行创作的习惯。这在我们印象里,好像不是作家的所作所为,因为作家都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有规律的写作,是文员,不是作家。作家大多有很多怪癖,最怪、最不可捉摸的是“灵感”以及比“灵感”更怪、更不可捉摸的“无意识”。现在萝西娅·布兰德说,不要将就无意识,创作不是唤醒、激发无意识,而是利用和控制无意识,将正确的创作习惯和创作心理作为无意识的一部分。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合适呢?“NowWrite”!她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就开始写,只有写作,才会教人写作,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萝西娅·布兰德是世界范围内备受尊敬的作家,做过编辑,长期在高校任教,是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的重要前驱。在欧美、澳洲等海外国家,作家主要不是进各级作协、组织,而是进高校担任创意写作学科教师,将写作和教学结合起来。如果说他们加入了某个“作家协会”之类的组织,我们也不要以为就是中国作家的同仁。那是民间机构,当不得真,作家还是要进高校、工作室工作,教书或者带队。作家谈写作,自然是经验之谈;作家教师教写作教学,更是如鱼得水。他们创意写作学科的发达,跟这个传统有关。《成为作家》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已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现在它被翻译引进中国,自然是中国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理论建设的大好事。赖声川是创意大师,他的创意学改变了中国人关于创意的认识,创意不再是简单的“金点子”、“脑力激荡”、“头脑风暴”等训练。那么,《成为作家》(包括它的系列著作,即“创意写作书系”)会不会改变中国的写作学呢?
    经典自有魅力在,在于深刻性、准确性,更在于原生性和可再生性。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巨大空间、高校文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文艺消费形式的改变,都要求中国建设自己的创意写作学科,但是跟欧美国家的创意写作学科相比,我们落后了80余年,这就决定我们的创意写作既要遵循一般的学科规律、原则,又要注意到已经变化了时代背景,创生出自己的理论和训练体系来。
    原载:《文汇报》2011-05-0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