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游记》评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很多研究者认为其评点本或是“胡言乱语”、“毫无价值”,或是“忽略了《西游记》艺术价值,评点质量不尽人意”。①与其他几部奇书的评点相比,《西游记》的评点本确实有许多牵强附会,谈玄说理之处,而且显得非常零散,但是,在他们喋喋不休的宗教说理中,仍然蕴涵着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一、理论价值 《西游记》评点本关于小说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及奇幻特征方面的评语,不乏独特的见解。 (一)关于人物性格的评点 人物性格理论在我国古典小说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游记》评点者们尽管重在阐释宗教理论,也没有忽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评点,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孙悟空、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最成功的两个艺术典型,对于他们鲜明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和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评点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孙悟空是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评点家们用大量笔墨对他的性格进行分析,让我们在看到一个机智勇敢,高傲好胜,好打敢斗,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同时,又看到了一个诙谐好闹,顽皮急躁的猴子。如小说第三十一回孙行者智降妖怪一段,各家评点本均对此做了精当的评语: 行者陪笑道:“公主休怪,你来的日子已久,带你令郎去认他外公去哩。”(“李评本”旁批:趣。) 那猴王把公主藏了,他却摇身一变,就变做公主一般模样,(《证道本》夹批:妙。) 行者见他来时,设法哄他,把眼挤了一挤,扑簌簌泪如雨落,儿天儿地的,跌脚捶胸,于此洞里嚎啕痛哭。(“李评本”旁批:猴。)(《西游真诠》总批:宛然妇女撒娇,变得出神入化。) 那妖慌了,劈手来抢。你思量,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证道书》夹批:妙、更妙)(《西游原旨》总批:大机大用,非聪明智慧之大圣,岂能到此?)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另一个刻画的比较成功的人物。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但又满身毛病,好吃,懒惰好色,又好占小便宜,爱撒谎,怕困难,常打退堂鼓。但是猪八戒的形象并不招人讨厌,相反却显得十分可爱,《西游记》评本中关于猪八戒人物性格的评语也有很多。 如:关于猪八戒呆气的评语: 第八回中观音问八戒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时,猪八戒回答: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证道本》夹批:老猪开口,便有天趣。) 关于八戒可爱、爽快的评语: 第八回菩萨责备八戒杀伤造孽,会误了前程。八戒回答: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证道书》夹:一团天趣,觉李逵、鲁智深无此爽快。) 关于八戒贪吃好色的评语: 第二十回唐僧师徒在一家用斋。八戒道:“老儿滴答甚么,谁和你发课,说甚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呆子一顿,把他一家子饭都吃得罄尽,还只说才得半饱。(《证道本》夹批:叙八戒贪餮处只此一见,以后不言可知。) 第二十七回白骨精变作一女子,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又听女子说要斋僧。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西游真诠》夹批:满腹心事,尽在不言中。) (二)关于情节结构的评点 我国古典小说向来重视谋篇布局,强调文章结构要有总体大纲,前后照应,脉络贯通,完整严谨等,对此《西游记》的评本也涉及很多。如:凡作一部大文字,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西游证道书》第八回总批) 此书作者之妙,妙在于此一回内尽数埋伏。一沙二猪三马四猿,先后次第,灼然不紊。及至唐僧出了长安城,过了两界山,一路收拾将来,便有顺流破竹之势,毫不费力。此一书之大纲领也。作文要诀,总不出此,岂独小说为然。(《西游证道书》第八回总批) 取经一事,乃西游之大纲,此回点出,全神俱已响应。(《西游真诠第八回》总批) 冠首一词,包含全篇大义,最是醒人。(《西游原旨》第八回总批) 这些评语都点出了总体大纲对于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早已得到我国古代小说评点家的普遍认同。但是一部好的作品仅有提纲挈领的文字是不够的,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互为照应,这样才能使文章做到脉络贯通。《西游记》评本中关于先作伏笔,收结回照的评语也有很多。如: 此一回,亦只是楔子耳。(《证道书》第十三回总评) 二语妙于伏案,为下文无限张本(《证道书》第十三回夹批) 是为假猴王伏案。(《西游真诠》第三回夹批)好照骨。(“李评本”第六十三回夹批)除此之外,《西游记》评点者还注意到情节结构的曲折突转。如: 此一回乃过接叙事之文,犹元人杂剧中之楔子也。然此楔子亦甚不易做。盖楔者,以物出物之名。将言唐僧取经,必先以唐王之建水陆楔子;将言水陆大会,必先以唐王地府之还魂楔之。而唐王地府之游,由于泾河老龙之死;老龙之死,由于犯天条;犯天条,由于怒卜人;怒卜人,由于渔樵问答。噫!黄河之水九曲,泰山之岭十八盘,文心之纤回屈折何以异此?至其中袁守诚之灵怪,老龙王之痴騃,魏丞相之英雄奇幻,俱写得活泼生动,咄咄逼人。令数千年后读者如睹其貌,如闻其声,岂非天地间绝奇文字!(《西游证道书》第十回总评) 理精义微,起承转合,无不各极其天然之妙。(《新说西游记总序》) 如此转弯,也奇。(“李评本”第九回旁批) 此一转殊出意外,乃文章家飞来峰也。(《证道书》第二十九回夹批) 一笔勾转,真有缚鸢提丝之妙.(《西游真诠》第三十回夹批) 四人不一气叙书,偏以八戒与间断之,文笔极曲折顿挫之妙。(《西游真诠》第三十二回夹批) 由此可见,《西游记》评本对于情节结构方面的评点还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 (三)关于奇幻特征的评点 《西游记》的评本中有很多关于《西游记》奇幻特征的评点。在“李评本”的卷首,有一篇袁于令的《题辞》,对《西游记》奇幻特征做出了非常精辟的概括,他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②作为《西游记》最早的评点本,“李评本”对《西游记》的奇幻特征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文中随处可见关于奇幻特征的评语。如第三回描写金箍棒时,悟空希望金箍棒“再短细些”。李评本旁批:“也奇”。再如第六回孙悟空“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李评本旁批:“幻笔”。 《新说西游记》对《西游记》的奇幻特征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西游记》当名第一奇书”,“《西游》一书,其事则极幻,其意又极隐。”可谓“无一不奇”。他在《新说西游记总序》中说:《西游记》笔墨有如天地之造化,文章本于阴阳之自然。真正妙想,真正奇书。③而且认为《西游记》起首落笔第一句,先写一东胜神州,写一花果山。真是妙想天开,奇绝千古。④ 关于《西游记》的奇幻特征,《西游证道书》和《西游真诠》也做了很多评价。如: 森罗殿前报祸事,真是奇闻。(《证道书》第三回夹批) 柳能变人,奇矣,能言不更奇乎?(《证道书》第二十五回夹批) 愈赌愈险,愈赌逾奇。(《西游真诠》第四十六回夹批) 读《西游》者,往后看去,无不以为希奇怪诞,疑惑不经。(《西游真诠》第十二回总批) 《西游记》的“奇幻”笔墨的真正内涵在于“幻中见真”。对此《西游记》评点本也有涉及。如第三回孙悟空查看生死簿。《证道书》夹批:“荒唐极矣,说来却是逼真,奇绝奇绝。”第三十八回孙悟空哄骗猪八戒到井龙王那里去驮乌鸡国王。《证道书》批:“荒唐极矣,说来恰像事实”。《西游真诠》夹批:“《西游记》如此等去,粗看极荒唐,细看实是至理”。 二、文本价值 “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是指评点者对小说文本所作出的增饰、改订等艺术再创造活动,从而使评点本获得了自身独立的版本价值和文学价值。”⑤ 从大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赴天竺取经,到明中叶《西游记》问世,《西游记》故事演变历经唐宋元明数百年的历史。正是由于《西游记》世代积累型的特征,致使明本《西游记》中存在许多缺陷,对此,明代“李评本做了一些改正,但是也沿袭了一些错误”⑥,因此在众多《西游记》评点本中,对于小说艺术方面的整理、修补,以《西游证道书》最为突出。 首先,《西游证道书》修补了小说内容、故事情节方面的漏洞。如明本第五回中孙悟空只是用定身法术将七仙女定住并未责打,但后面七仙女却指控孙悟空对她们“行凶拷打”。《西游证道书》则改成“行凶要打”。明本四十七回写那怪物已多次受祭赛吃童男童女,而在四十八回怪物却说:“这祭赛乃上年旧规”。《西游证道书》将其改为“常年旧规”。明本第六十六回写“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西游证道书》将“满山头大雨缤纷”改为“满山头花雨纷飞”。诸如此类改正,《西游证道》中还有很多。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游证道书》对原本《西游记》在内容、情节上的精雕细琢。通过《西游证道书》对小说内容的修改,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 其次,《西游证道书》删改了小说中的诗词韵文。明本《西游记》中诗词韵文多达七百余篇,适当的诗词韵语会给文章增加美感,但是太多则会令人生厌。更何况明本《西游记》每到打斗时都会有自报身世和本领的诗句,而且内容大同小异。《西游证道书》则进行了毫不客气的大删大改。如明本第十七回孙悟空与黑熊精打斗时自报家门,连说了六十四句。而《西游证道书》将其改为: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花果山前为帅首,水帘洞里挂黄袍。玉皇大帝传宣诏,封我齐天极品僚。几番大闹灵霄殿,三十三天打一遭。五行山压五百载,今保唐僧不惮劳。乾坤四海问一问,历代驰名第一妖”。⑦ 还有五十二回孙悟空自报家门七十句,六十三回孙悟空自报三十六句,七十一回孙悟空自报六十四句,七十五回孙悟空自报家门及介绍金箍棒六十二句,《西游证道书》则将其全部删去。《西游证道书》对原本所做的这些改动,不仅没有破坏小说的艺术性,而且使小说文字更加流畅简洁。 再次,增加了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并把原本中的九、十、十一回合并为十、十一回。汪象旭在《西游证道书》第九回评语中说: 童时见俗本删去此回,致唐僧家世履历不明。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阅者茫然不解其故。⑧ 正如汪象旭所言,明本《西游记》中由于没有交代唐僧身世的具体情况,致使小说前后故事情节连接很不自然,显得异常突兀。正是因为《西游证道书》加入第九回,并把原本中的九、十、十一回合并为十、十一回,才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加严谨,使作品更具完整性。 《西游证道书》对原本《西游记》所进行的艺术整理和修补,在清代引起了强烈反响,以后其他评点版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记评注》、《通易西游正旨》等等纷纷加以沿袭,成为清代《西游记》区别明本《西游记》的一大特色,为《西游记》评点本获得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明清《西游记》评点本绝非毫无价值而言,恰恰相反,他们在涉及到《西游记》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以及奇幻特征方面的评语,不乏真知灼见。同时,明清《西游记》评点修补了小说内容故事情节方面的漏洞,注重对原本《西游记》进行艺术整理,为后世《西游记》文本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高《西游记》这样一部神魔小说的社会地位,促进其传播的作用。总之,明清《西游记》评点本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如果学术界能够给予其足够的重视,那么必然会发现一个丰富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朱玄一,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2]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竺洪波.论西游证道书的艺术修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03-107 [4]黄永年,黄寿成点校.西游证道书[M].上海:中华书局,1993. [5]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王汝梅,张羽.中国小说理论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7]竺洪波.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注释: ①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102页。 ②朱玄一,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56页。 ③朱玄一,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326页。 ④朱玄一,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325页。 ⑤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106页。 ⑥竺洪波:《论西游证道书的艺术修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105页。 ⑦黄永年:《黄寿成点校》,西游证道书.上海:中华书局1993年,第十七回。 ⑧朱玄一,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267页。 原载:《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