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用主人翁心态对待网络文化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黄鸣奋 参加讨论
互联网问世伊始,很多人将它看成通信工具。信息尽管川流不息地从网关掠过,却似乎没有留下多少踪影。大概是嗅觉敏锐的黑客、朋客或科幻作家最早发现互联网意味着广袤的电子边疆,在现实法规一时鞭长莫及之处好像可以纵横驰骋。在与这些信息牛仔角力的过程中,各国安全专家与政府部门逐渐扩展自己的视野,努力实现对于在线信息流动的全景监视。尽管如此,随着互联网商业化大潮的到来,上述先驱者、管理者都渐渐隐身幕后,网民的队伍则迅速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网络舆论对民主的作用引起大家的关注。各种互联网服务首先是面向网民的,网民上网的平均时间也在日益延长。许多人早就不是偶尔在线,而是将自己的生活融合于网络。运营商投其所好,开发出种种现实仿真。于是,我们不仅有了虚拟邮局(伊妹儿)和主页(Homepage),而且有了虚拟商店、虚拟企业、虚拟银行、虚拟货币,甚至还有了虚拟家庭(尽管经常带有嬉戏性)。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日甚一日地融入网络,在这一意义上,互联网并不只是媒体,而是我们的虚拟家园。
    “家园”在古代指的是故乡、自家之园林或家业,在现代是指家中的庭园、家乡或家庭,都兼有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双重意义,而且都带有强烈的眷恋色彩,暗示着某种立足之本、生活之源,呼吁着当事人去关心、爱护。互联网作为虚拟家园当然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现实家园,例如,这儿虽然也有小径(超文本链接),但没有炊烟和庄稼;虽然也有居所(作为虚拟建筑的网站),但没有砖块或石头。不过,虚拟家园毕竟和现实家园一样,都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建立起来的,寓含了人们的理想,包括对信息自由与信息秩序的双重向往。二者之间的矛盾给网民和网管带来了两难处境:要维护信息秩序,便不能不限制信息自由;要实现信息自由,便不能不弱化信息秩序。在互联网建设的早期阶段,赛伯空间无疑是非常自由的。但是,如今情况早就发生了变化。由哈佛大学法学院贝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多伦多大学蒙克国际研究中心、剑桥大学高级网络研究组与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组成的开放网络促进会(Open Net Initiative)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实行互联网审查制度的国家数量近年来迅速增长,其根据有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维护文化规范与宗教价值、防止儿童接触色情与误导等。
    传播史的研究表明:伴随历次信息革命而出现的新媒体都创造了某种新的信息空间,唤醒了人们对于绝对信息自由的某种憧憬。但是,这种憧憬很快被对于信息秩序的需要所否定。远的不说,单就作为第四次信息革命(电磁波的应用)产物的电子媒体而言。在西方,当它刚刚由发明家开发出来时,许多无线电爱好者狂热地将它当成建构信息乌托邦的基础,利用自制电台无拘束地交谈、演唱。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国家出于军事需要、商业需要、政治需要介入管理的缘故,这种局面很快就结束了,其结果就是官方电台、商业电台一统天下,私人电台转入地下。人们说新媒体是对于旧媒体的某种补救,其原因之一是新媒体总是开拓了新的信息空间,从而带来了信息自由的新福音。互联网作为媒体不像无线电台、电视台那样受制于无线电频谱的有限性,也不像有线电台、电视台受制于节目频道的有限性。它将传统电子媒体以时序提供的信息资源空间化,将传播模式由单向转为双向,使人们不是收听、收看而是航行于其间,甚至产生了将它当成虚拟家园来建设的愿望。正因为如此,互联网不仅显示了它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兼容性,而且显示了它作为虚拟家园的可塑性。科幻小说所描写的人摆脱“臭皮囊”、实现电子化而生活在网络中的可能性虽然还没有实现,但林林总总的网站确实已经展现了对现实家园加以仿真的前景。从媒体历史的角度看,互联网尽管包含着更广泛的信息自由与更严格的信息控制这两种可能性,但毕竟前者相对显著(至少在现阶段是如此);从媒体生态的角度看,互联网的确比报刊、广播、电视发表门槛低。而且,网络文化是一种扩展中的文化,是一种无远弗届的文化,这一点已经由狭义互联网向广义互联网(通过IP协议与其它网络相连而成)转变所预示,因此,虚拟家园的建设前景确实是光明的。
    互联网要成为人类的虚拟家园,不仅有建立更为逼真的三维网站的技术要求,而且有转变人们的态度的社会要求。虚拟家园需要大家精心爱护。先哲不是有过“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格言吗?这是规范与自由高度统一的境界,也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所应追求的目标。通过互动导致互信,网络才能安居。如果互动变为互欺,则大谬不然。以虚为妄,图不义之财、逞口舌之快;以虚为幻,看成法外之地、化外之所,这类态度都是对虚拟家园建设有害的,蕴涵着使互联网从乌托邦蜕变为恶托邦(dystopia)的危险。从管理的角度看,为了避免重蹈现实领域曾经有过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覆辙,有必要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话关系,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互联网究竟应当实行匿名制还是实名制,一直是众说纷纭。要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不妨借鉴一下民间文学的形成与传播的历史经验。民间文学无疑是匿名的,匿名并不妨碍其主流作品的健康性。民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自己的家园展开描写的,被当成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受当地的风俗习惯调节,与反映人民意愿的舆论保持一致。民间文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自我净化、保持健康性,正是由于这种机制所蕴涵的社会规范及自律精神起作用的缘故。此外,民间文学总的来说是非盈利性的。尽管某些民间歌手也为自己的表演收取一点报酬,但这和唯利是图根本是两回事。以口头性为特征的民间文学因大众媒体的兴起而衰落,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文学的传统与经验丧失了其价值。互联网目前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在虚拟环境中自律精神的缺失。正因为如此,为了建设好虚拟家园,我们有必要倡导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应当看到:将互联网当成我们的虚拟家园,并不是要将家长制、家族制之类东西引入互联网管理,而是提倡负责任的态度。今年4月12日起,我国公安部等十部委联手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至5月29日止,中国互联网协会“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就接到各类举报449955件次。这既说明了网络淫秽色情的确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说明有正义感的网民同仇敌忾与之斗争的决心之大。信息产业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最近确立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旨在从产业层面建立对网络环境加以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这一原则对于净化虚拟家园是相当重要的。
    原载:《文艺报》2007-12-20
    
    原载:《文艺报》2007-12-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