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传媒时代,批评能做些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陶庆梅 参加讨论
谢谢大家,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做一点交流。
    北京文联这次把“文艺论坛”的议题定为“传媒与文艺”,而在这两天的会议中我们也看到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热情来谈这个问题,这说明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传媒与文艺之间的紧张关系越来越触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研究者。我自己是做文艺研究和批评的工作。我讲一下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传媒与文艺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自己的一点简单思考。我想以往我们在讲文艺研究与批评的时候——尤其是文艺研究——我们面向的一个群体,都是有知识准备的一个受众群。而当传媒介入之后,直接的后果是把大量的没有知识准备的群体带了进来。对做文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人来说,首先是要考虑到这个变化的。
    现在我们来讨论传媒与文艺,很多时候都免不了会抱怨传媒,会讲传媒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但这不见得是说传媒本身是恶的。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到自己的研究与批评工作与传媒之间的一个简单的紧张关系:传媒太快了,它需要对任何现象、作品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而当我在做文艺研究与批评的时候,我觉得我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会无法面对媒体的紧迫需求;而看到媒体上许多粗制滥造的简单评论也难免不屑一顾。其次,现代传媒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的控制。我们现在经常讨论很多大片在做恶意的宣传,这往往是媒体自己已经成为了受到某种资本控制的传声筒,它也只能是纵容、鼓动宣传,很难保证自己的中性立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评论或者讨论也不自觉地就卷入了“炒作”的漩涡中。这也是客观事实。
    认识到这两个问题,在这样一个传媒迅猛扩张的过程中,我会反思作为一个文艺批评者,我们这个主体应该做什么,或者能做些什么?根据自己这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对文艺批评者来说,他需要完成的是一个理论转化的工作。因为我们现在在通过传媒发言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受众不再是有知识准备的了。我们在学院里做研究,会有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可能对大众来说,他对你思考用的这些概念和词语是比较有距离的,但是你关心的问题未必不是他正在关心的。那么,我们面对大众发言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寻找一个更好的让受众接受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批评者,我们能不能在理解传媒的基础之上,提高我们自己的应对能力以至于更好地利用现代传媒的巨大力量?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批评者有这个自觉,我想传媒和文艺之间的紧张与矛盾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调合。这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希望。 此外,面对传媒在资本运作中的尴尬境地,我觉得政府是可以介入做点事的:政府可以搭建一个相对公允的平台。也就是说,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一组不那么依靠资本运作的传播方式,比如说针对不同的文艺形式出版一些不定期的、免费发送的评论集。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给研究者、学者留一点空间,让他们在经过思考以后更好地去发言;同时也是给受众一个理性的声音;与此同时,这些经过严肃思考的、与受众有直接关联的评论集,也会逐渐地起到引导创作的作用。这样的形式,可能最开始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这样一个空间还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去做足够的推广,在这个空间逐渐形成之后,也会为文艺的发展积累一大批人才。
    因此我想,在宽容的基础之上,在媒体与文艺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点什么,来缓解传媒与文艺之间现有的巨大矛盾。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陶庆梅,1974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现从事当代戏剧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戏剧艺术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一是与当代剧场艺术发展紧密相关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体制的理论建设。先后发表著作《刹那中——赖声川的剧场艺术》(合著),以及《体验赖声川戏剧》、《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樱井大造与帐篷戏剧》等论文,近年来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戏剧评论文章。2005年起主持以“戏剧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情调研项目,并参与组织大学生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演出季等戏剧活动。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8-01-06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8-01-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