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小讲(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汝昌 参加讨论

    上回讲到了伪续者将曹雪芹为小说定下的主题本旨「……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篡改成了「……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这是伪续者的一大用心,一大歪曲。
     顽石是什么?就是「顽冥不灵」的石头,说它是没有灵性的,无知觉意识的,不能懂事的意思。「顽石点头」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一位高僧讲演佛法,连顽石都被感动了,通晓了。后人常用来宣扬佛法广大,妙义无穷,连最「下愚难化」的,也可以把它感化了。须知,伪续者正是在此第一个紧关要害之处,偷偷地运贩了他们要把《红楼梦》的主题本旨「潜移默化」了的一个基本思想:让贾宝玉这块「顽石」也被感化「点头」——换言之,让这位「浪子」早日「回头」。问题是,曹雪芹根本没有讲这一套,他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故事!
     他讲的是哪个「古迹」?原来,那是女娲氏的一段典故。女孀是谁?是由中华民族文艺中的一位最古老最重要的女神。是她,用土创造了人民,并且把一度极端残破毁坏的天地世界修治得可以覆载人民,治理了极其可怕的大火灾.大淫雨、大水患、还有猛兽鸷鸟到处吃人的大祸害……,是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人民这才得以安生乐业。而且,她又是与男女婚配和礼乐文化都有密切关系的女神——说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母亲的一种象征,我看是可以的了。说起她,我不免又要提醒读者;鲁迅先生在一九二二年写《故事新编》里的第一篇,就是《补天》,先生自云:动手写此,心情是很认真的,目的是取这个神话为题材,「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
    我要说,这个联系非常耐人寻味。像曹雪芹和鲁迅,这两位思想特别宏伟博大的文学巨人,却曾同以女娲为他们的「故事」的开头。我愿读者对此严肃而深刻地思索一下。
     鲁迅的事,在此是不及多讲了;至于曹雪芹,他那真正的主人公石头,却是女娲炼成了、弃而宋用的这么一块大石——它并不「顽」,因为雪芹写的清楚;「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它早已具有了思想感情了。
     所以,这和那种「顽石点头」的思想,完全没有交涉。所以,到第二十五回,雪芹也写得明白:「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
     读者记清;这块石头,本就出「补天济世」的女神之手,那女神并不是世外仙君,瑶池王母,她是为人间为人民而创造幸福的,而这块石头又是专门来「向人间惹是非」的,所以它的「下凡造劫」,不是一件随便玩玩、无所谓的闲事。
     石头——通灵美玉——贾宝玉,这是全书的真主角。它安心要下世去「造历幻缘」,去惹一场大是非。它是有思想的,有认识的。它是「人世」的,而非「出世」的。它不是为了寻求「彼岸」(跳出火坑,身入西方极乐世界……)的。它想得很多,它看到了很多不幸和不平。它想改变这种不幸和不平的状况。可是,它的愿望不得实现,因此「遂自怨岛叹,日夜悲号惭愧」!——这种心情,在字面上好像雪芹只指「身前」那次「无材补天」的事,其实「身后」的这次「枉入红尘」也正是如此,换言之,两次本是一回事的幻笔。雪芹的一大笔法,就是半笔假,半笔真,真中假,假中真。
     深思好学的读者们,你读《红楼梦》,或者说,听我讲《红楼梦》,不要忙着要听「故事」「热闹儿」。你要细细地玩味这第一回,好好地体会雪芹写这部小说的处境和心情。
    原载:《天津日报》1982年7月21日
    
    原载:《天津日报》1982年7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