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摘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钦甫 参加讨论

    《红楼梦》为我国长篇小说中第一流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这是细细读过本书的人,都不会否认的。全书虽为作者感叹自己身世的自传,但他能用客观的描写,精致的叙述,把各人的性格,都能很有生气的活现在纸上,在过去百六十余年的时候,竟有这样逼真近情的创作,真是难能可贵了。只可惜著者的原本,早已遗失,现在流行着的只有程木,戚木,及脂砚斋孤本三种。自然这三种本子,都是经过审定者,依着主观的见解,或好胜的心理,把它删削改窜过的。我的所谓《红楼梦摘疑》,不是讨论关于版本的问题,也不是关于作者的家世;是读《红楼梦》 时,发现前后事实的矛盾,或时间的冲突,觉得指摘出这许多的错误,是我对于本书的忠实,不以其在文学上价值的高贵,而把它的短处隐晦起来;一方也许可略助读者对于《红楼梦》作深一层的认识。
    在这许多前后矛盾的文字上,虽不知道是作者自己的疏忽呢?还是后来的审定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弄成的错误?但借此可以看出中国旧小说关于结构的不填密,和前后叙述不经意的通病。我根据的书是经过胡适之先生考过的亚东出版的程乙本。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现在已经证明是高鹗的续作了,所以我的摘疑也以前八十回为限。
    《红楼梦》八十回中,不可理解和最明显的错误,是关于各人的年龄问题,就是一人的年龄,在前后各回中,也是无法把他结出一个正确的数目。所以不得不先把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的年代考定后,然后再去推断各人比较的年龄。
    宝玉的年代
    宝玉生年― 第一回
    甄士隐午梦,英莲三岁的一年。
    宝玉二岁― 第一回
    英莲四岁元宵被拐:
    宝玉四岁― 第一回
    甄士隐家中遭火后,投奔岳丈家,以“不惯生理稼穑等,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
    宝玉六岁― 第二回
    代今如海年已五十… … 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宝玉长黛玉一岁,故六岁。
    宝玉九岁― 第三回至第四回
    第四回中雨村审英莲案。门子道:“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当日这英莲… … 极相熟的,…… 所以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得整齐,然大段未改……”假定英莲被拐至此相隔八年,即当于一岁,宝玉比英莲少二岁,故本年为九岁。宝玉十岁― 第五回至第八回
    自黛玉宝钗来荣府后,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又是盛开了。
    宝玉十一岁― 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后,凤姐设计害贾瑞。贾瑞“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膨胀… … 下溺遗精,嗽痰带血… … 诸如此病.不上一年,都添全了”。
    宝玉十二岁― 第十二回至第十三回
    第十二回:“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加沉重。”(指贾瑞)
    宝玉十三岁· 第十四至十六回
    可卿是宝玉十三岁的年底死的。宁府又做了七七四十九日的功德,出殡时当在第二年的春天了。
    宝玉十四岁― 第十七回
    可卿死后,元春被选为贵妃,贾府建造大观园,落成后.宝玉展才题对,是第二年的早春,当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的时候。
    宝玉十五岁― 第十八回至第五十三同
    宝玉题对时,贾政曾间院落屋宇内的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 … 共有几宗?己得了几宗?尚欠几宗?贾琏答道:“……也不过秋天都全了。”元春是元宵归省,当又过了一年。
    宝玉十六岁― 第五十三回至第六十九回
    五十三回中贾府元旦祭列祖,贾母庆元宵当在元春省亲后一年。
    宝玉+七岁― 第七十回至八十回
    五十三回后的夏天,贾敬误服金丹致死,又秋天凤姐审兴儿,尤二姐吞金。至七十回中仲春天气,黛玉提议起桃花诗社,自然又是过了一年。
    八十回中宝玉的年龄,前后矛盾很多:原是很难定的。这不过是依照各回中前后连贯的事实,寻出一个时间上的系统来,这种断定虽是比较的勉强,想大致是不会十分谬误的。
    读《红楼梦》 时所发现的疑点,大体可分为三种;
    (甲)各人年龄的不确定。
    (乙)事实与时间的不相符合。
    (丙)前后事实的矛盾和不近情。
    现在分条列之于下:
    (甲)关子年龄不确的
    (一)第二回贾雨村执教林家,“黛玉年方五岁”。
    又说:“看看又是一载有徐,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那末黛玉此时,非六岁则七岁了。
    又同回中冷子兴谈荣国府的宝玉时,对雨村道:“说来又奇.如今长了十来岁。”按宝玉大黛玉一岁.此时黛玉果为六七岁,那宝玉亦不过是七八岁。那里长了十来岁呢?
    (二)英莲被拐,是在甄士隐做梦后一年的元宵。而第四回中说:“雨村骇然道:‘原来是他,听见五岁被人拐去’。”实则英莲是四岁被拐的。
    (三)按第五回至第八回宝玉十岁。
    第五回说;“宝玉与秦钟同年。”
    第八回又谓秦钟“今年十二岁了”。前后不符,此时秦钟应为十岁。
    (四)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凤姐对贾琏说:“……昨天听见老太太说,间起大家的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算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笋的年分儿了。”
    按宝玉本年为十五岁,宝钗应为十六岁。
    (五)二十五回宝玉与凤姐遭魔法垂危时,忽来了一僧一道,那和尚看了通灵玉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余载矣!" 按此时宝玉为十五岁。若果如和尚所说为十三岁,那末梦太虚幻境,初试云雨情时,年仅七岁了。似太不近情。
    (六)第二十二回说宝钗是十五岁。
    第二十五回说宝玉是十三岁。
    第四十五回黛玉又说:“我今长了十五岁,竞投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按第二十二回至四十五回是同在一年中,如果这时黛玉是十五岁,那不仅与宝钗同年,却比宝玉要大二岁了。
    (七)在第一回中我们知道英莲比宝玉大二年,而宝钗比宝玉大一年。而第六十三回却说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袭人同庚。 照此则宝钗与香菱的年龄又相冲突了。
    (八)第四回雨村审英莲案。“原告道:‘……小人告了一年状竞无人作主’。”又说:“… … 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这薛公子择下日子要上京的.现打了人,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般,只管带r 家眷走他的路。”这二段明明是说英莲案过了一年,尚未结束,薛蟠打死冯公子后,便带了家眷走了。
    又同回中“… … 工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了贾雨村就中维持了……过了几日,忽家人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在门外下车了。”’这便是说薛蟠到贾府时,英莲官司已了,由金陵到京走了一年多。本回中宝玉虽仍为九岁,而宝钗却走了一年路,要变成十一岁了。
    (乙)关于事实与时间矛盾的
    (九)第十三回中说:“谁知到了年底,林如海因为病重,写书来特接了黛玉回去。”十四回则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二爷打发奴才来报个信儿… … 叫把大毛衣带几件去。”如果如海是死于九月,则接黛玉应宜在七八月,不应在年底,又贾琏是年底起身赴扬州,那毛衣当然是带去的,何以又差人来取呢?再贾琏是年底赴扬,又要送灵到苏州,又要赶年底回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前后事实与时间都互相矛盾。
    (十)第二十二回说:“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备酒戏。”按宝钗十岁来贾府,这次生辰,至少是第五次了,怎么又说是第一个生辰呢?
    (十一)十八回中元妃归省是正月十五。又十九回中元妃去后,贾府中“又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兰关方完”。则此当在正月十七八了。后二十一回巧姐病了,贾琏搬出外书房安歇.及巧姐病好,贾琏进来,凤姐曾说;“这十几天难干净。”则此时不是正月底,便是二月初了。按第六十二回中说,过了灯节是大太太和宝钗的生日,在二月里则仅黛玉和袭人。则巧姐病好后,凤姐提议“二十一”申庆宝钗的生辰,当然是正月二十一。且宝钗生日又是在同年二月二十二宝玉等进大观园以前。所以宝钗的生日是无法说得通的。
    (十二)第四十六回刘老老游玩大观园的这天,贾母叫风吹病了,凤姐的大姐儿也着了凉,是“八月二十五日”,而同月中二十日,是贾政补学差赴任的日子。自贾政去后.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后来他又和姐妹们结了海棠社;又请贾母接湘云,湘云作东,赋《菊花诗》;又刘老老至贾府第三日始游大观园;此后九月二日又是凤姐生辰,海棠社的“头一社”正日子。按事实则贾母游大观园,离贾政赴任,决不止五日了。否则,是说不通的。
    (十三)四十七回中,九月十四赖家宴客时,柳湘莲告诉宝玉说:“秦钟的坟已给他收拾好了。”宝玉听了说:“怪道呢。上月我们大观园的池子里结了莲蓬,我摘了十个,叫焙茗送去到坟上供他去……”按上月当是指八月,八月那有莲蓬,想“上月”又息错了。
    (十四)贾敬是宝玉十六岁的夏季死的,至第二年的八月也不过是过了一年徐。而七十五回贾母中秋赏月时,却对尤氏说:“可怜你公公已死了二年多了!”岂贾敬死后,已过了二年吗?(十五)三十九回中刘老老二进贾府游大观园时,宝玉十五岁,贾母曾何刘老老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老老答道:“我今年七十五岁了。”贾母向众人道:“比我大好凡岁呢!" 这明明是说贾母还是七十岁左右,不到七十五岁的。七十一回离刘老老游大观园时,仅相隔二年,而却竟于宝玉十七岁时的八月三日举行贾母八旬大庆了。七十岁左右的人,那里隔了二年就长到八十岁?
    (丙)关于前后事实的矛盾和不近人情
    (十六)第三回至第四回,在宝玉年表上,已确定宝玉是九岁。宝钗大宝玉一岁,薛蟠大宝钗二岁,则薛蟠来贾府时是十二岁。而打死冯公子,强夺英莲又在一年以前,当是十一岁的时候了。少少年纪,发育未完,就干出这抢亲的风流案件来,似乎不大像。(十七)三十五回说:“只因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秋芳· 一才貌具全,虽目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 目今傅秋芳己二十三岁。”宝玉对于大观园中的姐妹们固爱敬不违,然年龄俱不相上下的。按宝玉此时年仅十五,岂童年之人,又爱上了二十三岁的姑娘吗?
    (十八)第十九回说李妈妈已告老解事出去,如今拄了拐杖进来看宝玉,而说她“好个讨厌的老货”。二十四回宝钗说“他是老糊涂了”。又凤姐听见后面的一片声嚷,“便知是李妈妈的老病发了”,竟把一个李妈妈描写得老态龙钟,年近古稀的老头儿样子。按李妈妈是宝玉的奶母,宝玉此时才是十五岁,怎么少时养他的奶母竟会是像这样的一个老人呢?
    (十九)三十回中宝玉看见普薇花下一女子画“蔷”字,忽飒飒的落下一阵雨来,便禁不住说道:“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到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用写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儿,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话提醒了宝玉… … 只得一气跑回恰红院去。”此事不知那画“蔷”字的是谁.而那女孩子亦不知那人是宝玉,且书中宝玉亦始终未告诉过人。而三十五回中傅家的妈妈忽说:“千真万真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他― 指宝玉一一反告诉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除宝玉外他人不知之事.竟由傅家妈妈口中说出,前后二说,不能自圆。
    (二十)二十二回中的春关,宝钗生辰申庆时,“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做丑的,因命人带进来……因问他年纪,那做小旦才十一 岁。”而这做小旦的便是龄官。同年夏天,宝玉又看见他在蔷薇下画“蔷”字。又一日宝玉来寻龄官唱《牡丹亭》,却看见他和贾蔷情缘缱绻,贾蔷也一心都在龄官身上.宝玉这才领会着龄官画“蔷”的深意。按九回宝玉十岁时,贾蔷已十六岁了。此时宝玉十五岁,则贾蔷当为二+一岁,如许大的年龄,竟恋着一个十一岁的女伶吗?同样与薛蟠十一岁时强抢英莲作妾的不近人情。
    〔 二一)十八回中元妃看戏赞龄官;三十四回中龄官画蔷字;兰十六回中宝玉访龄官,龄官恋贾蔷,写得何等的着意,何等的出色,与贾蔷的关系,又何等密切,在本书中龄官似应当有个着落。但在五十八回中遣留这班小优伶的时候,那班不经意的小子,如葵官,豆官,艾官等,都指名提着,独有曾经极意描写过的龄官没有下落,这岂不是太疏忽了吗?
    又五十八回中芳官对宝玉说:“他― 藕官― 祭的,就是死了的药官儿… … 他是小生,药官是小旦。… … 药官儿一死……后来补了蕊官。”那末连龄官就有三个小旦了。遣散时活着的小旦既是蕊官,岂他们由苏州来大观园不到二年,除药官死了外,龄官也竟已死了吗?
    (二二)尤二姐自被赚入大观园后,见贾母,害病,堕胎,吞金自杀,贾琏理丧,在这很长的时间中竟不见尤老娘的踪迹,也不见尤二姐口中道及老娘,亲子之情,岂有如此淡薄,疑有遗漏。(二三)六十九回中尤二姐吞金,既系“人不知,鬼不觉”,何得又云将近五更天气,始咬牙狠命的吞人口中呢?
    (二四)宝钗的多才和博学,在《红楼梦》 中,自然是数一数二的人儿。看他除长于女红诗歌外,在四十二回中论画,如何取景.如何细描,如何安播人物,如何调色,需要儿多画具,说得十分周详,简直是一个名家画手了。又四十五回中谈黛玉病症,劝他如何平肝养胃,宜如何滋阴补阳,宜多服燕窝,少吃人参桂肉,又竟是一个精明大夫了。不过把一个十五六岁来出闺阁的女子,描写得问无不知,见无不晓的万能智慧者,似言过于实。
    (二五)秦可卿的死,在二十三回中,说是因病而死的,但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上是说:“诗后又画了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明明说可卿的结局是缢死,而怎么又说是病死呢?
    我们看第五回宝玉进可卿卧室,见陈设着什么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西施烷过的纱袅,红娘抱过的枕,这些都是隐射可卿的性格。又柳湘莲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由此,可卿的为人,也可想见了。
    五回中宝玉进可卿卧室,可卿展袅抱枕,伏侍宝玉卧好后,那宝玉便恍恍惚惚的睡去,跟着秦氏到了一处,又如何遇警幻仙姑将,一仙姬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配他,二人真是柔情缝维,难解难分。又十三回中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 … 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得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观此则可卿与宝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密切。
    又可卿死后.贾珍哭得如泪人一般,治丧中又态意奢华,而尤氏却不闻不问,冷淡异常,睡在床上。七回焦大口中又骂“爬灰的爬灰……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由此也可看出贾珍与可卿的破绽。故可卿的死一定不是死于病,而是遭逢变故自杀的。书上前后事实的矛盾,一定是经过后人的改窜,改换了作者不少的本来面目了。
    (二六)八十回中对于十二回如黛玉.宝玉、可卿… … 等各人的来历,都是详细叙述的,惟于湘云来贾府却甚突然,在可卿丧前并无一字提及,未免太疏忽了。妙玉入大观园亦然,究竟何时进来,亦未叙明。看十七回如果是在元妃省亲前,则元妃进栊翠庵焚香拜佛,额外加恩一班幽尼女道时,何以不见妙玉出来接特呢?上面所提出八十回中的谬误虽不多,但也很够我们研究《红楼梦》本身价值问题,和过去文学家对于文学的观点了。不论这些错误是否作者自己的不经意,还是审定删改者弄成的脱案,而全书对于时间的轻视疏忽,是不能讳言的。这也许是中国旧小说家的通病吧。就是取材于正史的也多着意事实,而忽略时间,只求事实的淮演,而不管时间的联贯,其结果每致事实颠倒,前后冲突,《红楼梦》亦正同犯此病。所以九十徐万言的长篇言情小说在东方虽不失其为第一流的杰作,而陈列于世界的文坛,却不免要逊一筹了。这些缺点虽为我读《红楼梦》 时所引为莫大的缺憾,但我不愿再有人将这已遭改窜的旧本,再行削改补增,杜撰己意,又演出许多今人的《红楼梦》出来。
    原载:《述学社月报》 第三卷第二期,1929 年7 月15 日版
    
    原载:《述学社月报》第三卷第二期,1929年7月15日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