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宝玉原型新证(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3、宝玉生日之谜
    通过贾环灯谜解决了宝玉原型主要是隐写顺治七子的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他的生日问题了。这个问题比确定宝玉原型是顺治七子要难得很多,所幸《红楼梦》对此给予了十分全面详尽的交代,可以说,几乎《红楼梦》的所有重要的构思,都是围绕着宝玉的1660年2月1日这个假生日和2月6日这个真生日和代表了他太子身份的几个日子而展开的。
    先简单交代一下作者为什么要产生用2月1日来代替2月6日的构思。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体现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这个总体性构思的需要。这一点在此无法详细论证。在后面所展开的一些的具体的论证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2月1日在和其他日子的联系计算中的作用。而从卦气图的角度看,这个1日的6:10分前为随卦的初九爻,而这个2月6日的7:55分之前为随卦的上六爻。而按照《周易集解》中虞翻的观点,随卦是否卦的上九爻下来成为随卦的初九爻,否卦的初六爻上升变成随卦的上六爻的结果,《周易集解》卷五:“虞翻曰:否上之初,‘刚来下柔’,初上得正,故‘元、亨、利、贞,无咎’。”在这个意义上,随卦的初九爻就可以取代随卦的上六爻了,此其一。顺治的生日为随卦的九五爻,宝玉的真生日为随卦的上六爻,在这个意义上即从节气的角度看,顺治生日的此日就是宝玉的生日。从朔望的角度看,顺治生日为1638年1月30日,次日就是2月1日,故在这个意义上,在宝玉生日与顺治生日的这种联系中,2月1日也可以成为宝玉的真生日的替代品了,此其二。“真假”宝玉的第三层寓意,就是宝玉的假生日是“假宝玉”,宝玉的真生日是“真宝玉”(假宝玉的另两层寓意是:隆禧是假七子、康熙是假太子)。
    关于宝玉生日,尤其是2月1日和2月6日这两个日子的关系,在作品中有着大量丰富翔实的描写,限于篇幅,下面只选择其中一个最为简单直接和确凿有力的细节,并联系几个与这个细节有关的地方略加说明。
    顺治七子隆禧是假七子,真八子,顺治八子永干是假八子,真九子,把隆禧的假七子身份还给宝玉,把永干的假八子身份还给隆禧,就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了。宝玉(七子)、隆禧(假七子、真八子)、永干(假八子、真九子),宝玉的七子身份和隆禧的七子身份相环,隆禧的八子身份和永干的八子身份相环,所以,让三人“团聚”,就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在与隆禧和永干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及其生日,就是作者无法避免而必然要选择的谜语方法了。
    而让永干把皇八子身份还给隆禧,让隆禧获得皇八子身份并在这种联系中来写二人生日的一个最好的谜语方法,就是让隆禧生日和永干生日“相会”,因为这样一来,就是等于把永干的皇八子身份还给了隆禧。隆禧生日即1661年4月22日丙午顺向,永干生日即1660年12月23日甲辰逆向,各经过120天,两个日子就“聚会”于8月22日乙巳日(8月22日是燃灯佛的寿诞,这就是惜春灯谜谜底为佛前海灯这个构思的起因之一)。
    按照这个逻辑,让宝玉的2月1日生日与隆禧的生日“相会”,就好比把隆禧的皇七子身份还给了宝玉,也就是在与隆禧生日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生日了。宝玉生日顺向、隆禧生日逆向,各经过41天,两个日子就“相会”于3月11日丙寅。而从这个宝玉和隆禧“相聚”的3月11日丙寅,到这个隆禧和永干“相聚”的8月22日乙巳,共为160天,故这个160日就在上述连环“团聚”手法中具有了使兄弟三人团聚即写其各自的本来身份的内涵。
    这就是27回中如下一个细节的内涵:“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子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拿去。再里头床间一个小荷包拿了来。”
    这里的160两银子就是上述能让顺治的七子、八子和九子“团聚”的160日的隐语。《周易.系辞下》:“何以聚人?曰财。”这就是这160两银子“等张材家的来要”中“张材(财)”命名的内涵。阴阳一理,故“张材家的”即“张材(财)”的隐语。同样道理,宝玉、隆禧和永干兄弟三人可为“三女”,“三女”可合成个汝字,所以让这三位兄弟团聚的160两银子就必然要放在“汝窑盘子架子底下”了。
    就这样,没有史书记载的宝玉生日,在与有史书记载的隆禧和永干的生日的联系中,给十分巧妙和准确地暗示了出来。不仅如此,这个构思同时还写出了顺治后来立宝玉为太子之事。因为当顺治立宝玉为太子的时候,就是在实现他在宝玉出生后就规定他为太子的夙愿,就是又重新承认了宝玉是自己儿子也就是肯定了宝玉的皇七子身份。所以,对宝玉的生日以及他的七子身份的肯定,同时就具有了暗示宝玉太子身份的作用了。
    与这个构思相呼应的细节是大量的,略举数例。
    94回海棠花开,黛玉想到:“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兄弟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们兄弟仍旧归到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和王夫人听了喜欢,便说:“林姑娘比方得有理,很有意思。”这个细节,就是用田家三兄弟归到一处,来暗示160两银子使宝玉、隆禧和永干三兄弟“团聚”的构思。海棠死而复活这个细节的寓意是:顺治先是规定宝玉为将来的太子未遂,好比海棠枯萎;后来顺治果真立宝玉为太子,好比海棠死而复活。
    上面使三人团聚的日子,为3月11日和8月22日,其隐语为160两银子。但这两个日子还没有归于一个日子即三兄弟还没有“归到一处”。现在再让它们“相聚”即“归到一处”,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两个日子顺向和逆向各经过80天,这个3月11日就到达了6月2日乙酉。8月22日就到达了6月3日丙戌。
    这就是说,1660年6月2日和3日是暗示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是贾琏6月2日把尤二姐送到新房,6月3日正式拜堂的内涵。因为这个6月3日的干支为丙戌,和宝玉的假生日的干支相同,所以才把这个日子作为正式拜堂的日子。同时这也是湘云叔叔名史鼎的部分内涵,因为这两个日子为鼎卦的上九爻。鼎可以暗示宝玉的太子身份,故有此构思。同时这也是甄士隐在“炎夏永昼”即夏天最热的时候梦中得见通灵宝玉的内涵。许多人都据此把宝玉的生日理解为夏日,其实却是大错特错了。
    从宝玉的假生日到这个6月2日为120日,这就是元春打发夏太监送120两银子在清虚观为她打三天平安醮的内涵。顺治承认了宝玉的皇七子身份,这是“享福人福重”的内涵,顺治同时还立为宝玉太子,这就是“还祷福”的内涵。此回回目三个福字,三个情字,寓含“立宝玉为太子体现了福临对董鄂妃的一片深情”的意思。三个福字扣“福临”,三个情字扣“情深”。为什么要从5月1日开始打平安醮呢?因为这个6月2日与宝玉被立为太子的1661年1月2日月相减为5月,日相除为1日,这个1月2日就变成了5月1日了。由于1661年1月6日孝庄文皇后假借顺治名义立康熙为太子,则此日的前一天就是宝玉失去太子身份的标志,则从1月2日到1月4日这三天就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了,4日到5日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了(详后文)。
    换个更简单的方法让宝玉和两个弟弟“团聚”,把永干、隆禧和宝玉三个人的生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12-4-2=6月,日子是23-22+1=2日,宝玉的假生日就变成6月2日了。这个简单方法只有在发现了宝玉真假生日的奥秘之后才能悟出,所以前面160两银子和120两银子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而作者之所以产生用1660年6月2日即在与隆禧和永干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生日和太子身份的构思,主要的起因一是宝玉的真生日为2月6日,该日反读就是6月2日,故6月2日可暗示宝玉的真生日;二是宝玉被立为太子的2日,和康熙被立为太子的6日,也可以变成2月6日或6月2日的缘故。把“1月2日……1月6日”这个顺序,先反向把“1月6日”读成“6月”,再顺向地和“2日”连在一起,就是“6月2日”了,这就是说,按照我所发现的十二钗连接法的逻辑,“6月2日”就可以传达出“康熙的这个太子身份是属于宝玉的”意思了。在“6月1日6月2日”这个顺序中,反向去读,6月2日又变成2月6日了,又可以暗示宝玉的真正生日了。以上就是元春省亲的起因:“每月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体现上述构思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细节是贾琏向贾政汇报大观园用品的准备情况时说的前半部分内容:“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缎大小幔子120架,昨日得了80架,下欠40架。帘子200挂,昨日俱得了。”其中的120架,就是指从宝玉假生日到6月2日为120日,得了80架,是指从3月11日到此日为80日。下欠40架,是指从宝玉假生日到这个3月11日之前的3月10日为40日,而宝玉的假生日在史册中是没有得到记载的,故说“下欠”,意谓应该给予补记。帘子200挂,是指从宝玉假生日到8月22日为200天。等等。
    发现了作者的这种谜语手法,贾兰中了第130名举人的寓意就昭然若揭了:为了传达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悼念才在出家前立宝玉为太子这层意思,把董鄂妃死后的日子和宝玉被立为太子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显然就是非常符合十二钗连接法的逻辑的。从董鄂妃死后的次日即1660年8月20日癸卯到宝玉被立为太子的日子1661年1月2日为130天,从董鄂妃被追封为皇后的8月21日到1661年1月3日为130天,从1660年8月22日即让隆禧和永干恢复他们本来的皇子身份,也就是间接承认宝玉的皇七子身份的日子到1月4日也是130天。这就是贾兰中了第130名举人的真正内涵,也是“到头谁是一盆兰”的内涵。我当初在这个问题上对十二钗连接法的具体运用有误,故没有极其准确地发现这一点。上述构思和其他大量相类的构思,充分地反应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所以宝玉出家后被封为“文妙真人”。
    《红楼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就是4月26日未时芒种节花神谢位。花朝又称花神生日、花生日、百花生日,所以,这个情节其实是对顺治的皇七子宝玉流落曹家成了曹宣这个一部红楼的核心隐秘的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暗示。其主要内涵如下:
    一、是在与隆禧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把前面体现了宝玉顺治七子身份、隆禧顺治八子身份的3月11日,和隆禧逝世的1679年7月15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7-3=4,日子是15+11=26,结果这个3月11日就变成了4月26日,隆禧死于申时,而宝玉是在隆禧死亡之前就失去了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的,所以用申时之前的未时来表示。
    二、是在与养母孙氏的联系中来暗示曹宣与孙氏的关系。孙氏逝世的1706年的4月26日是芒种节,交节的时间是申时,而孙氏在此之前便已逝世,故也可用未时来暗示。在这种寓意中,曹宣被比喻成花,庇护他的孙氏被比喻成了花神,不像在其他几种寓意中花神是专指曹宣的。
    三、在与生母董鄂妃的联系中写宝玉的真假生日,在和董鄂妃以及同母兄四子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把董鄂妃逝世的1660年8月19日,和宝玉的假生日2月1日,真生日2月6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8-2-2=4月,日子是19+1+6=26日,宝玉真生日就变成了4月26日了。四子在《玉牒》中的生日是1657年4月7日。把8月19日和四子若活着就5岁生日的1661年4月7日联系在一起计算一下,月份是8-4=4月,日子是19+7=26,这个4月7日就变成了4月26日,此日干支丙戌,和宝玉假生日的干支又相同。该日12:24分交立夏节,所以作品才有了如下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荒谬的说法:“言芒种一过,就是夏日了。”芒种已经为五月中的第一个节气,断无芒种后才是夏日的道理。未时之前是午时,所以若让时光倒流(和四子1657年4月7生日联系在一起,就好比让时光倒流一样了),这个4月7日未时“之后”就是交立夏节的时间了,以节气论,自然就是夏日了。
    四、(1)是在宝玉的2月1日假生日和他的三个假生日即曹宣的三个花朝日的联系中来暗示顺治七子流落曹家成了曹宣之事。把三个花朝日和宝玉的假生日连在一起即用十二钗连接法计算一下:月份是2-2+2+2=4月,日子是15+12-2+1=26日,宝玉即曹宣的假生日就是4月26日了。(2)是在宝玉假生日、代表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和曹宣生日的联系中来暗示宝玉失去皇子和太子身份后成了曹宣之事(宝玉假生日反向变成1月2日,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反向变成4月1日、3月1日和2月1日):月份是2+2+2-4+3-2+1=4月,日子是15+12+2+1-1-1-2=26日,宝玉的假生日就变成了4月26日了。与这个构思相呼应的最重要的情节,就是北静王生日的第五天是黛玉的生日。因为北静王指代的是隆禧。隆禧的生日为1660年4月22日,所以当把宝玉的生日变成4月26日后,自然就成了北静王生日的第五天了。这就是说,黛玉生日(原本是花朝生日)与北静王生日的联系,是作者交代曹宣原本是顺治真七子的最为重要的构思之一了。
    在4月26日未时芒种节花神谢位的寓意中,最后一种是其构思的起因也是其本义,所以在对这个日子的具体描写中,就明确地写出了花朝日的特征(这一点我早就论述过了,详见拙著《红楼梦谜话》第59节)。为了暗示第四种寓意中的太子身份这层内涵和第二种寓意,作者加上了芒种节的说法;为了暗示第一种寓意加上了未时的说法;为了暗示第三种寓意,加上了芒种一过就是夏日的说法。至于宝玉生日时的许多情节如何从其他角度写出了宝玉生日的,此处就不能细论了。
    4、秋桐之骂
    与“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的构思有最密切关系的情节,就是秋桐对尤二姐的欺辱和辱骂。先看信息最为重要的这段辱骂:
    理那起瞎肏的混咬舌根!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有人冲了。白眉赤脸,那里来的孩子?他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纵有孩子,也不知姓张姓王。奶奶希罕那杂种羔子,我不喜欢!老了谁不成?谁不会养!一年半载养一个,倒还是一点搀杂没有的呢!
    这里的“好个爱八哥儿”,就是指宝玉的身份而言的。史湘云把“二哥哥”说成“爱哥哥”,就是为了暗示此处的“爱八哥儿”就是“二八哥儿”。因为与四子论宝玉是“二哥”,若承认了他的顺治七子身份的历史真相,顺治假七子隆禧成了顺治八子也就是“八哥”,因此用假七子隆禧来指代宝玉的真七子身份,宝玉也就成了“八哥”了。在上述意义上,宝玉就是“二八哥儿”了。
    秋桐之骂反映的生活内容是什么呢?是宝玉出生后被顺治规定为将来的太子之事所引起的宫中流言:宝玉不是顺治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只要发现了作品所隐写的生活内容后,就能很自然地想到了。
    关键是秋桐这个人物的寓意是什么。如果简单地把他理解为宫中的某个皇妃,就把问题简单化了。因为她到底是哪个皇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她如何准确地写出历史真相。
    历史真相是: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宠爱,才规定宝玉为将来的太子的。而宝玉之所以能被规定为将来的太子,前提是他是顺治的亲生儿子即皇七子。所以,宝玉的太子身份所依托的基础有三个:皇七子身份、董鄂妃和顺治的皇位。
    这三个基础,就是秋桐这个人物命名的内涵。只有理解到这个层次,也就是发现作者所要隐写的生活内容的实质时,才会发现“秋桐”这个命名的寓意。
    作品的一个重大构思,就是用“凡鸟偏从末世来”即用“王熙凤”也就是“凤凰”来指代宝玉的太子身份(参见拙文《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与《红楼谜话》中的相关内容)。而凤凰所以依托即所栖之木是梧桐树,所食之物是竹实。《艺文类聚》卷99引《韩诗外传》:“凤乃止帝之东园,集梧桐树,食竹食,没身不去。”郭璞《梧桐赞》:“桐寔佳木,凤凰所栖。”这些其实才是“秋桐”命名中桐字的寓意所在。
    如果宝玉是顺治的皇子七子,则隆禧就是顺治的皇八子,则隆禧的皇七子身份就失去了也就好比他死了一样了。而隆禧死于秋天扣秋,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为他太子身份的依托和基础扣“桐”,故“秋桐”就可以通过隆禧之死来暗示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了,而秋桐的行为即宫妃们的嫉妒就可以进一步来暗示顺治视宝玉为自己的七儿子之事了。
    董鄂妃在1657年8月22日被顺治立为贤妃,在9月28日被顺治封为皇贵妃并于12月6日用册封皇后之礼行册封大典。所以8月和9月中这两个能体现顺治对董鄂妃之宠爱的日子扣秋,董鄂妃作为顺治规定宝玉为将来的太子的缘由即基础扣桐,所以“秋桐”就可以暗示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了。所以作品就说秋桐属兔,因为董鄂妃生于1639年己卯属兔。则秋桐的行为进一步就可以暗示出宫妃们对董鄂妃所受到的宠爱的嫉妒了。顺治在1643年8月26日举行了登基大典,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在1644年10月1日(以节气算为秋天)举行了定鼎燕京的登基大典。这两个象征和指代了顺治皇位的日子时当秋天故扣秋,顺治的皇位为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依托和基础故扣桐,则秋桐就可以暗示和指代顺治的皇位了。所以作品写秋桐是贾琏父亲赏给他的一个丫鬟,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这个细节其实是太宗的皇位为顺治所继承的隐语。当然事实上太宗并没有在死前留遗诏将皇位传给顺治,但作品编造的故事,只是为了暗示出顺治继承了皇位这个事实,是不能处处实打实地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的全部内容中的,那样的话《红楼梦》就没有办法写成了。则秋桐的行为,进一步就可以暗示出宫妃们嫉妒和攻击董鄂妃的具体原因了:顺治要将皇位传给宝玉。
    综上所述,秋桐这个人物把后妃们的嫉妒和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顺治规定宝玉为将来的太子之事以及顺治的皇位结合在一起来表现,既节省了笔墨,又在不易被人们发现真相的情况下很好地写出了生活真相。如果非要让秋桐来指代生活中的哪个具体地攻击董鄂妃的人物,仅以此来表现后妃们的嫉妒的话,就需要再增加别的笔墨来表现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顺治规定宝玉为将来的太子以及顺治的皇位了,就无法用最含蓄和最简洁的笔墨把上述生活内容合为一体地表现出来了。这也算是作者“一石数鸟”之类谜语手法的高明之处的一个具体体现了。而这种构思主要是靠“秋桐”这个命名来达到的,故又算是一种“小巧”吧,所以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构思命名为“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而普通读者就只能简单地把这里的“小巧”理解成凤姐的计谋了,其实凤姐的行为算得上老谋深算了(当然凤姐的行为应该是孝庄文皇后的某些行为的写照,孝庄自然是精于宫闱之战者了),又怎么能称为“小巧”呢。至于胡君荣用虎狼药把尤二姐腹中的胎儿打了下来,和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给晴雯看病以及尤二姐的遭遇怎样最为准确地隐写了许多无法直说的历史真相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就不遑赘述了。
    4、良儿和坠儿之谜
    宝玉是真正的皇七子,但隆禧却取而代之成了皇七子,这就是“良儿”这个小丫鬟命名的寓意,更具体地说,良儿命名暗示了隆禧和宝玉的关系。宝玉变成了曹宣,就好比已经出生了的人又重新出生了一次,这就是坠儿命名的寓意,更具体地说,坠儿暗示了曹宣和自己的皇子身份的关系。甲戌本夹批:“坠儿者赘儿也。人生天地间已是赘疣,况又生许多冤情孽债。”这就是说,坠者赘也,宝玉已经出生,变成曹宣后等于又出生了一次,曹宣自然就成了宝玉的“赘物”也就是其多余之身了。这种寓意一经点出,便豁然冰释,毫无费解之处。但良儿命名的寓意就不这么简单了。
    秦汉时七子、良人都是皇帝侍妾的称号,《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颜师古注:“八、七,禄秩之差也。”这就是说,七子和良人是有区别的,但若仅就二者所受到的待遇来看,七子和良人是同一级别的,都是八百石,在这个意义上,“良人”同时也就是“七子”了。“良儿”这个称谓其实就是“良人”的同义语,作者只是以此来暗示隆禧和宝玉的关系。这种构思所要传达的信息是:隆禧不是顺治的“七子”,他只是顺治的“良人”,但他却得到了只有七子才应该得到的待遇:被当成了顺治的“七子”。
    作品中与此构思相呼应的细节很多。比如元春的皇妃身份,一方面是暗示了董鄂妃的皇妃身份,另一方面,或者说最主要的方面,则是在暗示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因为只要把作为皇帝儿子的“七子”,转义为秦汉时作为皇帝侍妾的“七子”,“七子”也就好比皇妃了。又如宝玉生日时黛玉说的一个酒底是:“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这个说法字面的含义是:榛子不是砧石,自然也就无法传来捣衣声了。而作者这个说法所蕴藏的真正谜底是:董鄂妃所生的顺治七子,与隔院钮氏所生的隆禧不是一个人,当然“七子”就无法成为“良人”了。为什么会得出这种“说起来颇近荒唐,细按却大有趣味”的结论呢?榛字可拆出秦字,秦统一中国前与六国争锋,故榛字含秦字扣七国,则“榛子”在作者的构思中实寓“七子”之义。这种构思应该说多少还是费了点作者的脑筋吧。为了与这个构思相配合,香菱的丫鬟就名“臻儿”,一是为了暗示宝玉是顺治的“真儿子”,二是为了暗示“榛子”即“榛儿”即“臻儿”,即应该从父子关系中去考虑“榛子”的寓意。父子关系就要涉及到是父亲的第几个儿子的问题,于是下一步自然就能从“榛子”中破解出“七子”这个正确的答案了。于是又可想到,按照这个方法,“七子”却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因为“榛子”中可以分别拆出“秦子”和“木子”来,前者扣“七子”,后者扣“三子”(木五行生数为三)。那么宝玉到底是几子呢?想到这一点,才算彻底发现了这个谜语的全部奥妙:宝玉顺数是顺治的七子,反数是顺治的三子,则顺治共九个儿子这个历史真相由于增加了这个真正的七子而得到了最为准确形象的交代!这其实也就是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中的第二种果品为“栗子”的寓意:“栗子”即“七子”。因为“栗子”可拆出“西子”和“木子”,西方五行配金,金生数四,故“西子”就是“四子”,“木子”如前述扣“三子”,则“栗”扣“四三”即“七”,则“栗子”就是“七子”。明白了这个谜语手法,作品说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内涵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是说宝玉之病和同母兄四子的病根是一样的:他们都被顺治规定为将来的太子。但宝玉之“终身误”却要比四子厉害得多:四子是真死了,也就万事皆休,宝玉不但没有死,而且还真的被父亲立为了太子,因他所引发的灾难也是骇人听闻,自然就是“胜三分”了。
    “何来万户捣衣声”显然取典于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按照《红楼梦》中例示的射覆式连环手法,我们现在可以推知,李白诗歌中的“良人”,就是“何来万户捣衣声”的谜底了。只要把此处的“良人”即怨妇所思念的丈夫,别解成秦汉时候皇帝的侍妾良人,就掌握了作者选用此典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了:顺治的皇七子当然不是隆禧这个假七子,隆禧只不过是占据了七子称号的“良人”而已(当年我把这个谜语理解成是写顺治四子和顺治十一弟博穆博果尔的关系,虽然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总觉得比较勉强,对此一直无法释然。后来当我破解了贾环灯谜的谜底后,此谜的谜底就自然而言地浮出了水面,当时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为了与这个“隔院”的构思相配合,58回就有了如下一笔:“东西两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这是因为北静王指代了顺治的假七子隆禧。承认了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隆禧就成了顺治八子,他的顺治七子身份就“死了”故可用他死日即1669年7月15日来代替。所以荣府赁“东院”(古人用东方配春,宝玉生于春天故承认他的七子身份就是“东院”了,或许董鄂妃生宝玉时住在故宫的东方位置也有可能),北静王府赁“西院”(隆禧死日秋天,秋天方位配西,或许隆禧生母纽氏生隆禧时住在故宫的西方位置也有可能)。
    明白了《红楼梦》中的良儿指代了隆禧,坠儿指代了曹宣,就可以发现“金玉良缘”的秘密了。坠儿偷金,这是指宝玉失去太子身份后流落曹家变成曹宣。坠儿偷的虾须镯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和指代符号。因为代表他太子身份的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被作者隐写成“玉带林中卦,金簪雪里埋”之象,也就是变成了太极盘上的从壬子日到甲子日「6」,由于这个甲寅日为小过卦的初六爻,与之后的乙卯日和丙辰日构成了八卦中的艮卦,艮卦取象为手,故这一圈“玉带”即从壬子到甲子实际上上是从壬子到甲寅就好比戴在手上的镯子了。甲子的纳音为海中金,这个甲子是由壬子和甲寅组合而成的,这一点是非常难于发现的,海中难于发现的细微之物当然就可以用虾须来比喻了。不难想象,海中的虾我们肉眼都很难看清,更何况是虾须了。所以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从壬子日到甲寅日就被作者十分巧妙和精确地概括成“虾须镯”了!作品写此物被丢弃在草根底下,雪深没看见,雪化了才被平儿发现捡到的。这个细节其实就是“金簪雪里埋”的另一种说法了。《芙蓉女儿诔》中“委金钿于草莽”,指的就是这个虾须镯被丢弃在草根底下之事,其实是通过杨玉环所遗之物的典故,来暗示宝玉失去了太子身份之事。这个虾须镯构思的最为精妙之处,就是把从壬子到甲寅通过太极盘变成从壬子到甲子即“一围玉带”之象,这个圆同时也好比一颗珍珠了,所以平儿在说到这个镯子的价值的时候便强调了一下:“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
    作者为什么要设计“俏平儿情掩虾须镯”的情节呢?因为宝玉的太子身份被康熙所取代了,在《顺治实录》的记载中,康熙是1661年1月6日丙辰被立为太子的,所以宝玉的太子身份就被这个丙辰日所掩盖了。这个丙辰日与平儿有什么关系呢?曹宣的生日是1662年花朝日,而历史上关于花朝日的说法有三种,2月2日、2月12日、2月15日。作者为什么明写宝琴、平儿、岫烟三人和宝玉同一天生日,暗写薛蝌和宝玉同一天生日呢?这是用曹宣的三个生日作为宝琴、平儿和岫烟的生日,这就是说,这个构思其实是用这三个人来暗示宝玉变成了曹宣之事。而薛蝌生日是指宝玉的真生日,在宝玉生日时,可以明显看出当日也是薛蝌的生日,作者用薛蝌和宝玉同一天生日来暗示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这样一来,薛蝌和宝琴等四人和宝玉同一天生日,就从生日的数量上十分精确和隐晦地写出了顺治真正的皇七子流落曹家成了曹宣之事了。一旦发现了这些,也就是基本上掌握了《红楼梦》的主要谜底并正确地了解了作者的谜语手法,“俏平儿情掩虾须镯”的谜底也就昭然若揭了:1662年2月12日是丙辰日,1663年2月12日是辛亥日。按照古代易学中的说法,阴与阳相遇为有情,而在算命术中,十个天干有两两化合的说法,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并用夫妻关系来比喻这种甲木夫克己土妻、庚金夫克乙木妻、丙火夫克辛金妻、壬水夫克丁火妻、戊土夫克癸水妻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曹宣的1岁生日丙辰和2岁生日辛亥,就成了天作之合的“有情夫妻”了,这就是“情掩”的内涵之一了:宝玉的曹宣身份掩盖了他的太子身份。
    正如我在《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一文所揭示的那样,“王熙凤”命名实际上是通过用典和现实隐“康熙王”,实际上是在暗示宝玉的太子身份。所以当用所谓的立康熙为太子的丙辰日来代表凤姐的话,曹宣的2月12日丙辰日生日,就最能暗示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了。正是这个缘故,所以作品才说平儿是凤姐不可多得的臂膀。正如我在《<红楼梦>五个书名考实》一文中所揭示的那样,宝玉爱吃胭脂这个构思是由所谓的康熙被立为太子的丙辰日所引发的,因为“丙辰”可以变成“人唇”,与之相呼应,暗示曹宣的太子身份的“曹雪芹”之所以在“悼红轩”来删改实际上是写作《红楼梦》,则是因为曹宣的2月12日是丙辰日的缘故,我们现在可以进一步地说,宝玉的一个小厮名扫红,就是从这两个丙辰日以及隆禧4月22日生日丙午、曹宣1662年2月2日生日丙午的联系中来构思的。因为胭脂其色为红,丙和午五行都为火,火色红。因此“扫红”这个命名的真正内涵是: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为隆禧所取代,他的皇太子身份为康熙所取代,他失去这两种身份后流落曹家成了曹宣。这种方法,就是作品中例示的射覆连环暗示法,同时也就是我发现的十二钗连接法了。
    所以就有了晴雯用簪子戳坠儿的手的细节。在算命术中,有爪牙煞的说法,即地支隔三位者即是。如子与卯即子年生者遇卯月、卯日或卯时者,卯与午等。男命女命,阴命阳命,则有命前命后之别。宝玉生于庚子年己卯月辛卯日,故为爪牙煞。而曹宣出生于壬寅年,命前三辰为亥,命后三辰为巳,则他只有生于这两个时辰才是爪牙煞。则晴雯戳坠儿的爪子,就是在喻指生于花朝日的曹宣原为爪牙命。这也就是可卿悬梁自尽的部分内涵了:爪牙煞又称勾绞,勾绞可转义为自缢。故可卿自缢的全部内涵是:康熙的玄烨之名(自缢还扣“悬孽”谐音“玄烨”等)及其太子身份,原本是属于宝玉即曹宣的。这就是可卿在十二钗图像中居于最后一位的原因,因为宝玉最后在世人眼中的身份只是曹宣而已。入梦者是回顾自己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曹宣,梦醒后活在现实中者仍是曹宣,所以批语才强调入梦和出梦均由可卿作引这个细节是有寓意的。所以所谓的可卿和其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即黛玉的死了的弟弟,是借用隆禧的七子身份来暗示宝玉的七子身份,详后文)由养生堂抱来,只是曹宣并非曹玺和孙氏亲生儿子的隐语而已。当可卿指代了曹宣的“前身”即他的皇子和太子身份时,秦钟则指代了他的曹宣身份。,此时的男女姐弟,只是曹宣所失去了的和现实中所拥有的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的隐语。所以说秦钟父亲年近七十,因为曹玺死于1684年共活了67岁(曹玺生于1618年是我从作品中索考出来的)。说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因为宝玉应该是1665年到的曹家,此年他六岁,曹宣四岁,“二人”合在一起就是十岁。所以晴雯十岁被贾府买来,陪伴黛玉进贾府的雪雁则是十岁。而当宝玉十岁的时候即1669年的时候,曹玺是52岁。所以黛玉六岁进贾府,香菱五六岁时被拐,板儿五六岁时被刘姥姥领着一进荣国府。等等。
    良儿偷玉,指的就是隆禧取代了宝玉的皇七子身份,也就是指宝玉失去了皇子身份之事。宝玉生于1660年2月6日,隆禧生于1660年4月22日,所以宝玉失去皇子身份是1660年,康熙取代宝玉成了太子是1661年,所以宝玉失去太子身份为1661年。曹家对外说曹宣生于1662年2月花朝日。所以良儿偷玉好比发生在1660年4月22日,坠儿偷金好比发生在1662年2月。因此作品明确交代从良儿偷玉到坠儿偷金经过了一两年的时间即“刚冷了一两年”。
    正因为良儿偷玉和坠儿偷金有如此重大寓意,所以在交代坠儿偷金处庚辰本有夹批:“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这就是说,宝玉的皇子身份若为“玉”的话,他的太子身份就为“金”;反过来宝玉的皇子身份若为“金”的话,他的太子身份就是“玉”。所谓的金玉良缘,其实只是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隐语,因此宝玉是只能和宝钗结婚而不可能和黛玉结婚的。因为黛玉的2月12日花朝生日,暗示了她指代的是宝玉的曹宣身份,如果和黛玉结婚,就是肯定了曹宣身份的真实性,否定了他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真实性。而曹宣实际上并不是曹玺和孙氏的儿子,他确实是顺治的皇七子和顺治所立的皇太子,因此宝玉和宝钗结婚即“金玉良缘”就是作者所无法回避的唯一选择了。因为宝玉的皇子身份和太子身份都是在历史中没有得到记载,也就是无从稽考的(这就是无稽崖的寓意),也就好比梦中一样了,所以宝玉只能在梦中喊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36回)之语来。等等。
    6、芳官之谜
    在双瑞、双寿和芳官三人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芳官了。芳官指代的主要是隆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与隆禧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这就是把正旦芳官分给宝玉的原因。隆禧生日是1660年4月22日丙午,死日是1679年7月15日丁未(此日是中元节,是点河灯和烧法船的日子,这就是十首怀古诗的第一首为《赤壁怀古》的部分内涵,作者用赤壁之战中的火烧战船来类比中元节时的火烧法船,好写出宝玉的身世与这个顺治七子隆禧有关这一点,即宝玉才是真正的顺治七子。我当年由于对宝玉原型的确定有偏差,导致对作品本事的理解有误,就只注意到了汤若望死于7月15日的现象,而忽视了隆禧也死于7月15日这一点),丙午和丁未的纳音为天河水,大观园引泉所入者名沁芳闸,指代了隆禧的小红和指代了曹宣的坠儿在沁芳亭说悄悄话,都是在写隆禧和宝玉的关系。小红跟了凤姐,是指顺治在立宝玉为太子时承认了他的皇七子身份,此时凤姐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顺治欲立四子为太子未遂,这个夙愿在其真七子宝玉的身上得到了落实,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董鄂妃的宠爱和悼念,所以,在与同母兄、董鄂妃和隆禧这三个人物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就是最符合十二钗连接法的逻辑的了。故写宝玉对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傅秋芳遥思遐想,是指从顺治四子出生的1657年到隆禧死的1679年7月15日为23年,从四子被葬黄花山的1658年8月27日到隆禧死日是22年,董鄂妃死于1660年8月19日秋天之时22岁。故三人的生命芳华就好比“付给秋天”即“付秋芳”一样了。故宝玉小小年纪却对一位如此年纪的老姑娘念念不忘这个大不尽情理的细节,在对作品本事有了基本正确的了解后,尤其是在明白了芳官命名的寓意后,其真正内涵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这是写曹宣对自己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之情。
    关于芳官的一段描写,历来被望文生义者简单地附会成作者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重要依据(这种观点完全脱离了作品文本本身,任个人的主观见解肆意泛滥,实在是对《红楼梦》进行索隐式解读的大忌):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纂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又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我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芳官笑道:“我说你是无才的。咱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况且人人说我打联垂好看,你想这话可妙?”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这却很好。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马便捷。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进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宝玉笑道:“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芳官听了有理,二人自为妥贴甚宜。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其实这段描写是作者为了暗示隆禧死日为丁未日而设计出来,其构思来源于《推背图》。该图的第44象是丁未,其象为一带弓之人跪拜圣人。其辞为:“谶曰:日月丽天,群阴慑服。百灵来朝,双羽四足 。颂曰:而今中国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金圣叹批之曰:“此象乃圣人复生,四夷来朝之兆,一大治也。”不难看出,作者把芳官写成犬戎名姓的外番夷人,同时通过宝玉之口大发天下大治之论,与《推背图》中丁未之象是完全吻合的。
    这个构思的意义是重大的。作品中大量情节都是围绕着芳官可以指代隆禧的构思来进行的。比如《交趾怀古》中“声传海外播戎羌”中的“戎羌”,其实是指宝玉与芳官的联系,其内涵是在通过芳官来写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至于其中的“海外”则是指作品中的真真国女孩了,她是指代宝玉的曹宣身份的,是在与曹宣的联系中来写宝玉成了曹宣之事的。所谓“真真国”,是说曹宣的皇七子身份是真的,他被亲生父亲顺治立为太子之事也是真的,两种身份的真实性就是“真真”了。“昨夜朱搂梦”是说曹宣丧失了太子身份。“朱楼梦”就是“红楼梦”,如我在《<红楼梦>五个书名考实》所指出的那样,“红楼梦”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今宵水国吟”是写曹宣随养父曹玺居住在南国水乡江宁即南京之事。等等。
    又如宝玉生日时,为什么芳官要唱一段《赏花时》的曲子呢?因为宝玉假生日干支是丙戌日,在《推背图》中丙戌配履卦,为了与曹宣的花朝生日相配合,作者把履卦通过萤字谜设计成了“花”,从而达到把宝玉假生日丙戌日也变成“花”的目的(详见拙文《<红楼梦>中的花神之谜》)。所以庆祝宝玉的假生日,就好比“赏花的时节”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祝寿的曲子,为什么要由芳官来唱呢?
    首先,就隆禧是史书记载中的皇七子这一点而言,宝玉的生日即顺治皇七子的生日也就是隆禧的生日了,所以指代了隆禧的芳官唱此祝寿之辞,有自祝生日之义。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我们不会忘记,宝玉的一个小厮名扫花。这个命名的两种含义是:1、恢复曹宣的皇七子身份,就需要扫去他花朝日、花生日、花神生日这些“假花”即“扫花”。2、宝玉失去皇七子身份,被当成了死人,就好比生于丙戌日即“假花”日的他不复存在一样(所以象征了“金陵十二钗”的十二只宫花就被称为“宫里头的新鲜样法”,因为作为12个日子的指代符号的“金陵十二钗”,是以宝玉的生命之花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他被扫地出门,就好比被“扫花”了。在“扫花”的后一种意义上,就隆禧取而代之成了皇七子这一点来说,承担了“扫花”工作任务的人自然就是隆禧了。所以你看芳官所唱之曲的头一句是什么:“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
    结合隆禧死日丁未在《推背图》中的寓意,称芳官“犬戎名姓”,也是解开孙绍祖和迎春关系之谜的钥匙。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在此只谈作者为什么把孙绍祖比喻成中山狼,好达到喻指宝玉的皇七子身份这一点。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宝玉若是顺治的皇七子的话,隆禧就是顺治的皇八子了。也就是说,宝玉的存在,就否定了、消灭了隆禧的顺治七子身份。在一般意义上,隆禧这个人若不存在了,他的皇七子身份自然也就是随之消亡了。所以,如果用隆禧死日来代表他和他的皇七子身份的消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既然隆禧死日在《推背图》中可以衍生出“犬戎名姓”的寓意,则隆禧之死就好比“犬戎灭”了。那么能使“犬戎灭”的东西,就是对宝玉的皇七子身份的确定和隐写了。而对宝玉的皇七子身份的肯定出现过两次,一是他出生后,二是后来顺治又立他为太子。前者可用宝玉的生日来指代,后者可用宝玉被立为太子的日子来指代。《艺文类聚》卷99:“瑞应图曰: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一本曰:王者进退,动准法度则见。周宣王时,白狼见,犬戎灭。”“田俅子曰:……口衔金钩,而入汤庭。”郭璞《白狼赞》:“矫矫白狼,有道则游。应符变质,乃衔灵钩。唯徳是适,出殷见周。”这就是作者用“中山狼”来喻指孙绍祖的部分原因。谁能想到,孙绍祖竟然和宝玉、黛玉和宝钗等人一样,也是作者对自己的皇七子身份和皇太子身份的一种隐写符号。若从小说的层面去看,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接受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作者借助批语一再强调的要“看反面,否则此书哭矣”的内涵之一了。你若不这么看,迎春画面你就永远也无法真正看懂。如我在《<红楼梦>钗黛合为一图之谜》中所指出的那样,代表太祖、太宗和顺治皇位的五个日子,和代表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把甲寅日作为龟,其余七子日子之和为45,45为洛书之数的总和,故有“龟呈洛浦之灵”的说法,也就是说,这句诗其实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而接下来的“兽作咸池之舞”,则是指宝玉出生后顺治就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之事了。这里的“兽”字,字面上就是指中山狼这个无情兽也就是孙绍祖,实际上却是指顺治规定他为太子之事:“孙绍祖”就是“孙子继承祖父衣钵”的意思,而宝玉的祖父为“皇太极”即“皇太子”,所以“孙绍祖”就是“父亲规定儿子为将来的皇太子”的意思了。这里的“咸池”字面上是指古代的一种乐曲,实际上却是指宝玉的生日。按照算命术中的规定,戌日出生的人,若生在卯年、卯月或卯时,卯日出生的人,若生在子年、子月和子时,就是桃花煞了。宝玉真生日辛卯日为卯日,该生日的替代品丙戌日为戌日,宝玉生年为子年,月份为2月即卯月,故这两个日子出生的人就都是桃花煞命了。此命又称咸池,故作者据此巧妙地将乐曲中的“咸池”转义为算命术中的“咸池”即桃花煞。古人认为此命为淫欲之征(当然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可言),这就是作品写孙绍祖“一味好色”“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的部分原因。其它象香菱喝撒了把盐的水而没有死(“咸池”拆开就是“咸水也”即“盐水”),金桂喝了没有盐的水却死了,黛玉要春建桃花社等情节,都是这个构思中的一环。等等。
    不仅孙绍祖,而且作品中所有所谓的“反面人物”,在作者那里都具有隐写生活中的正面人物的作用,比如赵姨娘,比如贾环,等等。最为典型的如贾瑞,他对凤姐的贪恋的部分内涵,其实只是写宝玉先是被顺治规定为太子,后来终于被立为太子这两件事情之间的联系的一种谜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而却又从来没有人能够发现其真正内涵的一个细节是,作品的回目为“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而在作品中从来没有提过贾天祥这个名字。其实这个谜底在发现了宝玉的生日是丙戌日后,就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在《推背图》中,配丙戌这个干支之象为一人(指文天祥)当门而立,双手立擎门梁。其谶曰:“似道非道,乾沈坤黯。祥光宇内,一江断楫。颂曰:胡儿大张挞伐威,两柱擎天力不支。如何兵火连天夜,犹自张灯作水嬉。”金圣叹批之曰:“此象主贾似道当权,汪立信文天祥辈不能以独力支持宋室。襄樊围急,西子湖边似道犹张灯夜宴,宋室之亡其宜也。”据此,当《红楼梦》作者要通过贾瑞来指代宝玉的丙戌日这个假生日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文天祥”也就是“假的文天祥”即“贾(假)天祥”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说法,其实和28回中宝玉所唱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曲辞,两者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贾瑞对凤姐的贪恋、宝玉的相思血泪以及真真国女孩的“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之咏叹,说的都是曹宣长大后对自己的曾经有过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在乎和追查。作品中与这个构思相配合的细节还很多,此处不论。不过仅从芳官与丁未这个干支、贾瑞与丙戌这个干支的关系(其他最重要的还有秦可卿与所谓的康熙被立为太子的丙辰日这个干支的关系以及“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等等),就可以断定宝玉看十二钗册子处甲戌本中下面一段眉批绝非空言了:“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系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正事,真奇想奇笔。”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亦无干涉政事”是反语,“真奇想奇笔”是真话。可惜由于人们没有发现《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在作者的谜语手法中到底要涉及到多少个日子的干支,自然就没有办法把作者借助《推背图》来构思的种种谜语给予正确的阐释了。
    明白芳官和龄官的内涵,是破解宝钗金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之语内涵的钥匙。我在《<红楼梦>中的钗黛合为一图之谜》中曾指出,龄官指代了曹宣1662年2月15日生日己未,贾蔷指代了代表曹宣太子身份的1661年1月4日甲寅。所以宝钗金锁上“芳龄永继”的真正谜底是:顺治七子(芳官)没有死,他因失去太子身份(贾蔷),流落曹家成了曹宣(龄官),在曹家遭遇了变故不得不投奔亲生父亲顺治后,他实际上也没有死,最后一直活到很老很老的时候呢(“芳龄永继”)。所以“龄官画蔷痴及局外”的异文就是“椿灵画蔷痴及局外”,椿树长寿,故被古人用来喻指长寿之人,所以“椿灵”是在喻指长寿之人,这个异文就是为了暗示龄官命名的寓意所故意设计出来的了。因为隆禧只活了20岁,故“芳官”本人不足以表现曹宣的长寿,所以作者才设计了芳官和龄官两个人的名字好合在一起来表示这一点。这两个人物的名字扣“芳龄”,其实只是为了暗示宝玉的长寿而故意设计出来的。由此也就不难悟出,智通寺的龙钟老僧,其实就是曹宣的自画像了。毫无疑问,能够“智通”《红楼梦》者,当曹宣如此年纪时普天之下自然只能有他这个作者一个人了,因为顺治一定在曹宣如此年纪之前便死了。所以若能相信《红楼梦》的史书和谜书性质,是不难发现这个老僧其实是曹宣对自己垂暮之年的写照了。
    至于“不离不弃”的说法,则是根据宝玉“非关倩女亦离魂”的遭遇而设计的了:倩女写的是一个人的身体留在家中,她的灵魂却变成另一个人在世间行走,最后两个人合为一个人。这就可以类比宝玉的遭遇了:他这个顺治真七子和顺治假七子隆禧分明是两个人,他们是无法合为一个人的,所以宝玉“非关倩女”(这和“榛子非关隔院砧”的说法的寓意是完全相同的);但就宝玉失去了七子身份,隆禧被当成了顺治七子这一点来说,两个人就可以类比为倩女即“离魂”了:假七子隆禧好比躺在家中的倩女,真七子好比行走在外的倩女的精魂,因为他们都是七子,所以就可以合为一人了。这层含义,在贾宝玉和甄宝玉梦中相会,二人一模一样这个重大情节中得到了最为形象和精准的暗示和交代。此时贾宝玉指代的是假七子隆禧,甄宝玉指代的是真七子曹宣。所以贾宝玉醒来后袭人说他见到的是自己镜子中的影子。镜子中的影子是虚幻的,镜子外的人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在世人看来,曹宣的真七子身份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而隆禧的假七子身份,却成了真实性的存在(由此也就能发现《枉凝眉》中的“一个是镜中花”,说的是曹宣的皇七子身份成了“镜花”,因为如前述“花”是曹宣的假生日花朝和他的真生日丙戌的隐语,而“一个是水中月”则是指曹宣的太子身份成了“水月”,因为古代有用月来指代太子的说法,等等)。说到底,这是由于宝玉被当成死人,失去了皇七子身份所造成的。所以“不离”的真正涵义是:不失去生命,不失去皇七子身份。至于“不弃”的含义就很简单了:这是与补天石被弃而不用的构思相呼应,是指不失去太子身份之事了。所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真正寓意,是从曹宣失去了皇子和太子身份的角度,来暗示和交代他作为顺治的七皇子和皇太子其实并没死的历史真相。与之相配,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也是写宝玉失去皇子和太子身份之后实际上并没有死之事了。“失”指通灵宝玉的丢失,是指宝玉失去了命根子即被当成死人之事。其中的“莫失”并非空言,是从宝玉假生日丙戌和顺治生日的角度来写后来父子团聚之事的。宝玉此日出生的时辰若为巳时则为随卦的六二爻。《周易.随》:“六二,系小人,失丈夫。”意谓六二爻依附于初九爻这个“小人”,失去了应爻九五爻这个“丈夫”。而顺治生日正为随卦的九五爻。故宝玉流落曹家失去了顺治这个父亲就好比“失丈夫”了,则“莫失”则是父子后来又团聚的隐语,即“失而复得”了;“忘”是指这些事发生时他尚是不能记事的幼童,他的太子身份是他自己所不能知晓的,作品通过香菱忘了自己的出身来更明确地传达了这层意思。写香菱三岁时丢失,是因为宝玉生于1660年,在有关史料中曹宣(荃)生于1662年,此年宝玉也就是曹宣正是3岁。毫无疑问,“仙寿恒昌”和“芳龄永继”的寓意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寿阳公主就被作者故意写成寿昌公主,异文就写作“寿长公”。等等。
    原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原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