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 还原脂砚斋 》的片面性 ——驳欧阳健先生曲解有正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新世纪之初,影响最大的红学著作,是欧阳健先生的大作《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
     《还原脂砚斋》告诉我们:
     脂砚斋是民国初年的大骗子。
     原是白文本的戚序本,被有正书局加上了一千多条批语( 现代文人的),变成有正本。
     脂砚斋利用有正本,编造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程甲本在前,脂本在后——程前脂后。
     曲沐先生在《还原脂砚斋》的《序》中写道:“真理是不怕攻击的,我们欢迎具有实力的攻击,然而始终没有!我相信,若是还有什么‘ 攻击’的话,也不会有什么扎实的力度,因为闭着眼睛不看事实的人毕竟是少数。”[1](P 6)
     我以为,由于欧阳健先生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片面性的,所以,《还原脂砚斋》只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宝塔,根本用不着什么 “具有实力的攻击”,迟早会自然倒塌的。
     《还原脂砚斋》出版于2003年10月。在整个2004年里,无论是《红楼梦学刊》,还是贵州的《红楼》,还没有一篇反驳的文章。因此,我今撰文讨论一番。
    一、戚沪本不是白文本

     《还原脂砚斋》第六章第一节写道:“有狄葆贤既得了完整的全本,为什么不一次性推出,却要分两次付印?原因有正本的底本是没有批语的白文本,所有的批语都是狄葆贤组织‘著名小说家’撰写的,在撰写批语的过程中,又没有任何现成的本子可供参考。”[1](P337 , 338 )
     “有正本的底本” ,就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戚序本,名为“戚沪本”。
     戚沪本果真是“白文本”吗?
     眼见为实,只要到上海图书馆去看一看,就知道戚沪本是一本载有大量脂批(未署名)的《石头记》,根本不是白文本!
     魏绍昌先生在《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发表了《新发现的“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魏先生写道:“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书店在清仓整理库存时,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的《石头记》手抄本,经多方审核,可以肯定是清末有正书局石印的《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上半部的底本。…… 除了第六十七回之外(童注:此句有误,因为前四十回里无“第六十七回”),每回的前后均有总评,正文内有双行夹批。……有正本前四十回有有正书局老板狄平子(葆贤、楚青)的眉批,此抄本并无任何眉批。……此抄本楷法严谨,字体工整,一气呵成,与南图本全书有几个人的笔迹显然不同,看来是由一手从头到尾抄成的。…… 有正石印大字本在清宣统末年、民国初年出书,这个时候,上海早已有了照相落石的石印技术和设备,所以有正书局当初就是将此抄本直接摄影上石付印,而不是如过去胡适、俞平伯等所说是重录之后再上石付印的。抄本上的六处印章,很易于在石板上修去,至于狄平子增加的眉批,根据抄本书眉上尚有未去净的粘迹,可以说明是另用白纸将批语写好浮标在书眉上,摄影之后又去掉的。…… 到了民国九年(1920),有正又石印了一种小字本,改装十二册,每面十五行,每行三十字,这是用大字本剪贴照相缩印的,小字本的后四十回还补上了大概是‘征求’得来的近人眉批。此小字本又有民国十六年(1927)的再版本。”[2](P165—177)
     魏先生所写,说明戚沪本有回前回后的总评和正文内的双行夹评,但根本没有眉批。有正本前四十回有狄平子的眉批,有正本小字本后四十回(41——80回)有征集来的眉批。
     既然有正本的底本不是白文本,那么,欧阳健先生怎么说它是白文本呢?
     我们且看欧阳健先生的论证方法。
     《还原脂砚斋》写道:“魏绍昌先生指出,有正本‘楷法严谨,字体工整,一气呵成’,‘看来是由于一手从头到尾抄成的’(《红楼梦版本小考》第14页)。既然眉批肯定是狄葆贤所加,而眉批又与正文笔记一致,是以表明上石之前是经过重抄的。有正本的坐标,只能定在公元1911年。”[1](P 346)
     注意,魏绍昌说“楷法严整,字体工整,一气呵成 ”,“看来是由一手从头到尾抄成的”,说的是戚沪本——有正本的底本,而不是有正本!
     欧阳健先生将有正本与戚沪本混淆为一体。这就是关键所在!这就是窍门所在!
    二、狄葆贤组织“著名小说家”
    撰写的批语的来龙去脉
     《还原脂砚斋》写道:“所有的批语都是狄葆贤组织‘著名小说家’撰写的”。[1](P 337)
     狄葆贤组织“著名小说家”撰写批语,是怎么回事呢?
     魏绍昌先生早在1979年写道:“上集十册是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八月至十一月间出版的。下集十册是在民国元年壬子(1912)七月底至十二月间出版的。上集出版时所刊广告的原文如下:‘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出版:此秘本《红楼梦》与流行本绝然不同,现用重金租得版权,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先印上半部十册,共为一套。定价一元八角。’次年下集出版,广告同上,加了一行字:‘后部十册共一套,定价一元八角。’下集第一册封二还刊有‘征求批评’的启事。原文如下:‘此书前集四十回,曾将与今本不同之点略为批出。此后集四十回中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稿酬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前集四十回中批语过简,倘蒙赐批,一例欢迎。再原稿概不寄还,以免周折。上海望平街有正书局启。’”[2](P176)
     以上为来龙。再看去脉。
     魏先生接着写道:“据此可知,有正初印的大字本,是在清末民初这两年中分别出版的,只有上半部才有这位号称‘著名小说家’狄平子的眉批。”[2](P 176)
     彭昆仑先生在《狄平子与〈 红楼梦 〉》中写道:“先生还在这个本子上,写了大量的眉批(约200多条),除个别地方有‘失误’外,绝大部分的观点是正确的,有较高的审美水准。”[3](P 337)
     狄葆贤的238条眉批,都印在有正本的上半部(1——40 回)之上了。
     有正本大字本的下本部(41——80 回),没有狄葆贤的眉批,当然也没有“著名小说家”的任何批语。
     欧阳健先生知道有正本下半部的批语较少的情况,他写道:“下半部由于时间更紧,只敷衍草率地赶写出了总批,那些特别指明‘与今本不同之点’的眉批,已来不及细细写出,夹批只在第六十四回中加了两条,一为注‘鼒’字:‘子之切,小鼎也。’一为黛玉《五美吟》下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1](P338)
     狄葆贤第一次登出征集批语的广告时,有正本大字本上半部已经出版,书内已有“著名小说家”的批语,这“著名小说家”就是他自己。
     狄葆贤第二次登出征集批语的广告时,有正本大字本下半部已经出版,书内除底本(戚沪本)原有的批语外,没有“著名小说家”的批语。
     那么,这两次广告是否征集到社会上“著名小说家”的批语呢?
     答案是:征集到了。魏绍昌先生写道:“小字本的后四十回还补上了大概是‘征求’得来的近人眉批。”
    三、有关《十独吟》的批语源远流长
    我们来讨论有正本后半部的一个批语。
     《还原脂砚斋》写道:“……所有的批语都是狄葆贤组织‘著名小说家’撰写的……下半部……夹批只在第六十四回中加了两条……一为黛玉《五美吟》下批‘《五美吟》与《十独吟》对照。’……后者尤为不根之论……”[1](P338)
     欧阳健先生认定有关《十独吟》的批语是狄葆贤编造的。
     然而,有关《十独吟》的批语又见于梦觉本。
     宋浩庆先生早在1979年于《红楼梦学刊》发表《〈红楼梦〉六十四回、六十七回辩》,他写道:“《脂戚本》、《甲辰本》的六十四回都有这样一条脂批:‘《五美吟》与《十独吟》对照。’”[ 4 ](P224 )。
     甲辰本就是梦觉本。
     红学界公认程甲本前八十回的多半文字直接源于梦觉本(原本)。
     林冠夫先生在《关于〈红楼梦〉六十四回、六十七回的版本问题》中写道:“存在第六十四回的本子,有杨本、王府本、戚正本、戚宁本、梦觉本和程甲本。……觉本这一回也与全书各回一样,文字较简,且与程甲本接近,表现出从觉本到程甲本过渡的关系。”[5](P273)
     可见,程甲本的第六十四回的多半文字,亦源于梦觉本。
     梦觉本的原本形成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梦觉本(原本)比程甲本早七年。
     梦觉本(原本)比有正本早127年!
     欧阳健先生在《还原脂砚斋》里,将梦觉本排除在脂本之外。[ 1 ](P49)
     然而,无论梦觉本(原本)是不是脂本,只要它比程甲本早,它的第六十四回有关《十独吟》的批语,就比程甲本早。
     林冠夫先生在《论梦觉本》中写道:“抄胥们拿到的底本,是每四回装为一册,即全书分装成二十分册。如今我们见到的梦觉本,即今藏北京图书馆的这个本子,恰好也是每四回装订为一册,全书为二十分册。这个本子虽然只是个过录本,但它的过录和装订等,悉照梦觉本最初形成时的原貌,其版本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6](P6)
     因此,梦觉本(今存本)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其原本。
     而有正本第六十四回有关《十独吟》的批语,与梦觉本(今存本)的完全相同。
     因此,有正本后半部的这个批语,绝对不是狄葆贤编造的!
     《还原脂砚斋》为16开本,其正文有437 页,计五十万字。在这长篇论述中,欧阳健先生论证了有正本的批语全是狄葆贤撰写的,又论证了脂砚斋编造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欧阳健先生还分析了舒序本[1](P 49),分析了梦稿本(杨本)[1](P49 ~ 62),分析了蒙府本[1](P 62),分析了列藏本[1](P 63 ~66),分析了靖本[1](P66)。
     欧阳健先生没有分析梦觉本、戚宁本、郑藏本。
     不分析戚宁本、郑藏本,可以得到部分理解。
     欧阳健先生为什么不敢分析梦觉本呢?
     梦觉本是欧阳健先生绕不开的一座山!
     我敬请欧阳健先生正视梦觉本。
    四、程甲本留有戚沪本的脂批
    欧阳健先生迷信程甲本。
     欧阳健先生认定有正本上的批语都是狄葆贤撰写和征集的。
     可是,有正本上的一条批语,却能在程甲本的正文里找到,这又怎么解释呢?
     郭树文先生在《〈脂本辨证〉质疑——与欧阳健先生商榷》中写道:“程本在不加评点的总原则下偶有的疏漏,更提供了程本依脂本校印的铁的内证。程本第三十七回贾芸呈宝玉书启,‘男芸跪书’下的‘一笑’两字,在历来公认为脂本的戚本中为夹批。程本误把与戚本类似的脂本评点加在正文之中,其‘未加评点’是对脂评抄本而言的关系,难以抹煞。‘一笑’出自戚本夹批,胡适、俞平伯先生都曾提及。欧阳健先生应该知道。是因为把戚本界定在脂本之外?还是出于粗疏而未提呢?”[7](P76)
     孔凡成先生在《“未加评点”释——兼议“程前脂后”说》中写道:“己、庚、杨三本无‘一笑’二字;戚、蒙两本中,‘一笑’乃双行夹批;列本‘芸’下多‘儿’字,‘一笑’作正文;甲辰本中,‘一笑’作正文,后又有双行夹批:‘接连二启,字句因人而施,诚作者之妙。’可见‘一笑’ 混入正文有关情况。”[8](P5)
     从孔先生叙述中可见,仅就“一笑”在各本中的异同情况而言,仅这一段文字形成的时间,己卯本、庚辰本、杨本(梦稿本)最先,戚序本、蒙府本第二,蒙觉本(甲辰本)第三,列藏本、程甲本第四,程甲本直接承接梦觉本。
     仅就这一点而言,戚序本既然比梦觉本早,戚序本的这一段文字的形成,就应早于乾隆四十九年。
     总之,是脂前程后!
     孔先生在《“未加评点”释——兼议“程前脂后”说》中,还举了三个例子论证了“程甲本还残留脂批文字”。
     其中有一例是第74回有“为察奸情,反得贼脏”等八个字,不仅在程甲本里是正文,而且在各本中亦为正文,仅庚辰本作了标志并有眉批“似批语,故别之”。[8](P 5)
     因此,对这一例可不多讨论。
     另外两例是:
     (1)程甲本第13回写道:“接着又听喝道之声,原来史靖侯的夫人来了,史湘云、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正房,……”
     其中“史湘云”是批语误入正文。
     孔先生写了甲戌本、庚辰本、杨本、列藏本的有关情况。对于戚序本、甲辰本,他写道:“戚序本中‘王夫人’前多了‘那’字,在‘那’字前有双行夹批‘伏史湘云一笔’”他还写道:“而甲辰本有双行夹批‘伏下文’,‘史湘云’则变成了正文。”[8](P 4)
     (2)程甲本第17回写道:“想来那《离骚》、《文选》所有的那些异草,有叫作什么藿蒳、姜汇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什么石帆、水松、扶留等样的,见于左太冲《吴都赋》,又有叫做什么绿英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
    其中的“见于左太冲《吴都赋》”,“见于《蜀都赋》”应为批语混入正文。
     孔先生写道:“己卯、庚辰、戚序、蒙府中无此正文,代之以‘左太冲《吴都赋》’、‘以上《蜀都赋》’为双行夹批,杨本、列本中既不作正文出现,亦不作批语出现,可知已被删去,而到了甲辰本已变成正文,但少‘于’字,由此可见演变为正文的轨迹。”[ 8 ]( P 4 )
     我以为,这两例亦为铁证,一可证明程甲本源于梦觉本( 甲辰本 ),二可证明脂本在前、程本在后,三可证明戚序本在梦觉本之前,更在程甲本之前,四更可证明戚序本的有关批语的形成,更远在乾隆四十九年之前,根本不是清末民初有正书局的老板狄葆贤编造的!
    五、欧阳健先生在《还原脂砚斋》里
    对有正本、戚沪本的重视与忽略
     《还原脂砚斋》第六章第一节名为“以有正本为参照系”。这一节有79页,几乎占正文的五分之一。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还原脂砚斋》第六章第一节写道 :“有正本则是研究脂批最好的坐标,最好的参照系。原因有三:一、在红学家认可的‘脂本系统’中,有正本是‘三脂本’之外最重要的本子。……二、有正本虽未冠以‘脂砚斋重评’,但有大量与脂本相同或相近(即所谓‘与其它脂本共有 ’的批语)。……三、有正本是‘脂本系统’中唯一的印本……但它的下限却是确定不移的了。”
     由此可见,有正本被欧阳健先生高度重视,是《还原脂砚斋》的基石,也是“程前脂后”论的基石。
     可是另一方面,欧阳健先生对有正本是相当忽略的。
     在《还原脂砚斋》里,“有正本的底本是没有批语的白文本”这一论断,才是全书的要害与基础!
     有正本、戚沪本——有正本的底本,都有实物在世。
     早在1979年,魏绍昌先生就撰文介绍戚沪本“此抄本并无任何眉批。”而现在人们看到的有正本大字本(影印本)上有 238 条眉批。
     只要把有正本大字本(影印本)有眉批的段落影印出来,又将戚沪本相应的段落影印出来,真相立即大白。把两者并列影印,有几对例子就够了。欧阳健先生为何不影印呢?
     《还原脂砚斋》有影印图97个,不可谓不多,号称“资料最全。”
     欧阳健先生为何不如此影印呢?
     在这里,我只有一个判断 :欧阳健先生害怕如此影印!
     在《还原脂砚斋》里的欧阳健先生的观点总汇中,“有正本的底本是没有批语的白文本”这个论点是“皮”,其他所有观点都是“毛”。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欧阳健先生在《还原脂砚斋》的《自序》里写道:“记得 1991年8月贵阳‘纪念程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杨光汉先生听了我的质疑后,即席发表了如下意见:‘……欧阳健先生需要面对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现存十一个脂抄本上有上万字的异文及近八千条脂批,对此,尤其是对其中的于新说不利的每条异文和脂批均不能回避,均需作出充分的解释(包括推翻前此一切研究者所作的各种解释)。二是准备接受现今几乎所有的红学家的反诘。’……接受杨光汉先生建议,我决心尝试来‘还原脂砚斋’。”[1](P 14)
     欧阳健先生是否真的接受了杨光汉先生的建议呢?
     通过阅读《还原脂砚斋》,我感到欧阳健先生只是虚假的接受杨光汉先生的建议,其突出表现是以片面性态度对待有正本!
     首先,有正本是包含在戚序本这个系统中的,有正本与戚序本的关系如何,理应得到长篇详细的系统的介绍。可是,欧阳健先生对此是一笔带过,几乎等于避而不谈。
     其次,有正本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有大字本与小字本之分。大字本的前四十回(1 ——40回)共有 238条眉批,后四十回(41——80)没有一条眉批。小字本的前四十回、后四十回皆有眉批。欧阳健先生对小字本避而不谈。
     这两个避而不谈,掩盖了两个事实:一是戚沪本没有眉批,二是小字本的后四十回载有‘征集’来的眉批。
     这两个事实足以动摇‘程前脂’论!
    六、缩小脂本范围是片面性的表现
     杨光汉先生的建议提的是“现存十一个脂抄本”,而欧阳健先生把脂本限定为三个,这明显的表明了欧阳健先生拒绝杨先生的建议。
     将十一种脂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将会得出关于脂本流变的正确结论,将会得出关于十一种脂本与程甲本、程乙本之关系的正确结论。
     然而,割断三种脂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与八种脂本的有机联系,割断有正本大字本与戚沪本、戚宁本、有正本小字本的联系,只能是片面性的研究方法,只是为确立“程前脂后”论的企图服务的。
     经过众多的红学版本专家的多年的仔细研究,已经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十一种脂本的正文皆互相渗透,没有一种能号称绝对的“祖本”。红学版本的专家们还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要想正确的全面的研究程甲本、程乙本,必须研究所有的抄本,即不仅要研究欧阳健先生限定的三种,而且要研究他排除的八种。
     这就是我们至今仍然坚持称呼八种抄本为脂本的主要理由所在。
     欧阳健先生用“名实相符”的方法,将八种脂本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这就必然导致他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凤姐初见尤二姐的半文言演说
    可证庚辰本早于有正本
     有正本晚于程本,这是人们共知的常识。
     如果论证出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晚于有正本,那么,程前脂后论就能稳稳当当的成立了。
     《还原脂砚斋》不仅论证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批语抄自于有正本,而且论证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正文亦抄自于有正本。
     欧阳健先生写道 :“由于胡适说过:‘因为我宣传了脂砚甲戌如何重要,爱收小说杂书的董康、王克敏、陶湘诸位先生方才注意到向来没人注意的《脂砚斋重评本石头记》一类的钞本。大约在民国二十年,叔鲁就向我谈及他的一位亲戚家里有一本脂砚斋评本《红楼梦》。直到民国二十二年我才见到那八册书。’(《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第 321页)他的宣传刺戟(激)了书贾的热情,效尤者纷起,己卯本、庚辰本等相继问世。徐星曙 1932年于隆福寺购得庚辰本,‘八册完整,如未触手,并非是一部为众人传阅已久、弄得十分敝旧破烂的情形 ’(周汝昌:《异本纪闻》),证明它是新抄的本子。”[1](P 396)
     “效尤者纷起”,“效”什么“尤”呢?在这段话的前一页,欧阳健先生写道:“甲戌本想到了一个极聪明的对策:炮制残本。”
     吴国柱先生是欧阳健先生的志同道合的亲密文友,对《还原脂砚斋》有着透彻的理解。吴先生写道:“我们再从脂本出现的时间分析,正如欧阳健先生《还原脂砚斋》所考出那样,所谓‘脂本系统’的第一个刊本是 1911年出版的有正本,而有正本的批语乃是有正书局出版该本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的;其后出现的甲戌、己卯、庚辰诸脂本,则是在有正本的基础上篡改正文、增加批注而制成的残本,绝非乾隆年间的批本。”[9](P 17)
     真的是程前脂后吗?真的是民国初年有人炮制残本,依据有正本来制成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脂本吗?
     限于篇幅。今天我们仅仅讨论庚辰本,仅仅举一例。
     在《还原脂砚斋》里,欧阳健先生经常引用《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的材料,可见欧阳健先生对胡适先生的红学论著、言论是相当熟悉的。
     1933年 1月22日,胡适先生写了《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在此跋中,胡适先生将庚辰本、有正本、程本有关凤姐初见尤二姐的演说之文字作了比较。
     胡适先生写道 :
     “六十八回凤姐初见尤二姐时,凤姐说的一大篇演说,在有正本里有涂改的痕迹;原文是半文言的,不合凤姐的口气;石印本将此段演说用细线圈去,旁注白话的改本。如原文:
     怎奈二爷错会奴意。眠花卧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曾对奴说。奴亦曾劝过二爷,早行此礼,以备生育……
     涂改之后,成了这样的白话 :
     怎奈二爷错会了我的意。若是在外包人家姐妹,瞒着家里也罢了。今娶了妹妹作二房,这样正经大事,也是人家大礼,却不曾对我说,我也曾劝过二爷,早办这件事,果然生个一男半女,连我后来都有靠。……
     这种涂改是谁的手笔呢?究竟文言改成白话是戚本已有的呢?还是狄平子先生翻印时改的呢?我们现在检查徐先生的抄本,凤姐演说的文字完全和石印本涂去的文字一样。而石印本改定的文字又完全和高鹗排印本一样。这可见雪芹原本有意把这段演说半文言的客套话,表示凤姐的虚伪。高鹗续书时,觉得那不识字的凤姐不应该说这种文诌诌的话,所以全给改成了白话。狄平子先生石印戚本时,也觉得此段戚本不如刻本的流畅,所以采用刻本来涂改戚本。但狄先生很不澈底,改了不上一叶,就不改了;所以原文凤姐叫尤二姐做‘姐姐’,石印本依刻本改为‘妹妹’;但下文不曾照改之处,又仍依原文叫‘姐姐’,凡八九处之多。这可证石印本确是用刻本来改原本的。”[10](P 90)
     “徐先生的抄本”即庚辰本。
     “刻本”即程本。
     不难看出,引文中凤姐半文言的演说是有正本的底本上原有的,引文中凤姐白话文的演说是狄平子先生依据程本改的。
     既然有正本的底本上的文字与庚辰本相一致,就说明庚辰本早于有正本!
     总之,不能孤立的研究有正本,否则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健。还原脂砚斋——
    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魏绍昌。新发现的“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 [J]。
     红楼梦学刊,1979(2)。
    [3] 彭昆仑。狄平子与《红楼梦》[J]。
    红楼梦学刊,1998(3)。
    [4] 宋浩庆。《红楼梦》六十四、六十七回辨[J]。
     红楼梦学刊,1979(1)。
    [5] 林冠夫。关于《红楼梦》六十四回、六十七回的版本问题[J]。
     红楼梦集刊第四辑。
    [6] 林冠夫。论梦觉本——《红楼梦版本论》之一 [J]。
     红楼梦学刊,1999(4)。
    [7] 郭树文。《脂本辨证》质疑——与欧阳健先生商榷[J]。
     红楼梦学刊,1995(4)。
    [8] 孔凡成。“未加评点”释——兼议“程前脂后”说[J]。
     红楼(贵州),2002(1)。
    [9] 吴国柱。脂批“承袭型”举例[J]。
    红楼(贵州),2004(4)。
    [10]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一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原载:《南都学坛》 2006年01期
    
    原载:《南都学坛》2006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