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元妃属兔说到《红楼梦》后半部的作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 ”。
一、元妃属兔
     程高本为了符合“虎兔相逢大梦归”.在第九十五回里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所谓“虎”,即寅年。所谓“兔”.即卯年。
     “存年四十三岁”,与元妃父母的年龄相矛盾(在第九十五回里.贾政五十六岁,王夫人五十三岁),应改为“存年三十一岁” 。程高本第八十六回写元妃的生辰八字是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从甲申年到甲寅年,虚岁三十一岁。
     但“存年三十一岁”又不合“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两句,因为元妃不可能十一岁就进宫。
     进宫的前奏是“待选” 清朝上三旗的女儿.待选的年龄是虚岁十四岁至十六岁。《红楼梦》里正好有所反映.第四回写薛蟠“送妹待选”才人赞善。当时薛宝钗多大呢?在己卯本、梦稿本中.第三回凤姐问“妹妹几岁了?”黛玉回答“十三岁”了,这是虚岁。当时是“残冬” 到第二年春夏之际,宝钗到贾府。这时,黛玉已虚岁十四岁了(黛玉的生日在二月十)。宝钗比黛玉大两岁,虚岁有十六岁了(宝钗的生日在正月二十一日)。
     当然,还有一种算法:黛玉六岁离父进京.旅途只需一个月时间,到贾府时是“残冬”。到第二年春夏之际,宝钗进京“待选”,这时.黛玉虚岁只有七岁,那么,宝钗虚岁只有九岁。九岁的女孩“待选”才人赞善之类的宫中女官,自然是荒唐至极,完全不合朝廷的制度。因此,这种算法不能用于“待选”年龄。
    “待选”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于“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钗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薛姨妈千里迢迢送女到“京中”待选,理应认真对待。凭宝钗的身材容貌文化气质—— 与“杨贵妃”相类,凭宝钗的长辈们的活动能量,稍一活动,宝钗定能进宫。然而.却没有任何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孤零零地写宝钗“待选”呢?看来是别有深意— — 写宝钗是假,写元春是真,曲折地反映了元春当年就是以当选“才人赞善”的名义进宫的。 元春待选和进宫的年龄是虚岁十六岁。
     元妃比弟弟宝玉大多少岁呢?第十八回写道:“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可见,元妃入宫的时候,宝玉三四岁。因此,元妃比宝玉大十二岁。
     贾珠是元妃的哥,元妃比宝玉大十二岁,会不会与贾珠的年龄矛盾呢?不会。宝玉大贾兰五岁,而贾珠比儿子贾兰大十九岁。因此,贾珠比宝玉大十四岁,比元妃大二岁。
     元妃比宝玉正好大十二岁,因此,元妃与宝玉的属相是相同的。
     宝玉属什么呢?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仅仅只写了一个人的属相—— 秋桐属兔。第六十九回写道:“那贾琏一日事毕回来……贾赦十分欢喜……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者,赏他为妾。”这天是腊月十二日之前又写道:“偏算命的回来又说:‘系属兔的阴人冲犯 ’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说他冲的。”
     宝玉是否与秋桐同年呢?
     第四十五回秋分后的某一天,写黛玉叹道:“……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有十六岁。第六十九回说秋桐十七岁,是第二年的腊月十二日之前。
     因此,宝玉与秋桐同年,属兔。
     因此,元妃属兔。
    二、虎兔既表时又表人
    既然元妃属兔,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元妃的判词了。“二十年来辨是非”,元妃十六岁进宫,过二十年就是三十六岁。生肖是十二年一个轮回,三十六年就是三个轮回。兔年是卯年,元妃属兔,她三十六岁去世,这年是卯年。“虎兔相逢”,“虎”是寅年和寅月,“兔”是卯年。这一点,与程高本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 程高本的元妃寿命只有三十一岁,而曹雪芹本意的元妃寿命有三十六岁.两者相差五年!
     元妃属兔,兔是人的属相,是个标志,在“虎兔相逢大梦归”诗句里,“兔”代表元妃。既然“虎兔”相连.“虎”必定代表一个属虎的人。因为“虎兔相逢”,所以元妃遭殃和丧命,那么这个属虎的人.必定是迫害元妃的人。元妃是贵妃,能迫害她的人,其地位当然非常高这个人属虎,可能是个比元妃年轻十一岁的贵妃,唆使“今上”抛弃元妃。这个人,不可能是“今上”,因为若讲相逢,至少早已相逢了十几年。 这个人,同样不可能是比元妃大一岁的皇后或贵妃,因为若讲相逢,早相逢了,不会拖到元妃三十六岁时再相逢。
    三、完成《红楼梦》后半部
    势必远远超过四十回
    程高本的第九十五回写“元妃薨逝”。元妃的寿命只有三十一岁。
     从第八十一回到第九十五回,共十五回。时间跨度只有五个月(应该将时间跨度写成一年,后半部的作者将第八十回的时间理解错了。第八十回写“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已到了年底,而第八十一回却从八月初接着写),充其量只写了一年。从第九十六回到第一0七回,共十一回,只写了一年。在前半部里,从第十八回下半到第五十三回上半.共三十五回.只写了一年。第五十三回下半到第八十回.共二十七回半,只写了一年。曹雪芹本意的元妃寿命,比程高本的多五年,这五年,需要多少回来写呢?即使一年只用一回来写,《红楼梦》后半部最少也得扩充五回!
     假设曹雪芹还多活十年、二十年,用四十回写后半部,够不够呢?肯定不够!这从曹雪芹的前几十回的创作实践可看出端倪。
     众所周知,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原来是一回,后来扩充为两回。
     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总批云;“……今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可见,在第四十二回前.已扩充了四回。
     在贾穗先生的《俞平伯论〈红楼梦〉后四十回述评(下)》里,引用了俞平伯先生的儿子俞润民的文章。俞润民在《怀念父亲俞平伯》里写道:“……他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确是伟大著作,但有缺点.没作完就是它的缺点。第五十八回忽然冒出来个老太妃逝世,这里本应是元妃去世,元妃不死,贾府怎么能衰败呢?第八十回还写‘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是闲笔墨。照这等写法,再有三四十回书怎么可能写完呢?所以他认为曹雪芹无法完成了……”
     早在一九二一年,俞平伯先生与顾颉刚先生通信讨论《红楼梦》.俞平伯先生在信中写道:“……因为雪芹是亲见亲闻,自然娓娓言之.不嫌其多……总之《石头》全书若照雪芹做法,至少不止一百二十回.兰墅之四十回是最少之数了!……”
     在俞平伯先生所论的基础上,再加上“元妃属兔”的因素,即起码再加五回,完成《红楼梦》后半部,势必远远超过四十回。
    四、后半部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若问“《红楼梦》后半部的作者是谁?”除了说高鹗,答案至今还有好几种:
    1、作者是曹雪芹。
    2、作者是无名氏(水平仅亚于曹雪芹) 。
    3、作者是程伟元、高鹗。
    4、作者是曹雪芹、程伟元、高鹗。
    5、作者是无名氏、程伟元、高鹗。
     也许有人会说:“胡适早在三十年代就考证出后半部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你今天为何要多此一举呢?”其实问题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彭昆仑先生在《科学技术与(红楼梦)》中写道:“陈炳藻曾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周策纵先生的博士生。1980年他在第一届红楼梦国际研讨会上首次用电脑作为辅助工具来研究红学。他的工作是用电脑对五种词类在前40回、中4O回、后40回和《儿女英雄传》40回出现的频率作相关系数和相联系数检验,得出全书120回大致上应是同一作者的结果。”1985年,杜福华发表了《试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仍为曹雪芹所作》。 1994年,彭昆仑先生仍认为:“后四十回问题堪称‘红学研究第一难题’,不宜过早下结论。”
     我认为,程高本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无名氏,整理者是程伟元和高鹗,后半部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从“元妃属兔”展开,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九十五回里“因讹成实元妃薨逝”情节、第八十五回里为元妃算命的情节、第八十三回里“省宫闱贾元妃染恙”情节都不是曹雪芹写的。
     如果“元妃属兔”成立.就意味着后半部要多写五年,势必要突破四十回。因此,只有四十回的后半部,不是曹雪芹完成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理由,现仅列举六条如下:
    1、前后衔接问题。
     第八十一回应从年底接起.却从八月接起。第八十七回写道:“探春笑道:‘林姐姐终不脱南边人的话.这大九月里的,那里还有桂花呢。”’从第八十一回到第八十七回.只写了一个半月。因此,第八十一回是从八月初写起的。大而统之,从第八十一回到第九十五回,都不是曹雪芹写的。小而化之,至少第八十一回不是曹雪芹写的。
    2.葬花冢问题。
     第九十六回写道:“(黛玉)出了潇湘馆,走了几步,忽然想起忘了手绢子来,因叫紫娟回去取来,自己却慢慢的走着等他。刚走到沁芳桥那边山石背后,当日同宝玉葬花之处……”沁芳桥在大观园南部的翠嶂附近,与葬花冢相距甚远。第二十三回写葬花冢在沁芳闸桥和梨香院附近,在大观园北界墙一带。因此,第九十六回的有关情节,不是曹雪芹写。
    3.宝玉新房问题
     第九十六回写道:“惟将荣禧堂后身、王夫人内屋旁边一大跨所二十余间房屋指与宝玉,余者一概不管。”第七十五回写道:“因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受第七十五回的这一条制约,第九十六回的宝玉新房的地址就没有着落,根本就无法安插(我1982年夏在《黄冈师专学报》上发表的《贾府示意图说》,可供参考)。因此,宝玉新房及相关情节,不是曹雪芹写的。
    4.缀锦楼问题。
     第八十一回写道:“(宝玉)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所谓“人去房空”,是指迎春出嫁了。迎春住在缀锦楼,在大观园的西北部,不在大观园西南部的沁芳亭附近。因此.第八十一回的有关情节,不是曹雪芹写。
    5.林姑爷升粮道问题。
     第八十二回写道,“凤姐道:‘……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这一段,是黛玉梦中的一段。虽是梦话,却反映了作者认为林如海当上“湖北粮道”是升了官。
     第二回写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到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在这里,林如海官职有多高呢?清代的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在《历代职官表》里.有今人翟蜕园写的《历代职官简释》。翟蜕园写道:“翰林官在仕途中视之有如在天上之感,盖因其体制不同于他官而升迁较易。例如翰林官虽七品得挂朝珠,著貂褂,而他官则五品始得挂珠,三品始得著貂褂,翰林官(编修、检讨)经过京察后.得以七品外放为四品之道府。 ”林如海即使中间不经过“升到兰台寺大夫”(至少有五品),即由翰林院编修直接外放为巡盐御史,也能当上四品道员。用不着“升任粮道”(亦为四品)。因此.第八十二回的有关情节,不是曹雪芹写的
    6.长随借贷做衣裳问题
     第九十九回写贾政的长随们“好容易盼到主人放了外任,便在京指着在外发财的名头向人借贷、做衣裳装体面……”
     贾政的长随们是否到了靠借贷做衣裳的地步呢?第三回写道:“他(黛玉)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又写道:“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贾政的长随们,其地位肯定超过三等仆妇,超过门子.怎么会借贷做衣裳呢?贾政的长随们,若不借贷做衣裳,就不会离开贾政。他们若不离开贾政,就轮不到李十儿上窜下跳。因此,整个第九十九回,不是曹雪芹写的。第九十九回里的贾政,不是荣府的二老爷.倒成了毫无根底毫无靠山的穷京官。这种京官临时招聘的长随,才自己借贷做衣裳,然后随主人到地方。
    五、补充说明
    在上面的论述中 ,本文涉及了曹雪芹的创作进度、程伟元比高鹗的作用大、无名氏创作了后四十回等问题,仅仅点到,但并非臆断。现将有关资料来源说明如下:
    A. 曹雪芹的“增删”止于八十回。李全华《关于曹雪芹的创作经历问题》和惠康祐《<红楼梦>成书过程初探》两文中都作了论证 见:[12]、[26]
    B 关于程伟元比高鹗的作用大 除了程、高在各自《红楼梦》序言中可窥实情一斑,还有今人马国权先生对程伟元能力的考证介绍。可见.程氏有能力承担续书任务。见[22].
    C、无名氏创作后四十回。
    1.在程甲本出版之前六年已有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
    程伟元、高鹗排印《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五十六年(1 791年),在这之前,已有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
    周春于甲寅(1794年)中元日写下《阅红楼梦随笔·红楼梦记》。周春写道;“乾隆庚戍秋,杨畹耕语余云:‘雁偶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乾隆庚戌秋,即1790年秋,此时间,比程、高排印程甲本的时间早!
    “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 ”省试即乡试,入闱即入秋闱。一个“必”字.说明至少有两次,1790年前最近的两次乡试,是在哪两年呢?在1785年(乾隆五十年)和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 因此,雁偶重价购得一百廿回《红楼梦》,至迟在1 785年秋季。因此,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流传于世的时间.比程甲本至少早六年!
    2.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论述从略);
    3 高鹗是整理者。
    刘世德先生在《关于高鹗的〈月小山房遗稿〉》中已有论证 见[25]
    4、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校注本《红楼梦·前言》写道:“现存《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其所据底本旧说以为是高鹗的续作,据近年来的研究,高续之说尚有可疑。要之非雪芹原著.而续作者为谁,则尚待探究。”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校注本)[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1982。
    [2]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3]周汝昌。红楼纪历[A]。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C]。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4]霍国珍、霍纪平。红楼解梦[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5]张笑侠著《〈红楼梦〉大事年表》
    [6]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7]贾穗。俞平伯论《红楼梦》后四十回述评(下)[J]。
    红楼梦学刊,1998(2)。
    [8]俞平伯。俞平伯和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J]。
    红楼梦学刊,1998(3)。
    [9]林冠夫。辨“虎兔相逢”[J]。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辑。
    [10]徐子余.“虎兔相逢”解作康雍两朝交替之年新证[J]。
    红楼梦学刊,1998(4)。
    [11]杜福华.试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仍为曹雪芹所作[J]。
     红楼梦学刊,1985(1)。
    [12]李全华.关于曹雪芹的创作经历问题[J]。
    红楼梦学刊,1982(3)。
    [13]周岭、刘振农。贾元春判词新探[J]。
    红楼梦学刊,1982(2)。
    [14]张季皋.怎样理解“榴花开处照宫闱”[J]。
    红楼梦学刊,1985(1)。
    [15] 彭昆仑。科学技术与《红搂梦》[J]。
    红楼梦学刊,1995(4)。
    [16]江西大学中文系著《红楼梦诗词译释》。
    [17]粱归智。石头记探佚[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18]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
    [19]张传帮主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
    [20]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21]黄车骥。历代职官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2]马国权。程伟元在辽宁[J]。
    红楼梦学刊,1981(3)。
    [23]陆树仑。有关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材料考辩[J]。
    红楼梦学刊,1981(2)。
    [24]石昌渝。红楼梦:后四十回
    与前八十回细节描写之辨析[J]。
    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辑。
    [25]刘世德。关于高鹗的《月小山房遗稿 》[A].
    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6]惠康祐。《红楼梦》成书过程初探[J]。
    红楼梦学刊,1998(3)。
    原载:《鄂州大学学报》 1999年6卷1期
    
    原载:《鄂州大学学报》1999年6卷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