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中国老故事》书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老故事》书摘
    1、《压岁钱的故事》
    2、《盘古开天辟地》
    3、《花木兰》
    4、《马头琴》
    5、《桃园三结义》
    《压岁钱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比魔鬼还要厉害的小妖,名字叫祟(suì)。它长得全身漆黑,两只手雪白雪白。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它就会出来害人,受害的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每当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过年夜饭,渐渐睡熟之后,祟就偷偷地来了。只见它穿门越窗,见到沉沉入睡的孩子,就伸出雪白的手在孩子的脑袋上摸三摸。孩子一个惊跳,“哇”地一声哭出来,然后就会发烧,说胡话,从此便得了病。等到热退病去,聪明的孩子却变了样,要么两眼发直,变成了一个傻子;要么又哭又笑,胡言乱语,变成了一个疯子。一提起祟,人们又恨又怕。每年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生怕祟来伤害自己家的孩子,就点亮灯盏, 家里人团坐在一起不敢睡,叫做“守祟”。可是,祟还是年年在大年三十晚上伤害孩子。
    城里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开了一家酱坊。夫妻俩勤勤恳恳过日子,直到五十来岁,才添上一个孩子,真是“老来得子比金贵”呐!夫妻俩日捧夜捂,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到了大年三十,夫妻俩紧蹙眉头发起愁来!唉,害人的祟,千万别来呀!夫妻俩愁眉苦脸地吃过年夜饭,就摆开桌子,供上三牲, 求菩萨保佑孩子平安吉庆地度过大年夜,又点亮灯和孩子一起守祟了。
    这孩子竹子的、木头的小玩意儿玩腻了,就拿来一张红纸, 八个铜钱,用红纸把这八个铜钱包起来,又拆开,再包起,又拆开……夜深了,孩子玩累了,就随手把红纸包的铜钱往枕边一扔,倒头就睡。
    夜深了,忽然窗外“呼啦啦”刮来一阵大风,“嘎吱——” 一声,把紧闭的房门吹开来,“呼——”一声灯灭了。这时,一道黑影闪了进来,啊,祟来了!管氏夫妻想喊可是喊不出来, 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祟伸出白手,撩开帐子,向孩子的头摸去。老两口绝望地闭上眼睛。突然,孩子的枕边迸出一道闪电, 祟连忙缩回白手,“吱呀,吱呀”尖叫着,返身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管氏夫妻慌忙点上灯,一看孩子正睡得香甜,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奇怪,是什么东西会闪光把祟吓跑了呢?管氏夫妻在孩子的枕边找了又找,摸了又摸,看了又看,除了用红纸包着的八个铜钱,什么都没有。咦,难道祟怕红纸包?
    大年初一,孩子依旧又蹦又跳,有说有笑。管氏夫妇又惊又喜,见人就把昨晚发生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于是,一传十, 十传百,红纸包能赶走祟的消息就传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了。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都按照管氏夫妇的做法,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着八个铜钱,交给孩子,让他放在枕边。果然,一夜过去,家家的孩子都平安无事。
    为什么红纸包铜钱能够赶走祟呢?原来这八个铜钱是八仙变的。八仙看到祟残害儿童,就暗中来帮忙。于是,人们把这铜钱叫做八仙钱,因为八仙钱能镇住祟,所以又叫压祟钱。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祟再也没有出现,而这个习俗却传了下来。因为祟和岁同音,于是“守祟”就称为“守岁”,“压祟钱”也称为“压岁钱”了。
    
     (本文摘自:中国老故事·民俗故事·二)
    《盘古开天辟地》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世界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那时候, 没天,没地,没日,也没夜。整个世界连在一起,混沌一团, 好像一个大鸡蛋。
    盘古就在这个大鸡蛋里头睡着。他双手抱着,双腿屈着, 整个身子一直盘在里面,所以叫“盘古”。他在大鸡蛋里安安静静、昏昏沉沉地睡啊睡,睡了一万八千年。
    这一天,盘古醒了。他张开眼睛,发现周围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他用力揉揉眼睛,仍然不见一丝光亮。盘古觉得憋闷得慌,用尽全力向四周撞去,但是大鸡蛋只是稍微晃了晃, 什么反应也没有。
    急切间,盘古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化为威力巨大的神斧。他抡起斧子用力向周围的混沌黑暗一阵猛劈。只听“咔嚓”几声巨响,大鸡蛋破裂了。鸡蛋里那些轻而清的东西, 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不断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呢,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诞生于天地之间。
    天和地分开后,整个世界变得亮堂堂的。盘古也觉得舒坦多了。可是,他担心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高举双臂托住苍天, 脚踏大地踩住厚土。
    就这样,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每日生长一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了,地厚得不能再厚了。天到底有多高呢?足足有九万里高!地到底有多厚呢?足足有九万里厚!盘古也变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顶天立地的巨人!
    盘古知道天和地再也不会合在一起,终于放心了。他实在太累了,托举青天的双臂无力地垂下,整个身体“轰隆”一声倒在了地上。
    盘古死去了。
    在他倒下的一瞬间,左眼直冲天际,变成了一颗火红的太阳,给大地带来温暖和光明。右眼飞上苍穹,变成了一轮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明媚和安宁。
    他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汗珠洒向大地,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绵绵细雨。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他的肌肉变成了宽广肥沃的万顷良田,毛发变成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森林,血液变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就连牙齿和骨骼,也变成了长埋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
    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化生出一个光明美丽的世界。从此, 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树木,万物滋生,世界变得充满生机。
     
    (本文摘自:中国老故事·神话故事·二)
    《花木兰》
    
    木兰离开家乡,随着大军奔赴边疆。他们披星戴月,翻山越岭,一路上吃尽了苦头。走啊走,他们来到黄河边,夜里,就在黄河边上露营。木兰无法入睡,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汹涌奔流的哗哗声。走啊走,他们到达了黑山脚下,这里已靠近敌人的阵地,耳中传来敌人战马的嘶鸣声。
    花木兰武艺精湛,又常听父亲讲带兵打仗的故事,阅读父亲的兵书,所以熟知战术。在一次作战中,她分析了双方的具体情况后,建议夜间偷袭敌人,结果以少胜多,打赢了那场战役。几次战役后,花木兰的军事才能受到了重视,两次得到提升。四年后,花木兰被调到中军,职位升为都统,直接参与各项军事决策。在冬季的一次战斗布署中,元帅贺廷玉选中了一条进攻敌军的线路,花木兰认为当时天气变化无常,行军中如果遇上大雪封山,部队就会有进无退,后果不堪设想。但贺元帅求胜心切,认为短短的三天时间不会下雪。花木兰没有办法,只好请求另率一支兵马与他率领的军队走不同的线路进攻,以便两军能够互相接应。事情果然如花木兰预想的一样,三天的行军还没有走完,大雪便把贺元帅带领的一行兵马困在了深山。花木兰一面派人打探敌人动向,一面迅速组织力量,接应贺元帅率领的军队出山。
    花木兰的聪明机智、英勇善战得到了贺元帅和战士们的认可和赞赏。她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最后做了左路大将军。
    十二年过去了,边疆战乱平定,木兰跟随大军胜利还朝。贺廷玉元帅把花木兰所立的战功奏明天子。皇上听说后,亲自召见了木兰,赏了她许多金银财宝,还要封她做兵部尚书。花木兰非常感谢皇上的重用,但她表示不愿做官,只希望快些回家,与家人团聚。最后贺廷玉元帅率领一队人马护送花木兰回到了家。
    此时年迈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他们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弟弟聪儿也已长大成人,他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木兰让爹娘在客厅里招待贺元帅和同行的战友,自己跑回房里,脱下战袍,换上以前穿的衣裙,梳好如云的黑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上美丽的花黄。梳洗打扮好了,木兰这才羞答答地走出房门。同行的战友们一见,惊讶不已,共同战斗了这么多年,他们竟然一点都没有觉察木兰是女孩子。贺元帅不由得赞叹道:“将门虎女,巾帼英雄啊!”
    
    (本文摘自:中国老故事·民间故事·二)
    《马头琴》
    
    在内蒙古草原上,流行着一种独特的乐器,它有着梯形的琴身和刻成马头的琴柄,人们叫它“马头琴”。马头琴的声音时而凄婉哀怨,时而欢快明朗,令人百听不厌。这种乐器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叫—苏和。
    苏和自小就失去了父母,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祖孙二人以放羊为生。苏和聪明、勇敢,很受奶奶和邻里们的喜爱。
    时间就像风中的沙,转瞬间就消失了。苏和也渐渐长大, 成了一个强壮、帅气的小伙子,他每天都去放羊,还喜欢在放羊的时候唱歌,他的歌声真是好听,草原上从没有出现过这么好听的声音,附近的牧民都喜欢听他唱歌。
    一天,苏和像往常一样出去放羊。天色渐晚,苏和赶着羊群往家走去。经过池塘边的小路时,羊群围在一起不再往前走了。苏和感到很奇怪,上前一看,发现一匹刚出生不久的小马驹躺在地上,四肢还在不停地抖动着。苏和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小马驹,赶紧抱起来查看。小马驹浑身脏兮兮的,还受了点伤。于是,苏和抱着小马驹来到池塘边为它梳洗身体,清理伤口。
    小马驹在苏和的照料下很快就恢复了活力,一天天长大。它全身雪白,美丽又健壮,是这一片草原上最漂亮的马。它还曾经在一个夜晚赶跑一只大灰狼,保住了羊群。从那之后,苏和与白马更加亲密了,一人一马整日形影不离。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消息,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丈夫,因此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谁要得了第一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邻近的朋友都鼓动苏和,让他骑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大会开始了。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纷纷扬起皮鞭,你追我赶,策马狂奔,好不热闹。比赛结束,苏和的小白马跑到了最前面。大家都为苏和欢呼喝彩。
    坐在高台上观看的王爷也很高兴,终于为乖女儿选出一个绝佳的夫婿了,连忙招手说:“快,快,请骑白马的勇士到台上来。”苏和高高兴兴地走上台去,王爷一看,上台的竟然是一个穷牧民,顿时变了脸色,绝口不提招亲的事儿,对苏和说:“给你三个大元宝,留下白马,赶紧回家去吧。”
    “不行。白马是我的好朋友,不卖!更何况我是来赛马, 不是来卖马的。”苏和听了王爷的话,立刻气愤地说道。
    王爷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牧民竟敢顶撞他,他大手一挥道:“放肆,本王的意思岂是你可以违抗的!来人,给我推出去狠狠地打。”打手们一拥而上,将苏和打得半死,幸好临近的牧民们将他救回家才捡回一条命来,而白马被王爷夺走了。苏和在奶奶的细心照料下慢慢地恢复了健康,可白马再也没有了消息。
    一天夜晚,苏和正要上床睡觉,忽然听到门外有声响,他抬头问道:“谁啊?”没有人回答,过了一会声音再次传来,“谁呀?”苏和又问了一句,还是没人回答。苏和很奇怪,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他的小白马回来了!苏和高兴极了,却发现白马的身上到处都是伤,还有几根利箭插在身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王爷夺走白马后非常高兴,走到哪儿都骑着它,还设了一个宴会,广邀亲朋前来,好炫耀一番。
    宴会这天,酒过三巡,王爷想骑着白马威风一下,让仆人牵来白马,一踩马镫(dèng)就上了马背。刚要勒紧缰绳, 白马却一个跳跃将王爷摔了下来。白马挣脱缰绳,向城外奔去。王爷何曾这么狼狈过,爬起来大声喝道:“抓住它,快!抓不住就射死它,决不能让它逃了。”众武士本想拦下白马,但是白马毫不屈服。众武士见状,拉起弓箭,一起向白马射去。白马身中数箭,仍坚持着跑了出去,回到苏和的身边。
    苏和看着白马满身的伤,伤心地流下泪来。他忍着心痛, 拔下白马身上的箭。但是白马的伤太重了,第二天就死了。苏和非常伤心,茶不思饭不想,几夜不能入睡。
    有一天,苏和在蒙蒙眬眬中又看到了白马。他亲切地抚摸着它。白马靠近他说:“主人,如果你不想让我离开的话,就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吧。”说完就消失了。苏和猛然惊醒,想想白马的话很有道理,就按照它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把琴,给它取名叫“马头琴”。
    苏和常常在草原上拉起马头琴,当他想起与白马一起生活的情景时琴声便欢快美妙,当他想起白马死去的情景时琴声便凄婉哀怨。渐渐的,马头琴成为了草原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马头琴那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沉醉其中。
    你听,马头琴声又响起了,它正在诉说这个动人的故事呢。
    
    (本文摘自:中国老故事·各族故事·一)
    《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中大家最熟悉的人物应该是刘备、关羽、张飞。
    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张飞,字翼德,世代都居住在涿(zhuō)县城里,家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身长八尺,声音大得像天上“轰隆”炸响的巨雷,整条街都能听到。
    当年张飞在忠义庙街上卖肉,他把肉系在门前的一口井里,用千斤重的石板盖上,井旁竖一块牌子,牌上写着:“掀开巨石,割肉白吃。”张飞这样做,可不是想送猪肉给别人吃。你一定猜到了,他超级自信,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能搬开巨石,其他人都做不到。
    话说有一天,关羽赶着小毛驴来到了张飞的肉铺门口。关羽身长九尺,光胡须就有两尺长。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见那牌子上写的字,他心想:好大的口气!关羽只一下就掀开了石头,从井里拎出猪肉,赶集去了。
    张飞一回来,看到石板被放在一边,猪肉也不见了,再听街坊邻居把前前后后的事情一说,觉得麻烦来了。他原想炫耀一下自己力气大,没想到这县城里竟然也有如此力大无穷的人。不摘牌子吧,那以后他总来白吃猪肉怎么办?摘了牌子吧,又怕惹人笑话。
    下不了台的张飞又做了一件笨事情。他来到关羽的粮食摊前,问:“你这绿豆干不干?”关羽哪知道张飞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以为这人要来买他的绿豆,连声说:“干!干得很!”张飞又问:“我用手捻捻,试试绿豆干不干。”关羽哪知是计,说:“行!”
    张飞抓起一把绿豆来,用大拇指一捻,绿豆成粉末了。他捻了一把又一把,把一袋的绿豆捻碎了半袋。
    关羽猜出就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故意来找茬儿,就说:“你把我的绿豆都捻成了粉末,叫我怎么卖呀!”
    “你不是说可以捻吗?”
    “那也不能都捻碎呀,你还讲不讲理?”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自然是这两个人打起架来。人们上前去劝,可谁也拉不开。这时候,恰巧刘备卖草鞋经过这里。
    刘备家住本县楼桑村。他幼年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因家庭贫困,便以卖鞋织席为业。他一直有大志,好结交天下豪杰。刘备个头很高,有七尺五寸,手特别长,直到膝盖;耳朵大得直垂到肩。他性情宽和,喜怒不形于色,不爱多说话。一看到张飞、关羽大打出手,就上前用手一拨拉,把两人分开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张飞和关羽经过一番厮打,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又经过刘备从中调停,竟成了好朋友。
    于是,三人在桃花开得正盛的桃园拜盟结义,一般的拜盟兄弟是按年龄排行次,可是张飞却要按力气大小来排,他说:“谁力气大谁就是大哥。”关羽说:“刘备一下就把咱俩分开了,数他力气最大,应该是大哥。咱俩力气不相上下,谁做老二老三都行。”张飞不同意。
    刘备说:“那我们就比比谁能把鸡毛扔到房顶上去。谁最先扔上房顶,谁就是大哥。”
    张飞性急,抓来一只鸡,拔下几根鸡毛就往房顶上扔,鸡毛那么轻,任张飞用多大的力气,一会儿就飘到了地上。张飞扔得满头大汗,鸡毛倒是扔了一地,可一根也没飞上房顶。
    关羽也拔了根鸡毛使劲往上扔,也没扔上去。
    轮到刘备了,他把张飞、关羽拔过毛的那只鸡轻轻一扔,鸡上了房顶,鸡毛自然也上去啦。
    张飞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只好认输。刘备当了大哥。张飞扔的次数最多,又没扔上去,就排行第三。
    刘备说:“我本来是汉室宗亲,现在天下大乱,我想招兵买马,破贼安民,二位贤弟和我共举大事,如何?”张飞、关羽连连称好,他们也想为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尽一份力。
    三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他们又聚集了乡中的三百多勇士,把“黄巾军”赶出了涿郡。
    
    (本文摘自:中国老故事·人物风物传说·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