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王熙凤成败于“丧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凤姐是贾府的中心人物。可以说,凤姐的成与败,就是贾府兴与衰的一个缩影。贾府由兴盛转向衰落之时,也是凤姐由“一花独秀”走上“英雄末路”之日。
    说来也巧,凤姐从成功走向失败,尽管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她管理生涯的高峰与低谷,均定格在办丧事上。
    成也凤姐 败也凤姐
    凤姐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的丧事,是其管理生涯的最得意之笔,她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权力与成功,还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精力、活力与魅力。谈笑中定夺乾坤,行动时威风八面。请看:凤姐一接手,如同高明的医生,对宁国府现状,先望闻问切,“理出头绪”,一下子就诊断出宁国府人财物管理上五大弊病,条条都说在点子上。
    凤姐一上台,如同治军有方的统帅,先有严格的约法三章,后有清晰的施政纲领;既有运筹谋划之能,又有杀伐决断之术,把个丧事办得极其风光,“全族上下无不称叹”。脂评更是一连串的赞叹,说此回是:“写凤姐之珍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凤姐真成人精了。
    十几年过去,还是这个凤姐,还是同样办丧事,而且是办荣府老祖宗贾母的丧事,昔日的威风却荡然无存。如果后四十回有脂评,肯定是一连串的哀叹:“写凤姐之脆弱,写凤姐之窝囊,写凤姐之挣扎,写凤姐之呆气,写凤姐之可怜。”
    此时,凤姐的失意与狼狈,随处可见。她在上司邢夫人与王夫人那里,出力不讨好,受尽夹板气;她在下属面前布置工作,竟是苦求央告:“大娘婶子们可怜我吧。我上头捱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
    下属们并不可怜她,仍是“死眉瞪眼”,“答应着不动”。结果办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自己“又气又急”,“眼泪直流”,“用尽心力”,终于支撑不住,“吐了一口血,便昏了过去”。从此,一病不起,一蹶不振。
    凤姐管理失败的原因
    同样一个人,同样办丧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实际上,原因是复杂的。
    现代组织寿命学认为:任何组织的一届领导,“最佳年龄”一般是1年至5年,这个年龄段为上升期,是最具生命力、创造力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其领导功效就会逐步下降,渐趋退化。可是,凤姐在“总经理”位置,一干就是十几年,而且在位期间,没有考核、没有审计、没有述职、没有换届、没有公开公平的竞争,当然,更没有对权力必要的监督与制约。于是,凤姐的领导功效与领导权力,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发生蜕化变质,走向不可救药的腐败。
    尽管凤姐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经失去作为领导必要的权威,还包括起码的体力。此时,凤姐主持贾母丧事,“力诎失人心”,办得一塌糊涂,就是必然的。这怕是凤姐失势的第一条原因。
    领导在其位,主其政,一定先要谋其势。势者,大形势与小环境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与不可抗拒性。古人云:“大势之所趋,非人力所能移也。”凤姐是太聪明了、太能干了,她总认为:“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为什么这次办丧事不行了?
    首先是大势已去。随着贵妃娘娘去世,贾府被抄检,贾家大势已去,气数已尽。随着贾母去世,贾府没有灵魂与支柱,凤姐也失去后台与靠山。
    凤姐理家行权,之所以显得底气足、脑子灵,自我感觉良好,正是因为贾府家大业大,有大量银子垫底,有贾母这棵大树支撑。如今,贾府败了,贾母死了,凤姐自然就显得底气不足、脑子不灵,找不到感觉,如晾在岸上的鱼一样,没有了精气神。
    这里的小环境也不顺:一是贾母死后,贾府家政的决策层群龙无首,多头领导,各吹各的调,干预太多,还干预得不是地方。更要命的是,一直对凤姐不满的邢夫人,这次想借办丧事整治凤姐,让她办事,又不给财权,让凤姐活受罪。而王夫人死官僚一个,贾政迂腐到家,只能给凤姐帮倒忙,关键时候,竟跟邢夫人一块埋怨指责,气得凤姐吐血。
    二是众人见上层领导不支持凤姐,而凤姐手里又不掌握银子,加上以往太多的积怨,自然不听凤姐指挥,跟着邢夫人“更加作践起她来”。尽管平儿、李纨主持公道,毕竟人微言轻,作用有限。
    凤姐事前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盲目乐观,犯了政治幼稚病,认为老太太死了,自己将大有一番作为,觉得自己有才干、有经验,有自己人,“银子是现成的”,肯定比宁府秦可卿的丧事要办得好些。于是,主动请战,结果,自取其辱。
    本来,凤姐重病在身,可以请病假躲过去的,当然,大势已去,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这大概是凤姐失势的又一条原因。
    最后一条最重要,就是凤姐自身素质的缺陷。传统管理强调:正已是正人的前提。
    现代领导学认为:领导者自身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从凤姐综合素质看,她属于才胜德缺一类。论才干,凤姐对领导学、管理学、关系学,包括厚黑学,门门精,管人、管钱、管物都有一套。在贾府败落前,只有凤姐能把贾府这架庞大而复杂的机器摸得透、玩得转。等凤姐玩不转时,贾府也败落了,根本原因是两者害了一个病——道德上的堕落。
    这一点,贾母临终前看出来了,但老人家开错了药方——让凤姐给子孙们散发佛家经典《金刚经》,在今天看来,实在荒唐,在当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说凤姐的才干可用一个“能”字概括,那么,凤姐的德行,可以概括为一个“贪”字。凤姐的特点就是既要保位子,又要捞银子,还要争面子。
    为了达到此目的,凤姐对上司——贾母、王夫人等巴结奉承,对其他主子——李纨、探春等也注意团结拉拢,对下属则变着法地整治。
    然而,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中自有一杆秤。兴儿就提醒过尤二姐,说凤姐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面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他掌握凤姐的民意测验总体情况:“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这小子的测验基本正确。
    可惜,凤姐不知道,一旦失势后,民意的厉害,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凤姐无德,也限制了其才干的发挥。凤姐对贾府的种种矛盾与危机,特别对“出去的多,进来的少”的财政危机,以及对下人“穷追苦克”的巨大风险,还是能够看清楚的。但凤姐不会像探春那样兴利除弊,改革创新;也不像秦可卿那样及早回头,抽身退步。得势时,得意不想退;失势后,想退又无路可退。这就决定了凤姐即使看到贾府的矛盾与危机,也不可能为贾府长远打算,拿出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她挡不住眼前“位子、银子”的巨大诱惑,因此,只能搞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搞拆东墙补西墙,得过且过,过一天,捞一天,而且越是感到好景不长,越是感到危机严重,越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捞,越是费尽心机、拼着性命地捞。
    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原载:王熙凤成败于“丧事”
    
    原载:王熙凤成败于“丧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