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陈毅、乔冠华、胡乔木与《红楼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曹晋杰 参加讨论

    陈毅巧对《红楼梦》
    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
    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
    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期,斗争环境艰苦、险恶,尽管陈毅曾下令红军和游击队每到一处,要把收集书报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可并未收集到《红楼梦》。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陈毅率部东进江南。在戎马倥偬之中,又传来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鲁艺”关于《红楼梦》的讲话,再次引起了陈毅阅读《红楼梦》的愿望。1942年初,陈毅得知阜宁县商会会长王冀英家藏有一部《红楼梦》,他特地抽空请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陪同,专程登门拜访王冀英,借阅《红楼梦》。王冀英本以为陈毅前来是为筹军饷或买枪弹,陈毅提出借书,使王冀英大感意外。王冀英慨然取出《红楼梦》,陈毅欣喜万分,当即翻阅,这是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乾隆甲辰本脂砚斋重批《石头记》,只有不足80回。这时王冀英笑问陈毅:闻陈代军长为一儒将,小可有一上联,恳请军长续对,如何?接着,王冀英吟了上联: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王冀英的言外之意,是说国民党、新四军、地方实力派高喊抗日,实为一己之私。陈毅心知肚明,略一沉思,吟出下联: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
    陈毅也是一语双关:真抗日,假抗日,只看行动便分黑白。王冀英见陈毅出口成联,才思敏捷,敬佩不已,后来他俩成了诗文唱和的挚友。
    陈毅一有空闲就看从王冀英家借来的《红楼梦》,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很快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提笔题诗一首:
    辛酸荒唐事可哀,借题金陵十二钗。
    封建兴亡指点尽,山河寸寸着劫灰。
    全国解放以后,1954年3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休养,陈毅去探望,毛泽东又谈到:“《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能有发言权呢!”同年10月16日,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以党内文件下发。这时,陈毅在上海工作,他觉得以前虽看过《红楼梦》,但研究得还很不够,于是他又挤出时间,看了高鹗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对“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有了进一步认识。
    陈毅多次读过《红楼梦》,每读一次,必有新的收获和启发,《红楼梦》成为他一生爱读的书。
    乔冠华情牵《红楼梦》
    乔冠华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受了他的初恋情人姚锦新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初,乔冠华受余汉谋之聘,出任香港中国通讯社社长,任务是征集香港知名人士的稿件,发往海外供华侨报纸采用。 其时,他已由连贯、廖承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天,在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深造5年的姚锦新,于香港半岛酒店玫瑰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徐迟给了乔冠华一张入场券。姚锦新的天生丽质和精湛琴艺吸引了乔冠华。音乐会结束时,乔冠华主动上前与谢幕的姚锦新握手并自我介绍,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双双堕入爱河。
    尽管此时乔冠华靠写国际时评的稿费为生,工作很忙,仍经常挤出时间去看望姚锦新。姚锦新自幼丧父,寡母幼女,寄人篱下,类似林黛玉身世,所以很爱读《红楼梦》,常常枕边放一部《红楼梦》。乔冠华每次去看她,两人闲聊,常扯到《红楼梦》的话题。姚锦新高度评价《红楼梦》,称这部小说是“千古绝唱”,于是乔冠华也想了解《红楼梦》的内容,便开始读《红楼梦》。此后,乔冠华去看姚锦新,两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谈论较多的是宝黛悲剧。乔冠华认为“黛玉葬花”、“黛玉题帕”、“黛玉焚稿”等,这些故事写得感情真切,语言精美,读了余香满口,韵味无穷。
    1941年初,姚锦新在美国耶鲁大学进修,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乔冠华与姚锦新失去联系。乔冠华后来听说姚锦新在美国与陈世骧结婚,十分悲痛,他怕《红楼梦》引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便不再读它。直到乔冠华去重庆,和龚澎结婚,感情的波澜才慢慢平静下来。
    乔冠华第二次读《红楼梦》是在1955年。1954年10月,毛泽东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第二年春夏间,乔冠华随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回到北京,去看望胡风,胡风告诉他这件事。因此,乔冠华重读《红楼梦》,他遵照毛泽东信的要求,对《红楼梦》中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清乾隆年间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社会现实作了思考。
    乔冠华第三次读《红楼梦》,是他出任外交部长以后。1974年5月26日至6月2日,乔冠华奉周恩来之命,陪同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访问西安、昆明。途中,希思问乔冠华:你们的广播中、报纸上不断宣传评论《红楼梦》,是怎么回事?
    当时全国正在批林批孔,毛泽东1973年10月曾说“《红楼梦》是写政治斗争的。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乔冠华又一次读了《红楼梦》。乔冠华告诉希思:《红楼梦》是一部很著名的古代小说,内容是反映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把它看作是教育干部群众的教科书。《红楼梦》的许多故事,比如,一张护官符,揭露了上层统治者互相勾结,狠狈为奸;一件葫芦案,反映了统治者视人命为儿戏,滥杀无辜;一纸交租单,暴露了官僚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一席螃蟹宴,展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金如土的糜烂生活……通过对《红楼梦》的评论,可以教育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要高高在上,欺压百姓;也可以教育群众珍惜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继续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目的就是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也就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希思听了乔冠华一番解释,表示理解。他问乔冠华,像《红楼梦》这样一部优秀小说,为什么不向国外作介绍?乔冠华说,《红楼梦》早就介绍到世界各国去了。并说,在你们英国,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英国驻澳门副领事裘里就将《红楼梦》选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到20世纪70年代,英文版的《红楼梦》已出版过12种,其中摘译本5种、节译本5种、全译本2种。
    希思听了觉得很意外,表示回国后也要看看《红楼梦》。此后,乔冠华很关心《红楼梦》在国外的影响,他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有《红楼梦》新的外文版本,要及时向他汇报。
    胡乔木教读《红楼梦》
    

    胡乔木曾经多次读过《红楼梦》。1955年,胡乔木随毛泽东赴浙江绍兴视察工作,沿途毛泽东与胡乔木、田家英等人海阔天空地聊起了《红楼梦》,他们从荣国府谈到宁国府,从晴雯、袭人、香菱讲到王熙凤、林黛玉,从《好了歌》背诵到《菊花诗》,胡乔木都能对答如流。
    20世纪60年代后期,胡乔木赋闲在家,他又再次读了《红楼梦》。一天,附近一所中学的几个学生到他家去串门,见到胡乔木在看《红楼梦》,便问:胡伯伯,中学生能看《红楼梦》吗?胡乔木说:当然能看。不过,你要把它当作语法教科书来读。《红楼梦》中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极为生动和丰富的。
    接着,胡乔木念了《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刘姥姥出洋相时,众人大笑的一个场景:“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娘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原载:《湘潮》 2005年第08期
    
    原载:《湘潮》2005年第0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