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姽婳词》民族主义浅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朱光东 参加讨论

    作品第三十八回在“螃蟹咏”后写道:“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见作品大量的诗词,是有深刻含义的,绝非贵族青年的无病呻吟、玩弄词藻。要理解作品思想,必须理解书中大量的诗词。不理解书中的诗词,就表明我们没有理解作品。因此,理解书中诗词,是红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姽婳词》是争议最多的一组词。由于该词涉及作品的主题思想、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因此有必要作深入的分析。
    一、林四娘死于谁人之手
    这个问题关系到作者的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因此至关重要。
    书中说林死于“流寇”“黄巾”、“赤眉”之手。但“黄巾”、“赤眉”并不同时,因此“黄巾”、“赤眉”明摆着是个虚构。正如庚辰脂批所云:“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也就是说,“黄巾”、“赤眉”合用,是为“混人”,是障眼法。林四娘不可能是死于虚构的“黄巾”、“赤眉”之手。
    那么林四娘是不是死于李自成起义军之手呢?也不是。因为如果林四娘是死于李自成义军之手,作者直书“闯贼”即可,不犯时忌,无须用虚构的“黄巾”、“赤眉”来“混人”。因此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认为林四娘死于清兵之手的分析是对的,“流寇”不可能是指李自成义军。
    既然林四娘不是死于义军之手,那么只能是死于清兵之手了。其实,作者已经讲清楚了。书中写道:
    “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恒王意为犬羊之恶,不足大举,因轻骑前剿。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遂为众贼所戮。”
    谁为“犬羊”?正是清兵!如明文翔凤在《南极篇》中称满人为“东夷”、“犬羊”;[①]金堡在《岭海焚余》中,称清人为“犬羊”、“狡虏”、“腥膻”。[②]这两本著作都于乾隆年间被禁毁。
    在历史上,“犬羊”与“犬戎”是一个意思,都指“胡虏”。陈与义(1090——1138)《伤春》一诗写道:“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龚春台在《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中也指出:“汉族为亡国之民,中华隶犬羊之宇”[③]。
    章炳麟亦云:“种种缪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④]。
    可见“犬羊”指清兵无疑。同时说明“流寇”是指清兵的还有“腥风”一词。“腥风吹折陇头麦”,是说“腥风”之猛烈。一般认为,“腥风”指“血雨腥风”。但是,“血雨腥风”是用来形容反动派屠杀人民的恐怖景象的,而没有说“血雨腥风”猛烈的。用猛烈来形容的是一种力量,如“黑云压城城若摧”的“黑云”比喻反动势力,“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的“暴风雨”指革命力量。而“血雨腥风”不是一种力量,不能用猛烈来形容。因此,“腥风”的真实含义不是“血腥之风”,而是“腥膻”之风。
    在古代,“腥膻”指胡虏,也包括满人。如宋代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宋代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宋代张元干《水调歌头》:“戎虏乱中夏,星历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
    前面提到的金堡《岭海焚余》一书,也称清朝是“腥膻盘据”。
    因此,“腥风”的真实含义是“腥膻”之风,指清兵。“腥风吹折陇头麦”与““贼势猖獗不可敌”是一个意思,形容清兵凶猛。
    “贼”也是中原人民对清兵的通常称呼。清兵入侵明边,烧杀掳掠,尤其是掳掠各族人民为奴。入关前,由于满洲贵族处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因此对奴隶有巨大的需求。掳掠其他民族人民作奴隶是满洲贵族获得奴隶的主要途径。1730年4月,皇太极问永平之战的俘获情况,“对曰:人口较前为多。上(皇太极)曰:财帛虽多不足喜,惟多得人奴可喜也”[⑤]。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时期,满洲贵族通过征战俘获为奴的各族人民人口达到两百万左右。[⑥]
    因此满洲贵族入侵明边是掠夺战争,所以中原人民称之为“贼寇”。 如明金光辰的《金双岩集》云:“近来外孽蠢动,寇氛未平”[⑦];董其昌的《万历事实录纂要》称清兵为“番贼”[⑧]。不胜枚举。所以“贼寇”一词为清朝所忌讳。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揭示了清朝的忌字,其中“忌伪忌贼第七”[⑨]。在文字狱时期,这些称清兵为“贼”的著作,均被禁毁。如《金双岩集》于乾隆四十六年被禁毁,《万历事实录纂要》于乾隆四十四年被禁毁。
    因此,《姽婳词》称清兵为“贼寇”,与当时人民对清兵的通常称呼是一致的,只是作者用黄巾来作幌子罢了。
    二、  故事发生的时间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第七章《史事稽年》中认为,林四娘如不是死于1643年清兵入鲁时,就是死于1644年青州军民联合抗清之时。周郢在《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期发表的《林四娘本事新证》一文认为,林四娘不是死于明末,而是死于清初衡府被籍没之时。
    笔者认为,文学形象不等于历史人物。从考证的角度来看,周郢的观点可能是对的,但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从“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来看,书中的林四娘只能死于明朝灭亡之前,而不可能死于清初,因为“天子”只能是指明朝“天子”。
    据《明史》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七·诸王四》载:“衡恭王祐楎,宪宗第七子。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弘治十二年即1500年。传至明朝灭亡,共有九位衡王。因此书中的衡王,不是指明亡后降清的衡王,而是在他之前的某位衡王。
    后金建立以后,多次掳掠山东。如据《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记载:
    1639年崇祯“十二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时事多艰,却廷臣贺。庚申,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等死之。戊辰,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丁丑,改洪承畴总督蓟、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二月乙未,刘宇亮罢。大清兵北归。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大清兵趋曹、濮,山东州县相继下,鲁王以派自杀。”
    另据记载,1643年,清兵“至兖州府,记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⑩]
    因此林四娘可能死于这几次清兵掳掠山东的某一次,而不是死于明亡以后。由于史无记载,我们无法考证其真实性和发生的具体时间。也许她的故事是真实的,也许是作者的虚构,也许是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小说不是历史,是可以虚构的。作为文学研究,我们要研究的是作者借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思想,而不是它到底是不是真的。
    三、《姽婳词》的主题思想
    关于《姽婳词》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骂义军,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第二种意见认为是以义军为幌子,实际是骂清兵。第三种意见认为,既不是骂义军,也不是骂清兵,只是集中表达作者对女性的讴歌之情及推崇女性作用的进步观念。周郢《林四娘本事新证》一文中就持这一观点。
    既然所谓的“贼寇”是清兵,那么第一种意见就是错误的。那么问题就是:到底是不是骂清兵?
    前面已经指出,“犬羊”是反清人士对满洲贵族的蔑称。因此,诗词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不容置疑的。从具体内容来看,诗词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就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歌颂林四娘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作者称诗词是挽林四娘。挽是哀悼。哀悼一位抗清英烈,盛赞她忠义,这本身就是民族主义的强烈反映,爱憎分明。抗清英烈是忠义,那么那些投降异族就是不忠义。用顾炎武的话来说,投降异族是无廉耻,是无本之人。因此对林四娘忠义的歌颂,就是对投降变节行为的鞭挞。
    (二)揭露满洲贵族野蛮杀戮的罪行。前面已经指出,清兵掳掠明边以及入侵中原,烧杀掳掠,给人民造成了重大灾难。
    顾炎武这样记述:(清兵)“四入郊圻躏齐鲁,破屠邑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摺颐,以泽量尸”[11]。
    陈际泰《己吾集》收录的两封写于1639年的家书记录道:清兵“今番蹂六七十城……屠男妇百万,掠壮丁数十万,所过二千里莾为赤地” [12]。
    王思任的《尔尔集》描写了河北固安城被清兵攻破后的惨境:“不片方城池,河流忽泪酸。跪刀前领血,驮妇不加鞍。酒发胡儿醉,巢焚燕子残。内家如聚貉,何处些遗坛。”[13]
    徐世溥的《江变纪略》揭露了清兵杀戮的罪行:“上暴旁蒸,死者无虑十余万”、“臭闻数十里,蝇乌日盘飞蔽天”[14]。
    查继佐在《国寿录》中写道:清兵陷嘉兴时,“城中被屠,郭外数十里无人迹至者”。[15] 朱彝尊的《夏墓荡》一诗,描写了夏墓荡在清兵烧杀虏掠数月后,仍然是“飞遍芦花不见人”[16] 的惨景。
    清兵对中原人民实行野蛮屠杀,但又害怕罪行暴露,因此,对一切反映清兵屠杀的书籍,均实行禁毁。如前面提到的《己吾集》、《江变纪略》、《尔尔集》等书籍,均于乾隆年间被禁毁。
    而红楼梦作者饱蘸了民族的血泪,用虚构的黄巾、赤眉走山东作掩护,为我们保留了一组揭露和抨击清兵野蛮杀戮暴行的诗词。词中“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等句,把清兵称为贼寇,描写了清兵杀戮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揭露了清兵野蛮杀戮的暴行,抒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在当时文网森严、血雨腥风的时代背景下,《姽婳词》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大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三)、抨击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作者称诗词“拟白乐天《长恨歌》”。一般人们只注意《姽婳词》在形式上模仿《长恨歌》,而忽略了《姽婳词》与《长恨歌》在思想上的联系。安禄山、史思明是蕃将,叛军中的精兵由同罗、奚、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因此安史之乱也是一场民族斗争,唐朝面临亡国危机。因此,《姽婳词》与《长恨歌》在反映民族斗争方面是一致的。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揭露、讽刺和抨击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诗词从“重色”说起,“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词,写尽了唐玄宗的荒淫,最后导致国家民族的危机,也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悲剧。悲剧的主任公正是悲剧的制造者。诗人通过揭露唐玄宗的荒淫无度与国家动乱的联系,对唐玄宗做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抒发了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极大愤慨。
    《长恨歌》反映了中原王朝发生危机的一个普遍原因,即统治者、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腐败无能却是共同的。因此,爱国人士、有识之士在民族危亡时总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统治者。如宋代陈与义《伤春》中的“庙堂无策可平戎”,林升《题临安邸》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都是抨击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姽婳词》仿《长恨歌》,也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昏庸无能、荒淫误国的统治者。“恒王好武兼好色, 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揭露了在国家民族危亡之秋,统治者不去励精图治,厉兵秣马,而是“秾歌艳舞不成欢”,好武是假,好色是真,最后只能与“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的唐玄宗一样,自己落得个可悲下场,也给国家带来灾难。
    大敌当前,统治阶级置国家、人民于不顾,贪生怕死,纷纷准备献城投降。书中写道:
    “不意贼众颇有诡谲智术,两战不胜,恒王遂为众贼所戮。于是青州城内文武官员,各各皆谓‘王尚不胜,你我何为! ’遂将有献城之举。”
    作者不仅抨击地方文武官员,而且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皇帝。“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猛烈抨击了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慨。
    综上所述,《姽婳词》是一组歌颂民族反抗精神、揭露清兵野蛮杀戮罪行、抨击统治者昏庸误国的民族主义诗词。
    有人认为,反清是狭隘民族主义,把红楼梦理解为民族主义作品降低了它的思想价值。这种观点把反清理解为排外,而没有看到反清是反对民族压迫。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不仅对中原人民进行野蛮屠杀,还实行剃发易服、圈地、强迫大量平民投充为奴以及禁止旗民通婚、满汉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等一系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必然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列宁指出:“反对一切民族压迫是绝对正确的。”[17]如果说反对清朝民族压迫是狭隘民族主义,就等于说反对民族压迫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明显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十分错误的。因此,红楼梦既反对阶级压迫,也反对民族压迫,反映了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自由平等的愿望,是进步、正义的。因此,红楼梦是一部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相统一的伟大作品。
    (现已收录进拙著《红楼梦汉民族精神研究》一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①]王彬主编:《清朝禁书总述》,中国书店1999年出版,第319页。
    [②]王彬主编:《清朝禁书总述》,中国书店1999年出版,第274页。
    [③]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第282页。中华书局,1980年6月第2版。
    [④]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第237页。中华书局,1980年6月第2版。
    [⑤] 王先谦《东华录》卷五,天聪四年四月。转引自韦庆远等著:《清代奴婢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23页。
    [⑥]韦庆远等著:《清代奴婢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15页。
    [⑦]王彬主编:《清朝禁书总述》,中国书店1999年出版,第235页。
    [⑧] 同上,第435页。
    [⑨]同上,第11页。
    [⑩]转引自韦庆远等著:《清代奴婢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24页。
    [11]转引自潘重规《红楼血泪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第58页。
    [12]王彬主编:《清朝禁书总述》,中国书店1999年出版,第512页。
    [13]同上,第149页
    [14]同上,第225页。
    [15]《中华活页文选》(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19页。
    [16]同上,第120页。
    [17]《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页。
    原载:《红楼研究》2007年第三期
    
    原载:《红楼研究》2007年第三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