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阿英曾拟撰《红楼梦传奇十种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戴霞 参加讨论

    近日翻检家父旧稿,忽然,一张发黄的纸片映入眼帘。拾起细读,知乃家父1957年春往著名学者阿英先生处约稿,阿英以此相答。弹指半个世纪过去,学术界对红学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为使大家能清楚地了解阿英先生当时对《红楼梦》题材戏曲的研究构想,现将阿英手写全文迻录于此,并将家父戴不凡在文革中所题小跋一并录此。
    红楼梦传奇十种述评(或《红楼梦戏剧史略》)  
    一、引言(总述乾嘉道咸同五朝红楼梦传奇的成就,及其对红楼梦人物体现的深度及演出反映)
    二、红豆村樵《红楼梦传奇》
    三、陈钟麟《红楼梦传奇》
    四、万玉卿《醒石缘传奇》(附论《潇湘怨》)
    五、吴兰徵《绛蘅秋传奇》
    六、花韵庵主《红楼梦》
    七、悼红楼主人《红楼佳话》
    八、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
    九、朱凤森《十二钗》
    十、六观楼主人《三钗梦》
    十一、荃溪《葬花》
    十二、跋(略论地方戏及京剧、话剧红楼梦剧本:自同治至解放前夜)
    此阿英57年春所写,时我往约稿,彼以此相答,但后因运动,此稿始终未成。
    不凡  七三.八.卅一日偶记
    从上文可知,远在1957年之前,阿英先生便已陆续搜集了有关《红楼梦》戏曲的大批原始资料。其中,以古典杂剧、传奇形式撰写的戏曲共十种,还有不少红楼梦题材的京剧、地方戏以及话剧的剧本或相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发表的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为此,曾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有关《红楼梦》的评论。或许,阿英先生当时想在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红楼梦》戏曲材料的基础上,潜心深入研究清代中晚期以后红楼梦剧作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作家所撰剧作的风格特点,兼及古典《红楼梦》剧作对现代戏曲的影响。这想法,想必在他心中已酝酿很久。所以,在家父登门拜访时,他才能立即写出拟写书稿的框架设想。
    这个框架构想,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据我所知,在红学研究中,以红楼梦题材戏曲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还不是很多。周妙中先生的专著《清代戏曲史》中专门有一节谈“演《红楼梦》故事的戏曲”,仅六七百字。文中只列她所见到的清人《红楼梦》戏曲作品十三种(实际只列了十二种)的剧名、卷数(出数)、作者、板本,有两种还是属于《后红楼梦》题材或与《红楼梦》内容相关的,其余一概没有涉及。徐扶明先生的论文集《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中收入了十三篇文章,前十二篇均是谈小说《红楼梦》中的戏曲活动描写,戏曲艺术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等问题,只最后的一篇“《红楼梦》与《红楼》”戏,是谈《红楼梦》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作者高屋建瓴地从宏观角度谈到清代红楼戏曲的创作演出概况,之中不乏真知灼见。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对某几部红楼戏曲进行考证和具体分析。如阿英所构想的那样,对十部红楼梦题材的古典剧作进行如此全面系统评述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恐还未出现。书稿若是完成发表,无疑对红学研究和戏曲研究领域的贡献,都将是十分巨大的。遗憾的是,因为反右运动,使大批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沦为右派,那些侥幸逃过劫难的学者笔下不能不有所顾忌。特别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对文化的空前浩劫,更使广大知识分子没有作学问乃至生存的空间。因此,阿英的这部书稿,直至他去世之时,始终未能问世。所幸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中华书局出版了阿英生前所编辑的《红楼梦戏曲集》,共收清代敷演《红楼梦》的戏曲剧本十种。经核,所收戏曲与阿英拟撰书稿中所列的研究剧作大体相同,只前者万玉卿名下列的是《醒石缘传奇》(附论《潇湘怨》);后者万荣恩(即万玉卿)名下只列《潇湘怨传奇》,而没有收《醒石缘传奇》中的《怡红乐》。据《红楼梦戏曲集》的“出版说明”,未收原因是“《怡红乐》(即《后红楼梦传奇》),演的是《红楼梦》续编的故事,与曹雪芹原作、高鹗续作都没有关系。”从《红楼梦戏曲集》所收剧目与拟撰书稿目相对照,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红楼梦戏曲集的编辑,是为撰写《红楼梦传奇十种述评》(或《红楼梦戏剧史略》)一书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虽然,阿英先生的《红楼梦传奇十种述评》始终未能问世,但他编辑的《红楼梦戏曲集》在他去世后得以出版,还是能稍稍弥补一下对红楼剧作研究的遗憾。
    另外,有两点需要说明。阿英拟撰书稿目的“总述”中谈及“乾嘉道咸同五朝红楼梦传奇的成就”,《红楼梦戏曲集》中排在首位的是孔昭虔的《葬花》,署“嘉庆丙辰荃溪填词”,嘉庆丙辰即嘉庆元年(1796),其余剧作创作年代似均排在其后。那为什么书稿目中谈到了乾隆朝的《红楼梦》剧作呢?原来,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自序中有这样的话:  
    壬子秋末,卧疾都门,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同社刘君请为歌辞,乃成《葬花》一折……  
    壬子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从这段话中可知,远在乾隆五十七年,仲振奎便已完成了“葬花”一折的写作。后来,在嘉庆三年初,他完成了整个《红楼梦传奇》的写作工作,剧中也收了“葬花”一折。所以严格说来,红楼梦剧作出现的最早年代,应该追溯到乾隆五十七年。
    再需一提的是,红楼梦剧作除阿英所辑《红楼梦戏曲集》中的十种以外,据徐扶明考证,尚有谭光祜《红楼梦曲》、林奕构《画蔷》、严保庸《红楼新曲》、封吉士《红楼梦南曲》、张琦《鸳鸯剑》、刘熙堂《游仙梦》和无名氏《十全福》。①徐先生提到的这些剧作,多数没有剧本保留下来,仅《游仙梦》和《十全福》有存本。但是,徐先生仅根据清人杨懋建《丁年玉笋志》、《辛壬癸甲录》中记载伶人方三林等扮演妙玉极受欢迎云云就断定《十全福》是一部红楼梦题材的剧作,实乃误也。《十全福》所述为明成化间书生林俊与如玉、爱玉、妙玉三女的爱情故事,与《红楼梦》无关。《游仙梦》所述确为红楼故事,作者刘熙堂为清乾嘉时人,号群玉山樵。秣陵(今南京)人,生平不详。该剧现存嘉庆间敦美堂刻本,卷首有作者自序,惜少一叶,署“嘉庆三年岁次戊午黄钟月穀旦秣陵群玉山樵自记”,下刻印章二:“刘氏仲子”、“熙堂”。正文前有“游仙梦目录”,署:“江左刘熙堂编次,长白松禄校阅。”共叙因、报梅、家宴、计寝、入梦、谱曲、批册、试婚、谴诱、失津、羞衣、侍配十二出。剧演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之事,对人物穿戴、切末、髯口等提示尤详。全书钤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及“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可知该书原为郑振铎旧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阿英当时没有将《游仙梦》收在拟撰书稿目中,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剧本为郑氏私藏,知之者甚少。1958年郑振铎率文化代表团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后来其家属将他的全部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该书才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但是,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阿英的这部有价值的红学书稿,始终未能完稿,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将《游仙梦》补入其中了。
    注释:
    ①参见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第2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5期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