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灯彩,相传起源于秦,而将灯彩与元宵节联系起来,大约是在汉代。大将周勃平“诸吕之乱”,迎立文帝,胜利之日恰是正月十五。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各地可以“驰禁”,让人民玩个通宵,燃爆竹、打太平鼓、舞花灯,以示疆土太平、政策开明、与民同乐。所以元宵节又有“灯节”、“花灯节”之称,在汉代的史书上也有上元(农历正月十五)燃灯的记载。 元宵灯节,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愈传愈盛。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各地都有“行灯会“的习俗,造就“千灯斗艳,万人争观”、“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热闹景象。《红楼梦》第一回就写了姑苏(苏州)闾门外十里街上的望族甄士隐在元宵佳节之时,“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而致使甄士隐之女丢失的这一事变。 官宦大家除了灯节以外,在婚庆之时,也常置玩,甚至还在楼阁庭院中长期陈放灯彩以观赏,姿情取乐。有的已作为常有装饰性的日常照明用具而遍于室内各处。 荣宁两府,在灯彩的使用上,相当奢靡和频繁。较大规模的就有两次:一次是元春省亲时,一次是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时。可以说红楼灯彩是当时中华灯彩的一个典型。 《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写元春入荣国府省亲,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幙,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再看第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时所见:花厅“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书中所反映的灯彩品种极为丰富,造型千姿万态,用材包罗万象,把荣府和大观园点缀得如“银光雪浪,花影缤纷,上下急辉,水天焕彩”,成了“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被曹雪芹具体记叙的灯彩品种有:水晶玻璃各色风光、荷荇凫鹭诸灯,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彩穗各种宫灯,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绢、或纸诸灯。水上浮的,树上挂的,厅上吊的,地上立的,应有尽有。在材料使用上,除玻璃、料丝(全属工艺)、木质的以外,还有“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的,也有“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除精美奇异的陈设灯以外,还有专门为灯迷所制的四角平头白沙灯、围屏灯、玻璃绣球灯、沙子灯及匾灯和可以移动的戳灯等日用灯,真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这些彩灯,在灯面上往往绘有花鸟、山水、人物装饰,或刺孔和刻花。 由于大量使用灯彩装饰庭院和楼阁,让这“千古园庭万美兼“的大观园更是宛若天宫,富贵风流无比。 灯彩的制作是经彩扎、编结、裱糊、刺绣、髹漆、雕刻、剪纸、全属工艺、书画等复杂的工艺手段而制成的。《红楼梦》中许多具体生动的记叙,也反映了清代的彩灯制作工艺的高度水平。 灯彩的主要产地,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也写得十分明确:“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作为丝绸之府的江南苏杭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手工技艺高超,制灯所需的绸、纸、竹、木原料丰富,历来制灯名家辈出,所以书中出示的产地,应是准确的。 正是彩灯的实用性、装饰性以及当时社会的灯风之盛等等,使清代的制灯工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的许多灯品,还是当时灯彩的延续物。 在当今种类繁多的灯品中,平湖西瓜灯堪称一奇。 清康熙进士黄之隽《西瓜灯十八韵》中曾将西瓜的制作描绘得淋漓尽致: 瓣少瓤多方脱手,绿深翠浅但存皮。 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小篆曲蟠萦未了,回文层累积多时。 斜斜整整冰千叠,锁锁钩钩月一规。 苍璧镂为高士佩,湘波剪作丽人帷。 淡浓有色非烘染,窊突无痕恰蔽亏。 佛火八椤青琥珀,鬼工四面碧琉璃。 好因消暑供清赏,技巧惊人是偃师。 从上述节录的诗句,可知当时瓜乡雅俗,刻瓜制灯的工艺技巧已臻成熟完美。 至乾嘉之世,陆续又有吟咏西瓜灯的诗词见于书中。如前所述,当时江浙地区尤其是苏杭一带,以其经济、文化的发达,手工技艺的高超和材料的丰富而成为灯彩的主要产地。平湖当然也应归为这一范围。在此基础上,作为灯彩的一种独特的延生物,西瓜灯由于在瓜乡制作工艺的不断普及和提高逐渐成为受民众喜爱的彩灯的一个重要品种。继而西瓜灯会也便成为一种受民众喜爱的约定俗成的长盛不衰的民间习俗。 平湖西瓜灯历史,究根探源,我认为大致应该和曹雪芹作《红楼梦》那个时代不远。 无论乾隆进士、钱塘诗人吴锡麒的《高阳台》,还是乾嘉墨客嘉兴词人冯登府的《辗轳金井》,或者同治秀才、当湖诗人徐锦华的《七律二首》,其所咏西瓜灯事,均可作为佐证。正如我们泛说某种西瓜产自江浙、浙江或者嘉兴,可以包括具体的、部分的甚至主要的是指产地平湖一样,附近钱塘诗人、嘉兴诗人、当湖诗人吟咏西瓜事也可以包括具体的、部分的、甚至主要的是吟咏平湖西瓜灯事(当然也不排斥他吟咏平湖以外的西瓜灯事)。因为就江浙一带而言,平湖作“西瓜之乡”,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就地取材”的原材料,加之金平湖地方经济文化的发达,手工技艺的高超,而使制作瓜灯形成一种家喻户晓、民众喜爱、长盛不衰的民间习俗。所以,从“西瓜之乡”到“瓜灯之都”,这是经过二百多年历史进程的一条合乎逻辑的发展轨迹。遍观各地,确无其它地方可与伦比。 比照前面我们提到的《红楼梦》书中所反映的灯彩品种之繁多,造型之精巧美观,用材之讲究,我们权且称之为一种“红楼文化”,而极富“西瓜之乡”地方特色的西瓜灯艺,我们不妨称为一种“乡土文化”。两者相比,无论在雕刻技艺,品种造型还是文化内涵方面,后者都毫不逊色。 且看张德贤先生在《平湖西瓜灯漫话》一书中列举的精品西瓜灯就有四季山水风光灯、西游走马灯、莲花观音灯、百花吐艳灯、瓜灯盛会串灯、年年有余灯、兔子灯、迪斯尼灯、龙舞宵汉灯、九龙呈祥灯等。历年灯节灯会颇受观众青睐的座灯、串灯、悬灯、组合灯还有丹凤朝阳灯、天女散花灯、金象献花灯、白蛇传说灯和红楼十二金钗灯、梅兰竹菊灯、玉玲珑灯、青琥珀灯、碧翠宫灯、京剧脸谱灯、貂蝉拜月灯、南湖红船灯等等。此处仅举2001年春节,中国(杭州)“城隍阁杯”优秀社火大赛上,应邀参赛荣获金奖的平湖西瓜灯在城隍阁六楼布展概貌: 瓜灯在红柱、花窗、全套紫檀家具的衬托下,或悬、或套、或串、或坐、捎来春意一片。8只6公斤重的大西瓜组合成两盏串灯,上书古篆:“平湖瓜灯,中国一绝”。两串灯当门而立,极有气派;刻有“孔雀牡丹”、“秋水白鹭”、“君子迎春”、“一品青莲”以及“寿星”、“春艳”、“东方仕女”、“白蛇故事”等画面的12盏瓜灯,则典雅别致,古色古香;由两只特大西瓜制成的“龙舞宵汉”、“凤翔百花”座灯,星灯交辉,美不胜收;“西游”、“梁祝”两盏伴乐走马灯,画面人物生动,灯体装饰富丽堂皇,彩蝶纷飞,人物徐行,运转自如,伴乐贴题,给人以视听双重享受。(《漫话》) 关于平湖的西瓜灯会、灯节,作家们曾载文作过不少记述: 夜晚,平湖的大街小巷,窗前檐下亮起了晶莹碧翠的瓜灯,那清幽别致的美,在炎热的夏夜格外赏心悦目。 瓜灯最初仅仅是一家一户的赏玩之物,以后发展成西瓜灯会,成为瓜乡风俗民情的一项传统活动。 盛况空前的西瓜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灯似海,人如潮,平湖沉浸在一片节日的热烈气氛中。树上串串吊灯,墙上蟠跃的青龙灯,九曲桥上的荷花灯,池中的莲花灯,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灯,脸谱灯和各显巧思的小品灯,真是千姿百态、目不暇接。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平湖的历次瓜灯会上,除了弹琴歌舞、吟诗作画之外,还有对联、题句、灯迷、品酒及西瓜宴等活动。围绕着西瓜竟生发出这么多的文化活动,让人尽情领略生活的斑斓多彩。(录自《华夏一奇》) 1991年首届西瓜灯以来,还通过灯节期间举办的商交会、经贸洽谈会、科技研讨会,有效地促进了平湖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灯节灯会的举办为构建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起了良好作用。 从红楼灯彩到平湖瓜灯,我们从纵横比较似乎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红楼灯彩与平湖瓜灯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红楼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贵族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特色的整合与彰显,民间习俗的延续与导引,民族工艺的发展与提高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将历史的与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我们似乎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 原载:《红楼研究》2007年第3期 原载:《红楼研究》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