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戚蓼生序言》写作时间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一、戚序本
    戚序本,即具有《戚蓼生序言》的《石头记》。
    戚序本是个体系。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是有正本,有正本的底本是张本(张开模本,戚沪本),张本的过录本是泽存本(戚宁本)。
    有正本虽影响大,但毕竟是石印本、近代本,而且还略有贴改失真。
    张本虽为正宗,但只剩下一半,即只有四十回。
    泽存本虽全(有八十回),虽早于有正本,但毕竟是张本的过录本。
    这样想来,只有把三种戚序本综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戚序本。
    二、沈阳出版社的一句话
    沈阳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了《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该书有沈阳出版社的《出版说明》。
    其《出版说明》的第二句话是:“这个抄本由于前有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德清进士戚蓼生所作的序言而被称作《戚序本》。”[1]1
    我想就这句话与沈阳出版社商榷。
    按一般行文的规律,说“某某年某某进士”,就是说这个进士就是这一年被朝廷录取为进士的。
    戚蓼生是哪一年考中进士的呢?是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考中的。
    也许沈阳出版社是将两句话叠为一句话,其本意是说“德清进士戚蓼生” 在“乾隆五十四年”写序言。
    那么,戚蓼生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写《石头记》的序言吗?
    那么,戚蓼生是在哪一年写《石头记》的序言呢?
    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三、戚蓼生
    《红楼梦学刊》2006年第六辑发表了刘世德先生的《关于戚蓼生的生年》。
    刘先生写道:“戚蓼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时四十二岁,由此向上逆推,可知他生于乾隆六年(1741)。”[2]30
    《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一辑发表了邓庆佑先生的《戚蓼生研究(上)》。
    邓先生在该文的《内容提要》写道:“戚蓼生不仅保存了一个红楼梦的早期抄本,还写了一篇高水平的序文,对红楼梦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的阐释,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红学家。……”[3]77
    邓庆佑先生在该文的正文里写道:
    “最近,我从清代官员履历档案中,既发现了已于上述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戚振鹭的履历档案,也发现了与三《志》谈戚蓼生生平经历的三条不大相同、又极为宝贵的档案材料,它们是:
    (一)
    戚蓼生,浙江人,年四十二岁,由进士以主事任。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内用户部主事;四十年五月内用本部员外郎,本年十二月内用本部郎中;四十三年五月回籍,四十五年九月内服阕,仍用户部郎中;四十七年二月,内用江西南康府知府。(见复印件2)
    这份履历档案的上方,记有‘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内用福建按察使’十五字。行间有两条批语。第一条是‘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内引见,竟可。道员人明白而不厚’。 第二条是‘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内引见,竟可。’
    (二)
    戚蓼生,浙江湖州府德清县进士,年四十二岁,现任户部江南司郎中,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奉旨,记名以繁缺知府用。本年十二月分签升江西南康府知府缺。(见复印件3)
    (三)
    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三十日
    臣戚蓼生,浙江湖州府德清县进士,年四十二岁,现任户部江南司郎中。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奉旨,记名以繁缺知府用,四十六年十二月分签升江西南康府知府缺,敬缮履历。
    谨奏
    (见复印件4)
    清代官方保存下来关于戚蓼生的履历档案,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就只有这三份。我们认为,这是最有价值,最有权威性的三份档案史料。
    ……我们之所以说第一份尤为重要,是因为它为后人了解戚蓼生的一生经历,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又非常完整的内容,结合其他一些已知的材料,使我们确切的知道:
    ……(3)这份履历档案原是专供乾隆皇帝选知府用的,当然不可能谈到戚蓼生出任盐法道的问题。但是戚蓼生在中选南康府知府,并于乾隆四十七年向乾隆帝呈交了履历之后,现在我们却在《福建通志》卷百之七《职官·盐法道》中见到:
    戚蓼生,浙江德清人,乾隆己丑进士,四十七年任。
    相反,在《南康府志》中,却找不到戚蓼生之名。……他甚至很可能没有去江西南康,就径直到了福建。这样,《南康府志》上没有列他之名,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戚蓼生继山东福山县人王庆长之后,出任福建按察使。……据我们从史料中得知,戚蓼生从上任伊始,就频频奔走于以泉州为中心,自福州、厦门至漳州、南靖等广阔的闽南地区。……现在,我们已找到有关戚蓼生参与镇压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南靖一带天地会会众的历史资料,有以上九条。第九条伍拉纳奏折上报的时间,是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六日,乾隆帝收阅后加朱批的日期是十一月二十三日。
    ……那么,戚蓼生究竟是什么时候死的呢?……我们认为五十八年年初的可能性为更大。”[4] 88—91,96、97,101、102.
    四、戚蓼生序言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犊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祗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万千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德清戚蓼生晓堂氏。[5]27(童注:不计标点,全文467字。)
    五、“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
    判断《戚蓼生序言》的写作时间,关键就在《戚蓼生序言》结尾处的“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
    这“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的行为在什么时间呢?
    我们先来确定《戚蓼生序言》的写作时间的下限。
    戚蓼生去世于乾隆五十八年初。他是因忠于王事而劳累致死的。
    戚蓼生从乾隆五十六年四月某日到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先以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北京匆匆忙忙赶到福建上任,然后一直非常紧张忙碌的镇压农民起义,根本没有闲情来写《石头记》的序言。
    因此,《戚蓼生序言》的写作时间的下限是乾隆五十六年四月。
    何谓“刻楮叶”?
    楮——皮可制桑皮纸,因以为纸的代称。
    因此,“刻楮叶”就是雕版印刷出版。
    “沾粘”——沾沾自喜。可见,“求之”已近成功。
    “求之”——求全本《石头记》——求“窥全豹”。
    在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之前,谁准备“刻楮叶以求之”呢?唯有程伟元!
    根据高鹗【红楼梦序】所言,从乾隆五十六年春到“冬至后五日”,程伟元、高鹗一直忙于整理《石头记》乃至于竣工出版。
    六、程伟元【红楼梦序】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钞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壁?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  小泉程伟元识 [6]31
    七、地点在北京
    程伟元“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这种种行为,都在北京。
    因此,程伟元与戚蓼生打交道——“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地点只能在北京。
    八、结论
    《戚蓼生序言》有“彼沾沾焉刻褚叶以求之者”。
    “沾粘”——沾沾自喜。可见,“求之”已近成功。
    “求之”——求全本《石头记》——求“窥全豹”。
    这“求之”已近成功,就是程伟元【红楼梦序】的“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
    根据高鹗【红楼梦序】所言,从乾隆五十六年春到“冬至后五日”,程伟元、高鹗一直忙于整理《石头记》乃至于竣工出版。
    在“从乾隆五十六年春到‘冬至后五日’”之前及之间,戚蓼生何时在北京?
    答曰: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
    在戚蓼生履历档案的上方,记有“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内用福建按察使”十五字。行间有两条批语。第一条是“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内引见,竟可。道员人明白而不厚”。 第二条是“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内引见,竟可。”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内引见,竟可。”,这是戚蓼生“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在北京”的铁证!
    “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内用福建按察使”,这是戚蓼生“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内某日”仍“逗留在北京”的铁证!
    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即戚蓼生在被“引见”后到被“用福建按察使“之前,戚蓼生一直逗留在北京待命。
    就在这个逗留期间,戚蓼生购到《石头记》抄本并写下《序言》。
    因此,《戚蓼生序言》写于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至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之间。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戚蓼生序本石头记[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6:1.
    [2] 刘世德.关于戚蓼生的生年[J].红楼梦学刊,2006(6):30.
    [3] 邓庆佑.戚蓼生研究(上)[J].红楼梦学刊,2003(1):77—102
    [4] 一粟.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
    原载:《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原载:《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