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作品所蕴含的警世意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段宏滨,彭志欣, 参加讨论

    一、  先知先觉的秦可卿亡魂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当中,最早亡故的佳丽,又有着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妹妹的特殊身份(见《红楼梦》第五回)。可能是鉴于此特殊身份,《红楼梦》的作者在其亡故之后,又赋予了她一些先知先觉的“神性”。
    《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秦可卿病逝,托梦于荣国府大总管王熙凤,警示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及“登高必跌重”、“乐极悲生”等至理名言。王熙凤向她请教“永保无虞”之道,秦氏对以“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并嘱其办好两件大事:一者祭祀祖茔,二者供给家塾。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为“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并再三警戒凤姐“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观秦可卿之言,可谓先家族之忧而忧的真知灼见,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人生哲理。其对凤姐的不厌其烦的再三叮咛,也可谓苦口婆心,感人至深。只可惜凤姐过于刚愎自用,且自私贪戾,只顾自己放高利贷聚敛财富,而不顾家族的兴衰和他人的死活,弃智者之言而不用,至使秦可卿所警戒之事,桩桩应验,自己最终也只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在高鹗续书的第一百零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一节中描写王熙凤想去看望探春,快到秋爽斋门口时,听见后面有人与之说话,回头看见一俊俏女人,十分眼熟,只听那人说道:“婶娘只管享荣华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凤姐猛然想起了死去的秦可卿,吓得她顿时魂不附体、毛骨悚然。这种超现实描写的作用在于借亡灵之口指责凤姐没有尽到当家少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至使家势日益颓败,对此王熙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秦氏对凤姐托梦之言,其实也是作者为自家、为天下之家所作的未雨绸缪的长远规划,也是作者对其先辈无此“先见之明”,导致自己后半生家道中落、穷困潦倒的慨叹。秦可卿之言暗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论,对于今天的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有着意味深长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二、  一体两面的风月宝鉴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描写王熙凤利用贾瑞对其有非分之想,故意以暧昧之言,约贾瑞晚间于穿堂相会,至使贾瑞被反锁于穿堂,一夜受冻,归家后被祖父贾代儒痛责三四十大板。贾瑞毕竟贼心不死,又向凤姐乞怜,凤姐又约其晚间会于房后小过道的空屋,却事先叫贾蓉、贾蔷将其捉住,并勒索其一百两银子。且以避嫌为由,让贾瑞蹲在院外的大台机下伺机溜走,却冷不防以高屋建瓴之势将一桶粪尿浇了贾瑞一头一身。之后贾瑞不敢再找凤姐,且贾蓉、贾蔷时常来勒索银两,贾瑞生怕祖父知道后惩罚于他,且祖父日间为其布置了繁重的课业。贾瑞仍然旧情难忘,终日思念凤姐,时常“指头告了消乏”,更兼两回“冻恼奔波”,不出一年便罹患严重疾病,其症状为“心内发膨胀,口内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一日有一化斋的跛足道人来至其家,称自己“专治冤业之症”,送贾瑞一面“风月宝鉴”,嘱其只可照背面,不可照正面。贾瑞先照背面,见到一具骷髅,痛骂道士混账;再照正面,看到凤姐勾招,情不自禁与其云雨数次,最终精脱身亡。
    跛足道人之风月宝鉴的警世意味,似乎更加耐人寻味,其所蕴含的哲理性也更为深刻丰富。风月宝鉴正照幻现美女,反观迥然骷髅,究竟作者意欲何为?旨趣安在?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原理,美女与骷髅实即同一事物当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着相互斗争,又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世人都厌恶骷髅而喜爱美女,美女也不愿意变为骷髅;但美女即是未来的骷髅,骷髅也是现行美女的支架和实质。这一矛盾的双方共存于一个统一体———“风月宝鉴”当中,风月宝鉴喻指人心,或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方式。风月宝鉴的情节为世人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认识事物不能僵化呆板,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万事万物,方不至于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结合贾瑞的案例,《红楼梦》告诉世人,要透过美女这种看似美好的事物,看到意乱情迷、纵欲无度的最终结局就是伤身败德以及灾祸与消亡。沉迷于美色,失足于于温柔乡、情欲海,后果只有身败名裂、辱家丧命;看破美色的实质,摆脱情欲的诱惑,才能够有益身心、保生济世。
    三、  前后迥异的贾代儒
    贾瑞的祖父———贾代儒这一角色,值得引起研究的注意。贾代儒在《红楼梦》一书中出场的次数不多,可以算作是配角当中的配角,但作者希望通过这一角色能起到的一系列警世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曹雪芹的构想当中,贾代儒者,代假儒者言,代俗儒、腐儒、朽儒者言。贾代儒对其独孙贾瑞,只知道严加管教、勿违礼法,不懂得寻根追源、以情感化;对于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只认为妖镜害人、宜早毁之,不晓得美女骷髅本一体之两面。至使其孙过早亡故,也没有参透风月宝鉴的深层内涵。贾瑞死后,荣宁二府的一些族人为贾代儒办理丧事凑了很多银两,使得“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曹雪芹此处丧事当成喜事写,是对这位代假儒者言的绝妙讽刺。
    更需留心的是高鹗笔下的后四十回出场的贾代儒,似乎有了别样的审美意蕴,转而成了能够点化贾宝玉这个“愚顽”的通儒。贾代儒在第八十一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一节中,完成了他于《红楼梦》作品中的华丽转身。
    宝玉因晚睡晚起而上学迟到,代儒不悦,宝玉辩解一番。代儒让宝玉讲解《论语》中“后生可畏”章。“后生可畏”出自《论语·子罕》,其原文为:“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宝玉解此章道:“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那里料的定他后来的日子不像我的今日?若是悠悠忽忽,到了四十岁,又到五十岁,既不能够发达,这种人,虽是他后生时像个有用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一辈子就没有人怕他了。”代儒纠正宝玉之谬误,谓:“‘无闻’二字,不是不能发达做官的话。‘闻’是实在自己能够明理见道,做不做官也是有闻了;不然,古圣贤是遁世不见知的,岂不是不做官的人?难道也是无闻么?‘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与 ‘焉知’的‘知’字对针,不是‘怕’的字眼。要从这里看出,方能入细。”代儒此言不落世俗窠臼,解得句句在理、细致入微、丝丝入扣,显然高鹗笔下的贾代儒,已远非先前的代假儒者言的碌碌之辈了,而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警世内涵。代儒又让宝玉解“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句。宝玉解释道:“人就有好德的,好的终是浮浅,直要像色一样的好起来,那才是真好呢。”代儒谓宝玉正是“后生可畏”之时,却犯着“好德”弗如“好色”的毛病,又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话相规劝,勉励宝玉用功读书。这也为宝玉日后考中科举、复兴家业埋下了伏笔。可见,贾代儒在高鹗笔下俨然成了一代大儒、通儒,被赋予了警戒世人的正面的积极意义。
    四、  其他相关人物及情节略述
    《红楼梦》中有关于警世方面的人物和情节还有很多。如贾雨村在智通寺大门看到的“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破旧对联(见第二回),即警告世人为官不可过分贪婪,不要贪得无厌,自毁前程,令自己落得积重难返、走投无路的下场。在一百零三回《昧真禅雨村遇旧》一节中写贾雨村与甄士隐相遇于“知几县急流村”,暗含“见机而作,急流勇退”之意,甄士隐劝其“速登彼岸”,“迟则风浪顿起”,也是对贾雨村这类贪官的指点迷津,可惜雨村不悟,未能避免之后的牢狱之灾。
    此外,像王熙凤一生的所作所为,及其悲惨后果,以及其女儿巧姐因得刘姥姥之助而有惊无险的特殊遭遇等等人物情节,都蕴含着作者一片希望警醒世人的苦口婆心,相信有心的读者,能够从这些看似“荒唐言”中品出“其中味”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湖北:崇文书局,2006.
    原载:《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第1期
    
    原载:《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