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逗红轩 参加讨论

    本回之“林家”接续第一回之“乡宦甄家”,从而引出“甄家”与“贾家”。
    一、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1、林黛玉代表南京朱明
    “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戌侧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本贯姑苏【甲戌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淮扬地面”,属于明朝应天府,代指都城南京。
    “林如海”,“如”,“前往”之意;“如海”,到海外。这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第三种说法,即“逃往海外”。所以本回之“林家”,实际上是第一回“乡宦甄家”故事的继续,“乡宦甄家”即建文朝。
    “前科的探花”,指建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是朱明第三代。建文帝是洪武帝朱元璋之长子朱标的次子,由于朱标及其长子早死,被立为皇太孙,后即皇帝位。
    “兰台寺大夫”,“兰台寺”,东汉御史府(国家最高监察机关),但东汉御史府只有中丞,没有“大夫”。为什么称林如海为“大夫”呢?言其官职之大。“夫”,天字出头,比天大,皇帝是也。所以“兰台寺大夫”即“御史大夫”,乃“欲死皇帝”也。“巡盐御史”,“逊燕欲死”也;“逊”,让出帝王之位;“燕”,燕王,指朱棣。谁是“逊燕欲死”之皇帝呢?建文帝也。
    所以林如海即建文帝,代指南京朱明。
    本回贾雨村初进“巡盐御史”府时,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此时黛玉应刚刚七岁。所以“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当在黛玉七岁之时。(注意:林黛玉入都后的年龄另算,详见第二十二回“宝玉年龄”)
    朱棣登基后随即着手迁都北京。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顺天府称北京。四年(1406),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七年(1409),北巡,皇太子监国。至北京,营山陵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八年(1410),还京师。十一年(1413),北巡。十四年(1416),自北京还,决定开始迁都。十五年(1417),北巡至北京。十八年(1420),诏令:“自明年正月初一始,正北京为京师。”
    虽然迟至永乐十八年(1420)才诏令“正北京为京师”,但从永乐七年(1409)朱棣登基后第一次北巡起,明朝的重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了北京,因为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为自己建造陵寝。所谓“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即指永乐七年(1409)朱棣北巡北京。所以“贾夫人”即朱棣,代指南京永乐朝,即指朱棣迁都北京前在南京为帝期间。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而贾敏也行四。冷子兴道:“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扬州城”代指南京。而永乐七年即指“黛玉七岁”。
    林如海代指建文朝,贾敏代指南京永乐朝,而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之后,那么林黛玉代指建文朝和南京永乐朝之后的南京朱明。
    2、“林家”即南京朱明
    再看对“林家”的介绍:“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指南京朱明皇室。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指朱元璋、朱标、朱允炆(建文帝)祖孙三代。
    “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指篡位之朱棣。朱棣迁都北京前,也在南京做了“一代”皇帝。
    “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这里的“林如海”指朱棣迁都后之留都南京。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实行两京体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所谓“从科第出身”,意指南京已无皇帝。
    林如海、贾敏、林黛玉都代指南京朱明,所以“林家”即南京朱明。
    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朱棣篡位后迁都,朱明因此分为南京朱明与北京朱明。北京朱明即朱棣迁都北京后之朱明;南京朱明则指以南京为都城之朱明。而朱家祖籍安徽凤阳,朱元璋又建都南京,所以《红楼梦》将南京视为朱明的真家,即“甄家”;而将北京视作朱明的假家,即“贾家”。也就是说北京朱明即“贾家”;南京朱明即“甄家”。
    本回之“林家”即南京朱明(“甄家”),包括朱元璋之洪武朝、建文朝(“乡宦甄家”)、南京永乐朝(“贾敏”)、留都南京、南明(“江南甄家”)、以及延续南明香火的台湾郑氏家族(“甄郑国”,见第五十二回“真真国”)。“林黛玉”则主要指留都南京、南明和台湾郑氏家族。
    冷子兴口中的荣宁二府(即贾家)已处于“末世”,即北京朱明已处于“末世”。“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脂砚道:“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
    贾雨村自认与荣国府(北京朱明)是“同宗一族”,意指后金之女真族本臣属于明朝,故贾雨村也姓“贾”。北京朱明之“末世”指努尔哈赤兴起之后的明朝。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天启六年(1626)皇太极即汗位,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荣国府东大院之贾赦即皇太极。北京朱明之“末世”主要指皇太极即汗位前后之天启崇祯二朝,其代表人物为荣国府正堂之贾政。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甲戌眉批: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
    “宝玉衔玉而生”,表明有病之传国玺及其玉角一起诞生在了“贾家”,指朱棣篡位后迁都北京,北京朱明诞生。
    “通灵宝玉”上也有八个字,即“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传国玺上的八个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者何其相似!其中的渊源关系,不言自明。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自刻玉玺,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以宝玺未获,乃自刻玉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陔余丛考》引《辍耕录》)那么“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应是作者效仿唐太宗为北京朱明所设计。(见第八回“比通灵”)通灵宝玉是北京朱明的“命根子”,代表北京朱明皇权。
    “宝玉衔玉而生”,也表明早在南京时朱棣已为宝玉镶补上了通灵宝玉。所以作者才特意在第一回甄士隐的梦境中,点出“通灵宝玉”之名,并说甄士隐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从而点出朱棣之北京朱明篡自建文朝廷。同时,作者将“三生石畔”的故事安排在甄士隐的梦境中,也是为了表明“神瑛侍者”及其追随者“绛珠仙子”、“一干风流冤家”,是北京朱明皇权及其争夺者(明清历史人物)。
    “宝玉衔玉而生”,还表明“有病”之传国玺的“缺角”就是宝玉的“嘴”,投胎于北京朱明的“汉传国玺”等于贾宝玉(“含”通灵宝玉)。(详解见“红楼入门之四”)
    通灵宝玉之“五彩晶莹”来自“青埂顽石”,由女娲氏用“五色石”练就。(见第八回“比通灵”)
    贾雨村之所谓“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指南明,即“江南甄家”;甄宝玉即南明之玉玺。(见后三十回)脂砚道:“又一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这里既为后文中的南明埋下了伏笔,也用甄宝玉反写出了贾宝玉的秉性。故脂砚道:“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宝玉即有病之传国玺,在北京朱明时叫“贾宝玉”,在南明时则叫“甄宝玉”,所以甄宝玉其实等于贾宝玉,只是所处时代不同而已。
    关于“冷子兴”,本回回首之诗已点出了这个名字的寓意:“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脂砚道:“故用冷子兴演说。”“冷子兴”即“冷眼人演说”之意。(冷子兴的身份见第七回“送宫花”)
    至于所谓“智通寺”,则用“翻过筋斗来的”“出世醒人”龙钟老僧,点出“火气”正旺的“入世迷人”贾雨村的归宿。开国立业者大都如贾雨村,无所不用其极;而亡国失家者则欲粥食亦不可得,其中有和“老僧”一样出家避难者,比如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明末明朝宗室之八大山人等等。
    关于荣宁二府的其它介绍,后文再详细解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