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逗红轩 参加讨论

    张华代指朱明
    第六十三回贾蓉道:“听见说,我老娘在那一家时,就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后来张家遭了官司败落了,我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如今这十数年,两家音信不通。我老娘时常报怨,要与他家退婚,我父亲也要将二姨转聘。只等有了好人家,不过令人找着张家,给他十几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的字儿。想张家穷极了的人,见了银子,有什么不依的。再他也知道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怕他不依。”
    第六十四回:“(贾珍)又使人将张华父子叫来,逼勒着与尤老娘写退婚书。却说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后来死去。至张华父亲时,仍充此役,因与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来,两家有十数年音信不通。今被贾府家人唤至,逼他与二姐退婚,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尤老娘与了二十两银子,两家退亲不提。”
    皇庄是明朝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一说始于永乐年间(1403~1424),一说始于天顺八年 (1484)。皇庄起初由宫廷直接委派管庄太监管理,另有官校﹑庄头、家人等人。
    此处之“皇庄”则代指明朝,“皇粮庄头”之“张家”即代指朱明朝廷;“张华父亲”代指末世朱明,主要代指北京朱明之崇祯朝和南明。所谓“张华父亲”与“尤老娘前夫”“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意指尤老娘和尤二姐所代表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本为汉人,是明朝官员。而“尤老娘”本不姓尤,是在嫁给贾珍妻尤氏之父后才改姓尤,意指崇祯六、七年(1633/1634)孔、耿、尚等降清,成为尤氏家族成员;“尤氏家族”代指降清明臣。
    “后来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弄得衣食不周,那里还娶得起媳妇呢。”意指北京朱明败亡后,朱明已无力使包括孔、耿、尚在内的后金(清)臣服。
    贾珍等逼“张华父子”退婚,意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从龙入关,征伐南明。贾琏娶尤二姐即指南明灭亡后清朝之“封藩”。尤老娘给张家的“二十两退婚银子”,代指南明之存续时间,从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之崇祯十七年(1644)到鲁监国病逝之康熙二年(1663)。
    第六十八回:“凤姐一面使旺儿在外打听细事,这尤二姐之事皆已深知。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
    此处之张华代指奉南明为正统之台湾郑氏集团。张华之“十九岁”代指郑经统治台湾的十九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次年病逝,康熙十九年(1680)郑经再次败回台湾,次年病逝。
    “(张华)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此处之张华即代指在清军基本控制大陆的情况下移师台湾之郑氏集团。清朝命“三藩”留镇南疆,本意是为了对付郑氏集团和大陆南明残余势力,所以此处尤婆的“十两退婚银子”,代指从康熙初年“三藩”形成到“三藩之乱”爆发(1673)之间的十年。
    第六十八回:“凤姐都一一尽知原委,便封了二十两银子与旺儿,悄悄命他将张华勾来养活,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就告琏二爷‘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语。”
    所谓“国孝家孝”,是指第五十八回“老太妃之薨”和第六十三回“贾敬之宾天”。而所谓“老太妃之薨”代指隆武二年(1646)弘光帝和隆武帝之被俘杀,“贾敬之宾天”则代指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之被俘杀,所以此处之所谓“国孝家孝”实指南明之亡。凤姐命旺儿“将张华勾来养活”的“二十两银子”,代指南明灭亡后台湾郑氏集团存续之二十年;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之被俘杀,次年(1663)鲁监国病逝,台湾郑氏集团成为朱明的代表,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
    第六十九回“张华父子”之所谓“回原籍去了”,意指康熙十九年(1680)郑经败回台湾,与第六十六回柳湘莲随道士而去寓意相同。
    本回凤姐一面赚尤二娘入园,一面使人告发贾琏娶尤二姐,意指耿精忠在清军和郑军的两面夹击下接受清廷招抚,叛而复降。(详见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即耿尚二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