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的文献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德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向来治骚者所据版本主要是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对补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各篇小序中的矛盾与牴牾之处,治骚者已有所察并有所论,但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尚有待深入。从《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中,可见补注本(楚辞章句)的版本问题;《文选》原本录有王逸《楚辞章句》的八篇小序,尤刻李善注本则基本保留了其原貌的文献价值。补注本《楚辞章句》中矛盾牴牾的原因,主要是多篇小序非出于一人之手,因而,《楚辞章句》成书之后,还存在一个不断增补的问题。
    关键词 《章句》 补注本 《文选》本 骚类作品 小序 文献价值
    一、《文选》本骚类作品:具有校勘价值的《楚辞》选本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下简称《章句》是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楚辞》注本,对(楚辞》的保存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最常见的《章句》本是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本(下简称补注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楚辞补注提要》云:“汉人注书,大抵简质,又往往举其训诂而不备列其考据。兴祖是编,列逸注于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注于后,于逸注多所阐发,又皆以补曰二字别之,使与原文不乱,亦异乎明代诸人妄改古书,态情损益,于(楚辞)诸注之中,特为善本。”《四库全书》推补注本为“善本”,从“考镜源流”的角度肯定了补注本保存了《章句》原貌的价值。历代治骚者大都毫无疑义地以补注本《章句》为底本,阅读《章句》、研治《楚辞》至今。但从补注本《章句》各篇小序来看,除《离骚后叙》、《天问后叙》两叙被公认为王逸作之外,细读其他17篇小序,矛盾丛出,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补注本《章句》是否为“善本”产生怀疑。
     从版本上来说,洪兴祖补注本有明嘉靖年间翻刻宋本及清初毛氏汲古阁本,宋元以前刊本不存。从洪氏补注本来看,王逸《章句》的版本流传情况并不清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兴祖少时从柳展如得东坡手校《楚辞》十卷,凡诸本异同,皆两出之。后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四五参校,遂为定本,始补王逸《章句》之未备者。”这里交待了洪氏作(补注》的底本是东坡手校《楚辞》十卷,至于洪氏所据王逸《楚辞章句》为何本,并不可知。另,《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楚辞章句解题》云:“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古文(楚辞释文》一卷,其篇第首《离骚》,次《九辩》、《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招魂》、《九怀》、《七谏》、《九叹》、《哀时命》、《惜誓》、《大招》、(九思》,迥与今本不同。兴祖据逸(九章》注中,称‘皆解于(九辩)中’,知古本《九辩》在前,《九章》在后。振孙又引朱子之言,据天圣十年陈说之序,谓旧本篇第混并,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第。知今本为说之所改。则自宋以来,已非逸之旧本。又黄伯思《东观余论)谓逸注(楚辞》,序皆在后,如(法言》旧本之例,不知何人移于前。则不但篇第非旧,并其序亦非旧矣。”据此则知,王逸《章句》从东汉至北宋洪氏著(补注)前就存在着篇次、序次淆乱的情况。又,(铁琴铜剑楼书目)瞿子雍《题识》云:“按陈氏(书录》,附《考异)一卷,本别为一书,此乃散人各句下,非洪氏原本之旧。然犹是明翻宋刻,讳字具减笔,知此书在宋时已窜乱矣。”如此看来,(补注)成书之后又有所窜乱。洪氏《补注》既有上述淆乱,其中各篇小序是否为王逸《章句》原貌,值得探究。
     从汉至宋这一时期,反映王逸(楚辞章句)流传情况的资料不见,甚至其他研究(楚辞》的著作也都散佚,这对我们考索王逸<章句)序原貌及其流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列有“骚”类,共选录(楚辞》作品13篇,即(离骚》、(九歌》六首、(九章)、《卜居》、(渔父》、(九辩》、《招魂》、《招隐士),其中包括小序八篇。从选目上看,《文选》选录了(楚辞》尤其是屈原的主要作品。现今流传的《文选》李善注本出自唐代,南宋尤裹刻本犹存,其版本亦精。因而《文选》中著录的骚类作品,可以看作是补注本以前具有重要校勘价值的《楚辞》选本,其中八篇小序对我们考索王逸(章句)“小序”的原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原载:《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