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00年冯骥才对鲁迅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刘禾的国民性神话理论。刘禾认为鲁迅的过民性理论是受蔽于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殖民霸权话语,进而全盘否定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客观存在。文章对刘禾的后现代方法、后殖民观点给予系统驳析,正面阐述了明恩溥著述的历史合理性,并肯定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鲁迅;后殖民话语;国民性;面子;阿q主义 1 鲁迅生前肯定已料想到他死后依然逃脱不掉被污蔑被攻讦的命运,所以,像王朔之类的鲁迅批评,先生如果有知是不会感到意外的。但先生决然不会想到的是,在他身后60多年,有人竟将他视为西方传教士的精神傀儡,并以挽救者的姿态,要清除他身上的殖民话语遗毒:“我们太折服他的国民性批判了,太钦佩他那些独有的‘文化人’形象的创造了,以致长久以来,竟没有人去看一看国民性后面那些传教士们陈旧又高傲的面孔。”如果这批评是来自新锐批评家或那些文坛泼皮倒也罢了,偏偏它却出自并不新锐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之手。因此,当我初读冯先生2000年那篇批评鲁迅的文章之后,曾感到嗖嗖一股冷气袭来,一时间,搞不懂冯先生这是怎么了:在写小说、舞丹青、弄文物、护古城之外,竟也玩起以毁“鲁”为荣的文化批评来了?再说,鲁迅先生确曾以典型解剖的方式犀利地批判过中国国民劣根性一面,但冯先生自己也曾以人像展览的方式广泛暴露过中国国民腐朽性的一面。既如此,这“国民性”批评怎么会突然成为问题了呢?在文学家冯骥才的背后是否也站着某位西方理论传教士呢?我暗自猜度。 后经学界朋友指点,我终于找到了谜底,并看到了批评家冯骥才身后刘禾那新锐又自信的面孔。我这才知道,冯先生的文章,不过是刘禾国民性神话理论的一次批评实践而已。而与冯先生的文章比较起来,刘禾的文章更学术但也更片面,其观点更难苟同。由于国民性理论关系到对鲁迅形象、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重新认识评价,不能不加以辩驳,于是,便产生了这篇对刘禾《国民性理论质疑》质疑的文章。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