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有”是“有限”“无”是“无极”吗 ——与韩东育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长欣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于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畴实体化”式的错误,故与之商榷。
    关键词 有 无 有限 无限 属性范畴 实体范畴 属性范畴实体化
    一
    独立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范围和范畴体系。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正是基于自己所创立的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和范畴体系,对宇宙、社会与人生进行了深刻而智慧的思索与探索,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独特而伟大的成就,致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至今仍闪烁出不可磨灭的光芒。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其《论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围体系》一文中,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范畴有十六对,其中“有无”范围名列第二①,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首创“有”、“无”概念以来,两千多年之间,“有”与“无”一直吸引着人们,困惑着人们,历代都不乏学者对它们进行注解和让释。但从来都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难衷一是。从魏晋时期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之争直至今日老子是唯心主义与还是唯物主义之辩,这种分歧与对立的产生莫不与人们对老子“有”、“无”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有相当关联。读到的最近一篇专述老子“有”、“无”的文章是韩东育先生撰写的《“有”是“有限”,“无”是“无极”》,其副标题是对“有”、“无”千古成说的质疑②。
     从文章一开始,我们就不难看出,韩东育先生对前人和他人对老子“有”、“无”的阐释不满意,并且认定,千古以来,人们对老子“有”、“无”的认识都错了。为了“准确地找到”“有”和“无”的“正解”,韩先生首先从“一误再误的‘有’、‘无’诊释”对自庄子以来关于“有”、“无”的主要议论作了一番“认真的回顾和清理”。通过这种“认真的回顾和清理”工作之后,韩先生就“有”和“无”的“正解”或叫“本旨”作出了这样一种肯定式判断—“有”是“有限”、“无”是“无极”。而且,“无极就是无限”。韩先生做出这种结论时不难让人感到他有一种相当的自信,仿佛已经迷惑了人们千百年的谜底终于被自己彻底揭穿,仿佛自己终于找到了“有”、“无”的“正解”,旷日持久的“有”、“无”纷争从此可以休矣!其实不然,韩先生的答案同样令人难以置信,本人就不敢完全轻易苟同。
     首先,历来,在注释老子“有”、“无”的人们中间,确实存在一些人不理解甚至曲解、误解老子“有”、“无”本义的事实。如,不少人仅仅将老子的“有”理解为“存在”,而将老子的“无”理解为与“有”完全对立的“非存在”或“不存在”,进而搞不明白老子的“有生于无”与“有无相生”,象晋朝的裴頠 .郭象以及当今诸多将老子斥为唯心主义的人们。但确实也有不少人在对老子“有”、“无”的探微中不乏真知灼见,即或多或少地理解、体会到了老子“有”、“无”的真义。如庄子、晋代的何晏、王弼以及当代学人陈鼓应先生与詹剑峰先生等。尤其是陈、詹二先生,在其著作《老子注译及评介》③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④中分别论述了“有”与“无”的多种含义,实有不少可取之处。因此,“回顾和清理”过去人们关于老子“有”、“无”的看法,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理应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不应该全盘否定,通通一棍子打死。韩先生则没有这样。说别人的看法都是错的,即所谓的“一误再误”,然后自己再提出一个与别人都不一样的观点,因此就说自己是对,即所谓的“正解”。有这样的逻辑吗?标新立异只能说明自己与众不同,不能一定证明己对人错。
     其次,韩先生其实连标新立异都没有做到。“无”是“无极”说早在南宋时期就已被大理学家陆九渊所提出。他对《老子》中“复归于无极”的理解采用了“无极”一“道”,“道”二“无”,故“无极”=“无”的推断,并以此来理解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第一句话:“无极而太极”。当时,陆九渊的这种“无极”=“无”的学说立即遭到了另一位大理学家朱熹的截然反对⑤。如果说陆九渊只说出了一半的话,那么,“有”是“有限”,“无”是“无限”的完整命题也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被詹剑峰先生明确提出@。这里不打算讨论朱熹与陆九渊谁是谁非,也不准备评价詹先生的提法是否合适,只是想进一步说明韩东育先生的“回顾和清理”工作做得不够到家。他很可能就没有“回顾和清理”到朱陆这段公案,也很可能就根本没有拜读到詹剑峰先生的著作。否则他就不会以“‘有’是‘有限’,‘无’是‘无极’立论,来对”有“、”无“的千古成说进行什么质疑了。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15卷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