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有害的艺术需要批评——读陈传席教授《批评就是宣传》并与之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筱琴 参加讨论

    陈传席先生发表于《美术观察》 2003年第1期的《批评就是宣传》一文不仅对时下充满血腥、颓废、刺激的前卫艺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且就艺术与宣传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文中最后一段有句是这样的:“在‘有害的艺术’尚未形成风气,尚不为人所知时,扼杀,限制,扑灭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小报道,不批评,不作任何理睬。”根据其上下文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凡是“有害的艺术”都不报道,不批评,听这任之流之。对此,我的观点是:这是一种消极对抗的方法,“有害的艺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对“有害的艺术”不仅要报道宣传而且还需要有力的批评,正确的引导。而且,我有些不太理解:为什么理论家们对此都是旗帜鲜明地如见过街老鼠般一律喊打呢?说声“不”也就算了,却还要“扼杀、限制、扑灭.”,难道“有害的艺术”当真如洪水猛兽一般一点存在的价值都没有么?
     在这儿我并非是要为“有害的艺术”讨个说法,也决非与LN的艺术家们有什么关联。我想我们应该拥有宽容平和的心态。当下国内的前卫艺术刚刚起步,更多的处在一种探索、试验的状态中,做出不成熟的作品是可以理解的,用不着大家都抡起棒子将其全部封杀。相反,批评家应义不容辞地扶上一把,对此类艺术正确的批评引导的责任就更显重要。不是说一个“不理睬”就完了,那样做恰好是对“有害的艺术”的放纵。有力的舆论和明智的批评是可以正确引导此类艺术的。
     有害的艺术需要批评。批评可、单是否定,更是去伪存真,找到合理的方法以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批评是面向所有艺术的,是艺术创作和大众审美之间的重要调节力量,它能起一种积极的沟通、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如果艺术批评对“有害的艺术”采取漠然的态度,我想那是主观武断把批评庸俗化了。就像SARS一样,如不加以理睬,不宣传报道,不重视,后果可想而知。人们正是通过宣传的渠道才知道怎样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免病毒的人侵。当然这只是类比,“有害的艺术”毕竟不是病毒,不具备毁灭性和传染性,它是中国多元文化艺术中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为了名利,帮助欧美完成文化殖民也好,盲目地“捡拾西方文化垃圾”(向南《有害的艺术》)也好,艺术家文化底蕴缺乏也好,你不能否认它就生长于这块土壤之上,并且为许多艺术家疯狂地热衷着,这就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现状。只是这种状态有些混乱,没有方向感。所以批评家们的责任就显而易见,拿出批评的武器,澄清混乱,指明方向,怎一个“不理睬,不报道,不批评”就完了?
     再者,“有害的艺术”也不都是一无是处。在多元文化的中国,我们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评判所有的艺术,“如果仅仅是以所谓的‘道德’和感官承受能力为依据是极不严肃的”。“前卫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实验的态度,遭到大众的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大肆地批判和封杀。真正关心文化建设的就应该给我们的艺术家一个宽松的环境。”(半支烟《对〈有害的假艺术〉一文的质问》)前卫艺术毕竟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现状和倾向,也许是要经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一番转折才能找到金光大道。
     倘使大家都对那些“超越了道德底线的艺术”袖手旁观置若罔闻,那才糟糕。谁来引导这些“有害的艺术”向无害的方向发展?公众又何以知道目前有些艺术有害到了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了,从而引起反思?LN的艺术家们怎么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并不“聪明而有教养”呢?(向南《有害的艺术》)听之任之,那帮艺术家们说不定哪天会做出比吃人还要惊世骇俗的事来,因为没有舆论的监督,批评的引导,他们或许会更加歇斯底里,艺术到那时恐怕就真没什么边界了。
     对“有害的艺术”进行报道和批评,不仅有利于学术空气的净化,而且也促进了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沟通。我想那些有一害的艺术家们看了相关的批评文章说不定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思想,转换思维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
     总之,“有害的艺术”需要批评和关注,这会让我们的眼睛更明亮,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繁荣中国艺术。
    
    原载:《美术观察》2003年0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