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不完全统计,迄今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开汉语课的中小学或如“孔子学院”般民间教育机构更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而最近还有这样一条新闻:在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的一场专场报告会上,刚刚完成庞加莱猜想证明的曹怀东、朱熹平被邀演讲。他们的演讲大多是按照惯例用英语演讲。身为中国人,不能很好的用母语进行文化交流,不能体会汉语的魅力,那是多么悲哀的事。 千百年来,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汉字是我们民族精神之魂,中国人的情趣、信念、音乐、逻辑,就藏匿在汉字中。它的精炼、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 然而现在一个又一个“孤僻”汉字的死去,它的用法和含义也死了。更严重的,是那汉字包含的微妙感情,也死掉了。优美的诗词歌赋,还有多少人懂得欣赏背诵?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曾经形象地把汉字比作典雅的贵夫人,而这个“贵夫人”现在似乎已经不再为多数人所欣赏和喜爱。以拼音文字或英语的方式说汉语,这现象大量流行于网络语言中。破坏基本构词规则、故意写错别字、或者乱用翻译腔调句式,被认为是“酷”、“有个性”的象征。 流行快餐冲击着汉语 这些年,电脑技术的发展,让键盘上的拉丁字母ABCD也能转换成中文,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极大便利。多达数百种的汉字输入方法,让我们眼花缭乱。电脑专家告诫我们,输入方法要“从一而终”,这样才会越打越快。年轻人大多喜欢用汉语拼音输入,越打越熟练。大量的汉字在键盘上敲打出来,边打还要边想是后鼻音还是前鼻音,是翘舌音还是不翘舌音。以致到了手写的时候,汉字就变得生疏起来,有些汉字只会认,不会写。明明字的轮廓在脑子里盘旋,就是落不下笔,只好去查字典。有时,懒得查,就用汉语拼音代替,像小学一年级孩子学写日记一样,日记里夹杂着拉丁字母。心理医生将此症状称为“电脑失写症”,就是由于过多在电脑上打字而缺少笔迹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难以产生刺激作用,从而造成“失写”的现象。总之,电脑的普及,让一些汉字变得生疏起来。 另据报道,近日,家住沈阳的一个小学生在考试时,将成语“十全十美”错写成了“十泉十美”,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导致出错的原因竟是附近的一个广告牌。原来这名小学生家附近有个建筑工地,打出的广告用语就有“十泉十美”、“森临其境”等带错别字的文字组合,这名小学生天天上下学都要路过,误以为这些是正确的成语,因此发生了填错成语的事。 现在的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产品,随意的滥改成语。有个笑话说,老师让一个学生用更…更…更…造句,结果这名学生造出了“更干更爽更安心”的广告词来。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能折射出商业文化对汉语的篡改对学生的误导和影响。 汉语是不是真危机了? 从物理意义上讲,只要还有汉人存在,汉字是不会消亡的,人们依旧会听说读写,只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有必要忧虑:以后的人可能再难以领会那小小方块字里蕴含的精微美妙,感觉不到温柔、恬静、刚猛、睿智等各式各样的文字之美。 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说过的一段话:“汉语思想是汉语精华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现。古典的汉语思想无不充满诗意,语言的简洁明快、意蕴悠长,思想的辨证圆融、朴实无华,这是汉语思想的魅力所在。汉语思想是用母语思考祖国的现实与未来。汉语思想也是用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思考世界的现实与未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是汉语思想对中国的意义。” 也许汉语的前景并不应该悲观,但不悲观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汉语的确在遭受来自全球化、来自网络等等的侵蚀。抵抗这种侵蚀不是封闭保守,汉语在古代和近代也从异域和西方汲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并没有丧失自我主体性。我们该做的是如何保护住汉语思想的精华。 汉语危机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危机,它的背后,暴露出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危机。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表达方式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优雅品质的普遍漠视,这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因此,撇开英语、方言、普通话、网络语言这些表面的争论,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追索汉语危机产生的根源。 别让汉语沦为看客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语的危机?为什么国际学术会议使用汉语,受众却对此反感或漠视?为什么我们出现“电脑失写症”主要就是因为我们从意识上没有对汉语有足够的重视。目前我们的一些学者或学术活动组织者,其学术活动并没有与国家、民族荣誉联系在一起,而仅仅看成是个人、单位、地区的一种荣誉。还有些人觉得用了汉语就意味着“掉价”。在这样的心态下,中国人从来不想、也不敢想以汉语作为科学前沿的交流工具。汉语怎能不沦为科学看客? 另一方面,网络对汉语的冲击已然形成,一直有人在对网络语言指手画脚。倘若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语言和文言文中选择一种,估计大多数都会选择网络语言。网络有多发达,网络语言就会随之发展。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打击网络语言,而是应该普及真正的汉语言。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汉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原载:《江南时报》(2006-07-21第3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