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上或下:底层叙事的困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甘铁生等 参加讨论

     甘铁生(作家)
    
     “底层文学”预示着危机,作家当向形而上进发
     经济学上有个格雷欣法则,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这是古往今来的现实。写作界不必为此过于惊讶。况且,正如德国艺术理论家阿尔多诺所说,“文化工业”的兴起,已使文化艺术同工商业融为一体了。大众消费文化、娱乐快餐文化在任何时代都占据市场的最大份额。毕竟这是疲于奔命的百姓轻松的乐趣所在。作家们要明白,那些每日为基本生存而奋争的人,已经很辛苦了,他们能在快餐文化的喧嚣声中咧嘴放松一下,是必须的。只有那些明了消费文化、快餐文化、时尚文化都有如蜉蝣一般朝生夕死并欲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人,才会在深层次上寻求熏陶。而在座的作家们,正是这一部分人追逐的对象。进一步说,其实作家们的困惑表现了中国哲学的贫乏和苍白,也表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危机。
     目前的危机之一表现在所谓“底层文学”口号的提出。因为从本质上讲,作家无论审美取向如何,其作品的表达从来都基于人类生存的现实。作家本应最大限度地开阔他的视野。而仅将目光聚焦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只是在作茧自缚。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近多个世纪来没有诞生哲学家的国度,哲学的贫困是最可悲的贫困。而没有哲学的文学家,当然是苍白的。我们看当代世界大文豪们,无论博尔赫斯还是卡尔维诺还是哈维尔,都有深厚的哲学积淀。他们的文学表达当然就是建立在这样深邃的思考上的。对整个人类的命运做出思索和高妙的表达,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说他们是作家中的作家一点也不过分。而中国作家,还在临摹鼻子底下发生的事儿,再把它们编成所谓的故事。难道他们不知道福克纳这样说过,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生、死、爱、富有、贫穷、欺骗和剥削……但中国作家依然沉浸在现实主义的“故事”中喋喋不休地叙述。他们不知道,如今,仅仅靠“故事”已经不能创造文学奇迹了。这正如阿尔多诺所说:现实主义一经被作家关注,就已经成为过去。作家们应该朝形而上进攻了。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底层文学”鱼龙混杂,赶时髦风气严重
     自从80年代中期文学开始“向内转”以来,文学确实出现长期与社会脱离的倾向。2004年前后“底层文学”的出现,使当代作家再次大规模地面对重大现实问题,这当然是好事。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底层文学”从一种“冷门叙述”变为一种“热门叙述”,从一种“异质性叙述”变成一种“主流叙述”,不少作家赶时髦,希望以题材取胜,致使“底层文学”鱼龙混杂,文学性偏差。
     “底层文学”的利弊问题,从深层说,应该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如何抓住契机走出困境的问题。从刊物的角度说,还是个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定位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文学期刊一直处于一种不成熟的摇摆中。当年“纯文学”居于“审美霸权”的时候,现实主义受到压抑,包括一些著名的老作家都不敢写了,写了不好发。现在“现实主义”重归正位了,讲故事的潮流来了,注重先锋探索的文学又受压抑。这样的摇摆无论对于期刊还是对于文学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一个成熟的期刊格局应该是大家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如此文学才能获得健康、多元、平稳的发展。
     杜芳伦(北京职工文学创作室主任)
    
     将文学以“层”划分,有些荒唐
     底层和底层文学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不知道。只觉得将文学以层划分,有些荒唐,甚至显得滑稽。于是,又使我想到样板戏。样板戏乃典型的荒诞样板荒唐戏,我想到其中有个论调,叫“三突出”,意思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说起来像绕口令,看上去相当于杂技里的叠罗汉,一层一层往上码,底下那层,归里包堆就算底层了吧。他们与文学发生过关系吗?恐怕没有。有,也是屈指可数。底层文学的写作者十有八九是非底层人,他们中间有的曾经底层过,后来则是锅边上的小米——熬上来了,从此不再底层。可见,从个体角度看,底层的命运变迁一直在争取中实现着。对底层和底层文学的命名,不知为什么,听起来多少有些逆耳,要说这个词含了蔑视的成分,也不是没有道理,还听到一个词,叫高端。高端,是高入云端的缩写吗?其实也是指人,不是神仙,但一“高”一“底”,天壤之别就这么悬而殊之地铁定了。
     李浩(作家)
    
     “底层文学”窄化了文学的疆域
     所谓底层文学,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非文化概念,它本质上延续的是题材决定论,和文艺为某某服务没有质上的区别,它对批评家们有效,对作家的作品无效。因为它窄化了文学的疆域,只选择了特定部分,用道德的判断取代了文学判断。我和我的朋友在对文学进行评论的时候,依据的词汇还是道德层面的,只留一小部分是对文学的内质、艺术部分而言的。我承认,这是一种能力上的匮乏,同时也说明某些病原菌体早早地侵入到了我的骨髓。虽然我一直自觉地保持着警惕。我们在矫饰中生活得太久了,对生活的原初有些麻木了,而底层文学这一概念,应当算是一种新的、概念化的矫饰。
    
     徐则臣(作家)
    
     “底层文学”有时候是作家一厢情愿的想象
     底层文学的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作家对它的理解是比较褊狭的,所以大家一个劲在写苦。现在我们写的文学越来越窄。其实从我了解,很多底层打工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写的卖假证、卖盗版碟的这些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对于这样一些正常人,这样一些复杂的情感,有的人没有写到。作家们觉得底层全都是有苦不能说的大众,实际有时候是作家一厢情愿的想象。现在我们说的没钱、没房子,我觉得这些对于一个底层人来说不是特别的重要。
     另外一个现在作家比较强调生活表面的物质匮乏,而缺少对这个东西的深入的思考,包括现在的一些批评,这几年也不正常,总是一些道德、政治的东西,觉得写底层就是为民申冤,这都是仅仅把一个社会道德的东西强加于文学上,所以现在路是越走越窄。
     我们一直强调底层文学,强调底层如何文学,其实提到一个文学如何底层的问题,也未尝不可。比如说我们怎样让文学真实地反映底层,能够真实地被底层人所接受。一个底层的读者很难有阅读的权利,他没有购买的能力。其实底层文学基本上还是在一个小圈里面,在评论家或者是作家里面相传。现在很多底层的读者,他希望看到的恰恰不是底层的对象。比如说他对中产阶级有想象,这样一些东西,我们现在基本上很少写到,就是说一个底层人对不同于自己生活,对外面世界的想象。
     李约热(作家)
    
     内容大同小异,写作与办刊应更自信
     我觉得底层文学可能不是我们作家想说的,既然有底层文学,会不会有一个中层文学、高层文学跟它相对应呢?我觉得作家不必要考虑到底有没有一个底层文学,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存在。至少对我来说是没有的,我心中没有这样的概念。我觉得对于我的写作来说,重要的是表达,表达我心里面想到的、我所见到的、我所理解的,这就够了,没有必要关注它到底是不是底层文学。我再想说一点文学多元化的问题,我非常同意则臣说的,现在的文学太单一了。几本杂志一翻开大同小异,从题材和表现方式都缺乏多元化。??
    原载:《文学报》2007-10-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