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接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促进和影响着文学创作的发展,又推动着整个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批评的功能意义必须放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来考察。在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包括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大因素,这些因素又构成了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传播等环节。文学批评的功能意义正是在这些环节中得以实现的。大体而言,作为文学接受的理性化发展的文学批评,对于整个文学活动具有阐释、评价、发现和创造的作用和意义。 一、批评的阐释功能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家的创作只是提供了作品文本,它需要经过文学阅读才能转化为审美消费品。所以,从作品到读者这个环节来看,一方面,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作品具有阐释的功能,所谓阐释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另一方面,文学批评作为文学阅读的催化剂,有力地加强了阅读主体即读者对作品文本所包含的审美意义的领悟和把握,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因此,批评的阐释意义表现在批评家在阐释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作品的意义,从而对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理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首先,文本的意义都不是单一的,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能更为全面而辩证地分析、揭示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丰富意义。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会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历代的批评家们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正是文学批评的魅力所在。 其次,文学接受是主体性行为,读者有不同的层次。由于接受者主体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经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上会有高下、正误之差。所以,接受者如何真正进入作品、理解作品,并得其三昧,这对于艺术活动的有效而高质量展开是十分重要的。况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艺术接受者来说,其艺术视野及可以接触到的作品都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对于新作品难以及时了解到,而且往往容易遇到价值判断上的困难。批评家根据自己广泛的涉猎范围以及对作品较高的把握能力,可以及时地发现与遴选出优秀之作,向广大的接受者介绍、推荐,使更多的人接受到更好的作品,以利开阔其视野,并使其在实践中获得精神锻炼和审美观念的自觉与更新。这种批评家与接受者在作品推荐与接受上的协调互动过程,也正是对接受者的艺术接受品位和艺术接受能力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可以使接受者避免盲目性和沿袭接受惯性的封闭自足。 从现实意义上看,对于一个面对本文一头雾水的普通读者来说,专家的阐释是他理解作品的唯一途径;对于一个对作品的意义已经略有见解的读者来说,批评家的意见有助于加深其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即便是对一个批评家,其他人的阐释也有启发思路,开阔视野的作用。因此,艾略特曾说过,“我最为感激的批评家是这样的批评家,他们能让我去看过去从未看到过的东西,或者只是用被偏见蒙蔽着的眼睛去看的东西,他们让我直接面对这种东西,然后让我独自一人去进一步处理它”[1]。正是因为文学批评可以把作品放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去透视,能够超越作家的意图和读者的一般感受,阐释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才会使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具有阐释的意义。 二、批评的评价功能 鲍列夫曾提出:“批评不仅解决解释的任务,而且解决评价的任务。”[2]在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作家从客观世界获取审美经验,以审美话语的方式将其传达出来,便创作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在读者的审美感受和领悟中获得存在价值;而读者则把他从作品中得到的启示反馈到客观世界中去。这是一个始于客观世界又终于客观世界的循环过程。文学批评是这一过程的审美推动力,它影响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因为批评家对文学现象的价值评价活动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从世界——作家——作品创作环节来看,文学批评不仅影响作家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受,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作家的创作,甚至影响一个时期甚至一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动向。文学批评所建立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内容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磁场,引导着作家特别地关注生活的某些方面,关注这些生活方面的特殊审美价值。同时,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话语的产物,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观念和趣味;文学批评中所包含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就会影响到作家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和话语方式,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作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空前繁荣,就直接与文学批评界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一大批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分不开。果戈里的《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问世后,由于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受到了反动批评家们的围攻。当果戈里感到惶惑不安的时候,别林斯基凭借他锐敏的文学感觉,写了著名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分析了果戈里作品的意义和特点,以巨大的热情和雄辩的气势,充分肯定了果戈里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阐明了批判现实主义对俄国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迫切意义。这不仅大大地鼓舞了果戈里,促使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一步写出了《钦差大臣》、《死魂灵》等不朽之作,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与果戈里同时代的一批进步作家,如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从作品——读者——世界这个接受环节来看,批评家通过对作品的批评首先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分析和评价,这种审美评价使批评能够影响读者的审美观念,改变或强化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且以其自身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逻辑的美,从感性与理性的直接统一中去启迪读者的心智,促使读者感奋起来,积极投身社会的变革,从而引起一定的社会效应,使批评具有一定的社会评价作用。正如一位法国批评家所说的,“批评的作用是什么?批评应该成为美的解释者,同时教给读者更好地区别美和更好地热爱美”[3]。其次,批评家在审美评价的基础上,还会对文学现象中所蕴含的政治、道德、宗教、社会心理等作出解释和评价。批评家通过分析评价文学现象来回答和提出当前社会关注的某些问题,从而对现实发生影响,引导读者提升人生境界。批评家也可以通过审视、阐述和评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来促进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三、批评的发现和创造功能 对于作家而言,批评可以通过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和整体分析,帮助作家发现、形成和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支持作家做有益的探索,从而促进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文学批评是对于作家及其创作的有效激活,是作家成长与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通常而言,作家及其创作往往容易当局者迷,不容易拉开距离客观而全面地审视与认识自己创作的得失以及相关问题。而这一任务则是需要文学批评家来进行的。古罗马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对于文学批评家及其批评的使命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是愿意指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从何处吸收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4]在这里,贺拉斯把“磨刀石”比作批评,把“钢刀”比作文学创作,一方面,通过对于文学创作及时的探讨分析、形成富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给予作家以有益的启迪,使其认清得失,积极调节;另一方面,批评家能够以自己的识见与学理为作家提供更多的参照,以引导其不断拓宽视野,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美学家狄德罗也曾指出:“不管一个戏剧家具有多大的天才,他总是需要一个批评者的。”他又说:“假使他能遇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比他更有天才的批评者,他是何等幸福啊!”[5] 其二,批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再度发现和重新评价;批评家在对作品意义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可以是对原有意义进行加强和补充。如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中专家学者们对经典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时代意义等的再度解读或现代阐释,这实际上是文学研究者和文学批评家们对这些作品的内容意义和形式方面内蕴的进一步挖掘和创造。总之,文学批评从批评实践中、从文学创作的发展变化中提出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例如对于过往的种种文学事实进行追究,对经典之作再三研习,这不仅是为现实提供一个参照系数,而且推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这也是批评的发现和创造性意义所在。 综而述之,文学批评可以发现并填补“艺术家遗漏的、或不理解和不完全理解的空白形式”,指出接受者容易忽略或难以理解之处,进而“赋予那美好的艺术品以无限的意义”[6],将文学活动导向新的再创造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美)艾略特·密尔顿.艾略特诗学文集[C].王恩衷编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P300. [2](俄)尤里·鲍列夫.美学——艺术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M].世界艺术与美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P173. [3](法)罗杰·法约尔.批评:方法与历史[M].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P202. [4](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P153. [5] 文学理论译丛[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P183. [6] 英国作家论文学[C].汪培基等译.三联书店,1985.P263. 原载:《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