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我看当代文学批评的弱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畅广元 参加讨论

    

     批评的价值重心在悄悄转移。从现在看到的一些文学评论批评文章,给人的感觉不是真的为文学,而是为人造之。这里面确实有权力和商业逻辑的暗中支配,确实有这种现象,但是我说这种话不是反对大家拿红包,现在问题是拿了红包以后批评质量不高,对不起人家,主要是这么一个问题。
     批评的文本阅读基础脆弱。我们开作品研讨会,其实与会的评论家对文本的阅读基础是很脆弱的,这些脆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阅读的时候就是一种非研究心态下的阅读。什么是非研究心态下的阅读呢?你面对一个文学文本,你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你对一个整体文本感觉和评论的关系,你的头脑中是不是形成了对于一个评论家的文体意识,从现在的评论文章来看,很少有这种现象,所以我就说是一种非研究心态下的阅读。
     阅读的时候还停留在感觉层面上的阅读。这是一种病态,从某种问题上来讲不是为了文学。这些评论家阅读的文本是感觉层面上的阅读,然后就开始发言,现在我知道有些评论家已经具有了这样的技能,就是市场化的浏览,对文本拿在手里看得很快,翻几页根据他的经常阅读经验,就知道这是什么作品了。所以批评的文本阅读基础脆弱,这是当代文学批评非常显著的弱势。
     批评的学理失衡。我们的批评家、评论家虽然有这个桂冠,但是支撑他这个学理基础是什么?我们不清楚。比如说长期坚持社会历史文化批评的人突然在他的评论文章中引用了大量消费时代的评论,结果消费时代和社会文学批评是两回事两种价值,但是在他的文章里面架列起来,这些在很多很有名的刊物里面都存在。他们不知道这种概念和学理有密切的关系,每一个概念背后,特别是重要的概念都有它的知识系统和知识背景。所以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不能称作批评学或很难称为批评学的。很多批评研讨会都是较低层次的。文学的社会学和社会历史文化批评在目前,在我们国家的批评界还是主流的问题,但是这方面学理的深入研究不够。我想说一下,一般经验性评论和学理经验性评论有一个区别,比如陈平原先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这篇文章,他就把武侠小说人物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他概括了四种类型,比如说笑傲江湖、浪迹天涯等四种类型,而且研究小说里面的深层语法,这就是学理层面上的,在现当代文学当中就要关注。再比如在国外,除了关于小说的叙事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就是学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格林马斯把任务角色简化为三种对比的人物,他就给叙事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观点,这就是学理层面上的,而不是一般的叙事以某些人物感觉性、特点性的描述。但是现在的评论主要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主要说的是现在批评的学理失衡。
     以前《红楼梦》主要是从政治理论上进行思考,很少从审美意识角度来关注,就是从政治道德的角度离开了审美意识的角度。
     现在评论界少一种意识,就是多歧为规。这种多元的学理层面构成了这样一种文学批评状态和现状是薄弱的。
     现在我们的意识形态经常是遮蔽的,我们的评论是为二流遮蔽吹捧的。我们当代中国的文学并不是诗意的栖居在人间,我希望编辑同志应该很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我想说四个观点。
     不要把文学看成有限变量。过去我们把文学当成圣经给大家讲,文学和人性有关,人性在他的生存历程中是无限变量的,他不是生者和伟大领袖预设的,也不是可以把握一种走向的。
     真正的文学是寂静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大家讨论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我的看法是文学是寂静意识形态的挑战。现在我们恰恰看不到文学这一点,从某种角度上遮蔽了文学本质的属性。
     文学不是权力预设的存在。我说这个权力预设的存在不是行政权力,也不是知识权力所预设的层面,文学是一种大自在。因为它是和人的生存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没有孤立的文学走向,只有与精神进程相对应的文学存在。我们现在的精神进程到底在什么阶段,再看看文学的走向就清楚了。
    原载:《文学报》2008-06-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