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的《光明日报》国学版所发表的栾贵川先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文(以下简称栾文),以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不”为发语词,无义,此语是荷蓧丈人自指,乃言自己勤劳四体于五谷之食,无暇知晓“孰为夫子”;这两句是古谚语。笔者以为俞说颇有未当之处,实不可从也。 俞樾以“不”为发语词、“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荷蓧丈人自指的理由是:“谓以‘不勤’、‘不分’责子路,则不情矣。”也就是说子路向丈人询问自己的老师,丈人却批评人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合情理。实则此语不仅矛头指向子路,更重要的是讽刺孔子。丈人之所以如此,自有原因。首先,丈人与孔子的处世态度不同。丈人是隐者,面对当时纷乱的政治局面,是见其不可为而避之,隐居民间从事农业劳动,不赞成孔子及其弟子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极力推行自己主张的作法,故出言讥讽之。其次,是子路的唐突造成的。在孔子弟子当中,子路性格粗鲁,屡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夫子”在孔门弟子之间专指孔子,在孔子面前或弟子彼此之间称呼孔子为“夫子”均可,但面对一个陌生人,不言人物的相貌、衣着、人数及车驾等可识之特征,却贸然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岂非唐突之极?遭到嘲讽,有何“不情”?如果丈人不是嘲讽孔子与子路,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孰为夫子”,子路必当予以认真回答方是,可实际上听了老人的话后是“子路拱而立”。用何晏《集解》的话说是“未知所以答”。 栾文在补充了“不”为发语词的例证后说:“此外,这样解释也合乎情理,孔子断定荷蓧丈人是一位‘隐者’,绝不会唐突斥责子路不勤劳农事。”《子路从而后章》的前两章分别是《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章》和《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前者原文为:“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朱熹《集注》:“接舆,楚人,佯狂避世。”这样的“佯狂避世”之人却公开斥责孔子道德之衰微。至于后章,《史记·孔子世家》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但是,孔子心目中的这两位“隐者”,对他与子路却颇为不敬。当长沮得知车上之人为孔子时,不但拒绝告知渡口之所在,反而语含讽刺:“是知津矣。”即这个人已经知道渡口了。当子路转而询问桀溺时,桀溺却做起了子路的“思想工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要子路抛弃自己的老师而跟随自己过隐居生活。说完,“耰而不辍”,自己干自己的活儿,把子路晾在那儿不管了。这些“隐者”们均对孔子及其弟子表现出了不敬。另外,从文献编纂的角度来看,《论语》一书虽然谈不上严密的逻辑结构,但也绝不是杂乱无章的,每篇之内,往往尽可能地把内容相关、主题相近的章节编在一起。《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章》和《长沮桀溺耦而耕章》两章,内容是隐者嘲讽孔子,因为过于明显,历来没有大的争议。《子路从而后章》紧随两篇之后,内容与主题应该相同或相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讽刺孔子和子路之语无疑。 俞樾《群经平议》为了论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不”字为发语词,列举了《尔雅》与《诗经》毛传等为证,栾文又补充了《小尔雅》中的训诂资料。对栾文所引用的《小尔雅》:“不承,承也。”清代学者宋翔凤《小尔雅训纂》注曰:“《孟子·滕文公》引《逸书》云‘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赵注:‘丕,大也。’此‘丕显’、‘丕承’疑同《诗》所谓‘不显’、‘不承’,‘不’读为‘丕’。《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释者:‘不亦为丕。’”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王引之亦有类似的说法。再者,虽然“不”字有发语词之用法,却不能证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不”字也是同样用法。除了俞樾所引之外,王引之《经传释词》所举例证更夥,其中又以《诗经》的用例为最多。这并不是偶然的。有的是为了表达特殊的语气,有的是为了使每句诗的字数整齐划一而使用语气助词,即所谓发语词。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丈人与子路的对话。在“不”字已经被普遍用作否定副词的情况下,谁又能知道这里的“不”没有实在意义,要把这句话理解为“四体勤,五谷分”呢?为何不径言“四体勤,五谷分”却偏偏要加上两个“不”字呢?俞樾大概亦感觉到自己的说法也有未尽周密之处,于是又说“或丈人引古谚欤?”意思是这是丈人引用的现成的古代谚语,自然是人人皆懂的。但由于于古无征,俞氏亦只能用推测的语气。 栾文还以陶渊明的作品为例,来论证“不”字不是否定词。这是据《论语集释》所引清代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立说。这篇作品实际上出自陶渊明的《扇上画赞》。《画赞》除了开头与结尾之外,中间部分每四句写一人,共八人,第一人便是“荷蓧丈人”。一般的笺注本只注明了这四句源于《论语》,并未涉及“不”字是语气助词还是否定词。孟二冬先生的《陶渊明集译注》对这四句是这样翻译的:“孔子不能参加劳动,五谷庄稼不能区分;荷蓧丈人隐居世外,日暮仍在田中劳动。”看来还是把“不”字当作了否定词,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语当作了孔子,“分”是区分之义。 原载:《光明日报》2009-09-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