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话剧现状的忧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孟冰 参加讨论

    思考话剧的现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看待话剧创作的独特性,发挥剧作家的个性。
    所谓“话剧创作的独特性”,是指话剧剧本创作中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手段。在各级领导抓创作抓剧本的时候,无论这个题材多么新颖,无论这个创意多么动人,最终要把写作的任务交到剧作家手里。现在能决定剧作家命运的人越来越多,主管领导、独立制作人、投资人和导演。他们先是一起来告诉剧作家这个剧本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去写,然后再告诉他现在写的问题在哪儿,如何修改……不能否认这种创作也可能会碰撞出真知灼见,也确有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好作品,但这种集较多人之力完成的作品,其个性化色彩也常常有所限制。
    艺术创作的可贵之处都是以其个性化特征为标志的。这个独特是剧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是剧作家对生活事件进入戏剧状态独特的感觉,是剧作家对构成戏剧情境、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人物的情感状态独特的理解和把握,是剧作家对戏剧舞台的时间、空间关系独特的呈现。这种独特就蕴藏在剧作家的心中,就潜行在剧作家的血脉之中,就漂游在剧作家的灵魂深处。它也许是剧作家一生关于戏剧梦想的迷幻,它也许是剧作家顿悟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时最终给予的关照,它也许是剧作家的思想穿越时空隧道之后留给当代人的警示,它也许是剧作家的感动在畅游情感世界之后最完美的咏叹。总之,当我们以各种理由剥夺了剧作家的独特的表述时,这部作品可能什么都有,只是缺少了那一丁点儿属于剧作家个人的口吻和语气!于是,像上帝对着泥人吹一口气使它从此拥有生命一样,我们的剧作家却无论如何也吹不醒他捏造的那些人物。独特性之所以独特,就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十几年或几十年舞台经验的职业编剧无论人数和创作数量都在急剧减少,而活跃于当前戏剧创作的主体编剧有许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热爱戏剧创作的非职业人员。无论是先锋戏剧、探索戏剧、小剧场戏剧、搞笑剧等无疑为戏剧演出市场吹进一股新鲜空气,它们以清新、轻松、时尚、幽默的身姿吸引了一大批知识阶层年轻的观众,但是同时,他们的肤浅、直白、偏颇与过激,也如一股冷风刮走了一批久坐于剧场的老观众。比如,一位以探索为前导的著名先锋派戏剧导演,在他们的作品被观众质疑时,他竟说: 这种戏是中央戏剧学院一百个教授、一千个学生搞不出来的!还有一批以市场为目的的戏剧人,集中全部精力搞笑,所谓“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爆笑”,还有一些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热情投入戏剧创作,他们的话剧作品虽然有独特的文学性,但总体上在对话剧本体的认识上,在对舞台时间、空间的关系上,在戏剧语言的功力上都有明显的欠缺;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现象,即有些戏剧更多地依赖于著名导演从而成为导演的戏剧,于是在戏剧院团、编剧、导演之间仿佛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种默契:要么是店大欺客,要么是客大欺店。
    于是,如今出现了许多有待研究的戏剧现象:一是从注重精致的戏剧结构转向散文化结构和淡化情节,从叙事上颠覆了最基础的故事性,在这种戏剧中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种经典话剧中严谨精巧的结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因为没有本事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适合于戏剧表现的生活素材。故事情节仅仅是为了引人入胜而成为叙述载体,并不能在故事本身及情节发展中自然蕴含着对人物命运的昭示与精神的颂扬。二是从着力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逻辑转向随意展示人物行为,丢失人物性格分析。三是从精心营造戏剧情境,在典型环境中表现人物独特性格和心理转向无目的的设置场景和随意打破时空。四是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来锤炼戏剧语言转向毫无味道的、为搞笑而植入的时尚语言或作者直白的书面语言。五是从导演的二度创作上对剧作的深刻把握,舞台表现形式的深入理解转向单纯的标新立异,甚至是严重的个人表现。六是从表演上着重塑造人物性格转向接受并继续制造自己的“粉丝”。
    如此一来,话剧艺术的魅力将体现在何处?
    
    原载:《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3日2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