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不可让英雄缺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肖惊鸿 参加讨论

    对英雄的景仰崇拜,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在战争时期,人们竞相向英雄看齐,前赴后继,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和平年代,由于社会关注点的多样化,英雄被赋予了多元化的含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化的价值诉求极易弥漫于整个社会的价值空间。这一点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
    如今,无论是电子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趋于单一,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商品社会的印记,成为物化的财富象征。经济英雄固然是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之一类,他们叱咤于商海风云,创造并贡献了量化的社会财富。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也最具有现实力度和文学表现力,因而也成为作家在商战小说、反腐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被塑造的人物。人们向往英雄,时代更需要英雄来开创。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够让英雄缺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位作家的必修课。然而,如果作家仅仅拿出这一类英雄形象,实在不能说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他去世后,《纽约时报》称:“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海明威以“硬汉精神”给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贡献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他与他塑造的英雄形象交相辉映,以完美的呈现验证了文学的伟大。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沃土,也是一名作家成长的摇篮。作家的视野有多大,决定了他笔下的人物能够走多远;作家站得高,他塑造的人物就看得远。通常说来,变革的时代存在产生伟大文学的可能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出现了神话和史诗的繁荣;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经济生活高度繁荣,同时产生了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开出了绚丽的文学和戏剧之花。再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繁荣举世瞩目。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灾荒连年,战事不断,是中国政治上黑暗而又混乱的时代,但在宗白华先生看来,这个时代“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时代。各种类型的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从思想文化维度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跟那一时期作家思想解放的程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新的社会思潮同时改变着作家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符合人类本性的、返璞归真的生活,成为他们新的追求目标。他们以一种新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情趣体验人生,在思想意识、艺术表达上显现出新追求。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的审美思想和美学追求,富于鲜活的创造力的文学冲动和活泼生动的创作生机,使文坛呈现一幕幕新的文学景观。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自由,也带来了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繁荣。这一时期,出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蔚为大观的文学成就。与这文学成就一同让历史铭记的,是“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等名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他们和他们的文学共同铸造了一个文化英雄的时代。这一切,皆因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作家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艺传统,艺术地再现社会生活,塑造文化意义上的英雄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家要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精神家园。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仅有社会现实基础是不够的,英雄人物的身上更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不仅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而且也是超越现实奔赴社会理想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作家要有前瞻意识,要做思想的先驱。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不仅要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刻画一个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相对容易,塑造一个指向人类理想的文化英雄就难得多。这是对作家的挑战,也是一名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本质所在。
    事实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越来越难以高于生活了。目前文学作品产量喜人。每年好几千部长篇小说,上万集的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改编自文学作品。但数量的繁荣并不能遮蔽一切。虽然不敢轻易断言,这个物化的社会对作家的戕害有多大,但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未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精神上给人以提升,那么就只是装潢精美的一个物件,只剩下价格没有了价值。
    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树立的英雄形象,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非英雄化写作还在继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所以就写他的七情六欲,写他的善恶混杂,写他的渺小与低下,当然也不乏良善之举,如捐资盖学校,赡养老父母等。让人不由得感叹,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难得一见,凡夫俗子遍布其间。
    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体现了明显的“族群化”倾向,都处在一个经济共同体中,是所谓的“经济英雄”。他们不仅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也多少反映了作家的价值诉求。也许,这些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但是把他们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这英雄的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
    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文学精英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在读者的视野中从未走远。他们的经典作品穿越时光长河,历久弥新,鼓舞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本身作为文化英雄,当之无愧。社会需要回归经典,重读名家,但是更需要产生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新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面向未来,有必要呼唤更多这样的作家:多一些思想的深沉,少一些尘世的喧哗;有必要期待更多这样的英雄:多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少一些恶俗乖戾之气。有必要在文学作品中高扬英雄主义旗帜,让理想主义精神薪火相传。
    (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
    
    原载:《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0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