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真”是文艺作品的生命之基,“善”是文艺作品的价值之源,“美”是文艺作品的持存之道,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应该将真善美作为文艺作品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在文艺作品中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真善美的阐释深刻点明了文艺的本质,为文艺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文艺发展的终极目的,但同时人们对真善美的具体理解在不同的时代也有各异的角度。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深入挖掘其时代特质和实践特色,只有这样文艺发展才能契合时代脉络,向真善美的目标不断迈进。今天,应该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善美问题?其在当下时代具有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学创作怎样才能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的文艺评价机制从而引导文学向真善美的理想发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对真善美的理解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不同时代对文艺实践的要求是不同的,文艺的发展既有永恒性的价值期待,也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状态,文艺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童庆炳认为:“文艺思想是有时代性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是新的时代精神。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领了文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文艺发展在新时代下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这个艺术理想就是真善美的艺术追求。” 党圣元也谈及文艺发展的时代性,他认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脱离中国传统和中国实际,他说:“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是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努力的方向之一。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美学的目标。追求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和中国的实际。” 当今时代,人民对文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也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更为深入,凸显出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童庆炳谈到,“真”就是历史理性,指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进步。“善”就是人文关怀,是文艺的重要追求。而当代文学所欠缺的就是人文关怀,很多作品一味追求商业价值,成了“市场的奴隶”。“美”就是审美升华。美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存在。审美是一种情感评价,用情感去观照这个时代,传递给人美好的感觉。只有将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审美升华相结合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张炯对真善美的具体历史内涵作出这样的闻释,他说:“真善美是文艺追求的永恒价值。真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对生活进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挖掘。善是指伦理价值,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美就是文艺本身对人民精神需要的满足。” 要以人民为创作的根本和源泉 文艺创作虽然不是“定制”的,但是在作者的创作中还是有一个理想读者存在的,在中国的现阶段来看,每个作家心中的理想读者应该是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作家创作的源泉在人民,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精神需求,而创作的最终成果也要交由人民检验,只有坚守住人民的立场,我们的创作才能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党圣元认为,创作者应该反映人民的精神、力量和作用,这正是真善美这一美学追求的价值载体。为人民创作的作品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动力和能量,才能体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创作只有在人民的广阔沃土上才能找到源泉和力量,如果脱离了人民,创作出的作品想要达到真善美的境界是不可能的。真善美是美学最高理想的三个不同维度,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关怀,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上三者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 。 童庆炳谈及这一问题时说:“好的作品应该关心人,尊重人,认识到人的价值,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李心峰认为,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人民性的充分体现,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艺术创作不能违背最起码的历史真实,不能突破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不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完善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对此,李心峰有着深刻的感悟,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评价文艺的四个标准,即历史的、人民的、审美的、艺术的标准,应成为我们健全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的基本遵循。健全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应提出系统的衡量优秀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高标准,如历史的真实与深度、审美上的超越与高境界、艺术上的创造创新;同时也应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规定一系列最起码的标准,提出一整套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审美上不能以丑为美、低俗庸俗,在艺术上必须彻底杜绝抄袭剽窃行为。” 文艺评价体系是引导文艺创作走向健康和繁荣的保障,只有完善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才能切实地保证文艺向真善美的最高艺术理想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应该多向中国和西方的经典学习,对此张炯谈到,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作品的审美创造、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评价文艺的核心价值,而这个核心价值又涵盖社会、人和国家三个层面。我们的文艺评价体系应当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要注重学习世界的重要思想,应该更具宽容度和多样性。陈众议认为,批评本身首先是公器,要厘清批评要针对什么,出于怎样的动机、方法和立场。现在的批评存在很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学习西方经典的批评思想,创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的很多批评家经常失语、失思,就是缺乏自己的话语体系。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中国传统的批评理论,从“兴观群怨”到“文以载道”都是应该梳理和学习的。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传统文化有很多相契合的地方,应当将其重新梳理出来,发扬光大。批评应该是利器,但同时也应该是善意的、艺术的、客观的,应该以相对客观的心态建立文学评价体系,逐步将文学引向繁荣健康的道路。 原载:《文艺报》2014年12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