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经不仅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东巴文学的出现,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的一件盛举。简言之,东巴文学是东巴教祭司--东巴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编创,并记载于东巴经中的文学作品。这部分文学作品既有别于民间口传文学,也有别于纳西族用汉文创作的作家文学,属于独立的一个范畴。 东巴文学首先是早期口传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上古社会的民间口承文学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东巴文学的形成,尤其是作为口诵经形式存在的作品应早于唐宋,即上古时期原始宗教巫师达巴在仪式上诵念的各类祝咒经词,应为东巴文学的前身或雏形。而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的形成当是公元7 世纪前后纳西族西迁并定居在丽江以后的事。东巴文学的定型、繁荣和大量书写传播,则是在10 世纪前后的唐宋年间,元至明代中叶又不断有新的增补,其间经过了数百年乃至近千年漫长的历程。明清到晚近随着东巴教走向衰微,东巴文学未再产生有影响的新作而处于停滞状态。 从内容上看,东巴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涉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而生动地展现了纳西先民狩猎、游牧、农耕、迁徙战争等古代生活风貌和历史画面。从形式上看,东巴文学既有较质朴简单的祝咒词、歌谣、谚语,又有洋洋大观的宏篇巨帙;既有古老奇谲的神话,又有想象丰富的故事传说;既有宏伟壮丽的史诗,又有婉转动人的叙事抒情长诗;除了大多数浪漫主义风格突出、宗教色彩浓厚的作品,还有讽刺小品式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们以神话为主体,构成了一条色彩缤纷的文学长河。从体裁上看,东巴文学是诗体文学,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奇数音节的诗句组成,三、五、七、九、十一、十三等奇数诗句错落使用,长短相间,比较自由。其中以五、七言诗句为多,也有少数晚期作品用纯五言诗的形式写成;所有作品都由东巴在特定的仪式上用特定的乐调吟咏唱诵。从题材上看,东巴文学可分为东巴神话(包括创世神话、降妖伏魔神话、神族争战神话、爱情神话等)、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诗体故事、祭祀经诗、生产劳动歌、习俗长调等等。从历史分期和发展层次上看,东巴文学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集中反映纳西先民对宇宙天地和人间万物形成的素朴看法,以及纳西先民与各种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斗争的东巴神话、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稍后期的作品主要是祭祀经诗、诗体故事、叙事抒情长诗、习俗长调等;再后则主要是一些现实性较强的讽喻性的短小篇什。从接受上看,东巴文学的诵唱有特定的场合,即在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上,故其文学接受是怡情悦性的文学欣赏和审美体验,与庄重肃穆的民族传统教育,真切虔诚的宗教思想说教、宗教情感的宣泄融为一体的群体性接受;从其影响上看,东巴文学因其独具的不朽的艺术魅力,无论对后世的民间长诗、传说故事、歌谣风谚的发展,抑或是对于后代的汉文作家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东巴文学在纳西族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东巴文学的主体构成是东巴经神话、东巴经史诗。其中创世史诗《崇搬图》(《创世纪》)和英雄史诗《东埃术埃》(《黑白之战》)与后期的叙事长诗《鲁般鲁绕》(《牧儿牧女迁徙记》)一起构成了东巴文学的三根鼎柱,在纳西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系撰编者为《中华文学通史》所写章节, 原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请参见原书:《中华文学通史》,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