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神话究竟有多“神”?--评“重述神话”的文学热潮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文艺报2008-09-20 李娟 参加讨论
    作为文学经典中不可或缺的神话,同样是在各种合力的共同影响下,不断地被重释和解构,同时不断地衍生出新的文本,被从各个角度加以重新阐释、重新改写和重构。神话是批评家们施展各种批评理论的好战场,同时也是作家创作的肥沃的实验田。正如弗莱所说,神话“为作家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十分古老的框架,使作家得以穷竭心计地去巧妙编织其中的图案”。借助文学经典现有的文本和强大的影响力,对其加以改写,以新的方式来阐释和叙述经典,已经成为当代不少作家的重要创作手段。后世作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叙事结构等因素加以改造,便成就了一部新的作品。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一千零一夜》《西游记》等等,都成为他们灵感的来源和创造的蓝本。
    对神话文本的重述,不只是两个文本之间简单的转化,而具有更为复杂的内涵,牵涉到时代观念的变化,政治、文化权力与作者创作动机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一部作品的原有意义,与后来者的分析、评价和解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语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背离、抵牾的关系。当代作家对于神话故事的重述或改写,既是对经典作品的认同和致敬,同时又是对其进行开掘和重新阐释,不断调整用以观察和阐释原有文本的方式。从目前涌现的越来越多的作品来看,由于文化背景、性别和创作理念的不同,不同的作家在重述神话的具体写作实践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体现出神话改写的多元化特征。
    应该认识到,正是在被不断阅读、不断抽取灵感、不断重新改写的过程中,神话才能焕发出它恒久的生命力,成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活水。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中指出:“神话被用来讲述一段根源,或者尝试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寻根觅祖,而神话自己的本源又因为众说不一而支离破碎。然而我们就可以下结论说它已经消散了吗?不能,相反地,正是在各种说法接踵而至的同时,神话使自己的意义不断浓缩,尽管细节千变万化,恒久的特征却日益根深蒂固。”我们可以将这种“恒久的特征”理解为神话的经典性,它代表了一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典化、去经典化、再经典化的过程中,经典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依赖于解释而得以形成,依赖于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古老的神话也是如此。那些曾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妙故事,经过后人的不断重读和阐释,既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体验,也创造了新的精神财富。
    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达成共识,在历史的链条上,文学经典是一个与通俗互动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将经典的神话文本置于一个互文性的写作、阅读和阐释的网络之中,无论创作、阐释还是阅读,都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但这并非意味着边界的完全消失。在写作过程中,作家对于原有文本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反拨的策略,但与此同时,改写文本的阅读效果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脱离传统的文化场域。在认识到重述神话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要警惕那些随意涂抹、滥用改写的文化屠杀。我们既欣喜地看到了很多神话故事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焕发的勃勃生机,同时却也发现不少神话故事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甚至玷污得惨不忍睹。因此,有必要强调,对神话的诠释和改写应该保持一定的限度,发挥限定作用的就是本文意图、历史语境和艺术品位。无论是作家、读者还是批评者,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那些改写中完全丧失限度的恶搞行为理应受到严厉的质疑和批判。
    在这个文化爆炸、文艺繁盛的时代,人们都在追问神话可以有多“神”的时候,我们希望在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中看到经典神话刺激人们想像力的那种神奇魅力,那种穿越时空在新时代仍光芒未减的艺术感染力,而不是看到越来越多人忙于拾取从神话母体上剥落的皮屑,食痂为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